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

合集下载

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王建庄(56—),男,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高级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

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王建庄(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121) [摘 要]河南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不够发达的内陆省份,面临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等困难,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在发展过程中速度过快等原因,导致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河南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入手,通过省际比较和国际比较,从理论层面、客观原因和自身条件等方面揭示了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提出了河南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河南;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 402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08)03-0132-05 现阶段,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是一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高端。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主要由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承担。

到2006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已达1091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1%。

招生数为2680934人,比当年的本科招生数多出317286人;毕业生为1602170人,高出本科院校136384人。

在规模上已经占据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河南的情况和全国基本相同。

2007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84所,其中本科28所,高职高专56所,高职高专院校数是本科的一倍。

当年本科院校毕业生10.04万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18.40万人;招生数本科院校为16.60万人,而高职高专院校已突破20万人。

一、河南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一)基本资源全省56所高职高专院校中,高等专科学校17所,高等职业院校39所。

共有教职工33698人,其中专任教师21522人。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一 一 ●一 一 一 ● ●■ l 一 ■ ● ■ ■ 一一■ ■ ■ ■ 羹 纛 ■ 一
科 教啡 纵 横
■ 瓣 瓣 麟
十 六 大 以后 , 中 央 把 中 部 崛 起 作 为 一 项 战 略 举 措 提 了 出 党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 的基础上 , 确保 2 2 年人均 国内生产总 00 值 比2 0 年 翻两番 以上 , 00 力争达到 3 0 美元 , 00 使河南省的发展
为 3 .万 人 , 录 比率 为 35120 年 , 士 研 究 生 报 名 人 数 为 64 考 .:;0 8 硕 10 2 万人 , 录取 人数 为 3 万 人 , 录 比 率 为 3 :。数 字 显 示 , 9 考 .1 0 本 科 毕 业 生 中只 有 少 部 分 人 攻 读 硕 士研 究 生 , 部 分 学 生 会 选 择 大 直 接 寻 找 工 作 。显 然 , 继 续 深 造 作 为 本 科 教 学 的 主要 培 养 目 把 标 是不 合 适 的 。 综 上 所 述 , 当前 严 峻 的 就业 形 势 下 , 何 处 理 好 本科 教 学 在 如 与 学 生 就业 的 关 系 必 须 提 到 高 校 本 科 教 学 、 至 研 究 生 教 学 的 乃 日志 日程 中 。 高 校 的 本 科 教 学 , 充 分 了解 当 前 社 会 所 需 要 的 应 人 才 特 点 , 对 今 后 的人 才需 求 趋 势 作 出分 析 和 判 断 。 同 时 , 并 搞
程 内容 的 安排 , 过 有 效 的手 段 、 式 给学 生 传 授知 识 。 通 方
三 、 确 认识 学 生 就业 需 求 和 考研 需 求 的关 系 正
近 几年 , 士研 究 生 的 扩招 以及 想 要 减 轻 就业 压 力 等 原 因 , 硕 硕 士 研 究 生 的报 考 和 录 取 人数 逐 年 增 加 , 因此 , 何 处 理 学 生就 如

中部地区比较视野下的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中部地区比较视野下的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第 9 ,第 4期 ,2 0 年 l 卷 08 0月
J r lo na ou na fHe n Pol e hni yt c c Uni riy ( o ilS inc s ve st S ca c e e ), Vo . 1 9, No. 4, Oc . 008 t2
证研 究 ,运 用对 比研 究的方 法对 l9 ~2 0 9 8 0 7年 河 南省 与 中部其 他 五省 及 全 国之 间的差距 进行 了
分析 ,从 纵 向和横 向两个维度梳 理 河 南省 高等教 育的发展 变化 ,并对 制约 河 南省 高等教 育发展 的
主 要 因 素进 行 了归 纳 。
2 O世纪末 到 新 世 纪初 ,高 等 教 育取 得 了长 足 的发
展 ,无 论是高 等学校 的数 量还是 人才培 养 的数 量和

