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合集下载

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方言亲属称谓研究方言是指一种地区性的语言或受地理、历史文化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变种。

由于各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不同,导致了各地方言之间词汇、发音、语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而在方言中,亲属称谓更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深远文化背景的研究课题。

亲属称谓作为方言中常用的词汇之一,是方言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部分之一、亲属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也最为复杂的关系之一,而不同地区的方言对亲属称谓的命名也各不相同。

在不同的方言中,亲属称谓的传承和变迁也反映了包括地理环境、历史、社会结构、文化等多种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变化。

在中华民族的方言文化中,亲属称谓的种类繁多,每个称谓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比如,在一些北方方言中,叔父和阿叔的称谓是根据叔父的排行来命名的。

假如叔父是老大,那么他的称谓就是“老大叔”,如果叔父是老二,那么他的称谓就是“老二叔”,以此类推。

这种称谓体现了中国传统尊卑、长幼亲疏的观念,也反映了家族的血脉传承和尊长的地位地位。

在一些南方方言中,亲属称谓体现了地方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独特特点。

比如,在闽南方言中,叔父和姑父的称谓是以“舅”为词根,结合不同的字义来表示不同的概念。

比如,“舅舅”表示父亲的兄弟,“舅妈”表示父亲兄弟的妻子,“舅公”表示妻子父亲的称谓。

这种称谓的差异体现了对不同亲属关系的细致划分,也反映了南方地区家族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除了亲属称谓的种类多样,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也存在着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比如,在西南方言中,父亲的兄弟通常被称为“大伯”,而在东北方言中,则被称为“伯父”。

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有关,也可能与不同方言之间的演化和发展有关。

亲属称谓的研究对于了解和研究方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亲属称谓是方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亲属称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方言。

其次,亲属称谓的差异反映了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不同,通过对亲属称谓的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地方文化和社会结构提供重要线索。

黎川方言的仔尾和儿尾

黎川方言的仔尾和儿尾

作者: 颜森
出版物刊名: 方言
页码: 60-64页
主题词: 尾和;变音;轻声;江西省;方言差异;抚州地区;儿尾;福建省;黎川;文化程度
摘要: <正> 黎川县位于江西省东部,属抚州地区管辖。

东邻福建省光泽、邵武,南连福建省泰宁、建宁,西接江西省南丰,北界江西省南城、资溪。

据一九八六年统计,全县人口十九万九千人。

黎川话属赣语抚广片。

全县各地方言差异不大,均可通话。

这里介绍的是县城日峰镇以及城郊潭溪乡一带的方言。

发音合作人江显诚同志,干部,一九三四年出生,文化程度高中毕业,世居潭溪和县城。

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八年期间,笔者四次到黎川调查方言,得到江显诚同志和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抚州方言亲属称谓探析

抚州方言亲属称谓探析

抚州方言亲属称谓探析作者:左国春尧娜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1期[摘要]:文章从父系、母系、妻系、夫系四个方面对抚州方言亲属称谓进行系统调查整理,以探究抚州方言亲属称谓特点。

[关键词]:亲属方言亲属称谓背称面称中图分类号:K825.5文献标识码:K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01-0304-02抚州位于江西东部,《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抚州方言划归[1]赣语“抚广片”。

抚州方言单字调共7个,即阴平32、阳平24、上声45、阴去51、阳去212、阴入2、阳入5。

本文所记录方言指抚州市郊区居民使用的方言,不包括各县方言。

一、抚州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一)父系亲属(五)说明:1.文中如未列出背称,即表示此种亲属背称与面称同,只需在面称前加“我[ŋo45]”。

2.如果同一个亲属不止一个,一般使用“排行+称谓”来称呼,为了指称更准确,也常在称谓前加名字。

3.抚州方言亲属称谓存在一些有音无字现象,本文以其同音字下加重点号代替。

二、抚州方言亲属称谓特点1语音特点1.1轻声化1.1.1叠词后字变轻声比如:公公、嫲嫲、爹爹、伯伯、姐姐(伯母)、叔叔、婶婶、哥哥、嫂嫂、姊姊。

1.2非叠词后字变轻声特别是背称中,非叠词后字变轻声较多。

比如:姑爷、阿婆、贺爷、霞妗。

1.2其他变调“妇”一般情况读阳去,但在新妇、弟新妇、外甥新妇等亲属称谓中读阴入。

2构词特点2.1前缀“贺”、“霞”2.1.1使用前缀“贺”的有贺姑、贺姨。

“贺”,在抚州方言中有“大”的意思。

贺姑:父亲的姐姐,贺姨:母亲的姐姐。

罗常培[2]、陈昌仪[3]等考证其本字应为中古“大”。

2.1.2使用前缀“霞”的有霞妗、霞伯、霞叔、霞口、霞姊。

陈昌仪[4]考证其本字为“阿”。

2.2使用叠加构词抚州方言中,通过不同亲属称谓词的叠加表示亲属关系的差异,主要有两种叠加方式:2.2.1排行+核心称谓词如大母舅、二母舅、三贺姨、细阿公。

2.2.2异类关系叠加亲属关系和长幼关系的叠加。

湖南亲属称谓的地理语言学研究——以湘东北及湘中部分地区为立足点(可编辑)

湖南亲属称谓的地理语言学研究——以湘东北及湘中部分地区为立足点(可编辑)

湖南亲属称谓的地理语言学研究——以湘东北及湘中部分地区为立足点(可编辑)湖南亲属称谓的地理语言学研究——以湘东北及湘中部分地区为立足点1分类号鲢垒学校代码墨垒至密级墅蜜学号鲴湖南亲属称谓的地理语言学研究 ??以湘东北及湘中部分地区为立足点 ???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丝厘里耋邀.一.. 学研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十月23四幽中文摘要本文立足于湘东北及湘中部分地区,放眼全省,.运用地理语占学的理论和方法,收集了个方言点的亲属称谓材料,绘制了部分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图,探讨了部分亲属称渭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相互影响的状况与动因。

全文由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是概说,首先介绍了湘东北及湘中部分地区的地理概貌、历史沿革、古今交通和方言分布状况,然后评述了近年来汉语亲属称谓的研究成果,最后交代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术价值以及调查条目、调查点与发音合作人。

’.??第二章是祖辈称谓的地理语言学研究,依次介绍了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和外祖母等祖辈称谓的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状况,探讨了它们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三章是父辈称谓的地理语言学研究,依次介绍了父亲、母亲和姑母等父辈称谓的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状况,探讨了它们的历史演变过程‘:::.一 ?.第凹覃是亲属称谓之间的相互影响,先后探讨了祖父与父亲称谓、祖母与母亲称谓的对应类型以及它们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相互影响的状况与动凶。

