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栏港高速公路沉降观测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
沉降观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A2标
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零年一月
沉降观测方案
1.目的
明确沉降观测工作的流程、操作要点、相应的工艺标准和内业数据的处理、指导、规范沉降观测,为后期施工做好准备。
2.编制依据
(1)《公路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K47+100-K59+201.631)段。
4.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高栏港高速公路对路基、桥涵、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软基处理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而影响沉降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计算的精度来预测工后沉降。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变形控制符合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堆载预压的卸载时间。
5.仪器设备及人员要求
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观测元件加工应按《图标文件》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购买,要求购买DS05及以上的水准仪,建立仪器设备购置台帐和仪器设备检验计划,达到观测精度。
6.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7.监测断面的设置 7.1路基工程
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辅道沉降和软基沉降观测为主。
7.1.1观测断面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新建辅道、一般路段,100-200米间距设置,桥头引道设置3个观测断面,间距为50米,按照本标段的软基长度和处理宽度,每2Km 设置一个重点监测断面,对温泉北路跨线桥、升平大道跨线桥、温泉大道跨线桥、珠海西站路跨线桥、进港二路跨线桥的引道设置重点监测断面。
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设置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7.1.2观测点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监测原件埋设
过程监测
观测资料
观测资料
提交观测报
申请卸载
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详见后观测点位布置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观测点位布置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土路肩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一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
包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土路肩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桩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脚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
7.1.3沉降板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对路堤填高小于0.8m且压缩层厚度小于1.5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200m;对压缩层厚度大于20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50m;其余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断面间距为100~200m;地面横坡或压缩层底横坡大于1:5时,横断面布置两处沉降板,一处位于路基中心,另一处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布置。
7.1.4预压地段,预压期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
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位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1.5m的路基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深厚层地基需分层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土层地段、软土地段的桥路过渡段及不同地层结构附近设置。路堤基底设置剖面沉降管进行全断面沉降观测时,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执行。
7.1.5监测元件的埋设
①沉降观测桩
沉降观测桩元件制作,选用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见附图:
Φ20螺纹钢筋
砼浇注包裹方柱
路基填筑土
路基填筑土
砼浇注包裹方柱
沉降桩埋设示意图
②沉降板元件制作
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20mm 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49mm PVC 管)组成,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40cm ×40cm ×5 mm ;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
5mm厚钢板
3Φ8mm圆钢
套管
Φ6金属测杆
Φ10塑料套管
5mm厚钢板
沉降板焊接大样图
③沉降板埋设
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10cm ,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高长度以0.5m 为宜,接高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见附图:
沉降管
套 管路基填筑土
路基填筑土砂垫层
④位移观测桩
位移桩埋设在新、旧路路肩以及新路路堤两侧趾部,路堤趾部在坡脚外及水沟外侧各布设1根,边桩采用10*10cm的钢筋砼预制方桩,砼标号不小于25,在边桩顶部设置不易损坏的金属头,边桩采用打入法埋设,在仅观测竖向位移部位可以用沉降板代替位移桩进行监测。
8.沉降监测
8.1 一般要求
8.1.1 沉降变形观测根据《公路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的要求,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点的水准测量采用三等变形观测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8.1.2 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三等水准测量贯通后,将沉降变形观测网与三等水准点联测,统一归化为三等水准基点上。沉降观测网每半年复测一次,验证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复测工作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8.1.3 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每次测量应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8.1.4 各种原始测量记录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
8.2 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8.2.1 观测水准基点的布设
在沿线施工已设水准基点的基础上,按距离不大于1km增设水准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