虽然河 南省 高等教 育取得 了可喜 成绩 ,但 与 中 部 其他五 省相 比较 ,河 南省 高等教 育优势 并不 十分
明显 。通过 与 中部省份 和全 国其他省 的对 比可 以更
万人 发展  ̄ 2 0 年的9 .1 人 , 长率 达5 71 % 。 ] 10 7 74 万 增 6. 9
— 一2 收稿 日期 2008 08 l 基 金 资 助 河南 省 政 府 决 策研 究 招 标 课 题 “ 于 中原 崛 起 的 河南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战 略研 究 ” ( 03 的 阶 段性 成 果 。 基 B6)
Ab t a t sr c :Th u h d h mp rc l e e r h ofhihe d c ton f o t s c so t b olt e a t orma et e e iia s a c g re u a i r m hea pe t fisa s u e r

21世纪河南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1世纪河南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1世纪河南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张湘洛【摘要】自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河南完成了从一个高等教育弱省向一个高等教育大省的转变,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高层次突破有了重大进展,高校数量和规模跃居中国省份前列。

河南高等教育在新世纪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整体实力偏弱,大而不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及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河南要实现从一个高等教育大省向一个高等教育强省的转变,必须对高等教育进行重新定位与梳理,树立高等教育适度超前经济的发展观,通过顶层设计和高端突破,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进河南高校的整体提升,实现河南高等教育的新跨越、新腾飞。

%From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o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Henan completed the change from a weak province to a big province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achieved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High-level breakthrough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and the number and siz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among the forefront of Chinese provinces.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of Hena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is weak in overall strength and big but not strong.High level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the high level discipline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bviously are inadequate.From a big province of higher education to the shift towards a strong province of higher education, Henan higher education must be repositioned and comb, and set up the devel-opment 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moderately ahead of the economy.The overall ascension of Henan universities will be promoted bythe top design and high-end breakthrough, and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5页(P58-62)【关键词】21世纪;河南;高等教育;高端突破【作者】张湘洛【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河南洛阳 4719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河南高等教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河南已经从高等教育弱省迈入高等教育大省行列,这为21世纪河南高等教育的新跨越、新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略联盟: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

战略联盟: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

势, 这就需要各个 大学在 审视 自己的基础上 , 实施 目 集聚 标 战略 , 自己的优势集 中在 自己最具有竞 争力 的领域 , 将 而劣
势 领域则 利用联盟 高校 来补 充 , 而 降低 办学成 本 。 从 比如 , 工科 大学弱势 的文理 学科 不一定要 由 自己来发 展 ,可 以通
过 战略联盟 的形式 . 用联盟 中综合大学 的优势 , 利 而综合 大 学则 可以在与专业性大学 的联盟 中提高应用 性 、 实践 性 , 这 样就形成 了互动 的“ 增值伙 伴关系 ” 。
2 . 战略联盟有利于提 高高校的核心竞争 力 教育 资源 配置 方式 正在 从 以政府 配置 为 主逐 步 转 向 以市场 配置为主 ,高校必须 提高竞争能力 和为社会 服务 的
教育资源相对 匮乏 . 竞争优 势不足 等问题 。 在竞争 日益加剧 的发展环境 下 , 通过战 略联 盟来整合 、 和重组河 南的教 塑造 育资源 , 可以成为河南高等 教育发展 的新路径 。

质化竞争 . 规避在不具 优势 的领域与其 他学校较量 的风 险 , 强化 自 的稀有性 , 身 寻找 自己的发展空 间与市场 。 大学通过
高校 战略 联盟是 两 个或 两个 以上 的高校 为实 现 资源 共享 、 势互补等 战略 目标 , 优 以承诺和信任 为特 征而结成 的
优势互补 、 风险共担 、 资源双 向或 多向流动 的松散 型合作竞 争组织 。 随着高等 教育 的规模 扩大 、 资源紧 张 、 竞争加 剧 , 高
3 . 战略联盟有利 于高校找准 定位 , 实施特色 战略 建立 战略联 盟并非要 重归 千校一 面 的传 统模式 , 而是 通过合作 使学校资源得 以优化 和重 组 ,强势得 以保持 和壮