?‘ .. .?.:‘.第五章总结了亲属称谓的研究方法、归纳了湖南亲属称谓的特点及冥力史演变的规律。

.?‘第六章为亲属称谓田野调查实录主要介绍了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杀和母亲等个长辈祢谓在涮东北及湘中鄱分地区个方言点的词形.’?: : .关键词:亲属标谓,地理语吾字,语百地图,湖雨方吾,力史须变,相互影响.;‘?.4’.? ,. ?‘ ,‘‘:‘: ’??‘‘‘,.’,.,,’‘ ,,, ?’?‘‘?‘‘?. .:?。

黎川方言复数标记“多”

黎川方言复数标记“多”

黎川方言复数标记“多”作者:鲁媛来源:《卷宗》2017年第08期摘要:以往对汉语复数标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代词,近年来对复数标记认识加深,发现方言中有丰富的复数标记,除与代词搭配后,许多复数标记与名词组合。

赣方言黎川话复数标记[toš],用于名词和部分动宾词组后,表示复数或类属义,并虚化趋势。

关键字:黎川话;复数标记;多;泛化黎川是江西中东部的一个县城,与福建省光泽、邵武、泰宁、建宁四县交界。

黎川话属于赣方言抚广片区,颜森先生《黎川方言研究》对黎川话语音、词汇、语法作了细致研究,并著有《黎川方言词典》。

雷冬平(2007)、温美姬(2012)发现赣方言安福、横江话中的复数标记,经笔者考究,黎川方言也有复数标记,发音为[toš],《黎川方言词典》记作“多”。

[toš]作实词与普通话“多”意义一样,表示数量大,超出应有的数量。

本文所研究得是作为复数标记的[toš],其他不作讨论。

笔者为黎川人,无特殊说明,文章所引用的语料均笔者调查所得。

复数标记“多”的分布与功能“多”作为复数标记在黎川话中使用频率较大、接受度较高,能与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地点名词、代词组合。

1 名词+多(一)普通名词+多普通名词加“多”表示复数或以所列名词为代表的类属意义,其意义相当于普通话的“们”。

普通话“们”一般用于三身代词及指人名词后,只在文学体裁与非指人名词搭配,表示拟人意义。

黎川话“多”与指物名词甚至是无生命义名词搭配表示复数,(7)中“碗多”并不是把“碗”拟人化了,而是表示若干数量的碗。

“多”也用于不可数指物名词后,如(9)中“沙多”,表示“那些沙,那么多沙”。

1.指人名词(1)朋友多都还没来。

朋友们都还没来。

(2)老活人多一到冬天就易得病。

老人们一到冬天就容易生病。

(3)伢仂多没女仂听话。

男孩子们没女孩子听话(4)邻居多都搬出去了,该个村里就剩我多了。

邻居们都搬出去了,这个村子里就剩我们了。

2.指物名词(5)鸡多跑到菜地里啄菜啦!鸡都跑到菜地里啄菜了!(6)树多生得老老高了啰!树们都长得好高好高了啦!(7)到街上买些碗多。

黎川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黎川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黎川方言亲属称谓研究摘要:黎川地处赣西南~其亲属称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方言中大多数的称谓其面称与背称相异~且存在大量的特征词。

而社会的演变使方言亲属称谓也产生了共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亲属称谓是具有血统婚姻连锁关系的亲属之间的称谓。

它可分为血亲和姻亲。

血亲是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关系~它又分为宗亲和外亲。

宗亲是指同祖同宗~又分为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外亲是指女系(包括祖母、外祖母、母、姑、姨~姐妹、女儿、侄女、孙女等)血统的亲属。

姻亲是指原本无血缘由婚姻而结成的亲属关系。

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历来对亲属称谓问题极为重视。

而中国古代又是宗法制社会~所以很注意分辨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因此形成了独特、丰富的亲属称谓语。

但由于各地方言不同~因此亲属称谓语也不尽相同。

黎川方言作为汉语言的方言之一~其亲属称谓语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一、黎川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汉语亲属称谓中~性别、辈份、系属和姓氏的差异是区分亲属差别的基础。

因此汉语亲属称谓的构成具有重秩序、重亲情、重礼仪、分亲疏、别内外等特点。

黎川方言亲属称谓除了具有这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为了分辨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对于一些非直系亲属~称呼时常常在称谓前加上名字。

这种亲属关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直系与非直系的区别。

如对自己的哥哥和姐姐直接用亲属称谓称呼,而对堂(表)哥、堂(表)姐则分别用“名 + 哥”和“名 +姐”来称呼。

(2)近亲与远亲的区别。

如对自己的伯父、叔叔和舅舅用亲属称谓称呼,而对堂(表)伯 (表)叔和堂(表)舅则在称谓加上名字~称为“某某伯”‘‘某某叔”和“某某舅”。

(3)血亲与姻亲的区别。

如在称呼堂(表)姑、堂(表)姨时~直接在称谓前加上她们自己的名字,而在称呼堂(表)嫂、堂(表)伯母、堂(表)婶母和堂(表)舅母时~则在称谓前加上她们丈夫的名字。

这也是轻视女性的一种表现。

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 venues, fitness centers, has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job security measures), these requirements are very straightforward, specific standards, also has a clear direction, more easily by a superior examination. Poverty assessment is to look at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the poor end of 2015 standards is ... ... Yuan, higher standards is poverty. Superior acceptance to entrust athird party institution from HouseImplementation. After acceptance, also through spot checks, visits, telephone surveys looking activities. This means that our achievements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the poor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acceptance, which w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poverty eradication. Therefore, the County Offi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to evaluation efforts in this regard. To implement the grid management model, integra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into grid management, and "make a heart" activity combined package of leading cadres implement monitoring system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each poor households identified a package cost. In this regard, you can design a form, indicating the poor basic causes, current income, poverty, support measures, implementation of support measures, through helping ' income, annual revenue. From now on, protection officers working households, household-by-place. When the examination, which the poor don't have timeto get out of poverty, and holding people accountable. Third,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focus on one of the six battle this year. Xian Wei proposed to build "green mountains and beautiful, happy and harmonious" new ... ... Target, which is the basi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o wel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we keep the side of the mountains, nor to the masses to create a suitable for residential and business suitable for swimming and raising living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Last year, we got good gradesthe environmental work, atmospheric index ranked 4th in the city to obtain eco-compensationaccording to project needs, in accordance withthe "channel, use the same, and use" principl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planning, funding and manpower arrangements, avoidingduplication of inputs and waste of resources,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poverty relief funds ... Here to remind everyone that bundleintegration-related funds, aims to concentrate financial resources for big undertakings. Authorities do not think that has less autonomy, pursuing the deregulation of work. This year on the amount of funds on fighting for the departments concerned to increase over the previousyear ... and ... respectively. In this regard, the financial Department to dispatch in a timely manner, analyses relevant departments strive for.(E) to implement the poverty assessment responsibilities. Of village-level evaluation is very clear, that is, "five-ten" ("five-way" path, power, through water, through radio, television, information; " Ten "thehanlaobaoshou fields, rich projects, Office kitchen, health services, sanitation system, pre-school education,第二~有些亲属称谓与实际亲属关系不一致~如把侄子和侄女分别称为“孙子”和“孙女”~这种称谓拉大了说话人与被称呼人之间的辈份。

