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概论(理论)

合集下载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A.文学”。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A.文化论。

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A.文章和博学。

4.文艺摹仿说以A.亚里士多德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5.A.表现论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2.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A.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C.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3.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A.作品B.艺术家、和观众。

4.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B.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A.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二章)文学文本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分)1.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蕴藉阅读期待、开放。

2.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A.象征型文本。

3.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A.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4.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A.个性化趣味。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846《电影艺术概论》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846《电影艺术概论》

2020中传艺术硕士MFA846《电影艺术概论》最终冲刺押题30套卷《电影艺术概论》冲刺押题第一套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画外空间2.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第七艺术”3.透明性剪辑4.法国“印象派”电影5.海斯法典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场面调度”或“景深理论”)?2.简述格里尔逊学派?3.表现主义电影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作品和艺术特征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科幻片总体艺术特征的看法?中美科幻电影比较?《电影艺术概论》冲刺押题第二套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程步髙2.《电影作为艺术》3.库里肖夫效应4.电影和戏剧离婚5.连续蒙太奇、表现蒙太奇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什么是电影的场面调度。

简述三种主要的调度方法?2.简述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性质。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美学特征有哪些?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主要人物和作品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以《流浪地球》为例谈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思维以及中国价值的表达?《电影艺术概论》冲刺押题第三套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180度表演区2.国防电影3.类型电影4.阿恩海姆的电影理论5.费穆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为什么说抗战时期中国电影呈现出复杂的局面?2.简述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背景、代表人物和作品、贡献及局限?3.简述电影作者论?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电影艺术和舞台艺术的同异?1.跳切2.“孤岛”电影3.布赖顿(布莱顿)学派4.黑色电影5.张石川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新好莱坞的发展、代表导演和作品、艺术特征?2.茂瑙表现主义、室内剧电影代表作有哪些特点?3.简述舞台表演与电影表演的区别?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谈谈你对谢晋导演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认识?《电影艺术概论》冲刺押题第五套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沈浮2.超现实主义电影3.精神分析电影批评4.北影四大帅5.沈西苓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如何认识人民电影事业建立的历史意义?分析延安电影团?2.简述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背景、发展历程、特点和美学追求、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简述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什么是麦格芬?简述希区柯克悬念影片的特点?《电影艺术概论》冲刺押题第六套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画外音2.公路电影3.上镜头性4.景深镜头5.阳翰笙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明星影片公司(“明星”公司)?2.简述左岸派的代表导演和作品、艺术特征?3.简述英国纪录电影学派?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简述当下我国艺术电影发展策略?1.停机再拍2.阿瑟·佩恩3.金基德4.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商务”影戏部)5.三突出原则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新兴电影理论家对“软性电影”理论的批判?2.简述苏联蒙太奇学派?3.简述抗日根据地的电影创作?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简述中国电影产业化?分析《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在中国的市场策略?《电影艺术概论》冲刺押题第八套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袁牧之2.“昆仑”公司3.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4.导演中心制5.镜头内部蒙太奇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特点是什么?2.简述电影表演的技巧?3.简述中国电影的民族化问题?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如何认识电影空间与电影时间的关系。

影视艺术概论第十章世界电影理论发展史

影视艺术概论第十章世界电影理论发展史

第十章世界电影理论发展史关于电影的评论几乎与电影同时诞生,如果把这些零散的观影评述视为电影批评和电影理论的最早萌芽,那么,电影理论史几乎与电影发展史同步。

但自觉意义上的电影理论是在电影成长为一门相对成熟的艺术样式后才出现的,美国学者尼克·布朗①大致以1920年为起点开始研究电影理论的发展历史,这也大致是世界电影告别幼稚状态、走向成熟规范的时期。

尽管电影制片业广及亚洲、非洲、南美等全球范围,而且各地的电影艺术在发展中也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色,但电影理论的孕生与繁荣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所以,电影理论史的主要部分来自西方,这很大程度上与世界电影整体格局的不均衡有关。

世界电影理论发展迄今虽然短暂,但流派纷呈、众说纷纭,特别是当代电影理论进人了多元化、复杂性阐释时期,就连“电影理论”概念本身也在发生实质性变化,由最初侧重“电影”本体特性的描述,转变为更注重“理论”话语的思考与表达,因而,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理论发展·轨迹并非易事。

20世纪80年代之后,尼克·布朗等西方学者倾向于以60年代为界把电影理论划分为经典理论与现代理论两大部分,虽然尚不能完全涵盖电影理论的历史与现状,但作为把握世界电影理论发展的便捷途径还是可行的。

首先,有必要对几个概念进行蠢析。

从时间分期的角度看,经典电影理论与现代电影理论大致与世界电影史的“经典”时期与“现代”时期相契合。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世界电影经历了一次较为彻底的艺术革命,整体上进人了现代电影时期。

这里所提到的现代电影,不仅包括六七十年代大师云集的现代主义电影,也包括之后出现的以解构反讽、黑色幽默为特征的后现代电影,自然,也包括从旧好莱坞体制脱颖而出,既有所创新但有更多保留的新好莱坞电影,宽泛意义上讲,还应该包括50年代之后迄今不断发展中的各国的民族电影。

