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体系建构

语文知识体系建构
语文知识体系建构

语文知识体系

语言单位:

音节:汉语音节通常是声母和韵母组合的拼读音节。

词语: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词语和短语。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

造句单位。词语有单音节词语、双音节词语、多音节词语。在汉语里,一个字

也可以算作词语。

词性:(1)实词: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2)虚词:介词、连词、副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短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构成的语言单位。

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补短语、数量短语、所字短语、

的字短语、介宾短语等。

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

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情,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

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句子和句子中间有比较大停顿。它

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句子成分: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也叫句法成分。

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和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必在主宾前。

句子成分有标志,“的”定“地”状“得”后补。

修辞: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

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

复句类型:

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

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我们不要空话,而要行动。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

敌驻军的动静。

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

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

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

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

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

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

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

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

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

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

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

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

于战斗的武器。

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

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

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如:

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

道之上。

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

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如:

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某种目的或避免某种结果,一个分句表示为

此而采取的行为。

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

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多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有两个层次

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多重复句是由一重

复句扩展而成的。

分析多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法和框式图解法。如:

符号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③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②我

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折叠框式图解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③但是不善于思考,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①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②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③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汇总

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汇总 一、拼音 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分为四声。标调歌:“有a 不放过,无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 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Beijing” 4、隔音符号: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 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三、词语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1、词性划分 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

初中语文知识点框架

初中语文知识点框架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 (一)成语错误使用 1.望文生义 2.用错对象 3.褒贬颠倒 4.修饰失当 5.不合习惯 6.敬谦错位 7.理解片面 8.形近混淆 9.轻重适当 10.功能混乱 (二)病句修改 1.语序不当 ①多层定语排序不当 ②多层状语排序不当 ③定语、状语混淆 ④虚词位置不当 ⑤主客颠倒 ⑥词语或分句逻辑顺序不当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②动宾搭配不当 ③主宾搭配不当 ④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⑤介词与宾语搭配不当 ⑥关联词搭配不当 ⑦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 ④必要附加成分残缺 ⑤介词残缺 ⑥关联词残缺 2)成分赘余 4.结构混乱 ①句式杂糅 ②暗换主语 5.表意不明 ①有歧义 ②指代不明

6.不合逻辑 ①自相矛盾 ②分类不当 ③不合事理 ④否定不当 ⑤滥用数词 (三)句子排序 1.排除法 确定首尾句,排除错误选项 2.对应法 与原文的句子进行一一对应 3.方位法 依照事物的观察方为顺序,例如:正面——侧面——背面 4.语感法 依照上文语境进行选择 5.逻辑顺序法 依照事物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序,例如: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6.顺藤摸瓜法 依照句子之间有相互连接对应的词语进行排序 (四)信息提炼 1.了解新闻知识,筛选新闻信息 新闻从狭义上讲就是消息。一句话新闻就是狭义的新闻。一句话新闻一般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其中“何时”“何人(何单位)”和“何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2.把握材料中心,概括新闻信息 一句话新闻材料有的提供导语和主体。导语部分中已讲了主要的新闻事实。 3.理解新闻内容,注意句式特点 有的新闻类考题考句子的仿写,答题时,既需理解新闻内容,又要注意句式特点。4.领会新闻内涵,注意概括分寸 概括事实不能过于笼统,要领会新闻的真正内涵,注意概括分寸。 5.拓宽知识领域,捕捉时代信息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理解 1.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①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②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③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2.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①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最新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汇总

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汇总 拼音 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分为四声。标调歌:“有a 不放过,无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 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Beijing” 4、隔音符号: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三、词语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1、词性划分 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

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整理

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整理 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整理 第一部分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整理 一、新课改下教学理念和思想: 1、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提出实现学生学习三大语文能力: (1)应用能力 (2)审美能力 (3)探究能力(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人的发展。 二、教材教学内容模块化: 高中语文必修共5册,每册都由4个模块构成,分别为: 1、阅读鉴赏(侧重于文体特征与人文内涵相结合) 2、表达交流(侧重于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3、梳理探究(侧重于汉语文化和文学的知识积淀) 4、名著导读(侧重于开阔视野及丰富阅读经历) 三、各模块结构体系具体内容: 1、阅读鉴赏 2、表达与交流--写作 表达交流——口语交际 四、高中语文四大教学重点: (一)强化文体意识 1、阅读——文学类(诗歌 散文小说戏剧) 实用类(新闻传记人物访谈报告文学) 2、作文——正确运用各类文体进行写作,要求人文性和学科性(写作基本要求和人本) (二)建立人本意识——人的发展 (三)坚持阅读和写作 (四)开阔视野、积淀文化、提高素质——文史哲、古今中外 五、文体教学体系 (一)诗词 现代诗歌 文体意识 文学常识 1、诗歌 朗读背诵 理解内容和体悟情感 品鉴赏析 语言、技法、形象 古代诗词 知识迁移(归类整理) 2、诗歌课程 现代诗歌

