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管理的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资源与资源配置
2. 资源配置 (1)资源配置的定义 资源配置是指对有限的上述不同类型的资源,根据组织 目标和产出物内存结构要求,在量、质等方面进行不同 的配比,并使之在产出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应的比例从而 使产出物成功产出。 (2)资源配置的要求 要有达到与产出物结构需求一致的资源配置结构; 要对资源的市场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在配置过程中既保 持所需结构又进行适当调整。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四)管理人 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在管理过程中都具有被管理者、 管理者双重身份。 著名管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教授把企 业的所有员工都看作是“管理人”。 西蒙教授认为,任何作业在开始之前都要先进行决 策。决策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业的成果。 决策决不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专利。事实上,不 仅最高管理阶层要进行决策,企业中所有阶层包括 作业人员都进行决策,它贯穿在整个组织中。 企业人员的阶层不同,实质上只是各自决策的领域 不同而已。
一、资源与资源配置
行政机制与市场价格机制相比,在配置资源方面的独特 优点为: (1)权威的存在保证了政令的畅通; (2)严格的等级式科层结构保证了组织目标的层级式分解, 使分工协作更有效; (3)上下信息沟通方便,便于监督; (4)由于监督方便,可以减少偷懒行为,使资源配置更有 效; (5)可以将资源集中起来使用,提高效率。 事实上以上优点的存在导致了组织本身的产生与发展。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这一基本管理方式比传统的“受雇人”模式下残酷地 将工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来严加管束的管理方式 要先进且更符合人的特性。 经济人假设利用人的经济动机,来引导和管理人们的 行为,是管理方面的一场创新。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从企业家和工人双方都有的个人主 义利益出发,来寻求他们双方为提高效率和改善管理 而进行努力的方法。 (三)社会人 20世纪30年代的“霍桑实验”揭示了企业的员工不单 纯是个经济人,而是一个社会存在物,是“社会人”, 并由此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社会人的管理方式方法,引 发了对人管理的新革命。
三、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
(2)不确定性的表现和影响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量的变化,消 费者偏好的变化,相关利益主体如股东、雇员和供应商 等地位的变化,此外,整个宏观经济(包括世界经济) 的发展趋势也影响到组织的运行。 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 人群的流动性、家庭规模的大小等。 技术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技术变化的方向和技术 创新的速度上。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首先对组织的决策变量如计划、控 制等产生影响,最后影响到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按照“社会人”的假设,在社会上活动的职工不是 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是作为某一集团或组织的一员 的“社会人”,是社会的存在,有社会需求。 “社会人”不仅要求在社会上寻求较高的收人,以 便改善经济条件、谋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且作为 人,他们还有七情六欲,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定和 归属感,还需要得到尊重。 这种社会人,是作为集团或组织的一员而行动的, 他的行动背后以社会需要为动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实际上就是在“社会人” 的假设上发展起来的。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管理人假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为: 首先,它确认了企业员工都是决策者这一不同凡响的 观点,认为企业的成功有赖于全体员工一致的决策和 一致的努力,企业员工都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 重身份,工作的不同只是决策分工的不同。 其次,可以通过适当分权让每个人都有自主开展工作 的天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潜能,而这将更有 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再次,人的成就感是人自我发展的动力,企业不应该 仅仅是使用人的场所,还应该是发展、培养和造就人 的学校。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西蒙教授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可 归结为决策活动。因此,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应当是管 理的出发者,是“管理人”。 管理人的假设建立在每个人都有的成就感上。创造成 就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激励。 管理人假设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要求恰当地分权, 让每个人在他所接受的授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和创造性 地工作、决策,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并从中塑造 人本身。 管理人假设的提出及派生的管理思路、理论和方法在 企业中的运用,是对人的管理、人的价值的一种更为 全面的认识。
一、资源与资源配置
(二)资源配置 1. 资源类型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组织中拥有的成员的技 能、能力、知识以及他们的潜力和协作力。 (2)金融资源。金融资源是指货币资本和现金。 (3)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是指组织存续所需要的诸如 土地、厂房、办公室、机器设备、教学设施、各种 物质材料等物质。 (4)信息资源。信息可以有两类,一类是知识性信息, 另一类是非知识性信息。 (5)关系资源。关系资源是指组织与其他各方如政府、 银行、企业、学校、团体、名人、群众等方面的合 作及亲善的程度与广度。
组织与管理的产生流程(图2.1)
原始状态 自然资源稀缺 敌对的自然环境 由此产生了
人们的经济、社会 和政治的需求 组织与管理促进 了对人们需求的 满足
为了满足需求 人们组织了
经济、社会和 政治组织 有组织的 活动要求
管理——管理活动使组织有 效地获得分配和利用人们的 努力和自然资源来实现既定 目标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社会人假设提出了新的对人管理的方案,其要点有: 1.管理人员要有人际关系处理技能。 2.让职工参与决策。 3.上下沟通。 4.提案制度。 5.面谈制度。 社会人假设及其管理方案的提出是企业对人的价值的 重新评估,更接近人的本来面目。 社会人假设已不再把人单纯地看作是一个被动的接受 管理者、一个经济动物,而是从人的社会需要各方面 出发对人的行为加以引导,这比科学管理的经济人方 案前进了一大步。
管理活动与资源配置过程(图2.2)
计划、决策 组织、沟通领导、指挥协调、控制
人力资源 金融资源 组织 资源 物质资源 信息资源 关系资源 产出物 经 营 组 织 目 标
资源增强
资源增强
一、资源与资源配置