黎川方言

黎川方言

哭 - 啼【hi:】脸 - 面不要(don't)- 莫行走 - 行【hang】跑 - 走【zeu】绳子 - 索【so】筷子 - 箸【qie】小汤勺 - 调羹绑、捆 - 缚【fo】讨厌 - 嫌【hian】寻找 - 寻【qin(二声)】睡觉 - 眠,困看 - 望【mong】喝水(酒) - 吃【qia】水(酒)说 - 话说话 - 话事抽烟 - 吃没有 - 冇【mo:u】漂亮 - 【呱】差 - 【so (二声)】假设 - 当假【ga】、当备种地 - 着田种水稻 - 栽禾【wo】晒谷场,一些人工开的大块平地 - 禾坪小 - 细太阳 - 热头【nie heu】月亮 - 月【wai】年轻人 - 后生【heu(平声)sang】老头子 - 老wan子老太太 - 老嬷子,老嬷jian家禽肉 - 【heu(升调)】牲【sang】开水 - 滚水烫 - 【lai(平声)】切西瓜 - 杀瓜我 - 【ngo】,【a可能是(“俺”)】你 - 【le】他 - 【jie】【gie】你们 - 你【le】多我们 - 【a】多父亲 - 爷【ya,升调】(现在年轻人多称呼“爸”,但与他人讲话时还会说"爷",如“我爷”,“你爷”)母亲 - 母妈【“母”字只读声母M】(现代多叫“妈妈”)爷爷 - 公公【第二个字重,升调】奶奶 - 婆婆【同上】外公(婆) - 阿公(婆)【同上】曾祖父(母)- 太公(婆)丈夫的父亲(北方称“公公”)- 家公丈夫的母亲(北方称“婆婆”)- 家娘妻子的父亲(北方称“老丈人”)- 丈公妻子的母亲(北方称“丈母娘”)- 丈婆舅舅 - 母舅舅妈 - 舅母父、母的大姐 - 舵【ho】娘(姑)父、母的大姐夫 - 舵爷【ho ya】父母最大的弟或妹 - 大叔(姑、母舅、姨)父母最小的弟或妹 - 细叔(姑、母舅、姨)最小的叔邻居 - 邻舍今(明)天 - 今(明)朝以后、将来 - 过日清晨 - 晓起上(下)午 - 上(下)昼【jiu】中午 - 昼间【jiu gan】下雨(雪) - 落雨(雪)木匠师傅 - 博士衣服 - 衣裳短袖T恤 - 汗衣短裤 - 须裤新衣服—提挂(gua)要轻声读。

黎川方言亲属称谓特点及其文化底蕴

黎川方言亲属称谓特点及其文化底蕴

黎川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及其文化底蕴摘要黎川方言亲属称谓系统可分为“父系、母系、夫系、妻系”四大体系,“贺”和“霞”是该方言亲属称谓的特征词,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该方言存在着如此庞杂纷繁的亲属称谓系统,其根源在于中国传统的宗法文化极其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尊卑等级、长幼次序及亲疏、男女之别。

关键词:黎川方言亲属称谓文化底蕴中图分类号:h179 文献标识码:a亲属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典范,它反映在亲属制度中并通过亲属称谓词记录下来。

有着几千年封建宗法制称谓背景的中国古代社会,其社会结构的协调运作是以家庭内部的亲属制度的调整为前提的。

这种亲属制度规定了家庭内部成员远近的血亲、姻亲、直系、旁系的复杂称谓,以区分他们之间不同的辈分、等级和地位。

黎川方言和共同语一样都有着十分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

为了行文方便,本文在论述方言亲属称谓时,用了从不同角度区分出来的直系、旁系、血亲、姻亲、宗亲、外亲、妻亲、父系、母系、夫系、妻系等概念。

如果没有特别注明,本文中出现的“方言”均指“黎川方言”;本文采用国际音标注音,右上标的数字是调值。

一黎川方言亲属称谓系统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载:“中国的封建法律基于男尊女卑、宗族为本的原则,把亲属分为宗亲和外亲,自《大明律》开始,又由外亲分出妻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再把亲属分为宗亲、外亲和妻亲,而是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3种。

”本文为了能够更好地揭示方言亲属称谓系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方言亲属称谓系统以父系家族为中心、以“亲”和“尊”为纽带的特点,将之分为四大亲属称谓体系:父系亲属称谓、母系亲属称谓、夫系亲属称谓和妻系亲属称谓。

1 父系亲属称谓父系长辈:太公(曾祖父)、太婆(曾祖母)、公(爷爷)、姆妈(兼指奶奶和母亲,但形同音不同,前者读为m22ma22,后者读为m35ma53)、爸(对称父亲)、爷(叙称父亲)、娘(叙称母亲)、大爸(父之兄)、儿(大伯之妻)、叔(父之弟)、婶(叔之妻)、贺姑(父之姐)、贺爷(父之姐夫)、姑(父之妹)、姑爷(父之妹夫)父系同辈:哥(对称哥哥)、兄(叙称哥哥)、嫂(哥之妻)、弟(叙称弟弟)、弟嫂(叙称弟媳妇)、霞姊(姐姐)、姊夫(姐夫)、妹(叙称妹妹)、妹夫(叙称妹夫)、叔伯兄弟(堂兄弟)、叔伯姊妹(堂姐妹)父系晚辈:崽(儿子)、女(女儿)、新妇(儿媳妇)、郎(女婿)、孙崽(孙子)、孙新亲属妇(孙子媳妇)、孙女(孙女)、孙郎(孙女婿)、曾孙(曾孙子)、曾孙女(曾孙女)、侄子(兄弟之子)、侄新妇(兄弟之子妻)、侄女(兄弟之女)、侄郎(兄弟之女之夫)2 母系亲属称谓母系长辈:太公(曾外祖父)、太婆(曾外祖母)、阿公(外祖父)、阿婆(外祖母)、舅公(舅公)、妗婆(舅婆)、母舅(舅舅)、妗儿(舅母)、贺姨(母之姐)、小姨(母之妹)、姨夫(母之姐妹之夫)母系同辈:表兄弟(表兄弟)、表姊妹(表姐妹)母系晚辈:外甥(外孙)、外甥新妇(外孙之妻)、外甥女(外孙女)、外甥郎(外甥女的丈夫)3 夫系亲属称谓爸(对称公公)、公儿(叙称公公)、姆妈(对称婆婆)、家娘(叙称婆婆)、霞爸(叙称夫之兄)、霞叔(叙称夫之弟)、霞姑(叙称夫之姐妹)4 妻系亲属称谓爸(对称岳父)、太人(叙称岳父)、姆妈(对称岳母)、太人婆(叙称岳母)、霞舅(叙称妻之兄弟)、大姨子(叙称妻之姐)、小姨子(叙称妻之妹)如此庞杂纷繁的亲属称谓系统,其根源在于中国传统的宗法文化。