第1册一单元(毛泽东戴望舒徐志摩) 古典诗词: 第2册二单元(先秦 南北朝,诗骚孔雀古诗三首) 第3册二单元(盛唐气象唐末余音李杜白 李商隐) 第4册二单元(宋词 柳 苏辛李清照) 第5册二单元(古代韵文陶渊明王勃庄子 李密) 3、古典诗词教学: 先秦——南北朝 氓——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婚变曲 采薇——西周时代的边塞诗 离骚——爱国主义诗篇的源头 孔雀东南飞(并序)——坚贞爱情的悲喜剧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归园田居(其一)——羁鸟恋旧林 盛唐气象——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蜀道难 杜甫——秋日抒怀 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 朦胧诗派李商隐——此情岂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宋词——别是一宗 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婉约派宗主)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豪放派始祖)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多面手) 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以歌当哭的婉约词人)(二)散文 叙事性散文 现代散文 抒情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 1、散文 文学常识积累 古典散文 文章内容理解、情感概括、线索把握 文章字词句品味鉴赏,人物形象分析 2、散文课程: 现代散文 写景抒情 荷塘月色朱自清(流淌的诗情)

最新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

最新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

【罗迦诺的乡村】 一、原文 乘车穿过了郭塔尔得山洞,便走入瑞士东南的特精省,这是意大利人种的瑞士,一切风物也是南欧的了。最惹人注意的,房屋在山北都是灰色,忽然变为耀目的粉白色─—但白色里处处透露着衰老腐旧,反不及北方的灰色那样新鲜。 特精省的南端是罗迦诺城,临着一座爪形的湖,这座湖由意大利和瑞士两国分领。若是坐在汽船上,绕湖一周,左边一站是意大利的,右边一站是瑞士的,虽然居民都说着意大利话,可是一边热狂于法西斯主义,一边是自由和平,百余年不知干戈,对比起来,煞是有趣。 我在湖边的一个小村落里住过一个晚夏的八月。 脚刚踏上轻松的土地,举目一望两旁的浓绿,便深深嗅到浓郁的故乡气味。不只是气候和北平夏季的乡间很相似,就是几种违阔许久的生物,也在这里重逢了:中午是无边无际的蝉声,夜晚窗外时常有悉悉索索的声音,那是蝎子在墙缝里出没,更有成群成队的壁虎,灰色的,绿色的,在壁上和草间爬来爬去,有时清早起来,露水未(xi),草地上常有大的壁虎,身长逾尺,绿得透明,像是碧玉一般,湖山寂静,它一动也不动,你可以轻轻地在它身旁赏玩许久,不提防有一个大的蝗虫跳出,它也飞箭般跟着窜入草的深处。 植物方面呢,也多是故乡所有的。西瓜、蜜桃,这些暑中的鲜品,都非常肥美;更有那大芭蕉叶子,成荫地伸出矮矮的墙头。只是暗绿