3. 资源配置的行政机制 组织内资源的配置主要依赖行政机制。 所谓配置资源的行政机制主要是指利用科层制的行政官 僚机构,通过命令、执行、检查监督等手段来保证资源 配置的有效性。 资源配置也可以由市场完成,既有市场价格机制来配置 资源。 按照科斯教授的理论,如果一笔交易通过“权威命令” 来组织所花的费用低于通过市场机制来组织所花的费用 时,该笔交易将倾向于以“权威命令”方式来组织,即 “内部化”。 这里的权威是指组织内部的行政机构。而“内部化”过 程就是组织增长的过程。
三、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
(3)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模式(见表2.1) 一个管理系统需要在满足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和 维持内部稳定的要求之间求得平衡。 2. 组织环境的复杂性 (1)复杂性的定义 复杂性是指组织的外部的环境是包括政治、经济、社 会、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一个综合体,各种变量互相 交织,难以迅速辨明。 (2)复杂性的表现和影响 组织所面临的复杂性通常在影响决策的因素中表现出 来。
第2章
管理的基本问题
管理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在变 动的环境中激发人的潜力,将源自文库织 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达成 组织既定的目标。
一、资源与资源配置
人、组织与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管理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在变动的环境中激发人的潜 力,将组织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达成组织既 定的目标。 (一)资源的有限性 1. 组织的资源有限性的表现 (1)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2)组织赖以生存的人文社会资源也是有限的; (3)人们从自然界摄取资源后创造的财富(其价值表现 为货币)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也是有限的。 资源的有限性根本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并取 决于人们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限性。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通过适当分权,给予员工一个想像 的空间、一个领域,而其基本约束仅仅为目标,你采 用什么方式达到这个目标则任你去创造、去选择。 给员工一个领域关键在于合适的授权,在授权的同时 明确员工的责任。 合适的授权通常取决于以下三个基本因素:(1)这位 员工所处工作岗位的特性,如工作岗位的层次、工作 的复杂程度和工作的程序化程度等;(2)这位员工需 做决策的范围大小,即他的决策涉及面的大小;(3) 决策的频度,即这位员工在其工作中需作决策的次数 是否很多,显然,决策越频繁,授权就越应该大些。
三、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
环境的变化是绝对的,环境的变化对组织内有限资源配 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管理的基本问题就是要在应付变动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 资源配置。 (一)组织环境的变动特性 组织外部环境有两个变动特性,一是不确定性,一是复 杂性。 1. 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1)不确定性的定义 不确定性是指外部环境变动难以预先确知。这种难以预 先确知性既是因为环境变动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可 能有规律可能无规律,又是因为组织成员的认识能力的 有限性,即人是有限理性的约束。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五)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实现的人”假设是最新的对人的价值的一种看法, 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来自于需要,而这种需要是分 层次的,第一层次的需要是基本的需要,第二层次的需 要是社会的需要,第三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人是其他所有需要都基本得到满足,而只追求 自我实现需要的人。 既然现代企业中的员工可以被假定为追求自我实现需求的 人,那么现代企业在对员工的管理方面就必须设计全新的 组织体系,创设全新的机制,给予良好的环境,允许这些 员工在企业工作中获得成就,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 的价值。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在管理中对人性的不同假定,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出发 点、管理方式和手段,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资源配置模 式。 (一)受雇人 在资本主义初期的企业里,工人不过是一个受雇用的 人,不过是一个会说话的工具。这样一种对受雇人的 看法和对其管理的方式,被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 雷戈总结为“X理论”。 X理论的假设是:(1)一般人有一种不喜欢工作的本 性,只要可能,他就会逃避工作……(2)由于人类不 喜欢工作的本性,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 制、指挥,以惩罚相威胁,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 付出适当的努力……(3)一般人宁愿受指挥,希望逃 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一、资源与资源配置
(3)管理活动与资源配置过程 实现资源配置这两个重要要求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 过程,而管理就是这一过程中的一类活动。 管理作为对组织内有限资源有效整合的活动,贯穿于 组织资源配置的全过程(见图2.2)。 在组织的资源配置过程中人力资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莱本斯坦曾指出,雇用的工人人数与产量之间并不存 在单一的关系。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是被雇用的每个 工人作出的努力程度和性质。
一、资源与资源配置
2. 组织与管理的产生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约束了人类的某些需求和欲望, 也约束了人们的行为方式。 组织与管理的产生流程(见图2.1)。 3. 组织资源有限性的内涵 组织资源的有限性对组织目标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 组织的有限资源是指组织拥有的所有资源是有限的。 组织资源的有限性要求组织应该充分有效利用这些有 限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 组织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具体管理 活动的安排方面存在机会成本。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二)经济人 科学管理学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风行企业界。企 业界开始接受科学管理学说中关于工人是“经济人” 的假设, 经济人假设的提出是对被管理者认识的深化,在这一 假设被接受的前提下,带动了管理方面的一场革新。 在经济人的假设下,企业管理变成了:(1)制定一个 比较先进的工作标准,而这可以通过时间动作分析加 以确认;(2)选拔符合要求的工人并适当加以培训使 之有可能达到工作标准;(3)发展一套奖励措施,即 经济手段来调动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服从指挥,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