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型+笔记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考试内容

《传播学概论》考试内容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1.传播现象的由来。

(1)传播现象的含义: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行为、活动和过程。

传播现象由来已久。

(2)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传播现象的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推动力量,传播主要围绕这个主要因素进行的信息交流、沟通与扩散。

(3)传播理论的探索,区别于传播现象的产生,20世纪40年代以后,传播学逐渐形成。

2.传播的含义:传播的基本意思是“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

在传播学中,传播被定义为:“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3.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①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与信息交流的推进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②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是多通道、多样化的。

4.传播定义的三种类型:①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②劝服说: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③互动说: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5.对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20世纪40年代以后,传播学逐渐成为多科性、集纳型的边缘学科。

6.1946年,美国的拉斯韦尔在著作《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提出“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7.1947年,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成立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第二年主编第一本大众传播学论文集。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1.传播学的含义及特点。

含义: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特点:多科性边缘学科。

2.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形态以及不同层次的人类信息传播行为。

4.传播学研究的研究层次:第一层次:按信息传、受范围大小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自我传播:就是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①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是合为一体的;②传播的互动过程,仅限于自己;③人脑信息库的内储信息量的多少,决定自我传播的活跃程度。

《传播学概论》课堂笔记

《传播学概论》课堂笔记

《传播学概论》课堂笔记传播学概论其他笔记考试的题型:1、名词解释(4-5个,30分)2、简答题(3x10)3、问答题(2x20)最后两个问题要联系理论和实践例如效果理论:议题设置理论、Xxx理论……结合实际符号的概念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大众传播的4种功能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第6章媒介与社会按照经典的范式,传者把一定的信息传给了受者第一节媒介的自由与责任【应然的问题和是然是对立的】科学和时政的研究多为是然的问题带有价值判断的哲学问题,应然的问题·你认为媒介对政治的影响?八十年代初为什么媒体很活跃?——新闻改革是政治改革的突破口,但是89带来了xxx 前苏联的解体也是媒介的影响媒介和政治之间最核心的东西反映在舆论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合法性的问题中国的转型,权力的变化·媒介和经济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呢?经济的信息在媒介上的传播有可能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例如保定的房价一下翻了好几倍。

·媒介和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规范性义务的来源·规范理论:·权力和责任·人们对媒介为个人和社会创造利益的期待需不需要对媒介进行规范?规范是一定要的,只是程度的问题。

·社会政治理论:任何一个政党在社会当中都需要合法性。

十七大重要的贡献就在于修改了党章。

直接重要的影响·新闻专业理论和实践·作为公民的大众(舆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媒介是构建公共领域的重要机构·作为受众的大众·媒介市场·国家及其机构·社会中的利益团体二、媒介与公共利益关于公共利益的主要标准和要求:·出版自由·媒介所有权的多元化·信息、观点和文化的多样化·对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的支持·广泛的(近乎普遍的)覆盖范围·公众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信息和文化·对民主政治体系(公共空间)的充分支持·对个人和普遍人权的尊重·避免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伤害和侵犯【自贸区的管理是按照负面清单管理的】【中宣部52个不准】三、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议题·媒介规范理论,媒介结构、行为准则或表现的角度·媒介系统如何构建以及运行:·媒介自由·所有权多元化·信息、观点和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大家只关注内容对于消息来源无所谓服务于公共利益:对维持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的支持对民主进程的支持提供高质量的文化内容履行国际义务禁令性:媒介避免可能造成的各种伤害:尊重个人权利对社会的危害对个人的危害四、媒介的四种规范理论·规范性媒介理论:四种模式·自由-多元市场模式·社会责任或公共利益模式·专业主义模式·其他媒介模式《媒介的四种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自由主义媒介理论几个基本的原则:1、独立性原则独立于政党2、市场化原则3、法制化原则结合实际的社会标准自我的修正洛克:君权民授论权力有代理的机制社会责任论:·媒介要承担社会责任公共信托形式广播的出现发生世界大战当权者-媒介-受众政府要管媒体如果这个媒介实在是有问题的话政府要管受众要去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专业主义与媒介伦理公共服务广播的主要目标第六章媒介与社会我们怎么看待技术技术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性?做这一次pre希望大家对技术有了解“脸萌”开放-互联(web1.0和web2.0之间的区别)从互联的角度我们要去考虑它形成了什么样的网络——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一级传播-两级传播-多级传播数据分析发现,基本上是两级传播,而不是爆发式的多级传播第二节媒介的内容生产技术是在和社会的互动当中形成的综合影响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媒介的自由和责任问题第三节把关人理论中国的特殊性政策性报道——计划生育——的分析一、把关概念的提出卢因1947 “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决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亲自手打!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亲自手打!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什么是传播一、传播的两个要素:1.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2.流动--传播行为的形式二、总的来说,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如何理解传播的定义?•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第二节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探索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第三节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的最初提出和形成是在美国:1.政治:●美国政治生活中对传播媒介的重视;战争中的传播●1927年,拉斯韦尔出版《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美国成立宣传分析研究所2.经济: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大批广告公司、公关公司、调查公司;大众传播业的发展。

3.社会:传播与社会生活关系日益密切: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4.学术: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第四节传播学的先驱一、四位主要奠基者:(一)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02----1978)著名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

主要贡献: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二)库尔特·卢因(1890--1947)是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其代表作为《解决社会矛盾》,代表论文《群体生活的渠道》。

主要贡献:创立“场论”和“群体动力论”,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

(三)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著名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

研究重点:说服研究(四)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zarsfeld,)(1901--1976)奥裔美籍著名社会学家。

