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概论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篇:电影艺术概论
一、电影的本体界定
电影是一门技术——电影综合了图像技术、音响技术和后期制作技术等多种
技术手段。

电影是一门艺术——综合了影像、文学、音乐、表演、科技、工业、商业、
社会科学等诸多特征的综合艺术。

电影是一种产业——电影是能够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

电影是一种娱乐消遣的产品——看电影与阅读一本小说,听一场演唱会,看
一场魔术表演等等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在感情、感想、感官方面的所得,都是一样的。

电影是一门学问——国内外有很多的高校都有专门研究电影的学科和专业
电影学。

二、电影的基本特性
1、时空与综合性
时间艺术:音乐、文学
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塑
时空艺术:戏剧、舞蹈、电影、电视、魔术、杂技
第七艺术:电影也被称为“第七艺术”,是位列传统的文学、建筑、音乐、
绘画、雕塑和舞蹈之后一种新的艺术。

电影综合性的具体体现:时间与空间、技术与艺术、声音与画面、各种艺术
元素
2、逼真与假定性
逼真性的体现:
(1)故事、逻辑性、情感要贴近真实的生活
(2)场景、道具、整体氛围要符合真实的年代
(3)演员的表演要真实可信
(4)特技的制作也要真实可信
假定性的体现:假定的时间、假定的空间、假定性不等于虚假性
3、造型与运动性:摄影机的运动、被拍对象的运动
4、商业与大众性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
电影是一种供大众消费的商品
电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求得高回报率
电影能够促成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电影的大众性体现:
电影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才可能取得高票房
电影是大众欣赏的艺术而不是小众艺术
三、电影的媒介特质
1、光线
光源划分:
(1)自然光:阳光、天空光的照明;
(2)人工光:灯光的照明。

作用划分:
(1)主光:照亮被摄主体的主要光线
(2)辅光:辅助照亮被摄主体阴影的光线
性质划分:
(1)硬光:直射光,一般用作主光;
(2)软光:散射光,一般用作辅光。

位置划分: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底光
2、构图
含义:构图指的是画面的结构和布局,也就是画面中各种元素的位置关系,
组合结构。

构图的基本元素:主体、陪体、前景、后景、背景
主体:画面表达的主要对像和主题思想,也是画面的构图中心,主体可以是
人或物,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

陪体:画面中与主体紧密关联构成一定情节的对像,帮助表达主体的特性和
内涵。

3、色彩
色彩的基本特征:色相、色调、明度、纯度
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喧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的心境。

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③表现作者的诗意和浪漫、抒情的色彩。

④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

4、声音
声音的种类:人声、音乐、音响
声画同步:音乐与画面情绪一致,节奏一致,主题一致。

音乐在这里是为了
更好地烘托和喧染画面的内容,它附属于画面,与画面是一种“合一”的关系。

声画对立: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的影像内容所呈现出
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

声画对位:音乐并不仅仅是具体地、简单地、机械地解释画面的内容,它与
画面不是那种“合一”的关系(当然也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与画面犹如两条平行线,与画面是一种“并行”的关系。

四、电影的分类
四大类: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
商业电影、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
第二篇:电影技术概论
一、活动影像基本原理
电影一秒钟拍摄和放映24 格画面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人的视觉
生理和心理要求、经济因素的限制、间歇运动机构的限制、声音录制质量的要求视觉暂留原理:人眼看东西的时候,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要一段短暂的
时间,光的作用消失后,看到的东西不会立即消失,会在视网膜上停留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着“视觉暂留现象”,这一原理叫着视觉暂留原理。

心理补偿:人在同一个1/4 秒内观看物体运动两级位置的图像,人眼就会把
这两幅图像当作同一个运动过程来感受,并通过大脑叠加在一起产生动感印象,这就是我们把电影画面看成活动影像的主要原因。

