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造林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以平原造林为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造林工程质量管理的主 要内容和要求-以平原造林为例
北京市造林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应该有以下五个主要方面:
第一: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的总体规划概况 第二: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技术标准 第三:对平原造林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 第四: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对监理的要求 第五: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2
推荐主要灌木品种:观赏桃类、观赏海棠类、月季类、榆叶梅、金银木、黄栌、绣 线菊类、丁香类、棣棠、珍珠梅、胡枝子、小檗类、紫穗槐、连翘、金叶女贞、红瑞 木、锦带花、迎春、沙地柏、锦熟黄杨等。
推荐主要地被品种:鸢尾类、马蔺、八宝景天、萱草类、宿根观赏菊类、苦荬菜、 旋覆花、甘野菊、匍枝委陵菜、蒲公英、紫花苜蓿、小冠花、二月兰、紫花地丁、蛇 莓、麦冬、爬墙虎、大油芒、狼尾草、野牛草等。 (2)树种搭配要求
第一部分 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的总体规划
一、规划目的: 为落实北京市政府《关于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的意见》,立足于 北京市平原地区的资源条件及发展现状,从建设世界城市和“三个北京” 的需求出发,需要对平原地区森林资源现状进行整合,统筹各方诉求,科 学合理布局,指导实施建设。为推动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实施、落实百万亩 森林建设任务、实现平原地区总体森林布局结构和森林建设的良性持续发 展提供技术支持。
北京市平原造林技术实施细则(修订版)
第一:把好“苗木关”
一、苗木来源
苗木应具有“二证一签”,即生产许可证、 经营许可证、苗木标签(含出圃合格证); 本地苗木应有“产地检疫合格证”,外埠苗 木应有“植物检疫证书”。 重点查验有没有病虫害和检疫对象。
体现多元:综合分析不同区域森林建设的需求,在满足生态防护要求的基础上,以森林为 主体,在环境适宜的区域为健康绿道、特色景观等建设提供空间载体。
5
四、分类建设指导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生态、景观、游憩等功能与市民生存与 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北京市平原区超过百万亩的森林建设对首都的生态和景 观环境的改善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力。
阔叶乔木与针叶乔木用量比例为7:3。 每100亩林地面积内原则上不少于5种主要乔木树种,每种主要乔木树种比例应不小 于10%;花灌木树种不少于15种。
9
第二部分
北京市平原造林技术实施细则(修订版) “详读技术细则,掌握关键要点” 《把好四个关》
把好“苗木关” 把好“栽植关” 把好“养护关” 把好“措施关”
2. 造林方式指导
游憩型景观生态林-群落式造林
群落式种植主要应用于游憩型景观生态 林中游人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如路缘空间、 服务设施周边、景观节点、林缘空间等。
群落式造林坚持以乔木为主,通过乔、 灌、地被搭配构建“复合”植物空间,通过 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混交、通过异龄树种的合 理搭配模拟森林的自然特征,以达到层次分 明、疏密有致、色彩丰富、同时适于远观和 近赏的植物景观效果。
综合上述原因,在规划阶段、建设之初对造林原则、造林方式、植物选择、 总体效果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本规划将对景观生态林、绿色通道、健康绿 道分类提出建设指导,以强化对造林工程整体效果及景观特色的控制和引导。
6
五、以景观生态林建设为例
