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济合作现状、前景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俄经济合作现状、前景及对策
1991年底,前苏联解体,次年,中俄经济合作全面展开。截至2009年,中俄经济合作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叶利钦时代(1992-99),普京时代(2000-08)和目前的梅德韦杰夫时代(2008-)。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中俄经济合作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一、金融危机前的中俄经济合作概况
中俄经济合作主要集中在3个领域: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其中贸易所占比重最大。
1、双边贸易是经济合作主体
199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46.3亿美元,第二年迅速上升至76.8亿美元,反映出两国强大的市场需求能力。94年双边贸易旋即转入低谷,锐减34.2%,原因是俄“休克式”经济改革给社会以重创,支付能力趋弱,无法满足进口需求。1999年,普京出任总理,当年俄实现粮食自给,经济开始复苏。200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80.03亿美元,至2008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当年,已经达到568亿美元1(详见附件:表1)。
2、双边投资规模较小
与贸易相比,中俄双边投资规模小,发展速度慢,涉及领域较窄。俄对华投资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领域,投资额97年为0.18亿,05年增加到0.82亿美元。截至08
年,俄对华实际投资累计额为6.6亿美元,140余个项目。
中方对俄投资领域涉及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林业、贸易、轻纺、家电、通信及服务业等。截至08年,对俄投资项目达730余个,累计投资额为13.7亿美元。1
3、双边技术合作比较滞后
在技术合作方面,中方在俄主要从事工程承包、劳务输出、设计咨询三类业务。截至05年,有效数据显示为4.5亿美元。其中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所占比重较大,基本上集中在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涉及基础设施、建筑装修、森林采伐、农业种植等,但整体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集约优势。
二、中俄经济合作的主要特点
1、总量偏小,结构不均,后劲不足
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568亿美元,而两国GDP 分别达到4.22万亿和1.76万亿美元,双边贸易为各自GDP 所作的直接贡献分别只有1.3%和3.2%(见附件:图1、2)。
从双边经济合作的构成来看,贸易是核心内容,投资和技术合作仅处于从属地位。1992-2007年,中俄贸易额累计为2252.68亿美元,而相互投资额仅为13.7亿和6.6亿美元(见附件:图5),比值分别是1:164和1:341。这种结构严重失衡的经济合作结构,对于拉升层次、提高质量非常不利。
中俄双边贸易开展18年来,平均增速仅为16.96%,个别年份还出现负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双边经济合作水平偏
1中国对俄最大公共投资项目“波罗的海明珠”位圣彼得堡,2005年6月开工,累计投资额为13亿美元,逐年计入。
低,结构失衡,难以为长期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2、与双方庞大的对外经济合作规模不对称
2008年,中俄各自外贸总额分别为2.56万亿和7350亿美元,而中俄双边贸易分别仅占各自外贸总额的2.2%和7.7%(见附件:图3、4)。俄12个主要贸易国中,中国居第3位,低于荷兰,略高于意大利(见附件:图6)。中国10大外贸经济体中,俄列第9(见附件:图7),中俄贸易额甚至不及中韩的三分之一,这与双方庞大的经济总量、外贸总额和便利的贸易交通条件极不相称。
3、贸易不平衡性开始显现
中俄经济合作始于贸易,特别是边贸。之后,双方高层有意将经济合作向高端推进,并于2006、07年分别在中俄举办“俄罗斯文化年”和“中国文化年”,借以改善有利于促进政治、经济合作的人文环境。然而,双边经济合作的低端层面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热度,华商在俄屡屡受到限制刁难。俄执法机关的歧视性政策,对“中国威胁论“的夸张渲染,其内部极端民族势力的兴起以及部分华商的违规违法经营为双边经济合作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使之呈现出“高层热,低层冷”特点。
中俄双边经济合作虽然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结构简单,缺乏新的支撑点,加上贸易项目缺乏新的突破,俄方劳务输入控制从严,对华投资举步不前,这种互补性将日趋收窄。目前,我对俄出口主要以服装、鞋类、土特产品、粮食、食品等传统大宗商品为主,消费类机电产品比重稳步增加,俄对华出口仍然以原材料和机电产品为主,包括航空、原油、钢坯、肥料、
原木、冻鱼、成品油、钢材、船舶、纸浆、塑料等,其中机电类产品比例逐年下滑,资源类比重不断上升。近年来,俄方开始有计划地鼓励、扶持及保护本国日用轻工产业,限制华商,同时,对资源性产品开发和出口加强管控,对中方在俄劳务人员逐步清查、限制,全方位弱化中俄经济的互补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中国首次实现对俄贸易顺差,达到88.1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总额的18.3%,倾向于中方的贸易不平衡性开始显现,这引起了俄方的高度警觉。俄驻华大使拉佐夫称,对于首次出现的对俄顺差新情况,俄专家正在努力研究,寻求对策,零顺差才是中俄贸易的理想状态。
4、受世界能源市场价格调整影响较大,增长空间有限
中俄经济合作在线性增长上呈现出很强的不稳定性(见附件:图8),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世界能源市场价格调整。俄对能源经济依赖过重,能源出口对GDP的增速贡献为3.3%,几乎是其年均增速的一半。当世界能源产品价格上涨,俄外汇收入大幅提升,购买力增强,进口需求旺盛,中俄贸易迅速攀升。一旦能源价格下降,俄外汇收入缩水,中俄贸易量迅速萎缩。
这种以能源为主的贸易结构,以贸易为核心,结构失衡的经济合作,在世界能源价格不断调整的情况下,其增长空间并不乐观。
三、金融危机对中俄经济合作的影响
1、对中俄经济合作冲击较大
2007年,中俄贸易额增长44.2%,达到481.65亿。2008
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俄受危机影响严重,外储下降,加之能源价格快速回落,其创汇及支付能力也随之减弱,中俄贸易增速回调。虽然全年贸易额达到568亿,但增幅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
2、对俄国民经济构成沉重打击
一是金融体系动荡。俄拥有各类银行1200余家,但规模较小,自有资本总额不大,利率较高。危机爆发前,大量国外资本涌入俄罗斯,约占俄银行总资产三分之一,其中的70%是短期外债,需在08年内偿还。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严重短缺,俄银行界难以再从西方获得长期的便宜资金。同时,资本外逃也在加速,当年第三季度从俄银行业流出的资本高达159亿美元,而全年私人资金净流出量更是达到空前的1299亿美元。二是货币大幅度贬值。普京执政后,卢布保持了稳定升值趋势,然而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卢布对美元比值急跌,从1美元兑23.12卢布的高点跌至1美元兑36卢布,跌幅达55.7%,外储在近半年里减少了1200多亿美元。三是出口受挫。俄能源产值约占其工业总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了54%的预算收入和45%的外汇收入。世界石油价格从2008年7月的147美元急挫至12月的33.8美元,使俄能源出口在几个月内锐减数百亿美元,令其经济状况雪上加霜。2009年1-2月份,俄出口继续大幅下降,同比下降超过50%,贸易顺差下降达2/3。
3、金融危机令俄对华心态更为复杂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俄经济合作中的问题暴露得更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