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
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二、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电影的诞生
电影诞生的技术条件:连续摄影术、胶片、活动放映机
1895 年12 月28 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地下咖啡馆放映了
一批自己拍的短片《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两兄弟也被称为“电影之父”。

电影的技术变革:电影的诞生、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数字电影的出现
《爵士歌王》:1927 年拍摄,被认为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
《纽约之光》:1928 年拍摄,真正意义上百分百的有声电影
《浮华世界》:1935 年拍摄,被认为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电影
《星球大战》:70 年代末,卢卡斯拍摄的科幻片中首次尝试使用电脑特技
特种形式的电影:立体电影、4D 电影、环幕电影、球幕电影、IMAX 电影
电影的数字化:核心是将以胶片为载体记录的影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在计算机
中进行处理,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完成电影的前、后期制作,再转化成胶片放映或用数字电影放映机放映。

电影数字化在目前来说主要指电影制作数字化,即计算机技术对包括前期创作、实际拍摄乃至后期制作在内的完整的工艺过程的全面介入。

数字电影:从完整的意义上说,是指电影从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到发行及播
映方式的全面数字化,即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乃至放映诸环节全部实现数字化。

数字影视特效技术:计算机生成影像、数字影像处理、数字影像合成
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丰富了电影的创作手段、改变了电影的生产工艺、
创造了新的电影语言与时空、改变了电影创作的思维模式、促进了影视融合,带来大众视频消费时代
数字技术只是电影创作的手段不是目的,不能滥用数字技术
三、电影的制作流程
前期筹备阶段:选题策划、剧本创作、选景选角、组建团队
中期拍摄阶段:美术布景、组织拍戏、摄影布光、录音收音
后期制作阶段:素材剪辑、特效合成、画面调色、混音输出
电影的制作团队:
前期筹备阶段:制片、编剧、导演
中期拍摄阶段:制片、导演、演员、摄影师、灯光师、美术师、录音师
后期制作阶段:制片、导演、剪辑师、特效合、成师、调色师、混音师
(一)选题策划
1、市场分析
分析市场定位及预期观众群体
了解观众的心理:娱乐消遣、偶像崇拜、视听享受、赶流行、约会
2、确定故事与主题
确定拍摄的故事和传递的主题思想。

(考试时可用最简短的2-3 句话把故事
作说明)
3、可行性分析
选题或已有的故事能否扩展成为一部电影;选题或故事能否通过审查;编剧
人员能否将创意落实为完整的剧本;现有的设备、技术水平能否将剧本实现为电影;是否有足够的预算和资金保证剧本实现为电影。

4、风格定位
确定影片的风格:类型化、庸俗化、艺术化、现实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等(二)剧本创作
剧本的分类:文学剧本、分镜头脚本、画面分镜头
剧本的写作格式:小说式、电影文学式、分场景式
分场景式剧本:采用文字手段把内容场次化,镜头化,要有镜头感和画面感。

这种剧本格式是目前国内最为通用的一种格式,也是“学院派”所提倡的一种标准专业的影视剧本格式,一般今后的剧本创作都要求统一参照这一格式来写。

剧本的改编:忠于原著、节选、取意、复合、颠覆
(三)导演
职责:就是电影制作过程中,掌控影像创作的总指挥官;简单来说,导演的
主要工作就是把电影剧本中的文字形象、文字描述通过电影手段转化为视听结合的银幕形象。

作为技术者——了解电影拍摄制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备充分扎实的影视
制作技术知识和技能。

作为创作者——个人的修养和才华能够带给故事截然不同的的叙事风格不
一样的表现意境。

作为管理者——组织管理一个临时组建目标一致的团队来实现自己的创作
理念。

导演的工作:
前期筹备阶段:制定策划书、参与剧本构思、制作文字分镜、组建制作团队、挑选演员、选景勘景
中期拍摄阶段:对摄影师的指导、对演员的指导对美术、灯光、造型的指导
后期制作阶段:对剪辑师、特效合成师的指导等
导演的艺术风格:
镜头的安排和运用奠定了导演的艺术与风格
镜头的运用:景别的选择、拍摄的角度、镜头的运动方式…
场面调度:演员的调度、摄影机的调度
蒙太奇的思维:镜头间的蒙太奇、场景间的蒙太奇、段落间的蒙太奇
导演组基本成员:导演、副导演、特技导演、助理导演、场记
(四)制片
职责:就是辅助导演、提供资源、处理一切难题以完成电影的拍摄。