宿州方言亲属称谓语与称谓文化考论

宿州方言亲属称谓语与称谓文化考论

宿州方言亲属称谓语与称谓文化考论
张德岁;王灵均
【期刊名称】《江淮论坛》
【年(卷),期】2016(0)3
【摘要】亲属称谓是一定社会中婚姻制度的产物.宿州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语非常丰富,可分为血亲称谓和姻亲称谓两大类,在数量和区别度上都是父系称谓词语多于母系称谓词语.这些亲属称谓语颇具地域特征,兼受南北文化的影响.称谓词语是称谓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宿州方言的亲属称谓语是以父系宗亲为主的亲属关系的外显,反映了宿州当地的宗法伦理文化、家庭文化、宗教文化、和谐文化以及社交文化.受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家庭结构变化与人口政策、语言竞合等因素的影响,宿州方言的亲属称谓语日趋萎缩,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保护.
【总页数】5页(P171-175)
【作者】张德岁;王灵均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安徽省文联,合肥2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7
【相关文献】
1.从称谓语看文化--江津方言亲属称谓语略析
2.文化语境下的汉语亲属称谓语翻译——以《红楼梦》中亲属称谓语的英译为例
3.临沂方言亲属称谓语的城乡对比研
究——以苍山方言为例4.英汉亲属称谓语和非亲属称谓语的区别及其文化内涵5.河南方言亲属称谓语结构、语义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潮州话中亲属的称谓关系

浅谈潮州话中亲属的称谓关系

浅谈潮州话中亲属的称谓关系[摘要]亲属称谓是亲属制度的语言反映,它以简单的词语形式反映出了复杂的亲属制度,考查亲属称谓具有语言学和文化学双重意义。

通过对潮州方言内部的亲属称谓调查,从宗亲、外亲、姻亲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写,并总结出潮州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

[关键词]亲属制度亲属称谓潮州方言一、潮州地理位置以及潮州方言的概况潮州位于广东省最东端,处于韩江中下游。

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揭阳市的揭东县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通汕头市和汕头市属的澄海市,并濒临南海,与台湾隔海相望。

陆地总面积3083.9平方公里,还有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36公里。

潮州自古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素有“省尾国角”之称。

潮汕地区的闽语是闽南方言向南传播的产物。

虽然目前潮州方言与福建闽南方言在语言沟通上有一定的障碍,但是我们依然无法否认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保持着闽语共同的特征。

但是潮州方言生长在粤地,必然受到粤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一些独有的特点。

潮州方言既有古汉语的积淀,在语言、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保持留有古汉语的特点,堪称“活化石”,又有潮州民俗文化的生动体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潮州方言亲属称谓关系1.宗亲宗亲是血亲的一支,是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并且同姓氏的亲属。

包括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直系宗亲包括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孙子、孙女。

旁系宗亲包括伯父、叔父、堂兄弟姐妹、侄子、侄女等。

(1)直系宗亲2.外亲外亲是血缘的另一支,他是指与自己虽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氏的亲属。

(1)母亲的亲属3.姻亲姻亲指的是没有血缘关系而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包括自己的配偶及其父母兄弟姐妹,自己兄弟姐妹的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的配偶、堂兄弟姐妹的配偶、表兄弟姐妹的配偶。

(1)夫系三、潮州方言亲属称谓总体特征1.遵循汉语亲属称谓的基本规则(1)男女有别。

性别之分是人类语言中对亲属分辨的基本要求之一。

临川方言亲属称谓探析

临川方言亲属称谓探析

第39卷第4期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i.39No.4 2020年8月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T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Aug.2020临川方言亲属称谓探析刘毅(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亲属称谓是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而得来的名称,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生(中一些最基本的亲属关系概念,也体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交际礼俗。

文章试图呈现临川方言亲属称谓的基本样貌,揭示它的形式特点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临川方言;亲属称谓;称谓特点;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12(2020)04-031804刘毅.临川方言亲属称谓探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4):318-321.Liu Yi.On the appeHation of relativeo in Linchuan dialect*J+.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eoyC SociaiSciencc),2020,39(4):318-321.亲属称谓是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而得来的名称,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当然也体现了家族成员之间交际礼俗&不同的语言包括方言都有自成体系的亲属称谓系统。

临川地处赣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汉语方言指的是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又叫“地方话”&陈昌仪先生认为江西省内赣方言可分为五个片,临川方言就属于其中的抚州片,其分布区域在抚州市所辖的11县(区)&近年来,学界对多种方言的亲属称谓进行了多角度研究,但关于临川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迄今尚未见专论&本文拟就抚州各县(区)的城关镇为调查点,以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对抚州地区方言亲属称谓做调查分析,以探究临川方言的形式特点及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1临川方言亲属称谓概述亲属称谓是亲属关系的真实反映&任何语言包括方言都有自己的亲属称谓系统&临川方言也不例外&在这个庞大、复杂的系统里,不管是直系、旁系,还是血亲、外亲、姻亲,只要有亲属关系的人都能找收稿日期:2020-01-09基金项目:抚州市社科规划6目"抚州方言亲属称谓研究”(18i004)&作者简介:刘毅(1964—)女,四川富顺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到合适的称谓词称呼彼此,称呼他人&本文将对抚州11个县(区)的38个使用频率较高的核心亲属称谓分成长辈、平辈、晚辈三个子系统,并采用背称、面称的方式,对其进行描述和分析& 1.1根据使用频率,选取上至三辈,下至二辈,包括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亲、父母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还有姻亲称谓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共22个称谓词进行描述(参见表1)&表1临川方言长辈亲属称谓普通话面称背称曾祖父希公、世公、余公希、世、曾祖母希婆、希希、希姆嫌希、希祖父公公、公诱、公(去声)呃、、、祖母、、、、、、、咪外祖父阿公、艾[咧]公阿公、艾+公外祖母阿婆、艾[!盯婆阿婆、艾[讨]婆父亲爸爸、爹爹[Ua]、爸呃、爷爷*ia]爷、爷佬兹、老爷*a]母亲、、、、咪娘*!io]伯父大伯*pa]、伯伪*a大伯*pa]、伯伪*a伯母大、、大、、、大叔父、、、、婶婶婶咪、婶诱、婶伪、婶、婶婶婶咪、婶诱、婶伪、婶、婶婶姑姑贺*x]姑/姑姑、大姑/哈姑、贺姑/姑诱姑、大姑、姑第4期刘毅:临川方言亲属称谓探析319续表8个称谓(参见表3)。