河南省由高教大省迈向高教强省的思路和对策

河南省由高教大省迈向高教强省的思路和对策

济学 、 工学等学科专业 占全省专业总数的4 _ 这不仅提高 1 %。 5 了全省人 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而且为河南省经济社会 可持 续发展提供 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 障
二、 河南省建设高教强省的意义 1 . 高教 强省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 建设 发达国家的发展 轨迹 与落后 国家的落后历史都 说明 ,
开发 、创 新精 神和创新 能力 的培养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健 康发展 , 建设创新型社会 . 实现 中原 崛
起。
就必须实施“ 高教强省” 战略 , 以建设高教强 省为奋斗 目标 。

2建设 高教强省是我省高等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



“ 十五” 间我省的高等教育实现 了跨越式发展 期
收 稿 日期 :0 0 0 — 5 2 1- 1 1
位, 在数量上居 于前列 。 我省 高校的整体水 平不高 . 中 但 其
1 所是新建 本科 高校 , 郑州 大学 、 8 只有 河南大 学等部分 高 校在全 国有一定的影响力 。我省从高教大省迈 向高教强省
教 育视点
河南省 由高教大省迈 向高教强省的思路和对策
赵卫平 ( 阳理 工 学 院 , 南 南 阳 南 河 436 ) 7 0 6

要: 河南省 实现从 高教 大省到 高教 强省的转变 , 需要从 六个方面考虑 , 即以科 学发展观 为指导 , 高对建设 高教 强 提
省 的认识 ; 鼓励各类高校立足本位 , 办出特 色; 快提 升高等教育层次 , 加 建设一批 一流 学科 , 支撑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 增加财
提。
个 国家 和地 区的国民素质是影响其 日际竞争力和国际地

河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

河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

支撑 是必 需 的 , 中高 等 教 育 扮 演 着 重 要 的 角 色 。 其
如今 中原 经济 区 已上 升 为 国家 战 略 , 实 现 中原 经 要 济 区的建 设 目标 , 仅需 要 稳 步 提 高 河 南 人 民受 教 不 育的程 度 , 而且 需要 一 大 批 专 门人 才 和拔 尖 人 才 支 撑 中原经济 区的 建设 和发 展 。针 对 这 种 状 况 , 们 我
现代 化 。有世 界一 流 大 学 的 国 家 , 终 都 会成 长 为 最 经济 强 国 。德 国政 府从 2 0 0 6年 至 2 1 0 0年 向 1 0所 大学 以及 一批优 秀科 研机 构投 入 1 欧元 ¨ 以打 9亿 , 造 ~批 世 界一 流大 学 和 研 究 中 心 ; 马来 西 亚政 府 考 虑将国内 1 7所 国立 大 学 从 教 学 型 大学 转 为研 究 型 大学 … ; 国集 中央 和地 方 各 方 面 的力 量 而 实 施 的 我
拟 将河 南高 等教 育 的 办 学 层 次划 分 为 三 类 : 类 是 一
第 一集 团军 , 称 之 为 “ 域 研 究 型 大 学 ” 一 类 是 且 省 ; 第 二集 团 军 , 称 之 为 “ 且 市域 服 务 型 大 学 ” 一 类 是 ;
北 水 利水 电学 院 、 南 中医学 院等 l 大学 应该 划 河 0所 归为第 一集 团军 — — “ 域 研 究 型 大 学 ” 省 。郑 州 大
间 ) 人 口( 、 位居 中部 第一 ) 生产 总 值 ( 0 0年 位 居 、 21
中部第 一 , 国位 居 第 五 ) 全 等都 极 不 相 称 。河 南要
“ 点 建 设 10所 左 右 的 高 等 学 校 和 一 批 重 点 学 重 0