曾获数学博士学位,后来对社会心理学和传播研究产生兴趣,并作出突出贡献。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

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人类社会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使得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传播业成为独立产业,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背景:(一)政治背景①战争时期,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哈罗德·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②和平时期:政治选举,利用媒介塑造形象,宣传政治主张,争取选票(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1940年)(二)经济背景: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扩大,产品增多,营销行为增加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激烈(三)社会背景: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四)学科背景:①学科基础: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的发展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国外传播学研究三阶段:(一)早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枪弹论”;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有限效果论”(二)中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从效果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各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派别。

(三)当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的传播学研究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并峙传统学派、经验学派/实证学派地位:自20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萌芽,传播学开始形成,并占据主流地位价值观: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为占据统治地位的传播者和传播控制者出谋划策方法论: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从经验材料中总结出模式和理论,微观研究成果丰硕批判学派:20世纪60年代萌芽于欧洲,70年代兴盛,80年代成为主流之一。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情况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1927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44年拉斯韦尔《人民的选择》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经济背景1.经济发展-拓展市场行销-调查企业对消费者-媒介对消费者2.大众传媒学-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3.社会背景:科技发展推动传播业发展(刑、腥、性)第二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人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传播思想、船舶技术、传播实践、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2.人类传播的形态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3.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宏观:系统中,传播和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等互动关系微观:自身轨迹:包括传者、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分析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定性人文科学研究法人类历史上人文科学始终研究的正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文本。

过去在人文科学对文学作品和其他主要文化形式研究中,大部分支队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意境、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提出解读和注释,而没有从文化角度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词汇进行分析,而这些和词汇本身的变化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法社会科学定性研究发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过程。

2.定量定量研究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

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的观点。

实地调查法步骤①提出研究假设、②按照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③确定抽样方案④设计调查问卷3.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实验法来自实验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是研发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传播学与奠基人1)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第一人-提出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传播的社会功能。

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递意义2)卢因:场论3)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民众——舆论领袖——媒体4)施拉姆《大众传播学》小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了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根基柱。

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

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

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作”。

特点: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传播学是一种“研究社会信息系统机器运行规律的科学”。

3.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精神交往指的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4.“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5.“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6.“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最根本的特征。

7.人类传播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8.“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9.“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概念。

10.“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11.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12.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

13.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说明、传达、思考”;14.“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15.语言符号的暧昧性:(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2)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16.传播过程中的意义:(1)传播者的意义;(2)受传者的意义;(3)情境意义。

16.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17.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18.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优点:这么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自考传播学概论自考学习笔记

自考传播学概论自考学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2011年7月自考小抄_学习笔记第一章导论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2.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4.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5.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6.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7.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8.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传播学概论测试考试重点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测试考试重点知识点

1.传播就是(人使)信息流动的过程。

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信息是事物运动、变化、联系和差异的表现,是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

3.符号是用来指称或者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载体,他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4.前馈是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使用大众媒介时,事先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传播对象的需要,以改进传播节目的制作,增强传播效果。

5.组织就是“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其特征有:(1)两个人以上(2)专业化的部门分工(3)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4)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6.群体传播是非组织化的群体内部,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群体传播的特征有非组织性、规模不定、灵活性、情感导向、过程与效果充满不确定性7.拉斯韦尔传播模式8.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吃喝住)>安全需求(保健保险健康)>归属的需求(社会交往归属与爱)>尊严的需求(工作尊严社会认可)>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潜能发挥)10.自我传播又称内向传播或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自我传播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它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11.大众传播四种社会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12.传播学的时代划分符号和信息时代(亲身传播时代)、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13.李普曼成就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他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另一个就看、是“刻板成见”。

拟态环境也称虚拟环境或假环境,是大众媒介创造,来源于真实环境却又不尽一致的媒介环境,被社会公众间接感知而当做真实世界而接受下来;刻板印象或固定成见,指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14.信息的特征:客观性(信息是事物的特征和变化的客观反映。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笔记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笔记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笔记郭庆光《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传播?1、共享说2、影响说(劝服说)3、反应说“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思考题:1、什么是传播?试述有关传播概念的几种主要观点。

第二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传播的产生和发展一、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一)口语传播时代优点:信息内容丰富环境对信息传播的限制被打破,具有把声音同它们所指的对象分离的特征。

缺点:较多受到人的社会地位和所处地域的限制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影响信息的客观性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缺乏保证信息保存能力差(二)文字传播时代人类传播突破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具有将信息准确可靠固定的作用使今后历史有了可靠记录,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宣告结束(三)印刷传播时代改变了文字传播的传统社会结构,打破了少数人通过文字垄断进而对整个社会思想文化体系进行垄断的状况提供了面向全社会同时大规模传播信息的可能印刷术的使用和相同内容书籍的副本的增加为人类保存信息提供了可靠手段(四)电子传播时代传播速度进入了同步化时期信息传播的内容更加多样化、通俗化、公开化广播、电视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广播、电视等媒体特殊的传播形式使人类形成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五)网络传播时代第三节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一、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02-1980)美国政治学家主要贡献:战时的宣传研究5w内容分析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主要著作:《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二、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1890-1947)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致力于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主要成就为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 research)、场理论(field theory)战时食物习惯研究提出“把关”(gate keeping)理论代表作:《解决社会矛盾》(1948)《个性的动力理论》(1935)《拓扑心理学原理》(1936)《社会科学中的场论》(1951)三、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Felix Lazarsfeld)(1901-1976)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主要贡献:首先开始了传媒效果的定量研究1940年伊里调查,提出几个重要的传播学概念:“舆论领袖”、“两级传播”,击破“魔弹论”。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图表题六、案例分析第一讲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资源、资本、信息(一)产生它诞生于20世纪40-50年代产生背景:①需求②行业③保障(详见笔记p1)美国人创立: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二)发展(1)早期阶段①20―30年代研究传播效果,“枪弹论”(行为主义理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1.所谓沟通,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是人际关系生存和发展的机制,是智力的象征。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的特点:(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需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的五位创始人(1)拉斯威尔(1902一1977)美国著名政治家。

