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怎样读鲁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今天怎样读鲁迅
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林贤治昨为深圳市民做演讲,提出“鲁迅死于二十世纪,活在二十一世纪”
昨日,市民文化大讲堂请来了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林贤治做演讲,题目是《我们今天怎样读鲁迅》。

虽然昨天一直下着大雨,但这并不能阻挡市民前来听课的热情,人民大厦的多功能厅与往常一样坐满了积极的听众。

演讲结束之后,听众还和林先生就鲁迅的文化思想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十多年前,林贤治先生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写过:“鲁迅死于二十世纪,活在二十一世纪。

”昨日,深圳市民对解读鲁迅表现出来的热情使得这句话得到了最佳的诠释。

林贤治讲到,“鲁迅死于二十世纪,活在二十一世纪”这句名言曾经使他和圈内的学者引起过笔墨之战。

曾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

那么,到底21世纪是鲁迅的还是胡适的?林贤治认为,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命题:首先要看时代的变化,即从20世纪过渡到21世纪的变化;另一个方面是鲁迅自身的思想结构。

鲁迅思想中有一些是不会过时的,换句话说,是永恒的。

有一些东西因为时代的衔接,过去存在,现在还存在。

所以,认识鲁迅的精神结构、思想结构非常重要,从这就可以研究21世纪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而普通大众如何才能理解鲁迅那样博大精深的思想呢?林贤治简要地概括为四个主义和一个核心。

怀疑主义: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
有人说鲁迅是多疑的,鲁迅本人也并不否认这一点,他说:“多疑没有什么不好。

如果疑来疑去而不做结论那就是不好的。

”这是鲁迅对怀疑、多疑这个问题的答复。

林贤治认为,这是鲁迅性格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怀疑一切,没有偶像和权威。

现在有人认为鲁迅偏激,反对中医,还反对过京戏。

但是,林贤治先生却是这样理解鲁迅的:“鲁迅是一个改革家,他想事情和我们不一样。

中医的理论基础确实有很多神秘的、玄学的、猜想性质的东西。

鲁迅对中医的态度我认为就是他对科学的态度,他认为中医在科学的反面,而且他个人对中医有着切肤之痛;又比如说鲁迅为什么会对看京戏反感?男人扮女人,他认为这种东西是畸形的艺术,反自然的艺术。

这关系到鲁迅如何看待艺术的本质。

这是鲁迅的文艺观。

所以说鲁迅的怀疑,都是在怀疑我们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的,一直欣赏且享用的东西。


批判主义:终其一生的斗士
要说明鲁迅的批判主义思想,林贤治先生主要拿鲁迅和胡适作了比较。

鲁迅和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同志和战友的关系,都在主编《新青年》杂志,但是后来两个人越走越远。

鲁迅还有几篇文章对胡适有不好的印象,采取批判的态度。

这两个人有什么不同?林贤治认为,两个人的不同之处是对权力的态度:“鲁迅和权力者是保持距离的,甚至是对立、对抗的态度,这种态度一生都是如此,没有改变过。

胡适则不同。

胡适是倾向好政府主义,他需要一个好政府。


林贤治继续说道:“现在中国的所谓自由主义者认为,胡适是中国的自由主义之父,鲁迅是反对他的,这就是说鲁迅是不爱自由的。

其实并不是这样。

在鲁迅看来,国民党政府首先是不合法的,是靠武器、靠军队建立起来的政权。

鲁迅不会为不合法、专制的政府要自由。


林贤治分析,在鲁迅的思想里有一个人民主体的形象——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人民的,人民是怎样的人民呢?当时人民的教育水平是非常低的,也没有自觉意识。

所以鲁迅要让人民能够获得自觉的意识。

“他不认为一两篇文章就会唤醒多少人,他只是在做他的事情罢了。

我觉得鲁迅所做的工作是他在一个社会里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做的。

他的工作就是以现代的价值观念启蒙人民,告诉他们什么叫民主,什么叫自由,什么是民主社会,什么是人权。

鲁迅也从来不会期望国民党政府会帮助他完成这种启蒙工作。

他从来没有这种认识,这就把鲁迅和胡适他们分开了。


人道主义:鲁迅是仁爱的
鲁迅给当代人的形象是好斗的,鲁迅有一句名言:“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当代常有人非议鲁迅的好斗,林贤治说,这些人首先要问一问鲁迅为什么斗?和谁斗?“鲁迅永远是以弱小者为本位,对抗强权者。