新跨越: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抉择

新跨越: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抉择
以下三个方 面来思考

对 于河南 经济 社会 发展 而言 , 育 的基础 性 、 导性 教 先
和全局性 作用尤 为突 出。 河南 地处 中原 , 资源 丰富 , 几乎不 存在 地理 限制 。 文化 和科 技 是河 南人 民最 需要 的 , 有 哪 没 项事业 能 比教 育更直接 、 更深 远地带 动河南 经济社 会实 现 又好 又快发展 , 也没 有哪项 事业能 比教育 更迫 切 、 宽泛 、 更 更有优势 地领航河南人 文科技实现愈 来愈强 的发展 。 二、 新跨越 : 河南高等教 育改革和发展 的战略特色 1 . 立足省情 。 正确弓 导 l
教育 广角
新跨越 : 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抉择
刘世 平
( 阳师范学院 安 摘
思想政 治理论教 学部 . 河南 安 阳 4 5 0 ) 5 0 2
要 : 中原 崛起 的大 背景 下 , 南认 真落 实省委 、 在 河 省政 府 “ 教兴豫 ” 人 才强省 ” 科 和“ 战略 . 高等教 育 实现 了历 史性
收稿 日期 :0 卜 1 3 21 1
优先发展 教育 , “ 教兴豫 ” 实施 科 战略和“ 人才强 省” 战略 。
() 2 坚持 国家 的教育方针 教育 的核心 问题 就是要解 决好培养 什么人 、 怎样 培养 人 的重大 问题 , 要着力提 高学生 服务人 民报效 国家 的社 会
当前 , 正处 于全 面建设 小康 社会 、 现 中原崛 起 我省 实
的关 键时期 。 经过 3 0多年 的改革 开放 . 我省成 功实 现 了由
经 济落后省 份 向全 国重要经济 大省 、 由温饱不 足省份 向全
国第 一粮食 生产大省 、由传统农 业省份 向新兴 工业大 省 、

中原崛起背景下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和路径

中原崛起背景下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和路径

.139.
(二 )转 型发 展 战 略 早在 2014年 ,我国就开始 了地方本科 高校 转 型 发展 的决 策 部 署 。2015年 l0月 ,教 育 部 、 国 家 发 展 改革 委 、财 政 部 出 台 了 《关 于 引导 部 分 地 方 普 通 本 科 高 校 向应 用 型 转 变 的指 导 意 见 》,目的 是 加 快 推 动 转 型 发 展 高 校 把 办 学 思 路 真 正 转 到 服 务 地 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上 来 ,转 到 产 教 融 合 、校 企 合 作 上 来 ,转 到 培 养 应 用 型 、技 术 技 能 型 人 才 上 来 ,转 到 增 强 学 生 就 业 、创 业 能 力 上 来 。地 方 高 校 转 型 发 展 是 高 等 教 育 领域 继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和 扩 招 之 后 又 一 次 深 刻 的 变 革 ,意 义 更 为 深 远 , 任 务 也 更 为 艰 巨 。地 方 高校 转 型 发 展 既是 高校 自身 发 展 的 需 要 ,也 是 学 生 成 长 成 才 、就 业 创 业 的需 要 , 更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截至 20l6年 3 月 ,全 国 已有 200多所 院校 明确 成 为 转 型 发 展 试 点 院校 L6J。河 南 55所 本 科 高校 绝 大 多 数 为 地 方 高 校 ,转 型 发 展 对 河 南 高 等 教 育 来 说 意 义 更 加 重 大 。 目前 ,这 55所 院 校 中有 15所 成 为 转 型 发 展 试 点 高校 ,其 中大 部 分 为 2000年 后 新 设 的本 科 高 校 , 2000 年 之 前 设 立 的 高 校 仅 有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提 出专 业 (集 群 )转 型 。尽 管 河 南 本 科 高 校 的转 型 发 展 走 在 了全 国 的前 列 ,但 是 其 数 量 有 所 不 足 , 质量也有待提高 ,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 。正像教育 部 职 业 教 育 与 成 人 教 育 司 原 司长 葛 道 凯 所 讲 ,转 型 的这些学校可 以是新建学校 ,也可 以是办学历 史 非 常 悠 久 的 学 校 ,可 以是 学 校 里 的 绝 大 部 分 专 业 都 转 型 ,也 可 以是 其 中一 部 分 专 业 转 型 。 (三 )产 教 融 合 发 展 战 略 2017年 12月 , 国务 院 办 公 厅 出 台 《关 于 深 化 产 教 融 合 的 若 干 意 见 》(国办 发 (2017)95号 ), 指 出深 化 产 教 融 合 ,促 进 教 育 链 、 人 才 链 与 产 业 链 、创 新 链 的 有 机 衔 接 ,是 当前 推 进人 力 资 源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的 迫 切 要 求 。这 一 文件 对 新 形 势 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 业、推进经济 转 型 升 级 等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孔 宝 根 认 为 产 教 融 合 包 括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教 育 教 学 过 程 与 生 产 工 作 过 程 的融 合 ,是 育 人 方 式 上 的 融 合 ;二 是 教 育 教 学 内容与生产技术技能的融合 ,是育人内容上的融 合 ” 。产 教 融合 是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和 高 校 发 展 的 重 要 举 措 ,从 2014年 开始 ,由教 育 部和 河 南 省 人 民政 府 支 持 ,教 育 部 学校 规 划 建 设发 展 中 心 、 全 国 应 用 技 术 大 学 (学 院 )联 盟 主 办 ,驻 马 店 市 人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4.01.12•【字号】教高〔2024〕24号•【施行日期】2024.0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教高〔2024〕24号各普通高等学校、有关军队院校,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为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水平,决定开展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以下简称“省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设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教学基础地位,结合教育“十四五”规划、河南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规划和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引导高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聚焦人才培养核心要素、关键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新举措,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研结合、坚持实践检验、坚持整体推进,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过程管理,培育一批标志性优秀教学成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立项范围和类别(一)立项范围2024年省级教改项目包括本科高等教育类、高等职业教育类、思政课类、就业创业类4个大类。

