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家的猫和老鼠
毕飞宇
我有两个姐姐,大姐长我6岁,二姐只比我大一岁半。

我们是在无休无止的吵闹和绵延不断的争斗中长大成人的。

我们姐弟三个就像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

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当然了,我们的“分合”都是以小时作为时间单位的。

上午我刚刚和我的二姐同仇敌忾,一起讨伐我的大姐,而午饭过后,一切都好好的,我的二姐却突然和大姐结成了统一战线,一起向她们的弟弟宣战了。

总体说来,她们联合起来对付我的时候要多一些,因为父母多少有些偏心,对我格外好一些。

这个我是知道的,在事态扩大、弄到父母那里“评理”的时候,父母虽说各打五十大板,但板子里头就有了轻与重的分别。

比方说,在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之后,我的母亲总要教导我的两个姐姐:“他比你们小哎,让着一点哎。

”对我就不一样了,母亲说:“下次不许这样了。

”口气虽然凶,但说的是“下次”,“这一次”呢,当然就算了,事情到此结束。

我们为什么吵呢?为什么斗呢?不为什么。

倘若一定要找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那只能是为吵而吵、为斗而斗。

举一个例子吧,比方说,现在正在吃饭,我和我的二姐坐在一条凳子上,不声不响地扒饭,这样的饭吃起来就有点无趣,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在二姐伸筷子去夹咸菜的时候,我会用我的筷子把她的筷子夹住,二姐不动声色,突然抽出筷子又夹我的。

噼噼啪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突然干咳一声,一切又安静了。

所争夺的咸菜到底被谁夹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那一声干咳究竟落在哪一个节拍上,这全靠你的运气,有点像击鼓传花。

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并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二姐的脸上就会有一脸的失败。

反过来,二姐要是赢了,她会把咸菜含在嘴里,悄无声息地望着屋梁,那是胜利的眼神,赢了的眼神,内中的自鸣得意是不必说的。

我们姐弟三个现在都已人到中年。

我长年在外,节日里偶尔团聚,我们谈得最多的恰恰是少年时期的“战争往事”,谈起来就笑声不断。

这一点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有一次我把话题转了,说起了姐姐们对我的好处来:我6岁的那一年得了肾炎,不能走动,每天都由我的父亲背到五六里外的彭家庄去,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

有一次是我的大姐背我去的,那时候她其实也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又瘦又小。

她在那个晴朗的冬日背着我,步行了10多里地。

快到家的时候大姐终于支持不住了,腿一软,姐弟两个顺着大堤的陡坡一直滚到了河边。

我并没有摔着,反而开心极了,大姐满头满脸都是汗,她惊慌地拉起我,第一句话就是:“不能告诉爸妈。

”这件事都过去30年了,可它时不时会窜到我的脑子里来。

出乎我意料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回忆起来一次就感动一次。

12岁的大姐,冬天里一头的汗,惊恐的眼神——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在人到中年之后反而为这件事伤恸不已。

那一回过年我说起了这件事,我并没有说完,大姐的眼眶突然红了,说:“多少年了,怎么说起这个,你怎么还记得这个呢。

”大姐显然也记得的,不然她不会那样。

她把话题重又拉回到吵闹的事情上去了。

这样的吵闹本身就设置了一个温暖的前提:我们能够,我们可以。

我们幼小的内心世界
也许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斗”中拓宽开来、丰富起来的。

时过境迁之后,我们意外地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的许多东西也许并不能构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反而是隐匿的,疏于表达的。

然而,它却格外地切肤,有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扯。

美国人通过《猫和老鼠》的卡通形象向全世界的少儿表达了这样一种典范人生:打吧,吵吧,闹吧,可你们永远是兄弟,永远是姐妹——你们永远不能生活在一起,但你们谁也不能离开谁。

(文章有删节)(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文题概括回答。

(2)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我们姐弟三个就像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

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文中划线词语有怎样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简要分析)
②然而,它却格外地切肤,有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扯。