1. 建设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遵从生态学原理,符合适地适树的规律,在绿化树种选择上,既要考 虑树种是否适生,又要考虑本地区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先应用乡土树种。 综合考虑森林景观的整体色彩、层次、季节变化,营建树种丰富、结构合理、自然协调、 稳定健康的森林景观。 景观整体性原则:充分协调景观生态林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空间上统一规划,打破区、 乡镇村的行政区域界线,共同构建优美、浩大的森林景观。森林景观的构建应坚持局部服 从整体,注重森林的整体色彩、植被和空间层次、林缘线及林际线的变化、季相变化特征 等。 功能复合性原则: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多重效能的最大化, 结合森林的特色功能如游憩、科普、生物栖息、养生等功能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丰富森 林景观和内涵特色。 科学节约原则:坚持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探索科学的平原造林方 式;推广耐旱节水型植物、生态节能型材料、生物防治新技术等,倡导生态自然式的造林 方式。 远近期结合原则:结合平原造林以景观生态林为主的特征,在空间布局上结合林窗空 间、林缘空间的设置为部分森林未来提升为郊野公园或森林公园等预留空间,避免重复投 资造7 成浪费。
3
三、布局原则和策略
保证结构:以落实“两环、三带、九楔、多廊” 布局结构的结构性森林建设为主,零散 林地建设为辅。
加强连通:重点提升九楔内的林木覆盖率,沿九楔限建区形成沟通市区绿地与城市外围绿 色空间的桥梁。强化沿公路、河流、铁路的绿色廊道,廊道建设应成带连网,保证宽度,增强 联通性。
突出规模:规划建设的大片森林向九大楔形绿地集中,并尽量与现有的森林资源相结合, 整合资源,突出规模效益。通过大面积森林建设在平原地区形成多个大型绿心。
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格局充分协调,向中心城、新城、重点镇、重点产业功 能区、机场等重要区域周边集中,使造林工程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相关规划充分协调,在城 市总体规划的四大郊野公园范围内,通过大面积森林建设为四大郊野公园的建设奠定基础,并 与北京市湿地规划相结合,通过平原地区森林建设推动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进程。
此次平原造林工程的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总体规模大,超过百万 亩,2012年建设量即超过20万亩;第二,规划森林布局相对集中,主要集中 在九楔区域和重点通道;第三,相对于以往几十年的平原绿化造林力度和进 度,该工程表现出大力快速推进的特征;第四,需求存在差异性。造林地块 从几万亩到几十亩差异明显且形态各异,地块环境特征和森林主导定位功能 存在差异。
图5-2 群落式造林示意——平面图
植物选择上以使用少量养护即可健康生
长的植物为主,局部可使用部分观赏价值较
高,养护条件较高的植物。
图5-3 群落式物品种
推荐主要乔木品种:国槐、柳树(♂)、栾树、元宝枫、银杏、白蜡、杨树(♂)、 刺槐、榆树、椿树、泡桐、柿树、桑树、丝绵木、楸树、油松、白皮松、桧柏、侧柏、 华山松等。
北京市造林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应该有以下五个主要方面:
第一: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的总体规划概况 第二: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技术标准 第三:对平原造林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 第四: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对监理的要求 第五: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2
推荐主要灌木品种:观赏桃类、观赏海棠类、月季类、榆叶梅、金银木、黄栌、绣 线菊类、丁香类、棣棠、珍珠梅、胡枝子、小檗类、紫穗槐、连翘、金叶女贞、红瑞 木、锦带花、迎春、沙地柏、锦熟黄杨等。
推荐主要地被品种:鸢尾类、马蔺、八宝景天、萱草类、宿根观赏菊类、苦荬菜、 旋覆花、甘野菊、匍枝委陵菜、蒲公英、紫花苜蓿、小冠花、二月兰、紫花地丁、蛇 莓、麦冬、爬墙虎、大油芒、狼尾草、野牛草等。 (2)树种搭配要求
第一部分 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的总体规划
一、规划目的: 为落实北京市政府《关于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的意见》,立足于 北京市平原地区的资源条件及发展现状,从建设世界城市和“三个北京” 的需求出发,需要对平原地区森林资源现状进行整合,统筹各方诉求,科 学合理布局,指导实施建设。为推动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实施、落实百万亩 森林建设任务、实现平原地区总体森林布局结构和森林建设的良性持续发 展提供技术支持。
北京市平原造林技术实施细则(修订版)
第一:把好“苗木关”
一、苗木来源
苗木应具有“二证一签”,即生产许可证、 经营许可证、苗木标签(含出圃合格证); 本地苗木应有“产地检疫合格证”,外埠苗 木应有“植物检疫证书”。 重点查验有没有病虫害和检疫对象。
体现多元:综合分析不同区域森林建设的需求,在满足生态防护要求的基础上,以森林为 主体,在环境适宜的区域为健康绿道、特色景观等建设提供空间载体。
5