省级教改项目以教学一线人员、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为根本目标。

立项范围参照《2024年河南省高校省级教改项目立项指南》(附件1,以下统一简称为《立项指南》)。

(二)立项类别本次教改立项分重大、重点、一般三类。

三、立项和申报限额(一)立项限额2024年省级教改项目立项总额1100项。

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强 河南 高等教 育 的战略 目标 , 以及 与之 相适 应 的战略 步骤 、 战略 重点 和战 略举措 。
关键词: 南省 ; 河 高等教 育 ; 态势分析 ; 战略 选择
中图分类号:6 0 G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7 1 2—3 0 (0 0 0 0 9 0 6 6 0 2 1 )5— 0 9— 6
第2 6卷第 5期 2 1 年 5 月 00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H N Q U T A H R O L G O R A F S A G I E C E SC L E E
Vo . No 5 126 .
J n . 2 1 ue 00
河 南 省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的 S T分 析 及 战 略选 择 WO
种 孤立 性加 以分 析 的 “ 疑 ” 嫌 。然 而 ,S T分析 法 WO
是 由美 国 旧金 山大 学 管 理 学 教 授 H. i i We r h于 2 hc 0
世纪 8 0年代 初 提 出 的 。这 是 一 种 综 合 考虑 企 业 内
在 诞生 之初 似乎 就试 图用 系统 的思想将 这 些 因素 相 互 匹配起 来 进行 综 合 分 析 , 以便 企 业 能够 制 定 出更
重 点和 战 略举 措 。

学 者 为代表 , 公 司 的 内部 分 析 与 产 业 竞 争环 境 的 将
外 部分 析结 合起 来 , 成 了 自己结 构 化 的平 衡 系 统 形 分 析体 系 。 S T分析 方 法 诞 生 以来 , 广 泛 运 用 于 战 略 WO 被 研 究与 竞争 分析 , 为 战略 管 理 和 竞 争情 报 的重 要 成
分 析工 具 。尽 管 有 人 提 出 S T分 析 中 涉 及 到 的 WO