(“打断骨头连着筋”是一种怎样的牵扯?联系上下文回答)
(3)第四段作者写“姐姐背我治病”的内容,有什么表达作用?具体分析。

(4)如何理解文末最后一句话,请结合你自己的“猫和老鼠”的情感体验谈谈看法。

【答案】(1)文章写了姐弟三个在童年时如同猫和老鼠永不停止的“战争”,外及大姐背弟弟治病的往事,表达了姐弟间既争吵又友爱的切肤情谊。

(2)①语言有顶针(或大词小用)的特点,与下文姐弟间永不停止的“战争”相呼应,充满了幽默诙谐的趣味。

②连绵不断的“战争”仿佛破坏了姐弟之间的情感,但实际上的这种“打斗”使姐弟间的感情日渐深厚,内心世界也不断拓宽和丰富,并臻于坚固不摧。

(3)能使童年姐弟间的往事内容更丰富,既有“战争”也有帮助,同时通过“我”成年后的反省和伤恸,表达对自己年幼无知的后悔和对姐姐的感激之情。

(4)人们在吵吵闹闹中彼此温暖,共同成长,坚固情谊,达成典范人生。

“猫和老鼠”的情感体验可涉及父子母女、朋友同学、“对手”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重点段落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

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故事的开端、经过、高潮等。

概括要全面,语言要简洁。

文章主要叙述了姐弟之间像“猫和老鼠”一样无休止的战争以及深深的亲情。

(2)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根据文章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点,结合语境和词语使用进行甄别,才能把握得比较准确。

“结盟、宣战,宣战、结盟”是顶真的修辞,突出了姐弟之间战争不断;“打断骨头连着筋”形象地写出了姐弟之间情感的深厚。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时,需要联系人物当时的处境,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分析即可。

年幼的姐姐为了弟弟治病而奔波受累而心疼;为姐姐摔了生病的弟弟而内心惊恐不已而心痛。

这些情节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现了内心的自责以及对姐姐的感激之情。

(4)本题考查阅读感受。

完成阅读感受题,要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并注意表述流畅。

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此题可以从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争吵增进了感情这一角度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文章写了姐弟三个在童年时如同猫和老鼠永不停止的“战争”,外及大姐背弟弟治病的往事,表达了姐弟间既争吵又友爱的切肤情谊。

(2)①语言有顶针(或大词小用)的特点,与下文姐弟间永不停止的“战争”相呼应,充
满了幽默诙谐的趣味。

②连绵不断的“战争”仿佛破坏了姐弟之间的情感,但实际上的这种“打斗”使姐弟间的感情日渐深厚,内心世界也不断拓宽和丰富,并臻于坚固不摧。

(3)能使童年姐弟间的往事内容更丰富,既有“战争”也有帮助,同时通过“我”成年后的反省和伤恸,表达对自己年幼无知的后悔和对姐姐的感激之情。

(4)人们在吵吵闹闹中彼此温暖,共同成长,坚固情谊,达成典范人生。

“猫和老鼠”的情感体验可涉及父子母女、朋友同学、“对手”等。

【点评】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填写具体篇目),作者是________。

(2)“大意思”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___。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去罢”指什么?②“诧异”表达了“我”怎样的心声?
【答案】(1)五猖会;鲁迅
(2)指大的趣味,大的吸引力。

(3)【示例1】我怎么会有他们那么高兴(呢)?
【示例2】我难道要有他们那么高兴(吗)?
(4)①和伙伴们一起到东关看五猖会去?②在“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时,父亲却阻难,表达出作者渴望得到父亲对儿童心理的理解和支持。

【解析】【分析】(1)根据对《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猖”的书写。

(2)根据语境分析,我本来准备高高兴兴地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让我把书背会才能去,书背好后,我已经没有了看戏的兴致,因此觉得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五猖会的热闹都没有什么趣味或吸引力。