四、分类建设指导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生态、景观、游憩等功能与市民生存与 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北京市平原区超过百万亩的森林建设对首都的生态和景 观环境的改善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力。
阔叶乔木与针叶乔木用量比例为7:3。 每100亩林地面积内原则上不少于5种主要乔木树种,每种主要乔木树种比例应不小 于10%;花灌木树种不少于15种。
9
第二部分
北京市平原造林技术实施细则(修订版) “详读技术细则,掌握关键要点” 《把好四个关》
把好“苗木关” 把好“栽植关” 把好“养护关” 把好“措施关”
2. 造林方式指导
游憩型景观生态林-群落式造林
群落式种植主要应用于游憩型景观生态 林中游人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如路缘空间、 服务设施周边、景观节点、林缘空间等。
群落式造林坚持以乔木为主,通过乔、 灌、地被搭配构建“复合”植物空间,通过 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混交、通过异龄树种的合 理搭配模拟森林的自然特征,以达到层次分 明、疏密有致、色彩丰富、同时适于远观和 近赏的植物景观效果。
综合上述原因,在规划阶段、建设之初对造林原则、造林方式、植物选择、 总体效果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本规划将对景观生态林、绿色通道、健康绿 道分类提出建设指导,以强化对造林工程整体效果及景观特色的控制和引导。
6
五、以景观生态林建设为例
1. 建设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遵从生态学原理,符合适地适树的规律,在绿化树种选择上,既要考 虑树种是否适生,又要考虑本地区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先应用乡土树种。 综合考虑森林景观的整体色彩、层次、季节变化,营建树种丰富、结构合理、自然协调、 稳定健康的森林景观。 景观整体性原则:充分协调景观生态林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空间上统一规划,打破区、 乡镇村的行政区域界线,共同构建优美、浩大的森林景观。森林景观的构建应坚持局部服 从整体,注重森林的整体色彩、植被和空间层次、林缘线及林际线的变化、季相变化特征 等。 功能复合性原则: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多重效能的最大化, 结合森林的特色功能如游憩、科普、生物栖息、养生等功能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丰富森 林景观和内涵特色。 科学节约原则:坚持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探索科学的平原造林方 式;推广耐旱节水型植物、生态节能型材料、生物防治新技术等,倡导生态自然式的造林 方式。 远近期结合原则:结合平原造林以景观生态林为主的特征,在空间布局上结合林窗空 间、林缘空间的设置为部分森林未来提升为郊野公园或森林公园等预留空间,避免重复投 资造7 成浪费。
3
三、布局原则和策略
保证结构:以落实“两环、三带、九楔、多廊” 布局结构的结构性森林建设为主,零散 林地建设为辅。
加强连通:重点提升九楔内的林木覆盖率,沿九楔限建区形成沟通市区绿地与城市外围绿 色空间的桥梁。强化沿公路、河流、铁路的绿色廊道,廊道建设应成带连网,保证宽度,增强 联通性。
突出规模:规划建设的大片森林向九大楔形绿地集中,并尽量与现有的森林资源相结合, 整合资源,突出规模效益。通过大面积森林建设在平原地区形成多个大型绿心。
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格局充分协调,向中心城、新城、重点镇、重点产业功 能区、机场等重要区域周边集中,使造林工程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相关规划充分协调,在城 市总体规划的四大郊野公园范围内,通过大面积森林建设为四大郊野公园的建设奠定基础,并 与北京市湿地规划相结合,通过平原地区森林建设推动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进程。
此次平原造林工程的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总体规模大,超过百万 亩,2012年建设量即超过20万亩;第二,规划森林布局相对集中,主要集中 在九楔区域和重点通道;第三,相对于以往几十年的平原绿化造林力度和进 度,该工程表现出大力快速推进的特征;第四,需求存在差异性。造林地块 从几万亩到几十亩差异明显且形态各异,地块环境特征和森林主导定位功能 存在差异。
图5-2 群落式造林示意——平面图
植物选择上以使用少量养护即可健康生
长的植物为主,局部可使用部分观赏价值较
高,养护条件较高的植物。
图5-3 群落式物品种
推荐主要乔木品种:国槐、柳树(♂)、栾树、元宝枫、银杏、白蜡、杨树(♂)、 刺槐、榆树、椿树、泡桐、柿树、桑树、丝绵木、楸树、油松、白皮松、桧柏、侧柏、 华山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