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现状调研

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现状调研

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现状调研摘要近年来,河南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先进省份相比,在规模、层次、结构和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路线和跨越式发展战略。

关键词河南高等教育调研一、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调查1.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省普通高校2007年发展到82所,较2002年,本科院校增加7所,达到31所,新组建设置高职高专学校18所,达到51所。

全省高校研究生招生单位26所,博士学位点由15个增加到107个,较2002年增长6.1倍;硕士学位点由281个增加到845个,较2002年增长2倍。

民办普通高校发展到11所,较2002年增加6所。

具有本专科招生资格的成长高校发展到21所,分校办学点发展到7个。

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5.52万人,毕业生26.72万人,在校生达到109.5万,较2002年增长1.32.2万,增长2.5倍。

成人高校招生9.28万人,在校生24.94万人,毕业生9.2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68%,提高6.68个百分点。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办学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河南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已建设126门省级精品课程,有11门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全省获得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15所本科院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公布结果的9所中6所获得优秀。

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达到3所,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人文社科基地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扩招初期高等教育数量与教育质量出现的突出矛盾有所缓解,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5年来,高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90项,技术发明奖89项,科技进步奖543项,分别占全省总数的57.7%、64%、54.8%。

河南高等教育:十年成就、面临困难与发展对策

河南高等教育:十年成就、面临困难与发展对策
表 1 19 2 o 9 8~ o 8年河南普通 高等教 育规模 变化情况表

扩招 1 0年河南 高等教 育取 得的 巨大成就
( ) 一 高等教 育规模 实现历 史性跨越
19 99年高 校扩招 以来 , 南 高等 教 育事 业蓬 勃 河
发展 , 取得 了辉煌 成就 , 现 了教 育规模 历史性 巨大 实 跨越 ( 具体 情况 见表 1 。 ) t
第 7期
冉祥华 : 南高等教育 : 河 十年成就 、 面临困难与发展对策
l7 1
占地 面 积 建 筑 面 积 图 书 总数 设 备 总值
亿 m
0. 3 1
O.1 7
0. 20 O. O9 O. 27
O. 0 3
亿 m 亿册 亿元
0. O6 0. 2l
7. 02
O. 08
0. 3 2
O. 3 1 0. 3 3
8. 8 9
6. 1 6 1 25 2. 6
注 :. 1数据来源于《 河南教育统计年鉴 2 0 》 河南大学 出版社 ,0 7年 ) 2 0 06 ( 20 和 0 7年、0 8年《 20 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
报》 2 表 中数据统一进行 了单位换算 , ;.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
注 :. 1 绝对规模 指普通高 等教育在校生数 , 相对规模指每万人 中拥有本专科在校 大学 生数 ;. 2 数据来 源于《 河南 教育统计
年鉴 2 0 》 河南大学出版社 ,07年) 2o 06 ( 20 和 0 7年、0 8年《 20 河南 省教 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袁 2 19 2 0 河南普通 高等 学校专任教 师队伍变化情 况表 9 8~ o 8年
注: 数据来源于《 河南教育统计年鉴 2 0 》 河南大学 出版社 ,o7年 ) 2 0 、0 8年 《 06 ( 2o 和 0 7年 2o 河南 省教育事业 发展统计公 报》 。

