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戏剧冲突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的戏剧冲突特点

语文课本中的《雷雨》节选场,也是很有冲突特点的。节选场的戏剧冲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在人物的台词对答中,巧妙地带出戏剧前情。

在戏剧作品中,戏剧事件的展示只是一个连贯性的事件中的一部分,是截取的生活的一个片段。这就有必要交代出戏剧的前情,让观众清晰地看到戏剧冲突发生的前因后果。同时,只有交代出戏剧前情,才能以前情推动正在进行的戏剧冲突。在某种意义上,前情正是戏剧冲突的引力和推动力。然而,戏剧不是小说,它绝不允许作者叙述语言的存在。这里,形成了一对矛盾,既不依赖叙述语言,又应明确地交代出戏剧的前情。曹禺作了精心的处理。他在人物的台词对答中,带出了戏剧前情,并以前情推动了幕前舞台动作的发展。

戏剧是由无锡口音引起的。通过无锡口音所引起的一问一答,就介绍出了戏剧的前情。这样的前情介绍有两个效果:一是穿插了事件的前因,则勾连出后果。交代了戏剧的原委,则疏通了脉络。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悲剧以同一的形式重演了,这就扩大了整个戏剧的容量。二是避免了静态的介绍,让戏剧前情的交代本身就具有动作性。如周朴园说:“嗯,——我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说:“哦,——那用不着了。”“怎么?”“这个人现在还活着。”“什么?”“她没有死。”……这里的一段对答,来言去语,意属分明。有潜流暗滚,有隐脉内生。一问一答,衔接紧张,造成了戏剧的舞台气氛。形成了特定的戏剧漩涡。

这样的戏剧前情的交代和介绍,堪称精妙。起伏隐显,脉络分明;前因后果,交代清晰;不是静止式的独白,而是贯串着动作的纠葛;不是刻板的交代,而是渗透着性格的描写。事中有人,人事相连,不断展现周朴园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心理状态。

第二个特点,通过独特的母子会面,多方组织戏剧纠葛。

侍萍在周朴园面前,提出要见见儿子“萍儿”的要求,亲生母子的相见,是侍萍感情的驱使,而相会的条件也成熟。戏剧完成可以以母子相会来展开新的戏剧情势,形成单线条的戏剧发展。但是曹禺没有这样做,他突然掐断这条发展线索,插入新的戏剧线索,形成了戏剧纠葛。这就是插入了一段别开生面的父子会面——周朴园和鲁大海的会面。

父子会面和母子会面在同一个戏剧场面中进行,开阖变化,纵横交织,丰富了戏剧内容,增强了戏剧效果。父方——周朴园早就识子;而子方——鲁大海却不识父。母方——鲁侍萍早就识子;而子方——周萍却不识母。这一种一方不识而一方识的人物关系,无疑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天地,有戏可看,有戏可做。

在森严的等级门槛前,亲生父子被隔在门内门外。这里,劳方资方,被剥削和剥削者之间的阶级关系就这样代替了父子关系。这里,父子相见让位于父子相分。这里,更深刻地揭露了周朴园的冷酷和自私性格。

父子相见是这样惊心动魄,母子相会,则又是撼人灵魂。鲁大海逐渐识破周朴园的面目真相,他切齿大骂,愤怒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这引起了周萍的恼恨,于是他冲向鲁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一场绝妙的母子会面就这样展现在善良而受尽苦难的鲁侍萍面前,她亲眼看到了儿子打儿子的惨痛场面,她所要见到的儿子原是这般的凶神恶煞的儿子。这样的场面如惊雷疾电,给预料不及的鲁侍萍以巨大的打击。短时间内,侍萍的感情波涛起伏跌宕,大涨大落,几经转折,多次上下,这更强烈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在选场中,母子会面被杈出多条枝桠。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之间,多重关系围绕一条主线;多条枝枒围绕一根主干。这就提高了选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第三个特点,在三次答问中,矛盾辗转生发,盘旋而上,渐趋戏剧冲突的高潮。

本选场的高潮是打鲁大海,矛盾双方激化到闪电雷鸣、公开化、白热化的地步。选场的大高潮前面有一个小高潮——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会面。作者不是一下直入这个戏剧小高潮的,而是辗转生发,如登峰爬山,盘旋而上。所有的戏,都留在这盘旋而上的山径中,令人耐看。

“周朴园你……你贵姓?”“鲁侍萍,我姓鲁。”戏就从这里开始,始终围绕着对方的姓氏、身份而展开。第一个回答,周向鲁探寻,提供了三十年前侍萍的线索,使他自己处于自供、自招的地位。鲁揭示三十年前的惨事,无疑是揭开周的伤疤,捅穿他的隐私。这给周朴园不啻是当头一闷棍,他无法保留自己的矜持之态,而不禁“汗涔涔”了。侍萍对那个自杀者是那么熟悉,使周不觉顿生疑窦:“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鲁侍萍:我姓鲁,老爷。”这样的答问,形成了冲突的升降,构成了戏剧的第一个回合,也引出了新的戏剧动作。这个回答是侧重于死前的情况交代。

第二个回合是叙述死后的情况的。对方对“梅妈的女儿”怎样投河,如何被救,现在状况,都是那么熟悉,这不禁使周朴园疑上加疑。戏剧冲突绕过一个漩涡以后,又回到原先的支点上:“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鲁侍萍: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周朴园力图置对方于惊惶失措之中而说出真实的身份。发问之突然,使戏剧在刚刚平缓的节奏中掉转直上,然而,侍萍冷静、平缓的答话又把掀起的浪头压下去了。

经过两个回答的迂回曲折的交锋,在有了这么充分的准备以后,戏剧冲突迎锋而上,直奔高潮。鲁侍萍终于难以自抑,诉说了三十年来的苦况,鲁的诉说实际上是对周朴园的控诉

和怒责。从旧衬衣开始,步入高潮。鲁侍萍直揭周公馆的隐秘,点出衬衣上的梅花和萍字,如刃剑刺去:“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至此,真相大明,高潮形成。一段简单的会面,写得不平不直,极富戏剧性。盘绕曲折,而戏又尽在这盘旋之中。时有涟漪,时有急湍,最后化成汹汹大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