单纯性雀斑样痣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
白种人发病率较高,亚洲人发病率较低。于接受日晒后开始 发病,但也可到7岁才发病。
病因
病因不清楚,基于该病常与色素性肠道息肉综合征,面正中 黑子病相连,推测多半是由于基因突变使神经外胚层发育过程 异常所致。另有研究该病病损中存在着黑素细胞功能缺陷或黑 素合成异常。
发病机制
光镜下可见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数目增多,但通常无灶性增 生或成巢分布。
单纯性雀斑样痣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simple lentigo
别名
simple freckle-like nevus;黑子;黑子痣
类别
普通外科/皮肤肿瘤/皮肤良性肿瘤/黑素细胞瘤
ICD号
D25
概述
单纯性雀斑样痣(simple lentigo)是一种遗传性色素性皮肤病, 白种人发病率较高,亚洲人发病率较低。于接受日晒后开始发 病,但也可到7岁才发病。皮损好发于面部、颈部、肩部和手 背。临床以散在的浅褐色或深褐色斑点为特征。可伴有其他系 统疾病,成为某些遗传性综合征的一部分。临床多不需要治疗, 冷冻或激光治疗效果较好。
治疗
大面积磨削术或容易发生色素沉着者,术后早期静脉输注维生 素C,3.5~5.5g/d,连续10~15天,改为口服至1~3个月。
预后
病变可长期存在,也可经数年后自行消失。
预防
防止日光暴晒,加重色素。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可见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数目增多,表皮突轻度 至中度延长。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上确诊常需病理检查。由于本病可见于某些遗传性综合 征,如多发性雀斑样痣综合征、面中部雀斑样痣病、口周雀斑 样痣病,LAMB综合征等。因此不能忽视对身体其他部位的检查, 以免漏诊或误诊。
鉴别诊断
1.雀斑 斑疹颜色与日晒有关,冬季色淡,夏季色深。病理上 无表皮黑素细胞增生,表皮突不延长。 2.交界痣 组织病理可见痣细胞。 3.日光性雀斑样样痣 组织病理可见表皮突弯曲伸长,呈柞状。 4.恶性雀斑样样痣 可见黑素细胞不典型增生和退化现象。而 单纯性雀斑样样痣通常无上述病理改变。
治疗
通常不需治疗。若患者要求,或疑有恶变时可行治疗。 1.化学剥皮术 可在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行外涂纯石炭酸化学 剥皮术,令雀斑消退。 2.激光、液氮冷冻效果较好。 3.手术治疗 雀斑样痣可用磨削术治疗。(1)磨削范围: 仅限于局部病损处。病损面积较大时,可设计分区、分次磨 削,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2)术后处理: ①创面处理: 术毕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敷以含庆大霉霉素、氯氨素的凡 士林纱布和无菌纱布。
黑素细胞内和基底层角蛋白细胞内黑素增多,有时表皮上层 亦可见黑素。表皮突轻度至中度延长,真皮上部常有少量炎性 细胞浸润,混杂有噬黑素细胞。偶尔在表皮真皮界处可见小的 痣细胞巢,兼有雀斑样痣和交界痣的表现。
临床表现
1.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皮肤黏膜交界处。
2.褐色斑点 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与皮肤表面平齐或 略微隆起,浅褐色到深褐色不等,边界清晰,直径通常<5mm。 表面光滑,皮纹存在。可单发,也可多发(图1)。 3.发病时间 由童年至成年,病变数目可逐渐增多,也可在短 期内突然弥散性地大量出现。在Addison病、妊娠及其他MSH水 平增高的疾病或情况下,病变颜色可加深,数目亦可明显增多。
治疗
4~6天揭去外层包扎及敷料,保留内层凡士林纱布,10天左右 凡士林纱布自然脱落。 ②预防创面感染: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 ③预防或减轻色素沉着: 色素沉着是磨削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因手术本身可激活酪氨 酸酶系统,加速色素的形成。术后恢复期创面应防止日晒,尽 量减少局部刺激如不用劣质化妆品和腐蚀性药物等。特别是冬 季可选用品质好的油脂营养霜,以保护创面,小面积磨削术后 口服维生素C,1.5~2.0g/d,连续1~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