河南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之比较

河南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之比较
第2 2卷第 4期 20 09年 1 月 2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u a f or l n o HUB o r s o d n eUn v ri EI re p n e c i. . 4 2 D c2 o e .o 9
河南高等教 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的对策。
【 词】 关键 河南; ; 中部 高等教 育
中图 分 类 号 :6 8 G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5 1(o 9o — 0 3 0 17 — 9 8 o )4 0 1— 2 2 本 刊 网址 :t :w w1 x . t ht l w . b e pl l n b d iO3 6 ̄i n17 — 9 820 . . 6 o: . 9 .s. 1 5 1 . 90 0 l 9 s 6 0 40
湖南和广 西等地。
个 『 0
0 个
0 个
0 个
4 个
1个 2
收稿 日 :0 9 0 — 2 期 20—90 作者 简介: 赵明 , 河 南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 2 0 级硕士研究生 , 方向: 女, 07 研究 高等教育。
1 3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o 9 第 2 卷第 4期 2o) 2 国家重点实验室有 6 %建在 高校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 3 3%建在高校 ; 6 正在进行试点的 1 O个国家实验室, 多数是依托 高校建设的。“ 十五” 期问, 全国高校共获 国家 自然科学奖 7 5 项、 技术发明奖 6 项 、 技进 步奖 4 3 分别 占全国获奖总 4 科 3 项, 数的 5 . 6 . 51 4 %和 5 .%。特别是在原始性创新和高新技 %、 4 3 6 术研究领域前沿取得 了许多具有标 志性 的成果。然而由于河 南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不强, 再加河南没有 一所 国家重点实验 室, 造成了河南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 ( ) 五 长江学者数量 出特色, 高校才能有更好 的发展。 ( ) 二 深化改革, 强高校活力 增 1 . 完善中央、 省辖市三级办学, 省、 中央和省二级管理, 以省 为主的管理体制 , 加大市级政府举办高校的责任。 重点建设地方 高校 , 使它们逐渐增强参与竞争的能力 , 向高水平的大学迈进。 2 . 实行的人才管理制 度 , 全面推进并逐步深化 以聘任制 为核心的高校人 事制度改革 。建立符合高校特色的学校 自 主 用人 、 人员 自主择业 、 政府依法监督 、 配套政策完善 的人事管 理制度 。 高校在编制 限额 内按照科学合理、 精简效能的 原则设 置机构和岗位 , 岗位聘任制 。这样可以避免高校“ 实行 近亲繁 殖 ”造成人员冗余 , , 效率低下。 3 . 后勤化 的问题一 直都是备受关 注的 , 应继续深化高校 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 搞好后勤服务经营人员 、 相应 资源及操作运行从学校行政管理 系统 中的规范分离工作 , 真 正实现高校后勤服务 实体 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让后勤不再 是高校的负担, 可以更加轻松的发展 。 ( 推进创新 , 高科研水平 三) 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 提高 自 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 家 ”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 的关键, 是 在促进国 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处 于突出的重要地位 。我国人均能 源 、 源、 水资 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 生态环境 十分脆弱, 这

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结构分析及对策探索

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结构分析及对策探索

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结构分析及对策探索高等教育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综合结构,主要包括规模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布局结构等宏观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微观结构。

本文主要针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问题。

一个地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是本地区高等教育的规模、布局、形式、能级、层次结构的优化组合。

一、河南省高等教育结构现状分析(一)规模结构高等教育规模结构一般通过普通高校数量以及高等教育毕业生、招生、在校生等常用指标来显示。

2021年,河南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2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1908所的4.3%,排第8位。

其中,本科院校31所,占全国740所的4.2%, 排第9位;专科院校51所,占全国1168所的4.4%,排第8位。

毕业生*”人:其中研究生5429人,排第18位;本科生好*人排第6位;专科生”林人排第2位。

招生好林人:其中研究生7957人排第19位;本科生林灯人排第5位;专科生*杯人排第2位。

在校生总数为初- *****人:其中研究生*”人排第19位;木科*如*人,排第7位;专科*好人排第3位。

2021年。

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为23%,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己超过50血河南省仅为2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与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差距更大。

(二)布局结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是指高等教育资源(主要是高校)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情况。

1.布局结构特点普通高校分布在以省会郑州为中心的18个省辖市,呈放射状分布, 即离省会较近的市高校相对较多,距离越远的市高校越少;同时,高校数量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郑州39所,占47.6%;新乡、商丘各5所,各占6.1%;平顶山、南阳各4所各占4.9%;洛阳、开封、焦作、信阳各3所,各占3.7%;只有1所高校的是驻马店、三门峡、濮阳、鹤壁和济源。