现代电影在叙事观念和语言技巧等方面都明显地有别于之前的电影制作,由此引发出了电影理论的新思考、新阐释。

电影概论真题答案解析网盘

电影概论真题答案解析网盘

电影概论真题答案解析网盘电影概论是电影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对电影的各个方面进行学习和研究,帮助学生了解电影的历史、理论、技术和创作过程等方面知识。

然而,对于电影概论课程的学习和备考,学生们常常面临答案解析的问题。

为了提供帮助和支持,一些考试辅导材料和答案解析网盘应运而生。

这些网盘提供了大量的电影概论真题和答案解析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影概论真题及其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影概论的考试内容和解题技巧。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关于电影史的题目。

题目如下:“请列举并简要解释电影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

”对于这道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答。

第一个重要时期是“无声时代”。

在电影史的早期阶段,由于技术和制作条件的限制,电影没有声音,主要通过画面和配乐来表达故事。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大都市》和《德国交响曲》等。

无声电影时代的影片注重以视觉语言来讲述故事,通过镜头运动、剪辑和图片构图等技术手法,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

第二个重要时期是“言情片时代”。

随着音响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影开始有了声音,人们可以听到角色的对话和音效。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飘》和《罗马假日》等。

言情片时代的电影更加注重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通过对话和声音效果来传达情感体验。

第三个重要时期是“数字电影时代”。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开始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制作和放映。

数字技术使得电影表达更加多样化,效果更加真实和逼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阿凡达》和《复仇者联盟》等。

数字电影时代的影片运用了诸如特效、虚拟场景和3D技术等先进技术,为观众呈现了更加震撼和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通过以上对电影史三个重要时期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电影的发展脉络和技术变革对电影创作和观影体验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体会到电影史的丰富多样性和不同时期的独特风格。

除了电影史,电影概论的考试内容还涉及电影理论、技术和创作过程等方面。

例如,一道关于电影拍摄技术的题目如下:“请解释什么是广角镜头,并分析其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

影视概论-教学大纲动画专业

影视概论-教学大纲动画专业

《影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232005课程英文名称:The Conception of Movies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动画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动画专业的选修课,也是针对数字媒体方向开设的基础概论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电影和电视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电影和电视发展现状。

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总结电影的本质和特点,电视的本质和特点,以及国内外影视不同的特性。

从而为学生在未来的电影和电视作品创作中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国内外的有益经验,推动中国影视业的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 了解电影发展史;2. 了解电视发展史;3. 了解各国电影发展现状;4. 了解各国电视发展现状;5. 了解电影电视作品的制作流程;6. 了解影视与动画之间的姻亲关系;(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知识和能力: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影视发展历程上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能够学会欣赏各阶段的代表作品;了解影视节目的创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激发学生对影视行业的热爱,从而去关注当前影视行业的现状和动态。

技能:能够掌握分析影视节目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实施说明要求学生对教师课程讲授内容做到了解,重要内容进行记忆和掌握,本课程采用课堂教授和图片、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手法,在提供丰富资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与教师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在讲解基本概念与理论问题时,尽量通过欣赏大量中外优秀作品来启发学生,以避免枯燥,同时引导学生提高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是动画专业影视方向的基础课,是本科生入学的起点课程,它将与动画方面的课程如动画概论、设计色彩、人体素描与速写等同时展开。

后续课程为影片分析、数字摄影、影视动画语言、互联网媒体、影视编导等更加深入的影视方向专业课。

艺术学概论之电影艺术

艺术学概论之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语言】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色》、《白色》、《红色》 分别用三种颜色来表现自由、平等、博爱的主题。
【电影艺术语言】
光线
是获得银屏形象的最基本的物质手段,是影视艺 术中不可忽视的、可视性造型因素。
【电影艺术语言】
光线的表意功能
改变画面结构
塑造人物形象 渲染环境气氛
【电影艺术语言】
声音
声音是创造影视形象,展现影视时空的重要手段, 同构图画面一样,是构成影视的基本语汇。影视艺术声 音的类型包括:人声、音乐、音响。
【电影的发展】
形成期 (1895— 1927年)
发展期 (1927 —1945

成熟期 (1945 年至今)
【电影的发展】
形成期
从爱迪生、卢米埃尔 在美国和法国发明电 影之日起,经历了从 短片到长片,从单镜 头到多镜头剪接,从 而形成视觉语言的二 十多年历史。
发展期
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 里,电影获得了声音和 色彩,具备了一切必要 的表现元素。人们对反 对无声电影的经验开始 了总结,在运用音响和 色彩方面,在探索电影 形象表现潜力方面都展 开了认真的研究和实验。
——《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 建筑之后,所以常常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
中国电影诞生与世界电影诞生的十年后,
• 电影的发明基础:
• 视觉存留 • 摄影术 • 放映术
摄影术
放映术
活动电影放映机(Kinetoscope)是一种早期 电影显示设备,器件被放置在一个橱柜里, 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小窗口观看电影。 活动电影放映机引入了电影放映的基本方 法,该方法于视频发明前被所有电影放映 机采用。它通过在一个光源前高速转动带 有连续图片的电影胶片条,从而产生活动 的错觉。1888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后来他的员工 威廉·肯尼迪·迪克森在1889年和1892年之间 极大程度地发展了这个技术。