其主要观点是通信的“5W模式”和基于“5W”的直线通信模式。

1-5w模式即who-谁-传者研究、sayswhat-说什么-内容研究、inwhichchannel-经什么途径-通道研究、towhom-对谁说-受者研究、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效果研究。

虽然5W模型很简单,但它指出了传播的基本要素和传播研究的基本组成。

(2)勒温(或译为“卢因”)(1890―1947)列文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传播理论中“守门人”理论的创始人和群体动力学的导师。

“守门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勒温成为传播学创始人的重要理论原因。

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

“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

群体动力学:列文认为人类行为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人类也是如此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由此情境和所属群体决定,这观点暗示传播者,要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不仅要考虑受传者的个人特性,而且要考虑他所属的群体的特点和环境因素。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1.传播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学科,又是一门边缘学科,他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的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p1)2.传播的概念: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写到: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精神象征和传递保存手段。

美国学者皮尔士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论述:传播是观念或意的传递过程,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的特殊作用。

(P2)3.传播与信息: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

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一是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二是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他能够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构成的。

(p5)4.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p5)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双重偶然性: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p10)6.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

7.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传播学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学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信息:消除不确定性。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五种基本类型,人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非社会:人传播社会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传播:人传播是个人接收外部信息并在人体部进行处理活动·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和群体价值。

一个重要功能,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

·组织传播:组织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

特点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其结构和分工都是为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置的,因此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传播学四大先驱: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拉斯维尔:5W模式、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社会中结构》、容分析法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假说、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伊里调查卢因:把关人概念霍夫兰:态度的劝服(一面提示两面提示、警钟效应)、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鼻祖和创建者(集大成者):施拉姆·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原因:1.军事二战2.政治大选3.经济广告4.媒介技术发展·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口语文字印刷电子(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口语传播时代:·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语言是唯一可以独立使用的传播工具·口语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口语局限性: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传递和交流;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文字传播时代:·文字克服了声音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和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有限记忆力;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印刷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始·代表:廉价报刊的出现·德国古登堡印刷术: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电子传播时代:·意义: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音信息系统(将媒介功能进行整合,开启多媒体平台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开始执行人脑的部分功能;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信息碎片化·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递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是信息载体·能指和所指:所谓能指也叫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事物的概念联想;所指也称为意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事物的概念(意义)·符号是在一定的指代和表述关系中产生的;符号可以在形式上独立存在;人们以符号位介质从事信息传播,其目的是达到意义的交流和互动·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传播学概论部分内容笔记

传播学概论部分内容笔记

九、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一)作为技术手段和工具的传播媒介(载体,其属性决定着信息的物理形式、时空范围、速度快慢和量的规模)A、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自身的作用和影响)1、媒介的双重含义是什么?信息传递的载体。

传媒机构2、为什么要研究传媒的载体含义?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变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它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包括什么观点?媒介即讯息。

媒介:人的延伸。

热媒介与冷媒介。

(1)、媒介即讯息的含义是什么?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媒介是传播的基础,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相应带来的社会变革。

此观点表现出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来看待。

(2)、媒介:人的延伸,如何理解其含义?任何媒介都是人类感觉和感官的延伸。

人类感官能力的发展是“统合—分化—再统合”。

麦乐卢汉通过此观点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3)、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含义是什么?(麦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活动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且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此观点的提示在于: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反应也有所不同,研究媒体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4、麦克卢汉的理论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1)、理论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手段发现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唯物论观点---信息技术也是生产力的一部分)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不同的媒介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

地球村的语言符合了世界发展的趋势(2)、局限性(强调了人的生物延伸性,而不是人的社会延伸性)强调技术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忽略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社会因素的作用其理论强调人被媒介技术和工具主宰-----忽略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一、传播现象由来已久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包括传播行为、传播活动在内的传播现象,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1)原始社会,传递信息的必要性:(2)语言产生前后,传播行为是通过声音、结绳、烟火、图画等方式进行的。