色,瘦而长,火焰形的遍柏,三三两两地被移种在别墅里,或是白色的圣母堂旁,给我们一些异乡之感。 这可以说是在故乡一样的乡间, 我们背山临水,租下一所小楼。房东是这村里的富户,的“世界人”。据说祖父曾经到非洲去经商,赚下了一些财宝,死后供给儿孙们享用,所以这一家人也无所事事,天冷了到巴黎去过冬,只有夏天才回到家乡;但在家乡也忘不了都市的繁华,晚饭后每每放开收音机,收来都市的音乐,搅得四邻不得清静。 除此以外,远远近近却是异常清静。不但听不到瑞士以外的国家是怎样磨掌擦拳,勾心斗角;就是瑞士以内的事,也好像与他们无干。你若问一个本地人,“你是意大利人吗?”他自然回答你一个“不是”。─—再往下问,“你是瑞士人吗?”─—那么他便瞪着惊愕的大眼望着你,也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只说,“我是物精省人”。不必和他们谈什么罗马、伦敦,就是本国内的日内瓦,瞿里许,在他们看来也是极辽远的地方,虽说乘车几小时便到。 可是我们在那些严肃的大都市里过过生活的人,骤然来到这里,对于这些疏散无事的“特精省人”,总有一些缺乏信任。──我们在外边飘流无定,无论到什么地方,第一个去处便是邮局,看看有没有转来的信件,或是把新的通信处留在邮局里,但当我行装甫卸,在当地邮局办了一番交涉后,走出来,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走进邮局,空旷旷的屋里,坐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她问我话,我不懂;我用几句临时速成的意大利话向她说,她不懂。后来似乎彼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下册知识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下册 知识汇总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国庆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目标及知识汇总 一、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单元的几位作家,积累有关的文体常识。 2.识记本单元出现的生字生词,做到会读、会写、会记。 3.品味文章,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和写作顺序。 【过程与方法】: 1.结合阅读提示仔细品读课文,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并学习课文所涉及到的表达技 巧。 2.通过练习课后练习题以及《同步练习册》,深度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之美。 说明: 1.学习层次四个★,就是四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达标过关。一个★,就是A层学 生必须达标过关。 2.练习册的阅读理解重点,也是课文学习要点,也就是本课的学习目标。 3.学习目标与知识汇总基本呈对应关系。 课文学习目标及知识汇总 17.壶口瀑布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时所出现的生字词、成语和文学常识,做到理解、运用。(★★★ ★) 2.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并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特点。(★★)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知识汇总】: 1.文学常识: 作者:梁衡,当代着名学者、记者,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 2. 文体知识: 山水游记:写登山临水的见闻观感,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或有议论、说理、抒情的文学作品。(★★★) 3.生字词的识记、理解、运用;(★★★★)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记叙文 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 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如何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知识框架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的总体框架及其课程目标新课改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结构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它们的共性在于基础性和均衡性;它们的区别在于选修课程除基础性之外,还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把握它们的共性和区别,是合理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 其中必修课程的总体框架如下: 具体表现是包括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分为四个系列 五个模块:即1-5册教材,每册36个学时,半个学期。 四个系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其课程目标要求如下: 一、必修课程目标 (一)阅读与鉴赏 (1)强调提升人的文化品味,构建人的精神世界。 (2)强调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强调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表达与交流 1.书面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 (2)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

(3)在语言运用中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2.口头表达与交流 (1)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 (2)在言语实践中提高口头表达和交流的技能技巧。 (3)掌握“演讲”“讨论”“辩论”“朗诵”等不同交流形式中语言运用的要求。 (三)、梳理与探究 这是语文教学的专题活动,其中“梳理”要重视语言现象和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整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巩固所学知识。“探究”属于文学和文化现象的专题研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注意三点:(1)把握弹性,有所选择;(2)提前布置,重视交流;(3)注重基础,加强应用。 (四)、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共选10部中外名著,每册安排2部。导读内容包括“背景介绍”“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3个部分。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考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选修课程目标 (1)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初中语文知识框架详细

初中语文框架 1.字音(汉语拼音方案、拼音的大写、连写和分写,语音的重音、停顿和语速、语音的音变) 2.汉字(汉字的特点、构造单位、书写顺序、汉字的构造方式、其他相关知识、初中生易错字) 3.词语(语素和词、词义、词的色彩、词类、词语的运用、短语的类型、词汇) 4.句子(句子的概念和成分、单句的种类、复句、修改病句、句子的变换与句子的选用) 5.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概念、种类和用法、标点符号的位置及作用)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 6.修辞(修辞的含义、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常见的修辞方法、修辞格中常见的语病、句子仿写、对联) 7.文体及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学体裁知识) - - -专业资料-

8.文化常识(姓名与称谓、古代官职、科举制度、风俗礼仪、中国文化之最、中国古典十大悲剧和十大喜剧) 9.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繁星*春水》《三国演义》《红楼梦》《名人传》《骆驼祥子》 《伊索寓言》《童年》《爱的教育》《昆虫记》《海底两万里》《泰戈尔的诗》) 10.名句名段(注重积累及积累的方法) 1.古代部分: - - -专业资料-

(1).古诗词曲的鉴赏(古诗词曲的鉴赏方法、古诗词曲鉴赏题的解题思路、诗词格律概要) (2).文言文阅读:A.文言文阅读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翻译技巧 B.文言文阅读方法:课内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比较阅读的方法 2.现代部分: (1).综述:A.阅读文章的基本要求(理解语句、理清文章思路、弄清结构、概括段意和中心意思) B.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十步读书法、四遍八步阅读法、比较阅读法、背诵法、复述阅读法、回环阅读法) (2).记叙文阅读: A.记叙文的概念及分类 B.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列出记叙的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找出记叙的线索、分析记叙的详略、 辨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分析记叙文的过渡和照应、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理解悬念的表现手法、理解抑扬的表现手法、理解衬托的表现手法、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理解白描的表现手法、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 C.记叙文的整体阅读(划分记叙文段落的层次、概括记叙文各段的段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 - -专业资料-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知识体系