电影文化学概论之大众文化

电影文化学概论之大众文化

电影文化学概论之大众文化(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影文化学概论之大众文化杨猛随着大众文化生活越发丰富多彩,电影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它也早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看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大众文化,在看电影过程中又体现了一些具体文化现象。

同时电影中的内容也体现了很多大众文化,所以电影与大众文化关系非常紧密。

我下面主要是从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来分析电影和大众文化的联系。

这部电影跟老师放的《穿普拉达的恶魔》非常相似,所有分析起来也比较好分析,电影主要讲述杜拉拉在公司怎么凭借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地升职,职场中充满了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还有上司的压力等,但是她能不断克服困难,满足了看电影人的欲望,同时体现了大众文化。

其中徐静蕾所演的杜拉拉就是那个能够不断克服各种阻碍然后成功的人。

要了解电影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事大众文化。

所谓大众文化就是以工业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尤其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是工业社会中产生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民文化。

它属于一种商品性文化,具有通俗性、流行性和娱乐性。

它不同于高级文化,因为高级文化具有很明显的阶层性,但又不同于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因为后者具有自发性。

它的文化内核是欲望和快感,大众文化通过主体对欲望和快感的追求而自我复制,并且被当代资本当作资本增值的契机而利用。

它具有一定的矛盾性,既有好的文化又有不好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吞噬性,对文化有冲击。

当代电影是大众文化最重要的载体,通过固定的叙事手法和镜头策略,成功地满足所有期待填充的欲望空位,这些欲望被形象和故事修饰为各种各样的征容,以推动电影的再生产。

大众文化通过肢解经典对符号进行拼贴和指涉,在文本间创造了新的关系,创造了一种五花八门的文化形态,这些“集大成”的文本完全以制造快乐和趣味性为宗旨,不追求意义和深度,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的唯快乐主义倾向,体现着对以往文化巨大破坏的力量。

电影建筑学概论

电影建筑学概论

电影建筑学概论电影与建筑二者既是相互独立的艺术形式,也可以相互交织,成为一种新的创作形态,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电影建筑学。

电影建筑学探讨的是电影中建筑的角色,并研究如何利用建筑元素来展现故事情节和表达情感。

首先,建筑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古至今,建筑一直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和记录。

在电影中,建筑往往是展现城市面貌、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窗口。

比如,摩天大楼代表了现代都市的繁荣与发展,古老的城堡则暗示了故事的神秘与古老。

建筑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特征,深化了电影中的情节和主题。

其次,电影通过视觉表达来展示建筑的美感。

建筑的设计与构造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元素,如线条、形状、纹理、色彩等。

电影导演可以利用摄影手法以及视觉特效,在电影画面中生动地展现建筑的美感。

通过运用透视和光影的技巧,建筑可以被塑造得更加生动和立体化。

同时,建筑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也可以通过电影的视觉表现来呈现给观众。

除此之外,电影与建筑还可以通过情感渲染来相互影响。

建筑本身就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它承载着人们的记忆、期望和梦想。

电影则通过镜头语言、音效和音乐等手段,将建筑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连接在一起。

通过对建筑的拍摄和剪辑,电影可以表达出建筑所代表的情感,如寂寞、喜悦、恐惧等,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另外,建筑还可以为电影提供丰富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

建筑的历史、功能和布局都可以为电影提供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比如,一座废弃的工厂可以成为犯罪片中的秘密基地,一座豪华的酒店可以成为浪漫爱情片中的场景。

通过合理的设计与利用,建筑可以成为电影情节的重要推动力和视觉呈现的载体。

最后,电影建筑学也关注建筑本身在电影制作中的价值。

电影是一门集成性的艺术,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完成。

建筑师在电影制作团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他们可以为电影提供专业的建筑咨询和设计,在摄影棚、外景拍摄地和道具搭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导演、摄影师和美术指导的深入合作,建筑师可以为电影制作提供最佳的建筑元素。

公共选修课电影艺术概论教学实践与思考

公共选修课电影艺术概论教学实践与思考

公共选修课电影艺术概论教学实践与思考作者:江红霞王洪来李竹林刘亚超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33期摘要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为目的,阐述开设电影艺术概论公共选修课的意义,论述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增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影艺术概论;公共选修课;艺术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3-0059-02Teaching and Practices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Film Art//Jiang Hongxia, Wang Honglai, Li Zhulin, Liu Yachao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resents the meaning of offering public elective course on Introduction to Film Art in order to improv e students’ art accomplishment, and expounds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goal, combing teaching practice to discuss how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film art; public elective course; art educationAuthor’s address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Sheny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Shenyang, China 110866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影视艺术概论 名词解释