其主要
工作就是从预算和市场的角度来管理协调整部影片的创作,力求用最合理的成本来完成最佳的电影创作效果,并得到最佳的发行放映。

在电影拍摄过程,制片的工作最忙,最琐碎,参与时间最久,从策划阶段到
发行放映都要涉及,制片是一部电影最大的功臣。

制片一定要经验丰富,了解电影的每一个环节。

前期筹备阶段:完成策划书、筹集资金、审查剧本、组建团队、挑选演员、
选景看景、召开拍摄会议
中期拍摄阶段:审核各项报表、控制拍摄预算、处理突发状况等
后期阶段:监督成片质量、安排院线、找代理商协商各类版权等
制片组基本成员:制片/执行制片、制片经理/剧务
第三篇:电影产业概论
一、电影的投资
(一)电影的基本投资模式
1、公司内部制作:
最传统的电影投资模式,公司完全独立投资,在电影的开发阶段、制作阶段、发行阶段都投入资金,公司获得绝大部分的影片权益。

2、制片—投资/发行协议:
目前最常见的投资模式,影片已经完成开发阶段,电影公司以发行方身份与
制片方(独立制片人)签合同,为影片提供制片资金。

电影公司将在影片完成后获得包括发行权在内的各种权利。

适用于高预算商业大片。

3、现货负片协议:
发行方在影片拍摄前与制片方达成协议,制片方寻求投资拍摄制作成片,成
片达到发行方的要求后,发行方依照合同价格收购影片,承担影片发行工作。

制片方有时候会保留特定领域的权利。

4、网络融资与私人融资:
网络融资:建立网民基金,网民以基金购买方式分享票房利润。

私人融资:简单直接,风险程度大,独立电影和大部分先锋实验电影采取这
种方式。

二、电影的发行放映
预映:首映前通过预映来寻求资金吸引社会注意力测试观众对影片的反应,
参考观众意见对影片进行修改
送审分级:公映前制片方将完成的影片送审或分级,不同国家对影片的审查
和分级有不同的标准,分级的结果决定了影片的命运,决定了影片能否在主流院线发行。

影片放映分类:独家放映、复合放映、饱和放映
第四篇:电影发展概论
第一讲:外国电影发展历程
一、电影两大传统
1、技术主义传统:
爱迪生确立了电影的技术主义传统
含义:将技术放在重要位置,强调电影的目的是为了娱乐观众或达到某种宣
传教育目的。

技术主义的先驱——乔治•梅里爱
发现了电影的特技技术、把戏剧的表现手法引入到电影中、拍摄了大量的科
幻题材电影;被称为“科幻片的鼻祖”。

大卫•格里菲斯
改变了影片的构成单位、创作了景别变化和平行剪辑、创造了“最后一分钟
营救”手法;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被称为“美国电影之父”。

2、写实主义传统
卢米埃尔兄弟确立了电影的技术主义传统
含义:强调对真实生活的再现,为真实而追求客观性,不重娱乐价值,否定
主观的教育宣传目的。

写实主义的先驱——卢米埃尔兄弟
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
1922 年拍摄了第一部公映并取得不错票房的纪录片;代表作:《北方的纳努
克》;被称为“纪录片之父”。