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材解说 一、初中语文教材解说: 本套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外在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这样编排教材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增强社会实践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使学生在认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促进自我个性的健康发展。具体编排每个单元时又由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组成。其次,阅读能力的发展是内在线索,抓住主要实践环节(如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作为显性标志,同时以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的发展为线索相配合,进行专题设计。例如,对朗读提出“美读”的要求,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通过略读、快读等技能实践,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学习迅速提取信息;通过精读、默读等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从各种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入鉴赏性、评价性阅读。全套书的阅读部分,从外在线索说,是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繁难。从内在线索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七年级上、下册为第一阶段,侧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比如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揣摩语言、筛选信息、质疑问难、发表见解、作出评价等。八年级上、下册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结合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的文体、语体特点,培养

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的能力。九年级上、下册为第三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结合文学作品和议论文的文体、语体的特点,培养欣赏文学作品和阅读议论文的能力。至于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则贯穿全套书始终。可以看出,在内在线索上,也是由易到难、从浅入深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与本单元中的阅读部分密切照应,在内容上互相勾连的,是每一个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整套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选文以经典为主,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语文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单元、课文前的提示和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也尽可能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单元提示一般先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然后从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两方面,激发阅读兴趣,指点阅读门径,提出阅读要求。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同样十分注意兼顾三个维度。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在阅读方面提出的“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属于情感态度和过程方法方面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属于能力方面要求。“研讨与练习”就处处按照这些要求设计题目。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

初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初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初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3、汉字1、字音 2、字形 4、含义 5、色彩 9、词语6、近义词辨析 7、熟语 8、关联词语 12、标点符号10、点号 11、误用辨析 27、基础知识15、修辞13、常见修辞格 14、辞格辨 16、词类 20、语法17、短语 47 18、复句 初19、辨析修改病句 中21、作家作品语24、文学文化常识22、名篇名句文23、文化常识 26、语言表达——25、简明、连贯、得体28、常见实词 45、知识体系31、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29、常见虚词 34、古代诗文阅读32、实词、虚词30、一词多义 33、文章内容的理解(翻译、断句) 35、文体知识 36、依据作品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37、作文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 38、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态度的评价 44、现代文阅读39、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40、重点词语的理解 41、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2、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43、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 46、中考复习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1、有理数(正数与负数) 2、数轴

6、有理数的概念3、相反数 4、绝对值 5、有理数从大到小的比较 7、有理数的加法、加法运算律 17、有理数8、有理数的减法 9、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0、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 16、有理数的运算11、有理数的除法、倒数 12、有理数的乘方 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1、代数式 14、科学记数法、近似 数与有效数字 22、列代数式15、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 23、代数式的值18、单项式 27、整式的加减20、整式的概念19、多项式 24、合并同类项 25、去括号与添括号 26、整式的加减法 28、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29、方程和方程的解、解方程 198 32、一元一次方程30、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初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3、代入(消元)法 中3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4、加减(消元)法 数193 36、相关概念及性质 学数39、二元一次方程组37、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举例与38、一元方程组的应用40、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代45、一元一次不等式43、一元一次不等式41、不等式的解集 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2、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46、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 47、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51、整式的乘法48、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49、多项式的乘法 56、整式的乘除50、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 5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55、整式的除法53、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54、同底数幂的除法 57、提取公因式法 61、方法58、运用公式法 63、因式分解59、分组分解法 62、意义60、其他分解法66、含字母系数的一元 65、分式的乘除法——64、分式的乘除运算一次方

初中语文知识体系

初中语文知识体系

〈黄鹤楼〉唐崔颢战国《庄子》: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 〈卖炭翁〉唐白居易春秋战国列御寇《列子》又名《冲虚经》: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渔家傲〉(天接云涛--)宋李清照《礼记》虽有佳肴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宋辛弃疾齐梁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满江红(小住京华)〉清秋瑾清纪昀《河中石兽》

补文: 1、〈列子〉又名《冲虚经》: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2、《礼记》虽有佳肴 原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3、《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④。”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4、《庄子逍遥游》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5、《答谢中书书》齐梁陶弘景 正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6、河中石兽清纪昀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于河②,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③,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④,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⑥,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⑦”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⑧,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⑨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⑩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小学语文知识体系大全