影视艺术概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蒙太奇:原是法语的一个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来被借用到电影领域,表示把分切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形成有组织的片段、场面直至一部完整电影的手段。

组接的原则有生活逻辑、推理顺序、导演倾向或美学原则等。

2.安德烈·巴赞(1918-1958)巴赞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被誉为“电影新浪潮之父”、“电影的亚里士多德”。

1945年,他发表了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文章《摄影影像的本体论》,50年代,创办了《电影手册》杂志并担任主编。

他没有系统的理论著作,大多数理论思维通过电影评论体现出来,代表理论文集是《电影是什么》。

他的主要理论有:影像本体论、电影起源心理学、电影语言进化论、长镜头(景深镜头)理论,认为电影是人类追求逼真的复现现实的心理产物,追求空间的真实性、影像与客观现实的同一,反对表现主义与蒙太奇。

3.黑泽明(1910-1998)20世纪日本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被斯皮尔伯格誉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他在五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31部影片,是第一个打破欧美垄断影展的亚洲电影人,引导了整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电影的艺术潮流。

在导演手法上,他的电影具有动作性弱、节奏缓慢、蒙太奇干净利落的特点,经常使用长镜头、全景式的表现手法,最出名的导演手段是对现场的调度;在影片主题上,通过日本民族的现实和历史展开对人性的讨论,传递出日本独特的民族性和人性的弱点。

代表作品有《罗生门》、《七武士》、《乱》、《影子武士》等。

4.格里菲斯(1875-1948)20世纪上半期的美国电影大师,他完成了对基本电影语言、叙事元素的开拓和定型,对电影写实功能和表意功能的进一步探索,对电影剪辑、电影时空和电影节奏所做的创新,使电影成为真正的艺术门类。

在电影表现上,他对全中近景的转换、特定镜头的运用、段落之间的连接、摄影机的运动等作了示范式的处理;在电影制作上,他开创了叙事电影的基本叙事原则和制作模式,为好莱坞主流叙事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长经验2018-2019年北大艺术学院电影(非全日制)考研难度、考研经验、参考书、真题

学长经验2018-2019年北大艺术学院电影(非全日制)考研难度、考研经验、参考书、真题

一、考试科目:专业一336艺术基础专业二934艺术创意二、考核方式:理论+实践三、教学内容:艺术基础:理论知识艺术创意:实践影视项目创意、策划、编剧写作、方案设计、作品分析四、教学模块:艺术理论+电影理论+电视理论+实践创意策划+核心专题梳理+案例分析+论文期刊热点专题五、教学计划:【基础】【强化】【提高】【冲刺】【点睛】五层次系统教学育明教育针对每一模块都有详细版的具体授课内容,可供各位考生直接背诵记忆,欢迎大家有不懂的随时咨询育明教育小李老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有悠久的传统,2006年增设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广播电视艺术专业),至今已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较丰富的艺术知识,广播电视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也排在前几名的位置,难度系数可想而知,相关的考试资料又很难获取到,对于2018年的考生来讲,最基本的学校和专业考试信息必须要了解,除此之外能够获取到权威的考试资料和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是必须的,本专业如此,跨专业的考生更要全面了解。

育明教育小李老师解析:2017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135105)广播电视专业共有216人报考,其中缺考84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32人,最高分416分,通过北京大学艺术硕士复试分数线的考生有77人,其中72人进入广播电视复试名单,7人进入音乐剧方向复试名单。

北京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广播电视专业介绍:北京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以广播电视为主干专业,分为节目策划与主持、编导与创意写作、节目制片与管理、数字媒体制作、音乐创作与编辑五个研究方向。

课程设置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一方面训练学生所必须的艺术学理论、东西方文化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影视制作技能,另一方面,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理论认知,使其具有突出的跨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前沿问题研究能力以及不同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结构。

聘请的实践指导老师除北京大学从事广播电视、新媒体、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等专业的专职老师外,还聘请敬一丹、白岩松、王丹彦、高峰、孙健君等校外导师。

电影学专业课程有哪些

电影学专业课程有哪些

电影学专业课程有哪些
电影学专业课程有电影概论、电影理论与批评方法、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经典影视作品分析、影视编剧、影视剪辑、影视导演、影视摄影(摄像)、影视声音、影视传媒应用写作、影视制片管理、影视市场营销等。

电影学专业是戏剧与影视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我国电影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对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围众说不一。

一般认为电影学是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其范畴包括电影发展过程、电影审美特性、电影创作规律、电影作品分类及其社会作用与美学效应等。

电影学专业培养具备电影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电影创作的基本技能、运作模式及电影史论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电影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创意策划、创作、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开设电影学专业的院校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山西传媒学院。

电影学真题

电影学真题

电影学真题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电影学方向真题2001电影学科目:影视理论(322)一、简答题(40)影象的特性;蒙太奇的功用;电影音乐的特点;请举出电视文艺片的几种样式;简述故事片的基本特征。