结论: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由来已的。

烽火戏诸侯。

(3)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美国)开始科学分析传播现象,探索传播理论。

40年代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4)1946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5)1947年,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第二年主编了第一本大众传播学论文集,出版了第一本传播学教材,至此传播学也就应运而生。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二、什么是传播(一)传播1)来源: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源自拉丁语communis基本意思: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2)概念复杂性:1976年,美国学者丹斯和拉森列举的定义达126种(二)传播定义的四种类型:香农“信息”概念的引入1)传播是信息的共享:(美)施拉姆2)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美)心理学家霍夫兰3)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传播学者贝雷尔森4)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中)郭庆光教授(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受者、受众)4)传受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5)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和系统:(四)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理论:物质决定精神交往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活动是个社会信息流动的过程,它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传播媒介的演进历史。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型+笔记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型+笔记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型+笔记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型⼀.单项选择10题(10X1`)⼆.多项选择5题(5X2`)三.填空5题(5X1`)四.名词解释4题(4X4`)五.简答4题(4X9`)六.论述2题⼆选⼀9`名词:⽐如什么是⼈际传播⼈际传播的类型…不属于…⼤众传播的5种类型简答:书上的题例如什么的功能是什么…特点…作⽤论述:答主要观点和简述原因考点:⼀.传播定义信息定义传播的英⽂⼆.第七章重要= =! (重要的概念理念)符号概念,分类,特点⾮语⾔传播象征性的社会活动和⼏个模式(五⼤模式) 外传播内传播是神马五⼤传播类型功能特点举例演讲是…传播⼈类传播进程⼈类传播与动物传播区别传播基本过程⼤众报刊是什么其社会功能电视的特点流⾔产⽣条件群体传播内部机制集合⾏为内部⾏为上课笔记传播的含义:关于communication的初步理解影响说:传播是通过社会互动⽽共享意义符号互动说:传播是通过符号或象征⼿段⽽进⾏的社会互动信息说:传播是信息的运⾏1.传播是⼈类两⼤根本活动之⼀1)对外部世界的适应与改造2)对内⼼世界的充实2.传播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3.传播是⼈类⽣活的唯⼀⼿段和⽬的是⼈的本质和价值所在4.传播是⼈类最基本的权利之⼀5.传播是⼈类进⾏⽂化创造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传播⽅式的进步是⼈类⽂明进步的主要标志6.理论的作⽤在于总结和指导让你少⾛弯路传播学可以提⾼你的媒介素养和传播能⼒设计属于传播产业第⼆节⼈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什么是意义意义是⼈对⾃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类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符号意义的分类1.明⽰性意义与暗⽰性意义2.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3.指⽰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明⽰性意义:字⾯意义暗⽰性意义:引申意义外延:事物的集合内涵:事物的本质指⽰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联系起来进⾏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两个符号的含义异同的意义⾮语⾔符号三种功能:1.传播态度与情绪2.辅助语⾔传播3.代替语⾔符号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编码(符号化)—解码(符号解读)2.传达功能意义(精神内容)—符号(物质形式)3.思考形象概念—思维⾮语⾔符号种类:副语⾔,体态符号,物化程式化的符号1.副语⾔:语⾔符号的伴⽣符⾳质⾳量⾳⾊语⽓语速语调字体笔迹功能:不仅辅助语⾔本⾝也有意义,可传达情绪和态度2.体态符号动作表情姿势⽬光或⾝体接触功能:可独⽴使⽤,也可与语⾔并⽤,在形成语境⽅⾯有重要作⽤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仪式习惯各种标志⾳乐舞蹈美术设计建筑等功能:更具有独⽴性和能动性,⾃成体系,可代替语⾔独⽴发挥作⽤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或代码系统信号符号语⾔符号象征符⾮语⾔符号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象征符具有⼈类语义性质信号是⾃然符号信号与其表⽰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天然的因果性并具有⼀⼀对应的关系象征符是⼈⼯符号象征符不仅能表⽰具体事,物⽽且能表达抽象事物;象征符不是遗传的,⽽是后天习得的;象征符可以⾃由创造和其指代对象之间的关系具有随意性语⾔符号:主要包括⼝语和⽂字两种象征符⾮语⾔符号:指⼈类在传播过程中使⽤的除语⾔符号之外的象征符,如动作,表情,实物等,⾮语⾔符号是⼈类最早的传播⼿段,它既是孕育语⾔的母体,也是语⾔符号的有机补充.第三节象征性的社会互动⼀.⼈的象征⾏为象征⾏为:指⽤具体事物来表⽰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为.→象征⾏为是通过象征符号传达象征意义⼜来实现→象征⾏为的特点,是使字⾯意义向引申意义转化;其完成基于社会⽣活的联想和想像案例:长城旗帜领袖太阳⼆.象征性互动与传播象征性互动:指⼈与⼈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号和意义⽽相互作⽤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称为意义互动或符号互动⽶德的观点:·⼈是社会动物意在以象征符为介质的⼈与⼈之间的互动关系·有三个基本前提:⼈根据意义⾏为;意义在互动中产⽣;意义由⼈理解三.语⾔符号的暧昧性1.语⾔符号本⾝意义的模糊→界定不清表达不明词义泛化等2.语⾔符号的多意性3.⾔语适当和语⾔陷阱问题四.传播过程中的意义除了符号本⾝的意义,还有:1.传播者意义→”我指的是-- ”2.受传者意义→”我以为你指的是-- ”3.情景意义→”在这⾥显然是指-- ”如何理解符号与意义的关系?1.不能以明确符号表现的意义不是清晰的意义2.符号与意义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相对稳定,内容不断变化3.意义⽆限,⽽个⼈运⽤符号表现意义的能⼒有限4.情境意义是⼀系列情境符号组合形成的意义案例:辞不达意⾔不及义⼀⾔难尽⾔外之意⼀切尽在不⾔中⼈类传播过程与系统结构第⼀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研究传播过程的两种视⾓⼀.历史性考察(纵向)(发⽣—发展—结束)⼆.共時性考察(横向)(环节,要素,结构)⼀.传播过程基本要素:指传播活动的核⼼要素1.传播者2.受传者3.讯息: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由⼀组有关系的有意义符号组成4.媒介:讯息的搬运者,联系传播过程各要素的纽带5.反馈:受传者对接受到的讯息的反应传播双⽅的意义空间象征性互动:体现观众互动双⽅通过象征符意义交换意义交换的前提:交换双⽅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A AB B三.象征性⽂化与现代理论·⽂化具有象征性和符号性·⽂化是以象征符来作为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并通过形成⽂化秩序反过来制约社会⽣活和⼈的⾏为·消费⽂化(丁·伯德利亚)·现代社会的消费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消费·消费⽂化的实质是:由物质消费变成了精神消费·以麦当劳为例理解消费⽂化整个社会正在快餐化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特点:1.以为传播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之分,双⽅都是主题2.重点在于分析传播双⽅⾓⾊功能,⽽⾮传播过程各环节优点: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都看作是传播⾏为主体缺点:把传播双⽅视为完全对等的关系,与现实不符.相对适⽤于⼈际传播⽽不适⽤于⼤众传播.学界流⾏的⼏种传播模式⼏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式阐述对象事物的⼀种⽅法1.模式是事物抽象化和定理化2.模式是对理论的⼀种素描和简化学界流⾏的⼏种传播模式1.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要素,被总结为5W模式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5W模式的进步意义与局限性进步意义:1.