二、美国电影简介
(一)经典好莱坞电影(1930 年代—1960 年代)
制片厂制、明星制、类型电影
类型电影:
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商业电影,强调标准的创作规范
突出特征:重复性、可预见性
三个基本元素:公式化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视觉形象
西方成熟类型:西部片、强盗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幻片、灾难
片、战争片、体育片
代表人物:卓别林、希区柯克
旧好莱坞时期形成了好莱坞经典电影的风格
(1)戏剧化的故事结构;
(2)类型化的人物形象;
(3)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4)大团圆结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新好莱坞电影(20 世纪60-70 年代)
突出特征:反传统、反模式、反类型、反梦幻
基本精神:颠覆经典类型、批判美国社会
代表作:1967 年佩恩拍摄的《邦妮和克莱德》(又名《雌雄大盗》)拉开了
新好莱坞序幕。

代表人物: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
(三)高科技时代好莱坞电影
统称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特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脑特技的飞速发展促使了好莱坞电影在传统的故事中大量的融入高科技元素,主要的题材集中在集中科幻、灾难、战争和魔幻题材。

突出特征:电脑特技技术、高科技技术大量运用
代表作:1977 年的《星球大战》开始尝试使用电脑特技
代表人物: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伦
数字技术介入好莱坞电影历程:
第一阶段:注重电影画面的视觉效果,致力于创造视觉奇观,给观众以视觉
刺激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注重看不见的特效,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银幕上的一切都
是真实的;
第三阶段:数字技术成为影片中不可替代的表现手段;
第四阶段:数字技术全方位介入电影制作领域。

美国电影风靡全球原因
(1)故事吸引人,迎合观众需求:强调观赏性和娱乐性
(2)高成本、大投入:电影业资金雄厚、商业大片为主
(3)用高科技打造震撼视觉效果:在技术上永远处在领先地位
(4)广泛吸纳世界各地人才:卓别林、希区柯克、吴宇森等
(5)注重海外市场,善于营销:在全球建立了销售网络
三、欧洲电影简介
(一)写实主义电影
纪实主义电影路线:苏联“电影眼睛派”、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现实主义电影路线:苏联蒙太奇学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德国电影运动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1945-1951 年,在意大利兴起的有社会进步意义和艺术创新特征的电影美学
运动。

其特点有:
(1)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主题:失业、饥饿、反法西斯等
(2)注重表现普通人的真实日常生活:妇女、失业工人等
(3)非戏剧化、开放式结局:多为悲剧结尾
(4)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反对使用明星
(5)注重实景和真实感:运用自然光、长镜头
新德国电影运动
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在西德出现的一次以克鲁格倡导和领导的青年导演振
兴德国电影的运动。

电影特征:内容上敢于揭露德国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正现象、在风格上采用新
颖独特的表现手法
代表人物:法斯宾德、赫尔措格、文德斯、施隆多夫
代表作品:法斯宾德的《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施隆多夫的《铁皮鼓》
写实主义电影代表:吉赛贝·托纳多雷、阿巴斯
(二)艺术电影
先锋电影运动:法国“印象派”电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法国新浪潮电影:
20 世纪50-60 年代,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是对传统制片方式和情节剧观念的的挑战。

主张:提出“作者电影”的口号,即“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成为电影的制作者”。

特征:电影采用低成本制作,启用非职业演员;不用摄影棚而用实景拍摄;不追求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电影带有强烈个人传记色彩。

