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及奢侈品牌的跨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艺术及奢侈品牌的跨界合作
术与奢侈品牌的跨界合作
文_王宇博
与中国当代艺术合作,成为许多奢侈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接触中国消费者的最直接方式,有些品牌将中国选为他们与艺术合作的首选发布地,如意大利的鞋履奢侈品牌托德斯(Tod’s)就将新推出的Signature系列的首发选在了中国上海,还特意制作了艺术短片《红・舞梦》,由中国著名芭蕾舞艺术家侯宏澜主演,短片讲述了两个怀揣不同梦想的年轻女孩,历经东西方文化的变迁和交融,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短片以美丽的芭蕾世界和“意大利制造”的传统为背景,以此呈现了托德斯品牌在展望未来的同时,还有对传统价值的不懈坚持;西方品牌与东方艺术家通过芭蕾的形式合作,将东情西韵演绎得淋漓尽致。有些品牌更是直接打出“Made for China”的口号来迎合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
展览:让奢侈品和当代艺术走进民众
艺术展览是奢侈品牌与艺术合作的最初方式。很多年前,大家谈到奢侈品牌的时候,品牌只是被当做赞助商。后来随着奢侈品牌与艺术之间的碰撞增多,奢侈品牌与艺术之间有了新的合作方式。他们会邀请艺术家为他们设计新产品,利用艺术世界,创造更大的品牌效应。如爱马仕的“锦
绣梦想”丝巾展。
1996年,爱马仕进入中国大陆,在北京的王府饭店开设了大陆第一家爱马仕专卖店。爱马仕与世界各地的顾客最独特的沟通方式就是对当地艺术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交流。刚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时,爱马仕集团认为对马的共同钟爱是爱马仕与中国文化的一个结合点,所以1998年,在故宫永寿宫举办了“千里马”展览,展览汇集了来自中国博物馆和爱马仕博物馆的一百多件与马有关的文物画作。2005年春天,代表爱马仕文化的《爱马仕世界》(Le Monde d’Hermes)杂志第一次出版简体中文版。2007年,在爱马仕进入中国10周年,也是爱马仕第一条丝巾面世70周年之际,爱马仕“锦绣梦想(Talk of the Silk)”丝巾展在上海、北京、香港、台湾等多地巡回展出,将丝巾带回丝绸的发源地中国。同时中国也是爱马仕丝巾全球第一大销售市场。
展览由美国著名装置艺术家(Hilton McConnico)设计了21个主题展区,共展出丝巾46条。其中“骑士圆舞曲”展厅巧妙地运用镜面反射与丝巾图案营造出特别的视觉效果,从地面到天花板,一派旋转木马的景象,丝绸的质地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色彩的力量”展厅中运用黑白光线放大了丝巾的细节,令人感觉新奇;而在“天堂”展厅,Hilton 将丝巾比喻为梦想的风筝。
在这次的巡回展览中,爱马仕通过自己对中国丝绸文
化的理解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用爱马仕的方式展现中国丝绸的韵味。爱马仕将自己的品牌文化与中国传统相结合,同时淡化了自己的商业形象,将品牌的个性和精神融入了艺术和文化中,密切了爱马仕与艺术及中国文化的联系。在展现品牌产品精美的同时,也让观众欣赏到中国文化在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理解下所呈现出的魅力。爱马仕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合作通过不断尝试取得了成功。
艺术奖项:为当代艺术发展提供新机遇
1906年,万宝龙国际有限公司(Mont Blank International)这个专门生产钢笔的公司在德国汉堡成立,历经一个世纪,万宝龙已经成为书写艺术的代名词。出于与书写文化的渊源,万宝龙通过支持和赞助众多国际性艺术活动来推动全球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1992年,万宝龙设立了“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大奖评委会由国际知名艺术家组成,每年从36个候选名单(每个国家3位提名人士)中选择12名获奖者,支持和嘉奖他们为促进文化生活繁荣而奉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同年,万宝龙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万宝龙投入大量的精力与中国文化合作。不仅多次赞助和支持中国本土的文化活动,如赞助今日美术馆的“今日方力钧”开馆展,“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每年也都会表彰和嘉奖在文化艺术方面成绩卓越的中国艺术家,每位获奖者都会
得到万宝龙限量版的艺术赞助大奖名笔和1500欧元的奖金,以供他们自行捐赠给自己选定的艺术项目。2006年,方力钧、王广义、王音、秦玉芬和朱金石五位艺术家的作品还被万宝龙前卫艺术永久收藏,被收藏的作品包括三幅画作、两件装置和陈列艺术作品。
许多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其艺术基金会也会针对中国市场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式和合作策略,密切品牌与中国艺术、中国市场的联系。如万宝龙的“国际艺术赞助大奖”则是通过赞助和奖励艺术赞助人,展现艺术与商业的结合,展现自己在艺术领域的积极作用。
开发艺术产品:让当代艺术更具活力
在奢侈品领域,设计师长期以来有收藏、借鉴、使用艺术品的习惯,有的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灵感,有的是为了表达对艺术家的敬意。如诞生于1889年的法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级时装品牌朗万(Lanvin),创始人简奴・朗万(Jeanne Lanvin)喜欢收集服装插画和古老版画,经常到各地旅游,接触各种艺术品,从中充实自己的设计灵感。19世纪七八十年代印象派绘画作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影响遍及世界各地,简奴从中获得启发,在女装设计中加入了昏暗、明亮色调,以及透明与不透明材质对比的元素。简奴的经典设计“朗万蓝(Lanvin Blue)”从Fra Angelica的油画中获取灵感,将其染料瓷蓝色重新表现在服装面料上,使其充满深沉、包
容、力量与阴柔的美。设计师从艺术品中找到自己产品的设计灵感,久而久之,原来是产品的这些作品就变成了收藏品。
自世界知名奢侈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随着信息交流方式的愈发先进,中国消费者看到了更多有趣的设计产品,对于奢侈品市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奢侈品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用更新鲜更具创意的方式吸引中国消费者。将中国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成为奢侈品牌开发、拓展中国市场、吸引中国消费者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式,而这一策略需要产品设计师对中国艺术、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国外设计师很难达到这一要求,此时与中国当代艺术家合作成为奢侈品牌快速有效的第一选择,通过与中国当代艺术家共同开发设计产品,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把握中国市场的方向。
2006年冬天,爱马仕全球艺术总监皮埃尔(Pierre-Alexis Dumas)在上海香格纳画廊被丁乙的巨幅“米”字画深深吸引,不到一周,爱马仕上海地区的负责人就找到了丁乙,希望他为爱马仕设计丝巾。然而,丁乙在第一时间就拒绝了邀请,“要我画别人的东西,这不可能”。为了说服他,爱马仕特地安排丁乙去巴黎的总部访问,并为他开放了包括馆藏、陈列室、设计部门以及丝巾的制版、印刷等所有的部门。还带他到位于里昂的爱马仕丝巾工厂,参观半手工绘制工艺。丁乙感慨地说:“我觉得那根本不是丝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