他永远保护的是弱势群体,虽然他不以弱势群体的保护人自居,但是他付出了自己的牺牲。

”林贤治说。

林贤治提醒大家看一篇鲁迅的小小说——《明天》。

在小说里,鲁迅写了小镇上的一个寡妇,她唯一的儿子病重、然后死去,没有援手,死去的那个夜是多么的漫长。

在这篇作品里,我们看到,鲁迅这样一个大作家,他关注的、关怀的是一个孤苦的寡妇。

鲁迅先生的好友许寿裳在鲁迅逝世后写过一篇纪念文章,他认为鲁迅是仁爱的。

林贤治非常赞同他的观点。

“鲁迅是从爱出发的,他的恨、憎都是源于爱的。

我们不要认为在鲁迅那里只有恨。

但是他和一般对爱的说教不一样的地方是,当爱被损害的时候,那些人不会憎恨。

鲁迅有一句名言是:能憎才能爱。


个人主义:尊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
以前,个人主义在国人印象中可不是一个好词,近年来我们引进的西方学术著作多了,才对个人主义重新进行了阐释。

林贤治认为,个人主义在这里指的是人的独立意志和人格尊严。

“鲁迅是非常重视个人意气的,他是热爱尼采的,但是后来他对尼采还是进行了批评。

他的学生孙伏园写了一副对联给他:托尼思想,魏晋文章。

托尔斯泰代表了人道主义,而尼采代表的是个人主义。

鲁迅对这个评价是首肯的,个人主义在鲁迅那里是非常突出的。


鲁迅先生曾经提问,对这个社会的不公平,谁来裁判?谁来执行?他接着就回答:自己裁判,自己执行。

大家也常引用他的另一句名言:“我常常解剖别人。

但是,更毫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林贤治先生说:“鲁迅有一种很强的自我反思的能力,这就把他跟一般的唯我主义者、一般的个人主义者区别开了。


思想核心:立人才能立民族
最后,林贤治先生对鲁迅思想的核心与精华作了总结:“1907年鲁迅曾写过一篇文章《文化偏至论》,谈到立人的话题,他明确提出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其首在立人”,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最重要的就是立人,人是一个个体,鲁迅非常重视这个个体。

只要有无数个具有自觉意识的个体,那么,这个社会、这个民族、这个时代就是相当好的,就是有希望的。

你可以说这就是鲁迅的政治乌托邦。

我觉得这就是他的思想核心。


鲁迅的当代价值
我认为:一言以蔽之,鲁迅在中国的价值就是: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和对黑暗的坚韧反抗。

用长一些的话解释,就是:在20世纪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历史时期,对几千年来封建禁锢下的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根柢性的反思,敦促中国人冲出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达到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定自己在世界的恰当定位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方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之所以称鲁迅为“民族魂”,我认为就在于他是对于中国人的精神、即民族的灵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人有三性:奴性、悟性、理性。

所谓奴性,并不是“奴在身者”,真的给人做奴仆,而是“奴在心者”,精神上处于奴隶状态,依赖于外在的某种力量或者自身
虚构的某种东西,受其精神奴役,缺乏精神之独立,思想之自由,属于盲目的本能的人。

悟性,则是悟己为奴,开始感悟到自己的奴性,争取精神的解放和思想的自由,然而尚没有达到理性的境界,对自身与外界尚没有深刻的系统的理解。

而理性,则是达到了这种境界,对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及其相互关系有了理性的认识,成为了自觉的理性的人。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要经过奴性、悟性、理性这三个阶段,一个民族直至整个人类同样也要经过这三个阶段。

而民族和人类的精神自觉就需要本民族和全人类的思想家、文学家,对本民族的精神以至整个人类的人性进行内审与反省,并以文学为途径把自己反思的结晶传达给人民,以启悟人们为改造自身和本民族的精神以及整个人类的人性而努力。