有趣的黎川方言

有趣的黎川方言

有趣的黎川⽅⾔有趣的黎川⽅⾔假事(话)滴滴落——假话⽔分太多,直往下滴落;假事(话)泼泼出——意思同上,⽔盛不住,往外泼出;嘻嘻沙沙——过分张扬、⾃信;好⾼洋洋呀呀——意思同"希希沙沙";王王禄禄——态度强硬,凶神恶煞;咩咩壮——很胖;亢亢瘦——很瘦;劳劳⾼(长)——很⾼(长);嘛嘛矮(短)——很矮(短);扛扛硬——很坚硬;泥泥晚(软)——很柔软;荡(杖)打⿁——⽤棍杖打死的⿁,意思是指⼈智商低,死得糊⾥糊涂;荡打冒⾎出——指⼈没脑⼦,也憋货——指⽩痴、笨蛋神头;猪头、猪头阁——同上,通常指男性⽩菜;⽩菜憋——同上,通常指⼥性;井井甜——很甜;卡卡⽊——很蠢,不聪明;死⽊勒克——⾮常愚蠢;驴驴滑——很光滑;恶(勿)死⼈——很讨厌;作⽂——很谦逊,恭谨,礼让;断根截蒂——断绝往来,了结之意;冒⽶拍三个糍——没有办法也要想尽⼀切办法做到;捻起肚⽪当奶嘴——死要⾯⼦,和“打肿脸充胖⼦”有异曲同⼯之意;哇不装——别⼈的话装不进⽿朵,不听劝阻;哇不荡——谈不到⼀块,⽆法沟通;切(去)了货——完了蛋;嘎未死⼈——情况不妙;⽣忒(蛆)难⾁——⽆中⽣有地⽣出事端,也⽐喻极其憎恨⼈或事物的程度;嗷嗷嘚嘚——倔强痫(读黎川话“咸”)俚;痫⽕⿁——疯⼦⿇椒——形容妇⼈泼辣,蛮不讲理;揦⼦壳——头上长疖⼦后,头发不齐。

现多为对⼈的戏称;流濞龙——⼀般是对流⿐涕⼩孩的戏称;死爷崽——通常指死了⽗亲⽽⽆⼈管教的孩⼦,骂⼈话;冷饭崽——未婚先育所⽣的孩⼦,男⼥未婚⽽同居称为“偷冷饭” 。

曾祖⽗黎川话称侍公,曾祖母黎川话称侍婆,⼥⽼⼈黎川话称⽼妈⼦,男⽼⼈黎川话称⽼元⼦,婴⼉黎川话称⽑伢仔,我们黎川话称阿多,你们黎川话称你多,理发师黎川话称剃头师傅,厨师黎川话称厨倌,⽊匠黎川话称博⼠师傅,傻⼦黎川话称蝉头、楞⼦、瘴打⿁、⼆百五,岳⽗黎川话称丈⼈公,岳母黎川话称丈⼈婆,家鸭黎川话称真鹕,蚯蚓黎川话称塘蚁,蜘蛛黎川话称苞巢,臭⾍黎川话称乌卑,鳖黎川话称⽔鸡、脚鱼,丝⽠黎川话称纺线,洗澡黎川话称做洗,起床黎川话称晓起,做饭黎川话称为饭,说谎黎川话称撰假事,今天黎川话称今朝,上午黎川话称上昼,赶紧黎川话称⽴搏,将来黎川话称过⽇,许多黎川话称⼤多罗,怀孕黎川话称带喜,漂亮黎川话称呱,谢谢黎川话称难为、多谢、甜谢,客⽓黎川话称齐敬,蝉头黎川话称寿时,短命黎川话称忒债⿁、坐笞箕个,抹桌⼦黎川话称⽜盘,抹布黎川话称服以,蜻蜓黎川话称康鸡,关灯黎川话称叭乌灯,露丑黎川话称现世个,列古,⼩瞧年青⼈黎川话称柄阁佬,⾃⾏车黎川话称脚案车,过⼀会⼉黎川话称挨⼀下,晏⼀些,等下着,现在黎川话称该限仔,⼤便黎川话称啊屎,说话黎川话称哇事,帽⼦黎川话称有⼦,罩⾐黎川话称加⽪褂,短裤黎川话称暑裤,棉⾐黎川话称顿⾐,⾐袋黎川话称荷包,倒霉黎川话称倒灶个、露暖神,回家黎川话称切归,很好黎川话称过劲、恰价,回头见黎川话称等阿见,不会黎川话称吴笞,很苦黎川话称杠杠苦、苦漏呃,苦答呃,摩托车黎川话称摩案车,烧⽔壶黎川话汽胡、冲胡,暖壶,张扬黎川话称发沙、发仙,沙客、发姨婆仙,初次黎川话称发稀,不怕黎川话称吴怕,倒蛋黎川话称扯暧蛋,出丑黎川话输洋秋,骗⼈黎川话称完拓死⼀。

抚州方言亲属称谓论文

抚州方言亲属称谓论文

抚州方言亲属称谓探析[摘要]:文章从父系、母系、妻系、夫系四个方面对抚州方言亲属称谓进行系统调查整理,以探究抚州方言亲属称谓特点。

[关键词]:亲属方言亲属称谓背称面称中图分类号:k825.5文献标识码:k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304-02抚州位于江西东部,《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抚州方言划归[1]赣语“抚广片”。

抚州方言单字调共7个,即阴平32、阳平24、上声45、阴去51、阳去212、阴入2、阳入5。

本文所记录方言指抚州市郊区居民使用的方言,不包括各县方言。

一、抚州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一)父系亲属(五)说明:1.文中如未列出背称,即表示此种亲属背称与面称同,只需在面称前加“我[?o45]”。

