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照排之父——王选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筱磊:您看到的这个著名的建筑,就是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从它建成的那天开始,它就成为了北京大学这个百年名校的一个新的标志性的建筑。但凡是有些大型的活动,人们都会选择在这里举行。2006年的一天,人们自发地来到这里,把它装扮成了一个灵堂,那么在这儿,人们表达对事实逝者的思念和对他的崇敬之情。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能引起如此众多关注的目光呢。
解说:他的一项发明让中国的一个行业,一步就从落后的状况跨越到世界先进的行列。2000年,他刚刚63岁,在他被查出癌症后的第三天,就毅然立下遗嘱,而这份遗嘱在他去世后的一年多,都没有全文公布过。人总有一死,这次患肺癌,即使有扩散,我将尽我最大努力,像当年攻克科研难关那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争取恢复到轻度工作的水平。死了以后不要再麻烦人,不得用公款为我设基金,除非我和陈堃銶自己的捐款,才可考虑设基金,基金也不一定用我的名字。
解说:2006年2月13日,在他去世的那一天,他的母校北京大学在百年讲堂为他布置了灵堂。来到灵堂悼念他的人,许多都是他生前不认识的。这些人都得益于他的一项伟大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这项发明结束了中国人使用了近一千年的一项古老技术,也正是因为这项发明,才让今天的中文手机短信和电文电子邮件变成了现实。他的发明人就是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之父王选。
解说:王选,汉字激光照排发明人,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解说: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前来悼念王选的人群当中,有一位是王选遗像的作者,八年前,他为王选拍完照片之后,王选在他手的笔记本里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全国政协风范摄影工作室张建设:我再把这段话念一下,他讲得非常好。一个献身于学术的人,再也没权利向普通人那样生活,必然会失去常人所能享受的很多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不少乐趣。八年了,我找到这个笔记本,也重读这段话的时候,我依然是带着当年对他的那份感动。因为有了他这样的人,或者有了更多的这样的人,我们中国人才能真正感觉到做中国人的骄傲。
解说:让中国人感到骄傲的这项发明,就是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为了这项发明,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更放弃了许多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但是王选也得到了常人享受不到的快乐。因为他的发明,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历程缩短了将近半个世纪。到了今天,在全球华文报业出版印刷领域,有80%以上都在使用他发明的这项技术。他的发明被称作是中国印刷业的第二次革命,他甚至被人们称作当代必胜民(音)04:21,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他大学时代的一次重要选择,究竟是什么成就了王选一生的辉煌呢。
解说:1937年,王选出生在上海,在家中排行老五。从这张小学毕业时给同学的留言可以看出,他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但是,在这幅14岁时的画作里,也透出了几分好学生背后的顽皮。1954年,17岁的王选考进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王选所在的班级开始分专业,这时候他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非常热门的数学专业。而当时学习成绩优异的王选,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非常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选择了这个专业,就意味着以后要和计算机打交道。可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很多中国人甚至连计算机这个名词都没有听说过,但富有戏剧性的是,正是王选的这一次重要的选择,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1958年,21岁王选,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那时,北大已呼吁战的形式,恩正研制一台名为红旗机的中型计算机。年轻的王选狂热地加入到了研制队伍当中。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王选参与研制的这台计算机,在工艺上出现了大量的问题。王选把寻找问题过程,风趣地称为捉鬼。
王选:就是拿了一个小锤子,在后头插件上来敲打,敲打它很轻,因为它有虚焊点,或者元件不好,这一敲打它马上就停。
记者:这就发现了一个鬼?