鲁迅正是为了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走上文学道路的,他是伟大的思想家,但是并不同于毛泽东、孙中山那样的政治领域的思想家,而是深邃探索人类精神现象、深刻反思中国人精神的伟大思想家;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但是并不同于专门致力于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的革命家,而是倾心于改变中国人精神的革命家;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但是并不同于茅盾、沈从文那样的侧重描摹社会世态与乡土风俗的文学家,而是集中全力勾勒、提炼中国人精神特征、为中国人提供反思自我“镜子”的文学家。

总之,鲁迅是一位他青年时代就大声呼唤的致力于中国人精神革命的“精神界之战士”。

鲁迅在20世纪初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提出“立人”主张,反对已经弥漫整个世界的轻精神的“质化”倾向;登上五四文坛后写出《阿Q正传》等不朽著作从反面批判人性的残缺;后期则以杂文为武器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

他毕生所倾心的,就在于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改造自己的国民性,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界。

而这种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国人能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放年轻人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鲁迅“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

他与黑暗苦斗,为光明苦争,傲视权贵,对“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毫不妥协,骨头最硬;悲天悯人,为被压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呐喊疾呼,心地最善。

勇猛、坚韧而悲壮地反抗绝望,苦苦奋斗了一生。

他深刻的思想与精美的作品使他不仅在中国具有巨大价值,在东亚以至全世界都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日本从竹内好到伊藤虎丸、丸山昇等鲁迅学家对鲁迅“抗拒为奴”思想的共鸣就是明证。

这是鲁迅所承担的历史的职责,也是他恒久的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最重要的价值。

鲁迅的这种当代价值,绝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政治集团所独享的,而是普世的,即中国人以至全人类精神文化发展所需要的。

正因为鲁迅具有这样的价值,是从根柢上深刻反思中国人的精神以至整个人类的人性,所以必然触动了每一个读鲁迅的人的神经中枢,牵扯到所有文化论战的核心问题,因为种种文化论战争论的根柢,说到底也是应该怎样认识人类自己与外部世界的问题。

因而至今总有人骂他,攻击他,也总有人推崇他,纪念他,每一次的文化论战也都要把鲁迅牵连进去。

鲁迅《自嘲》解析
自嘲①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注释】:
①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

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

”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

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

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

打油是自己谦称是打油诗。

偷得半联,有三种说法:一、郭沫若同志认为即借用钱季重的“饭饱甘为孺子牛”,不是半联而是半句,见注④。

二、借用南社诗人完姚鹓雏(锡钩)的诗句“旧帽遮颜过闹市。

”三、熊融同志提供,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

达夫打趣道:“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汉有脱?”鲁迅说:“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

”所谓偷得半联就指第一句(《<偷得半联>别解》,《人民日报》1962年2月22日)。

按,一说是借半句而非半联;二说,检《南社诗集》没有找到这句诗;三说较合。

日记所载诗中“破”作“旧”,“漏”作“破”。

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写扇面时也曾与这首诗,诗中‘对”作“看”。

② 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

……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

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

《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这是指黄帝仿云气作的车盖。

③ 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

”《晋书·毕卓传》中毕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④ 孺子牛:郭沫若同志在《孺子牛的质变》里,提到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

”指出“但这一典故,一落到鲁迅的手里,却完全变了质。

在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

”(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

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

⑤ 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⑥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

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所以比做交华盖运,比做“未敢翻身已碰头”。

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

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

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

‘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简析】:
本篇写于1932年10月12日,收入《集外集》前未发表过。

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

‘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
正面意蕴,也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

这对于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很重要。

诗的题目叫“自嘲”,离开了“嘲”的艺术特点而直接阐释此诗,那就会让读者把本诗理解成一首豪言壮语式的明志诗。

“嘲”的艺术常规武器是反语,这首诗整个来说是说反话。

反话自然应做正话解,但首先要从反话来鉴赏,才能领略到鲁迅在本诗中体现的他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对人民无限爱对敌人无比憎的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现试用白话直译如下:
交了倒霉运怎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头给碰个稀烂。

因此,上大街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逃不脱的晦气啊!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

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