第⼀个传播过程模式,第⼀次将传播过程清晰的呈现为5个环节施拉姆的⼤众传播模式·⼤量的受众·每个接受者都扮演译码者,释码和编码的⾓⾊·个⼈从属于群体,在群体内,讯息得到再解释或加⼯特点:⼤众传媒和受众之间既有互动传播过程研究的特点1.考察的是微观的,单⼀的传播过程,⽽不是宏观的,综合的传播过程2.揭⽰的是传播过程的内部机制,忽略了对传播过程的外部因素的考察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影响传播系统运⾏的若⼲外部因素:传播⽬的,传播技巧,信息需求,传播环境,传播者的基本状况,传播者对接受者的印象,接受者对传播者的印象,媒介压⼒等系统论传播模式赖利夫妇系统模式初级群体讯息初级群体C 讯息R初级群体初级群体较⼤的社会结构讯息较⼤的社会结构C—传播者R—受传者强调在考察传播波过程时绝不能抛开环境的影响只注意了有形的社会因素作⽤,忽视了⽆形的社会⼼⾥因素作⽤⼈内传播的主要环节与要素1.感觉—⼈内传播的出发点2.知觉—即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属性的综合3.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4.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般属性的认识.包括外延和内沿5.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性的思维活动.在驾驭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6.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内传播特点1.不是孤⽴的,与外界保持衔接关系2.本质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3.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是积极能动的反应4.是⼀切传播活动的基础⼀.⼈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我传播指个⼈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体内部进⾏信息处理的活动⼈内传播是⼀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内传播过程与结构:施拉姆—引⽤温德尔·约翰逊对⼈们对话过程的描述来阐释⼈的传播⾏为[事件—物理刺激—感觉—知觉—理解—⾏为]⼈⾝具有信息传播系统的特点[信息接受装置—信息传输装置—信息储存和处理装置—信息输出装置]渡边⼀央—总结的⼈的视听觉信息处理模式,充分反应了⼈内传播的系统性⼆.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互动的⼈内传播⼈内传播得以产⽣的⼏个决定环节[⼀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1—低级⽣物的刺激感应性—2—⾼级动物的感觉和⼼⾥—3—能动的⼈的意识的产⽣]三.作为社会⼼⾥过程的⼈内传播⼈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的互动机制⽶德的主我客我理论⽶德:美国社会⼼理学家⾃我可分解为相互联系的两个⽅⾯:1.作为意愿和⾏为主体的主我,通过个⼈围绕对象事物的⾏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2.作为他⼈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是⾃我意识社会关系的体现⼈的⾃我意识在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也体现着这种互动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客我可促使主我发⽣新的变化⽽主我反过来也会改变客我⼈内传播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内省式思考:⼈内传播的⼀种形式内省:⽇常的长期的⾃我反思.以完善个⼈的品德和⾏为⽬的⽶德—内省是在遇到困难障碍等新问题状况时才会活跃⼈际传播是⼀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与⼈,社会关系最直接的体现⼈际传播的动机1.获得信息2.建⽴与他⼈的社会协作关系3.⾃我认知和相互认知4.满⾜基于社会性的精神和⼼理需要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核⼼观点:·⼈的⾏为在很⼤程度上取决于对⾃⼰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对⾃⼰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我的⼀⾯镜⼦,个⼈透过这⾯镜⼦认识和把握⾃⼰·⼈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的⾃我是在与他⼈的联系中形成的,⾃我认知则取决于与他⼈的传播程度.·这种联系包括:关于他⼈如何认识,评价⾃⼰的想像⾃⼰对他⼈的认识或评价的感情⼈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形式:⾯对⾯传播,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特点: 1.渠道多,⽅法灵活2.意义丰富,复杂3.双向性,互动反馈4.⾃主性和⾮⾃主性传播学中对⼈际传播的两种研究⼀.⼈际传播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相观理论:镜中我理论主我客我理论社会模仿理论⼆.⼈际传播对⼤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相观理论: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创新与普及理论⼈际传播与⾃我表达⼀.⼈际传播是真正意义的多媒体传播核⼼媒体是语⾔姿态表情,眼神,服装,发型等辅助⼆.姿态的传播功能1.强调语⾔2.补充语⾔3.代替语⾔4.控制语⾔5.表达超语⾔的意义三.外观形象与⾃我表达⾝⾼,体形,脸型,饰物发型,服装四.⾃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我表达不是个⼈的孤⽴活动,⽽是与他⼈和⼀定的社会价值规范相观的应该符合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的价值尺度.⼈际传播中的装相与本相装相是⼈们在交往中⾃我披露的部分,含有程度不同的本相,但也含有假相群体传播1.群体传播概念:指具有特定的共同⽬标和共同的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附属个⼈的集合体2.群体的特征:⽬标的取向具有共同性(共同的兴趣,利益或关注点)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题共同性3.群体的分类组织群体(即组织,或团体)—组织传播⾮组织群体—群体传播4.群体的社会功能对社会:1)联结个⼈和社会的纽带2)帮助个⼈完成社会化,引导社会⾓⾊,形成社会规范调节个⼈⾏为维持社会秩序3)通过分⼯合作,集合分散⼒量,推动社会发展对个⼈:1)满⾜个⼈需要的⼿段2)为个⼈提供信息和社会安全感3)是个⼈表现和实现⾃我的场所与⼿段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1.群体存在的三个条件:1)共同的⽬标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3)群体传播(互动机制)2.什么是群体传播?→指⼈们在群体范围内进⾏的信息交流活动是群体成员连接协作意愿,实现共同⽬标的互动机制→群体传播形成群体意识3.群体意识及其内容.指在群体信息传播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成员所共有的意识,群体意识是⼀种集合意识,是相对个⼈意识的⼀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式群体意识内容包括三个⽅⾯1)关于群体⽬标和群体规范的含义2)群体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群体传播越充分(信息流量⼤,流向多)则群体意识越强4.群体规范及其功能群体规范指群体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是群体意识的核⼼内容→群体内容的功能包括: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和职责,以促进群体⽬标达成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3.通过指⽰共同的⾏为⽅式以维持群体的⾃我统⼀性4.为成员个⼈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5.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作⽤1)排除偏离性意见,限制争论,保证效果2)影响外来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①与群体规范⼀致时,群体规范会促使成员接受,加强和扩⼤说服效果②与群体规范不⼀致时,群体规范会阻碍成员接受,说服效果减弱例⼦:反规范宣传实验6.群体压⼒和趋同⼼理群体压⼒:群体中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意见和少数意见所产⽣的压⼒.产⽣群体压⼒有两个原因:信息压⼒和趋同⼼理→信息压⼒:个⼈通常认为多数⼈所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要⼤于数⼈,因⽽容易相信多数意见→趋同⼼理:个⼈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致,避免因孤⽴⽽遭受群体制裁的⼼理.集合⾏为中的信息流流⾔公式:流⾔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X证据的暧昧性流⾔特点:1)流⾔信息的快速增值2)流⾔信息的奇异回流3)流⾔中伴随⼤量谣⾔流⾔教训:1.媒体(遇上流⾔时的最佳时间是在流⾔乍起之时;加强媒介的公信⼒和社会责任感)2.受众(危急时刻保持理智)3.政策(国家出台相观政策)组织传播·⼈类组织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最早的⼈类组织是社会形成前的雏形·组织是⼈们为⾼效的完成分散的个⼈的或群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结成协作体·现代社会是⼀个⾼度组织化的社会也是组织传播⾼度发达的社会组织概念⼴义:任何由若⼲不同功能的部分按⼀定原理或秩序组合⽽成的整体狭义:⼈们为实现共同⽬标⽽各⾃承担不同的⾓⾊分⼯,在统⼀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性⾏为的持续性体系。