王选:对对。
解说:这是当时由北大的同学们用胶片自己拍摄配音的红旗机短片。王选的身影就在其中。由于工作量巨大,很多人都严重地体力透支。
王选:当时累到什么地步呢,一个通宵回到家里以后,因为已经累得也困得,也没有精力脱衣服。所以就坐在床上,就睡着了。等到这口水流下来,就醒来然后再脱衣服。
解说:长时间地体力透支,让王选的身体垮了下来。1961年夏天,他患上了一种不知名的疾病,万般无奈之下,王选只好回到上海老家养病。
王筱磊:在王选的遗嘱里,他写到,这一生所做的所有选择里,他认为最正确的一次,就是选择和他的太太陈堃銶结婚。1967年,王选和陈堃銶在北大一间类似这样的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里结婚了。消息传来,很多人表示震惊和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北大的才女会嫁给一个重病缠身的小助教呢。
王选生前好友盛森芝:那个时候陈堃銶刚宣布要跟王选结婚的时候,我还闹了一个笑话,我讲,就是说我觉得怎么跟谁结婚,她说跟王选结婚。我当时就很奇怪,我说你怎么找一个半死不活的人结婚。
解说:嫁给王选之后,从事计算机软件研究的陈堃銶,不仅在生活上照顾王选,在工作上也成为王选忠实的伙伴和搭档。几十年的时间,陈堃銶一直心甘情愿地生活在王选的光环之下,从九十年代以后,陈堃銶拒绝了所有的媒体。这是十多年以来,她第一次接受媒体的采访。在陈堃銶的眼里,王选不像大家说的那样。
陈堃銶:一个是对科学特别痴迷,他要是想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如果有一个问题在他心里老是解决不了的话,那真是吃不好,睡不好。跟他说话也听不见,就特别痴迷的一个人。但是,性格也是温和的一个人。
解说:在家养病长达十年之久的王选,突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这个即将改变中国出版业的梦想,为什么会引来那么多人的置疑呢。
解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全球进入到信息报刊的时代,各种平面出版物数量激增,活字印刷术已经无法变成出版的需要。
原中国印刷博物馆副馆长魏志刚:一方面这手把这个书稿,咱们现在的书稿搁在这儿,然后这个比如说中、央、电、视、台,您说这一走天多少公里。就在中国的印刷业期待一场变革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北京大学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助教提出,中国的印刷出版,要走数字存储时的激光照排道路,而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是已经在家养病十年之久的王选。
王选:是这个项目的难度,和它的价值,大大吸引了我。我一经过分析以后,觉得是一个数学的问题,加软硬件结合的问题,恰恰是我的长处。所以,看起来十分困难的问题,有可能出奇兵,用与众不同的办法,得到完善的解决。
解说:王选所说的激光照排,就是把每一个汉字编成特定的编码,存储到计算机,输出时,用激光术直接扫描成字。简单地说,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汉字进入电脑的问题。但是,当时在很多人看来,王选的方案是他自己的数学畅想曲,甚至是骗人的数学游戏。
王选:学会在骂声成长,所以在这种压力下,我们就坚信自己的方案,有极好地性能价格比。而且觉得要晚几年,可能就没有机会。
解说:1979年,世界上最先发明了第四台激光照排机的英国蒙纳公司看中了中国巨大的主板市场,决定把他们的系统改换成中文排版软件,占领中国市场。
王选:压力非常大,尤其是1979年英国蒙纳公司全力进军中国市场,后来王安公司也全力进军中国市场。那么这种势头对我们来讲当时压力非常大。
解说:从1975年到1989年的14年间,围绕王选和激光照排的各种嘲讽和怀疑就一直没有停息过。他的发明也就很少有人问起。一些与王选合作的单位,也对这项技术失去了信心,撤走了协作人员。没有协作单位,没有报社采用,王选研制的系统就无法走向市场。在王选感到最没有希望的时候,一家报社主动找到了他。1987年,经济日报社才是采用王选的激光照排系统。当时的经济日报社在王府井闹市区,传统的铅字排版已经无法跟上大量的出版需要,由于使用国外的出版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万般无奈之下,经济日报社找到了王选。但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王选的这套系统每天都会出现错误,经济日报社几乎每天都会刊登向读者的抱歉信。尽管这样,许多读者还是职责经济日报。
原中国印刷博物馆副馆长魏志刚:我排是中央电视台,给我来个中央电视合,那字老错。
原经济日报印刷厂厂长夏天俊:出了问题,首先是拿值夜班的总编问责,那么他们最后联名给一把手写了一个报告,说现在等于是这个系统拿着经济日报做实验,太危险了,我们担负这个最大的政治风险,要求下马。
解说:王选知道,激光照排系统一旦在经济日报下马,就意味着自己的研究将会变成一堆废铁,永无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