二、论述题(60)1、为什么说影视艺术是一种复杂多变的时空复合体?2、理论界曾有人提出:“电影要同戏剧离婚。

”请就此谈谈你的见解。

3、试以你看过的一部影片为例,写一篇千字左右的评论文章。

2002电影学科目:影视理论(419)一、判断题(16)1、镜头的组接分技巧性组接和无技巧组接两种,常见“淡入淡出”、“化入化出”属于无技巧组接。

2、电影剪辑中,镜头的“加”与“减”是一组对立统一的关系,当你剪辑时,你便用了“减法”,而实际上是在进行一次“加法”;当你使用“加法”时,实际上已在那一瞬间运用了“减法”。

3、电影中关于时间因素的组接有延伸、再现、重现、闪前和闪回等五种类型,其中延伸型属于“电影型时间”,再现型(包括重现、闪前、闪回)属于“戏剧型时间”。

4、蒙太奇的首创者是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其理论大厦的建造则出于苏联艺术家之手,爱森斯坦对理性蒙太奇的阐述将蒙太奇推至成熟阶段。

二、简述(24)对列蒙太奇;移动摄影及其功能;零度剪辑风格;蒙太奇剪辑原则。

三、论述题(60)1、举例阐释运动在镜语运用中的重要作用。

2、请用例举论述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艺术美感。

3、试阐述一部影视作品(自选)的语言艺术成就。

2003年影视艺术概论《影视艺术概论》一、列举十部中外电影作品的片名及其导演(10)二、名词解释(6*5)1、印象派电影2、表现主义电影流派3、奥伯豪森宣言4、声画对位5、蒙太奇三、简答题(10*5)1、略述里恩“跨洋电影”的特点。

2、略述美国越战片的简况。

3、中国电视剧在恢复发展期的特点。

(中国影视艺术简史)4、影视影像的特征。

5、导演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素养?四、论述题(20*3)1、试述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原则及创作概况。

2、试述世界电视剧发展大致经历的几个时期。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考试真题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考试真题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考试真题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原影视学)考试解答专栏(面试,笔试,报名等解答)2013年北师大的艺术招生简章已经下发,今年的时间和往年差不多,2月16号开始考试,持续一周左右。

由于今年过年较晚,年后考试就比较集中,建议考生要调整好自己的时间,不要盲目报考太多院校,浪费时间和精力。

下面,我根据自己当年考试的亲身经历,以及多年教学的经验,给大家谈谈考试的要求和我的心得。

首先,来看一下北师人电影学专业吧!今年影视学正式更名为电影学,取消了统招生,艺术生还扩招了 10人变成30人,发证数从80增加到120,对今年报考的孩子们是个好机会呦!我们先来个热身,为陌生的同学们介绍一下北师大电影学专业情况吧!【一、关于北师大电影学专业的简介】北师大电影学专业是我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独立设立的影视类专业,为我国影视传媒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该专业设有全国高校中第一个电影学博士点、第二个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点,形成了从本科到学术硕士、艺术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该专业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深厚的人文积淀,积极探索复合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力图为我国影视传媒行业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具有开阔视野与进取精神的高端人才,以适应全球化时代中国影视传媒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理论学习与艺术创作并重,课程设计以电影、电视为核心,兼顾文学、新闻传播与新媒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主攻(主修)方向,以备将来更有针对性的深造与就业。

历届毕业生中多数通过保研、考研或出国留学继续深造,其他学生多进入(中央及省市)影视公司、电视台、报纸、网站、广告公司等各种影视传媒机构,从事编导、记者、管理、营销等工作。

像大家熟悉的于丹教授,考入电影学的孩子们,你们大二开始就会有她的专业课。

另外,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的大学生电影节,每年都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导演和演员来学院做展映,与同学们面对面交谈。

影视概论知识点总结高中

影视概论知识点总结高中

影视概论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影视概论的定义影视概论是一门介绍影视艺术与产业的学科,包括了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产业现状。

该学科不仅涉及影视艺术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还包括了影视产业的商业策略、市场分析、投资运营等内容。

通过学习影视概论,学生可以了解到影视产业的运作模式,掌握影视创作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影视概论的学科内容1. 影视艺术影视艺术是影视概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了影片的导演、编剧、摄影、音乐、剪辑、美术等方面的技术和艺术表现。

学生通过学习影视艺术,可以了解电影制作的技术流程和艺术手法,掌握影视语言和艺术表达的基本原理。

2. 影视技术影视技术是指影视制作中的各种技术手段,包括了摄影技术、音响技术、特效技术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原理和操作方法,从而能够在实际制作中运用这些技术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3. 影视产业影视产业包括了影视制作、发行、营销、放映等环节,它是影视概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影视产业的运作模式、市场需求、商业策略等内容,从而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4. 影视理论影视理论是影视概论的基础理论之一,它包括了对影视艺术和影视产业的理论研究。

学生通过学习影视理论,可以了解到影视作品的文化意义、艺术特点、市场影响等内容,从而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作能力。