(3)这是一个陈述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要用上反问词,肯定和否定要互换,结尾要用上语气词和问号。

【示例1】我怎么会有他们那么高兴(呢)?
【示例2】我难道有他们那么高兴(吗)?
(4)根据对原著内容的积累可知,“去罢”是父亲在我背会《鉴略》后同意我去到东关看
五猖会。

结合这篇文章内容分析,《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故答案为:⑴五猖会;鲁迅
⑵指大的趣味,大的吸引力。

⑶【示例1】我怎么会有他们那么高兴(呢)?
【示例2】我难道要有他们那么高兴(吗)?
⑷①和伙伴们一起到东关看五猖会去?②在“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时,父亲却阻难,表达出作者渴望得到父亲对儿童心理的理解和支持。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

⑵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结合原著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我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这可是你说的?可别后悔?”孙侦探的手仲入棉袍中,“看这个,祥子!我马上就可以拿你,你要拒捕的话,我开枪!我要马上把你带走,不要说钱呀,连你这身衣裳都一进狱门就得剥下来。

你是明白人,自己合计合计得了!
②“有工夫挤我,干吗不挤挤曹先生?”祥子吭吃了半天才说出来。

③“那是正犯,拿住呢有点赏,拿不住担‘不是’。

你,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拿钱呢,你走你的;不拿,好,天桥见!别麻烦,来干脆的,这么大的人!再说,这点钱也不能我一个人独吞了,伙计们都得沾补点儿,不定分上几个子儿呢。

这么便宜买条命还不干,我可就没了法!你有多少钱?”
④祥子立起来,脑筋跳起多高,攥上了拳头。

⑤“动手没你的,我先告诉你,外边还有一大帮人呢!快着,拿钱!我看面子,你别不知好歹!”孙侦探的眼神非常的难看了。

⑥“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说完又坐在床沿上。

“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人就是得胎里富,咱们都是底儿上的。

什么也甭再说了!”孙侦探摇了摇头,似有无限的感慨,“得了,自当是我委屈了你,别再磨烦了!”
⑦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

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

⑧“我看看!”孙侦探笑了,一把将瓦罐接过来,往墙上一碰。

⑨祥子看着那些钱洒在地上,心要裂开。

⑩“就是这点?”
⑪祥子没出声,只剩了哆嗦。

⑫“算了吧!我不赶尽杀绝,朋友是朋友。

你可也得知道,这些钱儿买一条命,便宜事儿!”
⑬祥子还没出声,哆嗦着要往起裏被褥。

⑭“那也别动!”
⑮“这么冷的……”祥子的眼瞪得发了火。

“我告诉你别动,就别动!滚!”
⑯祥子咽了口气,咬了咬嘴唇,推门走出来。

⑰雪已下了寸多厚,祥子低着头走。

处处洁白,只有他的身后留着些大黑脚印。

(1)结合选段分析孙侦探的性格特点。

(2)如何理解选文中画横线句子?
(3)结合本选段及原著,简要说说祥子的第二次买车的希望是如何破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孙侦探:奸诈、狡猾、贪婪、残酷,从他为了敲诈祥子不惜套近乎、虚张声势和软硬兼施等可见。

(2)一方面如实地描述了故事发生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以祥子在天寒地冻时被驱赶反衬孙侦探的冷酷无情;另一方面以雪地上的黑脚印隐喻辛苦钱被敲诈走后祥子悲伤、绝望的心情。

(3)卖了骆驼得三十几块钱,送到刘四爷那里储存,又开始省吃俭用拼命攒钱买车,可是他的钱被一个要抓曹先生的侦探抢去了,他买车的梦又一次破灭,又一次受到打击。

根本原因:当时社会黑暗,是人吃人的社会。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他为了敲诈祥子不惜套近乎、虚张声势和软硬兼施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奸诈、狡猾、贪婪、残酷的性格特征。