2.如果同一个亲属不止一个,一般使用“排行+称谓”来称呼,为了指称更准确,也常在称谓前加名字。

3.抚州方言亲属称谓存在一些有音无字现象,本文以其同音字下加重点号代替。

二、抚州方言亲属称谓特点1 语音特点1.1轻声化1.1.1叠词后字变轻声比如:公公、嫲嫲、爹爹、伯伯、姐姐(伯母)、叔叔、婶婶、哥哥、嫂嫂、姊姊。

1.2非叠词后字变轻声特别是背称中,非叠词后字变轻声较多。

比如:姑爷、阿婆、贺爷、霞妗。

1.2其他变调“妇”一般情况读阳去,但在新妇、弟新妇、外甥新妇等亲属称谓中读阴入。

2 构词特点2.1前缀“贺”、“霞”2.1.1 使用前缀“贺”的有贺姑、贺姨。

“贺”,在抚州方言中有“大”的意思。

贺姑:父亲的姐姐,贺姨:母亲的姐姐。

罗常培[2]、陈昌仪[3]等考证其本字应为中古“大”。

2.1.2 使用前缀“霞”的有霞妗、霞伯、霞叔、霞口、霞姊。

陈昌仪[4]考证其本字为“阿”。

2.2使用叠加构词抚州方言中,通过不同亲属称谓词的叠加表示亲属关系的差异,主要有两种叠加方式:2.2.1 排行+核心称谓词如大母舅、二母舅、三贺姨、细阿公。

2.2.2 异类关系叠加亲属关系和长幼关系的叠加。

如贺姨:通过“姨”表示是母亲的姐妹,通过“贺”表示比母亲大,所以是指称谓母亲的姐姐。

客赣方言亲属称谓比较研究

客赣方言亲属称谓比较研究

客赣方言亲属称谓比较研究客赣方言亲属称谓比较研究摘要亲属称谓研究具有语言学意义。

亲属称谓在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属于使用频率很高、稳定性很强的基本词汇,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独特的功用及情感色彩。

拙文以亲属称谓为出发点,运用描写、比较、分析等方法将客方言亲属称谓与赣方言亲属称谓进行系统比较研究。

拙文第二章分别对客、赣方言亲属称谓的分布情况进行客观描写;第三章将客方言和赣方言的亲属称谓构成方式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方言亲属称谓的异同;第四章将客赣方言亲属称谓进行计量比较分析,通过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来分析客方言亲属称谓间、赣方言亲属称谓间的亲疏关系,通过相关系数平均数表及分布情况观察客赣方言亲属称谓之间的亲疏关系。

通过对各客赣方言亲属称谓的计量对比,更细致地从亲属称谓这个侧面观察客赣方言的亲疏关系。

关键词:客方言赣方言亲属称谓构成计量分析COMPARATIVE RESEARCH OF KINSHIP TERMS OFHAKKA AND GAN DIALECTSABSTRACTThe research of kinship has meaning of linguistic. Kinship are basic vocabulary that commonly used in a language or dialect with very high stability, which has unique function and intense effect ion in communication. The dissertation starting with kinship , using methods of description, comparison, analysis to compare the kinship of Hakka dialect and the kinship system of Gan dialect systematically.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dissertation gives a objective descrip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kinship of Hakka and Gan dialect separately, The third chapter compared the constitute of Hakka and Gan dialect, and observe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kinship of the two dialects, The forth chapter will measure the kinship of the dialects with comparative analysis, analyze the affinity-disaffinity relationship of kinship of Hakka dialect and Gan dialect via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observe the affinity-disaffinity relationship of kinship of Hakka dialect and Gan dialect throug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verage table and distribution.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and comparison of kinship of Hakka dialect and Gan dialect, who can observe the affinity-disaffinity relationship of Hakka and Gan dialect from the side of kinship meticulously.KEY WORDS:Hakka dialect;Gan dialect;Kinship;constitute;Quantitative Analysis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客赣方言概况 (1)1.1.1客方言概况 (1)1.1.2赣方言概况 (2)1.2客赣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目的、意义 (2)1.2.1客赣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现状 (2)1.2.2客赣方言亲属称谓研究目的、意义 (3)1.3本文的材料及研究方法 (3)1.4亲属称谓及亲属关系分类 (4)第二章客赣方言亲属称谓系统 (5)2.1 客方言亲属称谓概况及其分布 (5)2.1.1曾祖辈 (5)2.1.2祖辈 (5)2.1.3父辈 (6)2.1.4平辈 (8)2.1.5子辈 (10)2.1.6孙辈 (11)2.1.7曾孙辈 (12)2.1.8合称称谓 (12)2.1.9客方言亲属称谓中心语素分布状况 (13)2.2 赣方言亲属称谓概况及其分布状况 (14)2.2.1曾祖辈 (14)2.2.2祖辈 (14)2.2.3父辈 (15)2.2.4平辈 (18)2.2.5子辈 (19)2.2.6孙辈 (21)2.2.7曾孙辈 (21)2.2.8合称称谓 (21)2.2.9赣方言亲属称谓中心语素分布状况 (23)第三章客赣方言亲属称谓构成方式分析 (24)3.1客方言亲属称谓构词特点 (24)3.1.1附加式 (24)3.1.2复合式 (25)3.2 同形异指特点 (26)第四章客赣方言亲属称谓计量分析比较研究 (30)4.1客赣亲属称谓计量分析的方法 (30)4.2 客赣亲属称谓计量分析步骤 (31)4.3 客赣亲属称谓计量结果和分析 (32)4.3.1客方言亲属称谓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 (32)4.3.2赣方言亲属称谓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 (35)4.3.3客赣亲属称谓相关系数总体比较及分析 (38)4.3.4客赣亲属称谓相关系数分布情况及分析 (52)第五章结语 (67)参考文献 (68)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榆林话亲属称谓词奶奶语义演变考

榆林话亲属称谓词奶奶语义演变考

榆林话亲属称谓词奶奶语义演变考榆林话是陕西省榆林市及周边地区使用的方言,是中国北方方言的一种。

榆林话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值得研究。

本文将从榆林话亲属称谓中的“奶奶”这个词语开始,探讨其语义演变的历程,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一、榆林话中的“奶奶”和其源头在榆林话中,“奶奶”是用来称呼祖母的词语。

跟其他方言一样,榆林话中的“奶奶”同样有别于“外婆”和“姥姥”。

不同的是,在榆林话中,“外婆”称呼的是母亲的母亲,“姥姥”则是父亲的母亲。

而在榆林话中,“奶奶”则是称呼两位祖母的统称,也就是既包括母亲的母亲,也包括父亲的母亲。

那么,“奶奶”这个词语的源头是什么呢?据研究,这个词语来源于汉语中的“南方话”中的“奶奶”或“娘奶奶”这两个称谓。

在汉语南方的一些方言中,祖母有时候被称为“奶奶”或“娘奶奶”,而“妈妈”则称为“娘娘”。

随着时间的推移,“奶奶”这个词逐渐渗透到了北方方言中。

二、“奶奶”语义的演变历程尽管“奶奶”这个词语在榆林话中用于称呼两位祖母,但是其语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经过了不同的演变。