代表人物:特吕弗《四百下》、戈达尔《筋疲力尽》
法国左岸派电影:
20 世纪50 年代法国另一个重要的电影流派,因这批电影人都住在巴黎
塞纳河左岸而得名
主要特征:对话和独白构成电影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表现人的内心和精神活动、“记忆与遗忘”是其主要表现主题
代表人物:阿伦·雷乃
代表作品:《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艺术电影代表人物:英格玛·伯格曼、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基耶斯洛夫斯基四、日韩电影简介
日本电影代表人物: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北野武、宫崎骏
韩国电影崛起原因:
(1)强烈的危机意识
(2)保护与开放双管齐下的政策
(3)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齐开发的经营战略
(4)投资与制作主体的多元化
韩国电影代表人物:林权泽、金基德、朴赞郁、姜帝圭
第二讲: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影简介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演变
划分阶段:萌芽期(1896-1932)、探索成熟期(1932-1949 )
发展期(1949—1966 )、停滞期(1966—1976 )
复苏繁荣期(1976 至今)
1905 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中国各代导演:
第一代:
代表人物:张石川、郑正秋、邵醉翁
代表作品:《难夫难妻》、《火烧红莲寺》、《歌女红牡丹》、《孤儿救祖记、
《姊妹花》
第二代:
代表人物:夏衍、孙瑜、吴永刚、袁牧之、蔡楚生、费穆、沈浮等
夏衍:《狂流》、《春蚕》孙瑜:《大路》
吴永刚:《神女》袁牧之:《马路天使》
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费穆:《小城之春》
沈浮:《万家灯火》
第三代:
代表人物:谢铁骊、水华、郑君里、李俊、谢晋
谢铁骊:《早春二月》、《包氏父子》、《红楼梦》
水华:《林家铺子》郑君里:《乌鸦与麻雀》、《林则徐》
李俊:《农奴》谢晋:《红色娘子军》、《牧马人》、《芙蓉镇》
第四代:
代表人物:吴贻弓、郑洞天、谢飞、黄蜀芹、吴天明
吴贻弓:《城南旧事》
郑洞天:《邻居》、《台湾往事》
谢飞:《湘女潇潇》、《本命年》、《香魂女》
黄蜀芹:《人鬼情》、《画魂》
吴天明:《老井》
第四代导演作品特征:
第一、写实传统,体验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传达中国人特有的人生体验;第二、镜头处理上比较常规,拍摄手法比较传统;
第三、注重电影的文学价值,吸取叙事文学传统,讲究完整的结构、设置矛盾冲突并注重人物的塑造。

第五代:
代表人物: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田壮壮、霍建起
张艺谋:《红高粱》、《活着》、《一个都不能少》
陈凯歌:《黄土地》、《霸王别姬》
黄建新:《站直罗别趴下》、《求求你表扬我》、《黑炮事件》、《建国大业》
田壮壮:《盗马贼》、《小城之春》、《德拉姆》
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
第五代导演作品特征:
第一、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在作品中尽情的宣泄情感;
第二、视听语言上有极大的创新,在影像造型上刻意追求打破传统;
第三、作品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更多的将镜头对准过去,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第四、作品对文学价值的开掘,大量的作品改编自文学作品。

第六代:
代表人物:陆川、王全安、王小帅
陆川:《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
王全安:《图雅的婚事》、《白鹿原》
王小帅:《青红》、《十七岁的单车》
第六代导演作品特征:
写实性、原创性、个人性、都市性、开放性、形式化
二、香港电影简介
(1)商业路线:
香港电影的主流路线,绝大部分电影都走商业路线,使得香港商业类型电影
丰富发展,各种类型的电影都有。

代表人物:徐克、吴宇森、刘伟强、周星驰
(2)文艺路线:
一批导演坚持在主流商业片之外开拓出一些贴近社会现实,注入自己思想的
具有艺术气息的文艺片。

爱情题材在文艺片中占据的十分重要的比重,不仅仅表现异性之恋,还出现
了许多描写同性之恋的作品。

代表人物:杜琪峰、陈可辛、许鞍华、关锦鹏、王家卫
三、台湾电影简介
台湾电影的特色,在于强调导演风格、注重台湾历史,并崇尚以电影做为宣
传工作,这种特色让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朱延平等导演,于国际影坛备受好评。

但另一方面,因为此类型艺术电影娱乐性较差,于台湾并不叫座,反而依赖
岛外票房来维持,台湾成为世界少数没有电影工业的非第三世界国家,台湾电影可谓是政府放弃的产业。

代表人物:李安、侯孝贤、杨德昌、魏德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