(2)欣赏文句。

“雪已下了寸多厚,祥子低着头走。

处处洁白,只有他的身后留着些大黑脚印。

”“雪已下了寸多厚”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说明雪下的很大,天气恶劣。

“祥子低着头走”是写祥子的动作(低头),也说明祥子有心事。

祥子在天寒地冻时被驱赶反衬孙侦探的冷酷无情;“只有他的身后留着些大黑脚印”隐喻辛苦钱被敲诈走后祥子悲伤、绝望的心情。

要看懂上下文的情节。

(3)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以考促读。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原著相关情节是卖了骆驼得三十几块钱,送到刘四爷那里储存,又开始省吃俭用拼命攒钱买车。

选文这部分的情节是他的钱被一个要抓曹先生的侦探抢去了,他买车的梦又一次破灭,又一次受到打击。

根本原因:城市的病态文明给人们带来的深深伤害,作者无情的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一定要答出社会原因。

故答案为:(1)孙侦探:奸诈、狡猾、贪婪、残酷,从他为了敲诈祥子不惜套近乎、虚张声势和软硬兼施等可见。

(2)一方面如实地描述了故事发生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以祥子在天寒地冻时被驱赶反衬孙侦探的冷酷无情;另一方面以雪地上的黑脚印隐喻辛苦钱被敲诈走后祥子悲伤、绝望的心情。

(3)卖了骆驼得三十几块钱,送到刘四爷那里储存,又开始省吃俭用拼命攒钱买车,可是他的钱被一个要抓曹先生的侦探抢去了,他买车的梦又一次破灭,又一次受到打击。

根本原因:当时社会黑暗,是人吃人的社会。

【点评】(1)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理解概括,解答此题要根据前文内容以及人物的行为作出判断。

从前文可以知道孙侦探奸诈、狡猾、贪婪、残酷的性格特征。

(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一般作用,还要看清题目要求分析的是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陪衬作用,注意结合人物心理去分析。

(3)文章的中心是作者写作文章的根本目的,作者的情感倾向会在文章中通过人物形象反复表述,是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

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

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

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

那汉赶将去。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乙]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

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

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

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

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

这个便是计策。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1)写出下面句中客人的姓名。

①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

________
②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________
(2)你知道七个客人喝完酒还要求兜上一瓢的用意吗?
(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能不能去掉?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
(4)[乙]段中的两个问句起什么作用?
(5)课文中,[乙]段出现在甲段之后,如果将它调到甲段之前,你觉得好不好?
【答案】(1)刘唐
;吴用
(2)一是为了进一步打消杨志的疑心,二是好趁机下药。

(3)不能去掉,因为正是有了松林的掩护,吴用才能躲过杨志的眼睛,在酒里下药。

(4)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更能突出吴用计策的巧妙。

(5)不好。

到最后一段才用补叙的手法将计谋全盘托出,这样的安排,使行文错综多变,避免了平铺直叙,既吸引了读者,又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解析】【分析】(1)此题结合课文内容来回答,①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

——刘唐②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吴用。

(2)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去思考。

(3)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4)两个设问句,可以从设问句的作用这个角度去回答,同时应结合本文内容。

(5)此题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如果将它调到甲段之前不好。

到最后一段才用补叙的手法将计谋全盘托出,这样的安排,使行文错综多变,避免了平铺直叙,既吸引了读者,又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在人们的观念中,科幻小说是一种充斥着巨大的昆虫、入侵的怪物、疯狂的科学家、失去控制的机器人和暴力行为的文学。

事实上,科幻小说的领域要比以上的理解宽泛得多。

从某种程度上说,以上所举的只是科幻小说中极少的一部分,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是以一种特殊的幻想方式反映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现实难题和生存困境的文学。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少年科幻作家杨鹏这样诠释科幻小说。

②科幻小说就像异域风情带给热爱旅行的人们惊喜那样,它让忙碌在现实世界中的成年人和孩子们放飞想象力,让思维驰骋和超越现实的羁绊。

不过不能否认,人们在以阅读的姿态走进科幻小说时,往往对它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对此,擅长科幻文学创作的少年科幻作家杨鹏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③首先,不能将科幻小说与科普作品等同起来。