三、影视概论的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影视素养通过学习影视概论,学生可以了解到影视艺术和产业的基本知识,培养自己的影视素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影视概论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影视创作的技术和艺术手法,激发他们的创意潜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影视概论的教学目标还包括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能够客观、理性地评价影视作品,对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四、影视概论的教学内容1. 影视艺术与技术影视艺术与技术是影视概论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导演、编剧、摄影、音响、剪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摄影机、音响设备、特效软件的操作技能。

电影学概论理论

电影学概论理论

电影学概论理论————————————————————————————————作者:————————————————————————————————日期:电影学概论(理论)第一節電影本體一、电影存在的物质基础1.透视成像1823年,照相术把造型艺术从追求形似的困惑中解放出来,为现代影像文化的创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2.视觉暂留银幕视觉的运动感所依托的生理原理就是人眼的视觉暂留,即人们经过精确的测定,发现人眼能把看到的影像保留0.1秒左右,如果先看到的两种影像相隔不到0.1秒,那么这两个影像便会重叠在一起,使人们产生运动的幻觉。

3.视听融合视觉和听觉是人的感觉从外界获得信息的两个主要通道。

现实中的人和物不仅其形状、运动有影像,其声音也有“影像”。

二、电影影像的特性1.逼真性在所有的艺术中,只有电影可以把生活中可见的、像生活本身一样运动着的形态表现出来。

人们可以通过摄影手段把目之所及毫无二致地记录下来,这一特点使电影具有与生俱来的纪实性。

传统——写真、传真目前——仿真、创真2.假定性电影艺术假定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影像画面虽然逼肖于现实生活,但并不等同于现实,像服装、化妆、道具、布景等都是人造的现实。

电影还可打破现实中的视听逻辑,如镜头的运动、主观色彩、主观音响等,而其中最大的假定性则是被视为电影生命线的蒙太奇。

3.复制性所谓“复制”包括三个意思:其一,它表现为对事物一定程度的还原,而还原的程度又恰好能获得观赏者视觉经验的认同。

其二,复制之所以不是完全的还原而只是“重新的制作”,更在于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已无可挽回地导致了变异,这种“变异”表现为:立体的物象被复制在两度平面上,活动的物象被复制在静止的画面上。

于是复制从客观物象这方面看总是或多或少有所损伤。

其三,就电影的媒介来说,影像画面是一种可以复制的艺术。

一个确证就是,同样一部影片,可以生产出无数个相同的拷贝。

4.幻觉性正因为复制不是还原,所以事物的客体化能被感知为事物本身便有赖于影像的另外一个特性——幻觉性。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基础理论考研赵斌《艺术概论》以及艺术概论参考书笔记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基础理论考研赵斌《艺术概论》以及艺术概论参考书笔记

资料(艺术基础理论补充题目)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搜索淘宝店:才思资料馆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基础理论补充题目(艺术概论+电影史) 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编 这本资料是我们今年新增加的一本资料,因为在《三驾马车:必备题库》中已经包含了赵斌版《艺术概论》 的题目了,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超出赵斌版《艺术概论》的范畴,我们今年特别推出了这本《北京电影学院 艺术基础理论补充题目(艺术概论+电影史)》。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淘宝搜索: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基础理论考研真题资料、参考书笔记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电影史笔记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搜索淘宝店:才思资料馆
爱森斯坦(1898-1948) 概述: 1、从小受良好教育,大学攻读工程建筑,但爱好俄罗斯和欧洲古典文学艺术,喜欢绘画和戏剧。 2、1917年十月革命参加红军。 3、1920年投身戏剧 4、1923年转入电影界。《罢工》1923、《战舰波将金号》1925 爱森斯坦是一位将理论研究工作与创作实践同时进行的电影大师。 四个最重要的观点: 1.任何种类的两段影片放在一起,就会从那两种并列的状态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种新的概念,一种新的性质。 2.蒙太奇就是镜头内部冲突,是由两个并列的镜头冲突所产生的某一概念从而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 3.蒙太奇不仅是产生效果的手段,而且首先是阐明思想的手段,即通过某种电影语言及其表现形式阐明思想的 手段。 4.蒙太奇的思维是与整个思维的一般思想基础分不开的。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艺术概论笔记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搜索淘宝店:才思资料馆

电影学书目必读精选20篇

电影学书目必读精选20篇

电影学书目必读精选20篇有一座高山叫“书山”,有一条捷径叫“勤奋”,愿你走着捷径勇攀山顶。

有一片大海叫“学海”,有一条轮船叫“刻苦”,愿你坐着轮船遨游大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电影学书目必读精选20篇,希望你喜欢。