传播学概论郭庆光重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郭庆光重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郭庆光重点笔记1. 传播学的定义和范畴:传播学研究的是信息流动的过程和效果,包括信息的创造、传送、接收和解释。

它关注的范畴包括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社会传播等。

2. 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传播媒介理论、社会影响理论、准媒体和新媒体理论等。

传播媒介理论探讨媒介对信息传播的作用;社会影响理论关注传播对人们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准媒体和新媒体理论则讨论数字化时代信息的传播。

3. 传播过程模型:传播过程模型主要包括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型、激励-反馈-媒介-效果模型等。

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型包括媒介、信息源、信息接收者和效果等要素;激励-反馈-媒介-效果模型则强调信息传播中的反馈效应。

4. 传播效果研究:在传播效果研究中,人们关注信息的接收、接纳和接受程度,并分析这些因素是否能产生观点和态度的变化。

以及事件导致的社会影响也是传播效果研究的一部分。

5. 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具有广泛传播、短期影响、一致性和可塑性等特点。

它们能够通过大量广播、电视、新闻纸等媒介迅速传播信息,产生短期的影响,并对公众观点和态度起到一定的塑造作用。

6. 个人与群体传播:个人传播主要通过人际交流进行,而群体传播则通过组织或社会实体进行。

个人传播更具有亲密性和交互性,而群体传播更具有广泛传播和影响力大的特点。

7. 媒介社会化和媒介效应:媒介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接触媒介过程中逐渐适应和习惯于媒介环境的过程;而媒介效应则是指媒介对接收者态度、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8. 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

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技术使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和个性化,对传统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大。

9. 传播伦理:传播伦理主要关注传播活动中的道德和责任。

传播者应该遵循正确的道德标准,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隐私,并确保传播的信息真实、准确和公正。

以上是对传播学概论的一些重点内容的概述。

通过对传播学的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和影响,为传播策略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新版 传播学概论自考笔记

新版 传播学概论自考笔记

传播学概论自考笔记刘宗义目录第一章传播概述 (3)第一节传播的含义 (3)第二节传播的类型 (3)第三节传播的结构 (3)第二章传播学简史 (5)第一节 世界传播学沿革 (5)第二节中国传播学历程 (8)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 (8)第一节传播革命的意义 (8)第二节媒介理论的演进 (10)第三节媒介融合的展望 (11)第四、五章传播制度的建构 (12)第一节传播与政治 (12)第二节传播与社会 (13)第三节传播与文化 (15)第四节传播与经济 (16)第六章传播活动的实践 (16)第一节人际交流 (16)第二节 群体传播 (17)第三节组织沟通 (17)第四节公众表达 (18)第五节大众传播 (18)第六节国际传播 (19)第七章传播主体的互动 (19)第一节传者图像 (19)第二节受者形貌 (20)第三节传受者展望 (22)第八章传播效果 (23)第一节从迷思到科学 (23)第二节从单一到多元 (24)第三节中国传播效果的本土化研究 (26)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传播的特性有:1、形态的多样性:口语、文字、图像传播等多种形式;2、时空遍布性:传播存在的普遍性;3、行为伴随性:传播是一种伴随性的行为;4、极端重要性:传播的本质。