以下是“奶奶”语义演变历程的主要阶段:1、“战乱”时期:在榆林话中,“奶奶”这个称呼最早是用于称呼母亲的母亲。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人民生活的艰苦,很多家庭的父母甚至整个家庭都不得不外出谋生,留下儿女或小孩由祖父母照管。

因此,“奶奶”这个名字逐渐成了儿孙们口中的最常用称呼。

同时,由于祖母的责任更多的是照看小孩们的日常生活,祖父们则更多地负责耕种和赚钱,所以“奶奶”的形象也日渐深入人心,成为家庭中最关心婴儿和孩子成长的人。

2、文化变迁:1950年代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较于以前,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老人、孩子和家庭关系的认识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与此同时,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奶奶”这个词语的含义逐渐地发生了变化。

除了称呼母亲的母亲,它也开始被用来称呼祖父的母亲。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川方言亲属称谓研究摘要:黎川地处赣西南,其亲属称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方言中大多数的称谓其面称与背称相异,且存在大量的特征词。

而社会的演变使方言亲属称谓也产生了共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亲属称谓是具有血统婚姻连锁关系的亲属之间的称谓。

它可分为血亲和姻亲。

血亲是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关系,它又分为宗亲和外亲。

宗亲是指同祖同宗,又分为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外亲是指女系(包括祖母、外祖母、母、姑、姨,姐妹、女儿、侄女、孙女等)血统的亲属。

姻亲是指原本无血缘由婚姻而结成的亲属关系。

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历来对亲属称谓问题极为重视。

而中国古代又是宗法制社会,所以很注意分辨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因此形成了独特、丰富的亲属称谓语。

但由于各地方言不同,因此亲属称谓语也不尽相同。

黎川方言作为汉语言的方言之一,其亲属称谓语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一、黎川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汉语亲属称谓中,性别、辈份、系属和姓氏的差异是区分亲属差别的基础。

因此汉语亲属称谓的构成具有重秩序、重亲情、重礼仪、分亲疏、别内外等特点。

黎川方言亲属称谓除了具有这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为了分辨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对于一些非直系亲属,称呼时常常在称谓前加上名字。

这种亲属关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直系与非直系的区别。

如对自己的哥哥和姐姐直接用亲属称谓称呼;而对堂(表)哥、堂(表)姐则分别用“名 + 哥”和“名 +姐”来称呼。

(2)近亲与远亲的区别。

如对自己的伯父、叔叔和舅舅用亲属称谓称呼;而对堂(表)伯 (表)叔和堂(表)舅则在称谓加上名字,称为“某某伯”‘‘某某叔”和“某某舅”。

(3)血亲与姻亲的区别。

如在称呼堂(表)姑、堂(表)姨时,直接在称谓前加上她们自己的名字;而在称呼堂(表)嫂、堂(表)伯母、堂(表)婶母和堂(表)舅母时,则在称谓前加上她们丈夫的名字。

这也是轻视女性的一种表现。

第二,有些亲属称谓与实际亲属关系不一致,如把侄子和侄女分别称为“孙子”和“孙女”,这种称谓拉大了说话人与被称呼人之间的辈份。

而把外孙和外孙女分别称为“外甥”和“外甥女”,这种称谓则缩小了说话人与被称呼人之间的辈份。

再比如“嫂”原本只用来称谓哥哥的配偶,而黎川方言中,“嫂”还可用来称谓弟弟、侄子、孙子、外甥和外孙的配偶。

如把弟媳称为“弟嫂”把侄媳和孙媳称为“孙嫂”,把外甥和外孙媳称为“外甥嫂”。

“郎”原本是指丈夫,而在黎川方言中却把女婿称为“郎”,把侄婿和孙婿称为“孙郎”,把外甥婿和外孙婿称为“外甥郎”。

“媳妇”原本是指自己的妻子,而黎川方言中却把儿子的配偶称为“媳妇”。

另外,还把岳父母分别称为“契爷”和“契娘”。

第三,对于亲属和辈分都相同的亲属,有些根据年龄而采用不同的称谓,有些则不加以区别,形成了一种不对称性。

我们先来看看血亲称谓语。

父系中对于父亲的兄弟以年龄是否于父亲而区分伯、叔,对于父亲的姐妹以年龄是否大于父亲而区分为贺姑、姑;而母系中论是母亲的哥哥还是弟弟都被称为“母舅”。

如果要区分,不管年龄是否大于母亲,一概冠之于表示顺序的“大”“二”“细”等。

而同样是母亲的血亲,对母亲的姐妹以年龄是否大于母亲而区分为贺姨、小姨。

但另一方,同样是父亲的血亲,对于祖父的兄弟则不加以区分,一律按排行来称呼。

在姻亲称谓语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比如若以女性为己身,对于丈夫的兄弟以年龄是否大于自己的丈夫而区分为霞伯、霞叔:对丈夫的姐妹则不加以区分一律称为“霞姑”。

若以男性为己身,对于妻子的兄弟无论年龄是否大于自己的妻子都被称为“霞口[kb ]”,若要区分,则按排行称“大”“二”“细”等;而对于妻子的姐妹则以年龄是否大于自己的妻子区分为“贺姨娘”“小姨子”。

第四,对长辈和平辈中年长于自己的亲属,面称和背称一般是相同的,都按亲属称谓来称呼;而对晚辈和平辈中年幼于自己的亲属,面称和背称则不相同,面称时常常不用表示属关系的称谓来称呼,而用名字(甚至是名字的昵称)来称呼,而背称则用亲属称谓来称呼。

也就是说,下面这些词语平常是不作面称的:妹、妹夫、弟、弟嫂、崽、媳妇、女、郎、外甥、外甥女、外甥嫂、外甥郎、孙子、孙女、孙嫂、孙郎等。

第五,从“他”亲属称谓。

这是汉语亲属称谓中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指的是说话人跟着某一亲属去称谓另外亲。

在黎川方言中这一特点也有鲜明体现,比如:对夫系和系的姻亲亲属,面称采用从夫、从妻称谓来称呼;称岳父母公公、婆婆为“爸”“妈”“姆妈”;对女性来说,背称自己丈夫父母也有采用从儿称谓的。

第六,夫妻之间由于层次和年龄不同,所使用的称谓也同。

在城镇小夫妻中,当面称姓名或名字、小名,也有在丈或妻子的姓前面加一个“小”字的,如“小张”“小李”等,背则是“老公”“老婆”。

而中年夫妻当面则是在丈夫或妻子姓前面加上一个“老”字,如“老张‘老李”等,背称也是“老”“老婆”。

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夫妻,他们则不管当面还是后,一律叫“老顽子”“老妈子”。

但在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有的小媳妇由于羞以启齿,当面则叫“喂,我说”,背称则“口[a ]那个人”,这是比较含蓄的叫法。