2020年电影学专业考研参考书推荐书目(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以本书为主(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3)、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电影学推荐书目[英]苏珊·海沃德:《电影研究关键词》,邹赞、孙柏、李玥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法]雅克·奥蒙、米歇尔·玛利:《电影理论与批评辞典》,崔君衍、胡玉龙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苏]B·普多夫金:《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版[苏]多林斯基编注:《普多夫金论文选集》,罗慧生、何力、黄定语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苏]尤列涅夫编注:《爱森斯坦论文选集》,魏边实、伍菡卿、黄定语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俄]C·M·爱森斯坦:《并非冷漠的大自然》,富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俄]C·M·爱森斯坦:《蒙太奇论》,富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法]安德烈·巴赞:《奥逊·威尔斯论评》,陈梅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法]安德列·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邵牧君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心理史》,黎静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并非冷漠的大自然读后感《并非冷漠的大自然》译自苏联六卷本《爱森斯坦文集》第三卷,共分四部分:“论作品的结构”、“激情”、”再论作品的结构”和”并非冷漠的大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声电影的诞生
1927年10月6日,纽约的观众在观看:“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还什么也没听到呢。”这一句话,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根据资料来看,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是华纳公司1929年的《纽约之光》
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标志着无声片的寿终正寝。
4、鸟瞰
极高的俯视角度也被称作鸟瞰。鸟瞰角度给观众以新奇的感觉,因为观众平时很少从高处或高空俯视世界。鸟瞰镜头很多是通过航拍实现的。从这种角度拍摄能使观众如翱翔于场景之上,也暗示了场景中的芸芸众生的渺小无助。
5、倾斜
倾斜是一种非常规的摄影角度,指在摄影时故意不把摄影机放在水平位置上。
第三节 电影的声音
2、电影构图的三种样式
? “纪实风格构图”
强调影像忠实于现实,反对刻意追求和营造画面的形式美感,画面随意、松散,无规律可循。
? “表现风格构图”。
强调影像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内心感受的能力,反对机械地复制世界的影像,刻意追求形式美 感,与人们的日常视觉经验差别很大。
? “经典风格构图”
3.视听融合
视觉和听觉是人的感觉从外界获得信息的两个主要通道。现实中的人和物不仅其形状、运动有影像,其声音也有“影像”。
二、电影影像的特性
1.逼真性
在所有的艺术中,只有电影可以把生活中可见的、像生活本身一样运动着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们可以通过摄影手段把目之所及毫无二致地记录下来,这一特点使电影具有与生俱来的纪实性。
4.近景
表现成年人身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其面积占画幅一半以上的景别。由于观众和被拍摄人和物的距离感近,容易使人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所以在情绪的高潮段落,经常用近景来打动观众。
5.特写
表现人身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拍摄物体微小局部的景别。当被拍摄人或物的极小局部占据画框内的大部分空间时,该景别被称为“大特写”。
其三,就电影的媒介来说,影像画面是一种可以复制的艺术。一个确证就是,同样一部影片,可以生产出无数个相同的拷贝。
4.幻觉性
正因为复制不是还原,所以事物的客体化能被感知为事物本身便有赖于影像的另外一个特性——幻觉性。
影像的幻觉性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其一,胶片的“间歇”运动——由于观赏者的视觉暂留而产生活动的幻觉。
5.符号性
影像作为影像和影像作为符号是不尽相同的。作为影像,它是某个事物的客体化感知,是对光、影的感知;作为符号,它却表现为超越影像本身而指称某种意义。
三、电影的时空
观赏一部影片的过程,如同感受真实的生活一样,始终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同时进行的。所以,电影也被称为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即时空艺术。
传统——写真、传真
目前——仿真、创真
2.假定性
电影艺术假定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影像画面虽然逼肖于现实生活,但并不等同于现实,像服装、化妆、道具、布景等都是人造的现实。电影还可打破现实中的视听逻辑,如镜头的运动、主观色彩、主观音响等,而其中最大的假定性则是被视为电影生命线的蒙太奇。
3.复制性
(三)构图
1、电影构图
电影构图是结合被拍摄对象(动态和静态的)和摄影造型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地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形成统一的画面形式。
一般来说,电影画面构图分为主体、陪体和环境三部分。主体指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处于中心的地位。陪体是指与主体构成一定的关系,作为主体的陪衬而出现的人或物。环境是围绕着主体与陪体的环境,包括前景与后景两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组合关系构成特定的图形。
2、仰视