科幻小说虽然有科学性,具有科普功能,甚至有些科幻小说还具有预言和启发科学发明的功能,但它仍然是文艺作品,不能与科普作品相等同。

对于科幻小说,只要它倡导的是一种严肃的科学精神,具有好的创意和深刻的内涵,能够发人深省,就不必对其吹毛求疵。

④其次,阅读科幻小说要注意科幻小说的创意,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科幻小说不同于一般的小说,是因为它描写的是现实生活中一般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需要不同于一
般的创造性思维。

好的科幻小说都有好的创意,可以开拓读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青少年读者阅读科幻小说时,应多注意科幻小说的创意。

⑤然后,阅读科幻小说仍然要关注现实,将科幻思维融入日常生活中,提高处理疑难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科幻小说虽然以现实生活的经验为基础,但仍然是一种幻想性的文学。

于是,有些读者阅读科幻小说时,把读科幻当作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这种做法不可取。

阅读科幻小说,要培养敢于想象、敢于提出不合常规的观点的能力,使自己更适应未来发展的多样性。

⑥最后,不要把灾难题材的科幻小说与宣传世界末日的异端邪说相等同。

有相当一部分的科幻小说以今天人类的某些失误为出发点,描述了如此下去将产生的可怕未来,给人以警示作用。

这样的作品与宣传世界末日的异端邪说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等同视之:科幻小说用反向的夸大激励读者对科学的关注,激发他们纠正失误、创造美好未来的强烈动机;而异端邪说扭曲现实,使人绝望和颓废。

⑦无论是哪类小说,读者应该铭记于心的是,科学幻想从来不是对想象力的放纵,而是有控制的想象,正因为对想象的控制,才使作品产生无穷的魅力。

好的科幻小说之所以能够震撼人心,是因为作者通过高超的写作技巧组织起来的严密叙述,会给阅读者产生强烈的真实感。

我们在阅读科幻小说时,要注意体会作者想象力的张弛,同时,也要注意作品中的人物是如何承载作家的写作意图和实现小说向前推进的功能,注意作者是如何铺设情节的。

知识链接:
科学幻想古已有之,如公元1世纪希腊作家卢西恩的代表作《真实的历史》,就写到月球旅行。

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于1818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

之后,美国的爱伦·坡和英国的柯南·道尔也写过科幻作品,他们同时又是侦探小说作家,他们把悬念和逻辑推理带入科幻创作,取得了极好效果。

这一时期,真正开创了科幻小说流派,但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科幻作家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和英国的乔治·威尔斯。

他们的作品几乎涉及到后世科幻小说写作的大部分题材。

从此以后,科幻小说逐渐被人们确定下来。

(1)依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幻小说具有科学性,但仍然是一种幻想性的文学,所以就不必对其吹毛求疵。

B.灾难题材科幻小说以人类的失误为出发点,描述了可怕未来,使人绝望和颓废。

C.科学幻想从来不是对想象力的放纵,而是在一定科学基础上对未来的大胆设想。

D.爱伦·坡、柯南·道尔、儒勒·凡尔纳和乔治·威尔斯共同开创科幻小说流派。

(2)通读全文,梳理内容,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3)下面是小文在阅读本文后写下的片段感悟,请结合内容,联系《海底两万里》阅读体验,将其补充完整。

经典之所以经典---重读《海底两万里》
阅读科幻小说时,我总是迷恋那让人仰望的未来世界和让人瞠目的未来技术,却一直不知道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要具有科学性,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重读《海底两万里》,我才发现这是一部多么经典的科幻小说。

尼摩船长在《太平洋下四千里》一节中与阿龙纳斯介绍洋流以及海盐等内容,充分体现了科幻小说科学性的特点。

当然,《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