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1234所谓传播是指传受信息的行为。

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两者密不可分。

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人类信息。

第二节传播的类型人类传播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传播分为社会传播与非社会传播。

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群体和组织传播、大众传播;非社会传播包括自我传播。

(二)四分法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二、自我传播:传者和受者的角色由一个人扮演。

三、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四、组织传播五、大众传播第三节传播的结构一、结构研究的意义(一)结构与过程的含义二、传播的基本模式三、线性模式1948年拉斯维尔提出了5w模式,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取得的传播效果。

传播学概论 期末重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 期末重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笔记第一章1、信息的定义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传播: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刻板成见:人们持有的固定、简单化的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着价值评价和好恶感情。

3、拟态环境:指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时间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选择的结果。

4、传播情境概念: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的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他人在场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5、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6、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7、媒介接近权:媒介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播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

媒介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8、子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9、传播流:所谓“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们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

10、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到立即发挥,而是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11、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意见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12、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的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10题(10X1`)二.多项选择5题(5X2`)三.填空5题(5X1`)四.名词解释4题(4X4`)五.简答4题(4X9`)六.论述2题二选一9`名词:比如什么是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类型…不属于…大众传播的5种类型简答:书上的题例如什么的功能是什么…特点…作用论述:答主要观点和简述原因考点:一.传播定义信息定义传播的英文二.第七章重要= =! (重要的概念理念)符号概念,分类,特点非语言传播象征性的社会活动和几个模式(五大模式) 外传播内传播是神马五大传播类型功能特点举例演讲是…传播人类传播进程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区别传播基本过程大众报刊是什么其社会功能电视的特点流言产生条件群体传播内部机制集合行为内部行为上课笔记传播的含义:关于communication的初步理解影响说:传播是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符号互动说:传播是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信息说:传播是信息的运行1.传播是人类两大根本活动之一1)对外部世界的适应与改造2)对内心世界的充实2.传播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3.传播是人类生活的唯一手段和目的是人的本质和价值所在4.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之一5.传播是人类进行文化创造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传播方式的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6.理论的作用在于总结和指导让你少走弯路传播学可以提高你的媒介素养和传播能力设计属于传播产业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一.什么是意义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二.符号意义的分类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2.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3.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明示性意义:字面意义暗示性意义:引申意义外延:事物的集合内涵:事物的本质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异同的意义非语言符号三种功能:1.传播态度与情绪2.辅助语言传播3.代替语言符号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编码(符号化)—解码(符号解读)2.传达功能意义(精神内容)—符号(物质形式)3.思考形象概念—思维非语言符号种类:副语言,体态符号,物化程式化的符号1.副语言:语言符号的伴生符音质音量音色语气语速语调字体笔迹功能:不仅辅助语言本身也有意义,可传达情绪和态度2.体态符号动作表情姿势目光或身体接触功能:可独立使用,也可与语言并用,在形成语境方面有重要作用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仪式习惯各种标志音乐舞蹈美术设计建筑等功能:更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自成体系,可代替语言独立发挥作用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或代码系统信号符号语言符号象征符非语言符号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象征符具有人类语义性质信号是自然符号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天然的因果性并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象征符是人工符号象征符不仅能表示具体事,物而且能表达抽象事物;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后天习得的;象征符可以自由创造和其指代对象之间的关系具有随意性语言符号:主要包括口语和文字两种象征符非语言符号:指人类在传播过程中使用的除语言符号之外的象征符,如动作,表情,实物等,非语言符号是人类最早的传播手段,它既是孕育语言的母体,也是语言符号的有机补充.第三节象征性的社会互动一.人的象征行为象征行为:指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象征行为是通过象征符号传达象征意义又来实现→象征行为的特点,是使字面意义向引申意义转化;其完成基于社会生活的联想和想像案例:长城旗帜领袖太阳二.象征性互动与传播象征性互动: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号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又称为意义互动或符号互动米德的观点:·人是社会动物意在以象征符为介质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有三个基本前提:人根据意义行为;意义在互动中产生;意义由人理解三.语言符号的暧昧性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界定不清表达不明词义泛化等2.语言符号的多意性3.言语适当和语言陷阱问题四.传播过程中的意义除了符号本身的意义,还有:1.传播者意义→”我指的是-- ”2.受传者意义→”我以为你指的是-- ”3.情景意义→”在这里显然是指-- ”如何理解符号与意义的关系?1.不能以明确符号表现的意义不是清晰的意义2.符号与意义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相对稳定,内容不断变化3.意义无限,而个人运用符号表现意义的能力有限4.情境意义是一系列情境符号组合形成的意义案例:辞不达意言不及义一言难尽言外之意一切尽在不言中人类传播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研究传播过程的两种视角一.历史性考察(纵向)(发生—发展—结束)二.共時性考察(横向)(环节,要素,结构)一.传播过程基本要素:指传播活动的核心要素1.传播者2.受传者3.讯息: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由一组有关系的有意义符号组成4.媒介:讯息的搬运者,联系传播过程各要素的纽带5.反馈:受传者对接受到的讯息的反应传播双方的意义空间象征性互动:体现观众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意义交换意义交换的前提:交换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A AB B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理论·文化具有象征性和符号性·文化是以象征符来作为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并通过形成文化秩序反过来制约社会生活和人的行为·消费文化(丁·伯德利亚)·现代社会的消费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消费·消费文化的实质是:由物质消费变成了精神消费·以麦当劳为例理解消费文化整个社会正在快餐化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特点:1.以为传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之分,双方都是主题2.重点在于分析传播双方角色功能,而非传播过程各环节优点: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主体缺点:把传播双方视为完全对等的关系,与现实不符.相对适用于人际传播而不适用于大众传播.学界流行的几种传播模式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述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1.模式是事物抽象化和定理化2.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素描和简化学界流行的几种传播模式1.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要素,被总结为5W模式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5W模式的进步意义与局限性进步意义:1.