摄影机低于拍摄对象的视角。这种角度的拍摄能增加对象的高度,加强画面的垂直感,使观众在心理上觉得被拍摄对象高大、威严,有的甚至给人以一种恐怖感。
3、俯视
摄影机高于被拍摄对象的拍摄视角。这种视角产生的效果恰好与仰视相反,能产生贬低或漠视对象的效果,或者让人觉得被摄对象处于一种孤立无援、无助无奈的境地的效果。
1.时间
电影对时间的表现力是诸种艺术形式中最自由和逼真的。在一部影视作品中,存在两种不同含义的时间:
①观看时间—即一场电影的常规持续时间。
②叙事时间—影片中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随着蒙太奇出现,便产生了银幕时间的新结构,通过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产生的主观幻觉,蒙太奇达到非连续的连续性,不仅能缩短或延长实际的时间,而且可以使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随意跳接或并至,从而大大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
所谓“复制”包括三个意思:
其一,它表现为对事物一定程度的还原,而还原的程度又恰好能获得观赏者视觉经验的认同。
其二,复制之所以不是完全的还原而只是“重新的制作”,更在于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已无可挽回地导致了变异,这种“变异”表现为:立体的物象被复制在两度平面上,活动的物象被复制在静止的画面上。于是复制从客观物象这方面看总是或多或少有所损伤。
如:
《美国往事》的三种时态互相交叉,随意转换
《天堂影院》的中规中矩的时态转换
《罗拉快跑》的时间不同步
2、空间
电影的空间是一种假定的空间形式。
电影通过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既可以对现实里的空间作各种变形和取舍,又可以在各空间之间自如转换或套叠,以创造出生活中不存在的想象或幻觉的空间。
所以,电影的世界包罗万象——从电子显微镜所掌握的微子一直到浩瀚神秘的宇宙,从最不易觉察的一个人的手的动作一直到壮观庞大的战争场面。
电影用光的方法有多种。
按光位分,可分为顺光、侧光、顶光、底光等。
按光质分,可分为聚光、散光、软光、硬光等。
按光的方向分,可分为前置光(光源在前)、侧光(光源在侧)、背光(光源在后)、底光(光源在下)。
按光的亮度分,可分为强光和弱光。
按光调分,可分为低调光与高调光。
2、电影光线的功能
? 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工作,实现影像确立
其二,两度平面的影像——由于透视效果和人或物在纵深方向上的运动使观赏者具有深度感而产生空间的幻觉。
其三,画面的剪辑,空间的跳跃又被连接,使观赏者产生时间的幻觉。
其四,声音的介入、场面调度等手段又使观赏者产生画外的幻觉。所谓画外的幻觉既是空间的,又是时间的,它使影像从复制性超越为创造性。
如果说影像的复制性取决于它的客观条件(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那么幻觉性更取决于主观条件(生理的和心理的)。
3.摇
摇镜头是指摄影机固定不动,但是其机身进行运动的拍摄方式。
摇镜头的运动方向大概有三种:上下、左右、旋转。
4.移
移镜头是指摄影机沿着水平面做各方向移动的拍摄方式。
按移动方向划分,移镜头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横移、斜移、纵深移。
5.跟
跟镜头是指摄影机跟随运动着的被摄主体的拍摄方式。
跟镜头能够使得处于运动着的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变,而与被摄主体相关的前后景则发生相应的不断变化。
2、色彩的造型作用
? 色彩营造基调
色彩基调是指色彩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全片的总的色彩倾向和风格。整部作品往往以一种或几种相近的颜色作为影片的主导色彩,在视觉形象上营造出一种整体的气氛、风格和情调。
? 色彩形成构图
彩构图是指电影画面中色彩的组合及其关系构成而形成丰富的表意性,不但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而且自身也成为抒情表意的视觉符号。这也是对色彩的局部表现力的营造。
镜头的运动,就运动主体而言,可以划分为演员的运动和摄影机的运动两大类型,本节所涉及的运动主要是指摄影机的运动。
1.推
推镜头是摄影机向被摄体逐渐靠近的拍摄方式,它使得画面所包容的范围越来越小。
2.拉
拉镜头是指摄影机沿着光轴方向向后移动的拍摄方式,它使得画面逐渐远离被摄体或者从一个对象转向更多的对象。
它界乎前两种风格之间,汲取二者的优势,避免二者的缺陷,力图将真实感和造型性完美结合,使观众觉得画面完全真实,同时又很精美。
二、光线和色彩
(一)光线
电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传递的就是一组连续的活动影像信息,而这一信息的传递过程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光线传递给人的视觉感官神经系统的过程。
1、电影光线
1、“普通银幕”——宽高比为1.375 : 1
2、 “宽银幕”
? “宽胶片宽银幕”——宽高比达到2:1或2.35:1,画面和声音质量较高;
? “遮幅宽银幕”——用普通的设备和胶片,只是在拍摄时用遮挡框格遮去原来标准画幅的上下两边,使其宽高比变成1.66:1或1.85:1,得到宽银幕的视常效果。由于遮幅方法简单、经济,在世界上已被广泛采用。
第一節 電影本體
一、电影存在的物质基础
1.透视成像
1823年,照相术把造型艺术从追求形似的困惑中解放出来,为现代影像文化的创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2.视觉暂留
银幕视觉的运动感所依托的生理原理就是人眼的视觉暂留,即人们经过精确的测定,发现人眼能把看到的影像保留0.1秒左右,如果先看到的两种影像相隔不到0.1秒,那么这两个影像便会重叠在一起,使人们产生运动的幻觉。
表现广阔空间和场面的景别,如自然风光、大规模的群众场面等。
2.全景
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景别。全景中一般包括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交代,因此对于影片的一个场景来说,一般由全景确立其空间关系和其他影像元素的总体基调。
3.中景
表现成年人身体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景别。中景可以使观众清楚地看到人物的造型、动作、运动或者一部分场景的设置,从而交代人物之间、人物和场景的关系。
(二)、有声电影对电影发展的影响
1、对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影响
2、即兴表演几乎完全消失
3、戏剧电影牢固确立了发展优势
4、歌舞片的出现
5、影响了好莱坞电影的扩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