小学语文知识体系大全 一、拼音 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分为四声。标调歌:“有a 不放过,无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 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Beijing” 4、隔音符号: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构建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构建 一、把握三个角度 (一)站位要“高” 首先,关注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基础、促进其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应该是教育所要达成的一个目标,就是使学生在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发展和创新,这是我们育人的起点也应是终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向。其次,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新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就是说,课标是构建知识体系的起点。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研读新课标,将之读懂、读透,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二)视野要“远” 语文不是以技术见长的学科,其内容是有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拓展对社会历史文化的认知范围,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挖掘深度。首先,教师需要一个基础性的知识视野,即与当下的教育教学紧密相关。教师要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具体就是六册教材的内容及其相关知识点和接受知识的学生。我们的课堂可能在无数次的重复后变得流畅,但这样的课堂是缺乏见解力和创造力,没有深度和厚度的,只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其次,语文教师同时还应该是一个读者和学者,不断地充实积淀自我,增强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在培养自己思考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着眼要“细” 东京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科长佐藤学曾经用三种比喻来形容教育研究的视角,第一种是“飞鸟之眼”,高翔天空,俯瞰大地;第二种是“蜻蜓之眼”,可多角度看问题;第三种是“蚂蚁之眼”,强调关注细小之处。这三种“眼”,对我们教育者来说不可或缺的,因为若只强调站位高和视野远,很容易陷入大而空洞的虚无,所以教师还应该着眼要细。这是要求语文教师要细致入微,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每个知识点都要透彻于心,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专研的精神,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比如关于“比喻”这个修辞,我去不同的年级和班级听课时往往喜欢坐在学生身边,每次都有意识地找一个他们学过的或正在学过的课文中的比喻句,让学生说说。师: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什么“红的像火”?生:把桃花比作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颜色红艳的特点。师:为什么要把桃花比作火?生:它红呀,像火。师:那为什么不说“红的像火焰”?生:因为桃花开的多,一片一片的,所以更像火。师(赞赏地笑了笑):燃烧的火焰,让你体会到什么?生:蓬勃的、旺盛的生命力,这和春天很像。师:那么,我们现在总结一下,作者将桃花比作火,因为他们之间有哪些地方像?生:颜色红,状态成片,气势旺盛蓬勃。师:对,这是他们两者像的地方,也就是相似点,比喻的核心要义就是相似点。…………通常教师给学生总结比喻的答题格式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学生经常在“特点”这一处困惑,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语文第一册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 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 15.《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 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本善”。(见第五册) 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

初中语文知识框架详细

1. 字音 2. 汉字 3. 词语 4. 句子 拼音的大写、连写和分写,语音的重音、停顿和语速、语音的音变) 造单位、书写顺序、汉字的构造方式、其他相关知识、初中生易错字) (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的特点、构 (语素和词、词义、词的色彩、词类、词语的运用、短语的类型、词汇) (句子的概念和成 5.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 第一部分基础知 识积累 6. 修辞(修辞的含义、修 7. 文体及文学常识(文体 8. 文化常识(姓名与称谓 9. 名着导读(《钢铁是怎 《伊索寓言》《童年》《 10. 名句名段(注重积累及积累的方法) 1. 古代部分: (1) .古诗词曲的鉴赏( (2) .文言文阅读:A.: 翻译技巧 B.文言文阅读方法:课内 2. 现代部分: (1).综述:A.阅读文 分、单句的种类、复句、修改病句、句子的变换与句子的选用) 概念、种类和用法、标点符号的位置及作用) 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常见的修辞方法、修辞格中常见的语病、句子仿写、对联) 知识、文学体裁知识) 、古代官职、科举制度、风俗礼仪、中国文化之最、中国古典十大悲剧和十大喜剧) 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繁星 *春水》《三国演义》《红楼梦》《名人传》《骆驼祥子》 爱的教育》《昆虫记》《海底两万里》《泰戈尔的诗》) 古诗词曲的鉴赏方法、古诗词曲鉴赏题的解题思路、诗词格律概要) 文言文阅读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的方法、比较阅读的方法 妇章的基本要求 B.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 卜步读书法、 (理解语句、理清文章思路、弄清结构、概括段意和中心意思) 四遍八步阅读法、比较阅读法、背诵法、复述阅读法、回环阅读法) (2).记叙文阅读: A. 记叙文的概念及分类 B.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列出记叙的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找出记叙的线索、分析记叙的详略、 辨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理解悬念的表现手法、 、分析记叙文的过渡和照应、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理解抑扬的表现手法、理解衬托的表现手法、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理解白描的表现手法、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