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第一次将传播过程清晰的呈现为5个环节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大量的受众·每个接受者都扮演译码者,释码和编码的角色·个人从属于群体,在群体内,讯息得到再解释或加工特点:大众传媒和受众之间既有互动传播过程研究的特点1.考察的是微观的,单一的传播过程,而不是宏观的,综合的传播过程2.揭示的是传播过程的内部机制,忽略了对传播过程的外部因素的考察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影响传播系统运行的若干外部因素:传播目的,传播技巧,信息需求,传播环境,传播者的基本状况,传播者对接受者的印象,接受者对传播者的印象,媒介压力等系统论传播模式赖利夫妇系统模式初级群体讯息初级群体C 讯息R初级群体初级群体较大的社会结构讯息较大的社会结构C—传播者R—受传者强调在考察传播波过程时绝不能抛开环境的影响只注意了有形的社会因素作用,忽视了无形的社会心里因素作用人内传播的主要环节与要素1.感觉—人内传播的出发点2.知觉—即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属性的综合3.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4.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包括外延和内沿5.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性的思维活动.在驾驭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6.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人内传播特点1.不是孤立的,与外界保持衔接关系2.本质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3.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应4.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一.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人内传播过程与结构:施拉姆—引用温德尔·约翰逊对人们对话过程的描述来阐释人的传播行为[事件—物理刺激—感觉—知觉—理解—行为]人身具有信息传播系统的特点[信息接受装置—信息传输装置—信息储存和处理装置—信息输出装置]渡边一央—总结的人的视听觉信息处理模式,充分反应了人内传播的系统性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互动的人内传播人内传播得以产生的几个决定环节[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1—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2—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里—3—能动的人的意识的产生]三.作为社会心里过程的人内传播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的互动机制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米德: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自我可分解为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1.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2.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是自我意识社会关系的体现人的自我意识在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也体现着这种互动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客我可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也会改变客我人内传播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内省: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以完善个人的品德和行为目的米德—内省是在遇到困难障碍等新问题状况时才会活跃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最直接的体现人际传播的动机1.获得信息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4.满足基于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要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核心观点:·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己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自我的主要机制,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自我认知则取决于与他人的传播程度.·这种联系包括: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评价自己的想像自己对他人的认识或评价的感情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形式:面对面传播,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特点: 1.渠道多,方法灵活2.意义丰富,复杂3.双向性,互动反馈4.自主性和非自主性传播学中对人际传播的两种研究一.人际传播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相观理论:镜中我理论主我客我理论社会模仿理论二.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相观理论: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创新与普及理论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一.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的多媒体传播核心媒体是语言姿态表情,眼神,服装,发型等辅助二.姿态的传播功能1.强调语言2.补充语言3.代替语言4.控制语言5.表达超语言的意义三.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身高,体形,脸型,饰物发型,服装四.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自我表达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与他人和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相观的应该符合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的价值尺度.人际传播中的装相与本相装相是人们在交往中自我披露的部分,含有程度不同的本相,但也含有假相群体传播1.群体传播概念: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的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附属个人的集合体2.群体的特征:目标的取向具有共同性(共同的兴趣,利益或关注点)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题共同性3.群体的分类组织群体(即组织,或团体)—组织传播非组织群体—群体传播4.群体的社会功能对社会:1)联结个人和社会的纽带2)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引导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调节个人行为维持社会秩序3)通过分工合作,集合分散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对个人:1)满足个人需要的手段2)为个人提供信息和社会安全感3)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1.群体存在的三个条件:1)共同的目标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3)群体传播(互动机制)2.什么是群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是群体成员连接协作意愿,实现共同目标的互动机制→群体传播形成群体意识3.群体意识及其内容.指在群体信息传播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成员所共有的意识,群体意识是一种集合意识,是相对个人意识的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方式群体意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含义2)群体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群体传播越充分(信息流量大,流向多)则群体意识越强4.群体规范及其功能群体规范指群体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群体内容的功能包括: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达成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统一性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5.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作用1)排除偏离性意见,限制争论,保证效果2)影响外来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①与群体规范一致时,群体规范会促使成员接受,加强和扩大说服效果②与群体规范不一致时,群体规范会阻碍成员接受,说服效果减弱例子:反规范宣传实验6.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群体中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和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产生群体压力有两个原因:信息压力和趋同心理→信息压力:个人通常认为多数人所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要大于数人,因而容易相信多数意见→趋同心理: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流言公式: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X证据的暧昧性流言特点: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值2)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3)流言中伴随大量谣言流言教训:1.媒体(遇上流言时的最佳时间是在流言乍起之时;加强媒介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2.受众(危急时刻保持理智)3.政策(国家出台相观政策)组织传播·人类组织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最早的人类组织是社会形成前的雏形·组织是人们为高效的完成分散的个人的或群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而结成协作体·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也是组织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概念广义:任何由若干不同功能的部分按一定原理或秩序组合而成的整体狭义: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性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