而有些中年夫就叫得比较直白,他们背后往往会叫“口[ ]女客婆”,口[ ]男客”。

而且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都习惯在后称自己的老婆为“老妈子”。

第七,现代汉语普通话亲属称谓中有较多叠音词,如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舅舅、哥哥、姐姐、妹妹等。

而在川方言亲属称谓语中则较少使用叠音词,一般多使用单音,如公、婆、爷、爸、依、叔、姑、哥、姐、弟、妹、舅等。

二、黎川方言亲属称谓中的特征词在黎川方言各种形形色色的亲属称谓中,有一些固定的缀用字。

除“堂”“表”外还有“贺”“霞”等。

1.“堂”和“表”黎川方言中,“堂”和“表”的用法与普通话相同,体现出都是一种宗族观念。

即:伯、叔与姑母都是父系之亲属,但父之子冠以“堂”字,而姑母之子却冠以“表”字,把他们和于母系的舅父、姨母的子女归为同一类,称谓相同。

这是为伯、叔的子女与“我”姓氏相同,同是一宗族,而姑母的子和舅父、姨母的子女与“我”是不同姓氏,都是宗族以外的。

这是一种不对称现象,即伯叔的子女与姑母的子女在称上加以区别,而舅父的子女与姨母的子女在称谓上不加区。

这种不对称性是因为:对“我”而言,伯叔的子女与姑母的子女具有同宗族与外宗族之别,而舅父和姨母的子女没有种区别,都是外宗族的。

2.“贺”在汉语普通话亲属称谓中,对父母的姐妹是不加以区分的,只是按排行来称呼。

而在黎川方言亲属称谓中,则用“贺 [ ]”字来区分。

即在称呼父母的姐姐的称谓前,加上“贺”字。

例如,把父亲的姐姐称为“贺姑”或“贺娘”,把母亲的姐姐称为“贺姨”或简称为“贺”而对父亲的妹妹仍称为“姑”,亲的妹妹则称为“小姨”。

另外,还有把姑父称为“贺爷”,把妻子的姐姐称为“贺姨娘”。

由此可见,“贺”通常用于父、母辈和妻辈的亲属,表明年长于父母或妻子。

3,霞“霞[ ]”在黎川方言的亲属称谓中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通常用于夫辈和妻辈的亲属。

若以男性为己身,把内兄弟(妻子的哥哥或弟弟)称为“霞口[1【b£ ]”,他们的配偶 (妻子的嫂子或弟媳)则称为“霞妗”。

如果这些亲属称谓语有好几个对象,则通常按长幼分别冠以“大”“二。

三‘细”之类,称为“大霞口”“二霞口”和“大霞妗”“二霞妗”等。

若以女性为己身,把大伯子(丈夫的哥哥)称为“霞伯”,小叔子(丈夫)的弟弟)称为“霞叔”,大(小)姑子 (丈夫的姐姐和妹妹)称为“霞姑”。

由此可见,“霞”的使用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它一般用于姻亲亲属。

也就是说,一般只有已婚的男性、女性,才会出现以上亲属称谓。

但有一个称谓例外,就是把自己的姐姐称为“霞口[ ]”。

第二,它只用于平辈(妻辈或夫辈)的亲属。

即妻子或丈夫的兄弟姐妹。

但有趣的是,对于妻子的姐妹的称谓则不带有“霞”字,而是称为“贺姨娘”或“小姨子”。

第三,它一般用于背称。

也就是说,以上那些称谓平常是不作面称的。

面称时,若是年长于自己的配偶 (妻子或丈夫的哥哥和姐姐),则以从妻称谓或从夫称谓来称呼;若是年幼于自己的配偶(妻子或丈夫的弟弟和妹妹 ),则用名字称呼。

在黎川方言亲属称谓中还有一些固定的后缀字。

如“嫂”“郎”“夫”“仂”等。

关于“嫂和“郎”在前面己论述,这里就不再探讨。

4.“夫”“夫”通常用来称谓父母的姐妹的配偶和自己姐妹的配偶。

即在相应的亲属称谓后面加上“夫”字,如姑夫、姨夫、妹夫。

对于父辈的亲属在普通话中也可用“父”字,如姑夫也可称为“姑父”,姨夫也可称为“姨父”。

而在黎川话中则不这样称谓。

由此可见,“夫”是用于父辈或平辈的姻亲亲属,而对于晚辈姻亲亲属中的男性则用“郎”来称谓。

5.“仂”“仂[i44]”一般用在父辈和母辈的亲属称谓中,它是一个词尾,没有任何实际含义。

如把伯父称为“伯仂”,叔父称为“叔仂”,婶母称为“婶仂”,舅母称为“妗仂”。

还有把丈夫的父亲称为“公仂”。

三、黎川方言亲属称谓语的变化形式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自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及人们观念等的变化,亲属称谓语也会产生相应的发展变化。

在黎川方言亲属语中这种变化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些称谓没有延用传统的亲属称谓语,由于某种原因使用了从他性称呼。

过去有的儿媳妇或女婿对自己的公婆或岳父母常常感到难以启齿称他们为“爸”“姆妈”,如果说话人有了孩子,他们就会用从儿称谓来解决这个难题,把老人称为“公”“口口[硼 ma53],'或“阿公”“阿婆”。

如果说话人没有孩子,他们常常避免作任何称呼。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夫系和妻的姻亲亲属,面称都用从夫、从妻称谓来称呼,对岳父母或公婆也随妻子或丈夫称为“爸”“妈妈”。

再比如亲家之间的称呼,也总是采用从孙或外孙称谓,互称对方为“公”“口口[ n ]”或“阿公”“阿婆”。

这种称谓并不表示二人之间的确切亲属关系,只不过是一种借他性的称谓。

另外,现在对姐夫也可称“哥”或“名 +哥”,对堂表兄、姐称呼一般也不冠“堂”“表”,而直呼“哥”‘‘姐”,这大概是因为这样称呼更亲密些,更少嫌“外”的缘故。

第二,由于“过继”“入赘”和其他原因改变了原有称谓过去年老无子者,可以兄弟之子为嗣,俗称“承继”“过继”这样就把伯父、伯母或叔父、婶母改称为“爸”“姆妈”。

也有的由于一时改不过来,则仍然延用原来的称呼。

“入赘”也就是在自己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之子可“过继”的情况下,招一个未婚的男性作为自己的女婿,俗称“坐郎”。

这样子女不再延袭父亲的姓,而是延袭母亲的姓,因而把母亲的父母称为“公”“口口[ 曲 ]”,母亲的姐妹则称为“贺姑‘姑”。

在农村还有把自己的父亲称为“叔”或“哥”,把母亲称为“姑”或“嫂”的,这大概是受封建迷信的影响,认为子女生下来与父母的命相克,因此不得不改变原有称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