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后的学校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后的学校管理
江西省寻乌中学校长谢双全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与之相配套的还印发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等几个文件,开始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由上海、浙江两地先行试点,2017年在全国推行。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起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仔细研读国务院发布的《实施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文件,可以发现我国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以往相比,从考试形式和内容到招生录取机制等都有很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在高考考试科目上有更多的选择;一年多考,增加考试机会,把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高考录取将逐步过渡到不分批次等。
这些变化在给学生带来更多自主选择机会的同时,也为中学学校管理提出了新问题,带来了新挑战,引发我们在管理上的诸多思考。为因应这些问题和挑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一、课程设置上要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学的核心部分。此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是“选择教育”。让学生选课、科目的一年多考必将引发教师专业结构变化,必然促使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必须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找到最适合本校自身情况的能顺应学生成长需要的课程设置,安排好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培养兴趣和特长的平台,让学生真正能根据自己的学科水平、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方向,来自主选择合适的科目,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二、需要建立新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如果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六科任选三科,理论上的排列组合类型,会有二十多种,师资如何调配,教室如何利用,课程如何配置,课时如何设置,这些都对学校的教学组织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据此原有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那么,教改新形势下的新班级如何组建?如何管理?笔者看来,在教学上采取分、合相结合的方式,在管理上采取传统行政班和走班并存的双向管理模式应该是有效的办法。首
先,在分班之前,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加强与学生本人和家长的沟通,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选择课程的盲目性,从而可以减少课程排列组合的种类,简化、优化教学管理。在此基础上,再以语文、数学、外语高考必考科目为轴心,依据学生成绩不同,分层组建若干个成员相对稳定的班级。同时选修科目,也根据学生成绩情况,分层组建若干班级,如选修政治的组建成政治班,选修物理的组建成物理班等。
三、对校园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选课时众多的排列组合,学校应建立智能选课平台,将各类分析数据、专家指导、教师建议等放在这个平台里供学生选课参考;为方便走班管理,学校应建立课程管理系统;还应建立智能分班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师生评价系统等。总之,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要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要变革教学管理方式,要实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都对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高考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已是离弦之箭,正在路上,一系列的变革必将冲击学校现有管理模式,也必然要求我们构建起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我们只有未雨绸缪,主动思考,积极应对,才能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推动学校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