加快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

加快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
为辅
抓住高等教育发展 的战略机遇期 ,坚持质与量并重 的发展方 针, 确立提高毛入学率和提高教 育质量 的战略 目标 , 大力实施 “ 规模扩张”、 质量立校 ”、 产学研一体化”、 高层突破”、 “ “ “
“ 轮 驱 动 ”、 分 层 突 破 ”等发 展 战略 。 两 “


实 施 “ 模 扩 张”战 略 , 升 毛 入 学 率 水 平 规 提
续 扩 招 的发 展 战 略 :山 西 省 2 0 0 4年 高 等 教 育 毛 入 学 率 达 到
普通高校 的经济规模是 2 万人左右 。 当前 , 河南高校在校生平 均 约为 1 人 , 2 %的毛入 学率 计算 , 十一 五”期 间河南 万 按 5 “ 高等教育规模约增长 0 倍 ,所 以只要校均规模增加到 10 0 . 7 50 人, 再增加 1 0所普通 高等院校即可完成规划 目标。 因此 , 十一 “ 五” 期间 , 河南高等教育规模 扩张应采取 “ 以校均 规模扩大为
维普资讯
2 0 年 9月 08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 I C E ES OC AL S I NC
S p ,0 8 e .2 0
Vo .6 No5 1 . 1
的战略研 究
张曼 平
( 州大 学 招 生办公 室 , 南 郑 州 郑 河

4 00 ) 5 0 1
要: 未来几 年是 加速 实现 中原崛起 的 关键 时期 , 才 和科技 的基 础 支撑 作 用愈 加 凸显 , 进 我省 高 人 推
等教 育的超 前发展 和跨 越 式发 展 势在 必行 。为 了给 地 方 经济发 展提 供 优 质足 量 的 高 学历人 才 支撑 , 紧 紧 应 围绕 河 南省 高等教 育发展 战略 这 个 主题 , 坚持 质 与 量 并重 的发 展 方针 , 立提 高毛 入 学率和 提 高教 育质 量 确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件 限制 , 各类 形式 的高等特殊教育面向残疾人所开设的专业
保 护条款有 4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残疾人 保障法 》 2 、 条 即《 第 2 2 条 ,中华人 民共和 国高等教育法》 9 和《 3 《 第 条 残疾人教 育
条例》 2 第 9条。其核心 内容是 : 高等 院校 、 人教育 机构 等 成
( ) 胁 分析 ( ) 四 威 T
2 缺乏 整体 的教育规 划 , . 办学层 次不 高。 目前 , 南省 河
高等特殊教育缺乏整体规划 , 教育 主管部 门对 两所 高校 的师 生 比、 办学规模 、 办学条件 、 教学 要求 、 专业设 置 等方面 没有
制 定统 一的政策导 向和宏 观指导 。如 果这些 问题 长期得 不 到解 决 , 必然会影响学 校办学积 极性 , 进而影 响学 校的教 学
比较 , 还有很 大的差距 , 特别是高等特殊教育起步较 晚 , 承担
法》 。此外 , 中华 人民共和 国义务教育法》、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残疾人保 障法 》 等对残疾人 的教育 都有专 门的法 律条款 。 这些有关残疾人 教育 的法 律规范 中涉及残 疾人 高等教育 的
高等特殊教育 的院校办学历史短 , 验不 足。由于残疾人高 经 中教育 尚未普及 , 能够进入 高校 的残 疾人很 少 , 且受生 理条
摘 要 :WO S T分析 法是 战略管理 中常用 的战略规 划分析 方法 , 是在对 企业 内部 因素 和外部 因素进行 系统 分析
的基础上 , 选择最佳经 营战略 的方法。运用这种 态势分析 法深 入分析 河 南省 高等特 殊教 育的优 势、 劣势、 机会 和威 胁 , 河南省 高等特殊教 育发展 具有的优 势、 将 劣势和 环境要 素进行 综合分 析评价 , 而确 立促 进 河南省 高等特殊教 进

中原崛起视角下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

中原崛起视角下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
国领先地位 。

括 而言 , 一是 高等教 育规 模取 得 了跨 越式 发展 ; 二是
高 等教 育 的结 构得 到 进 一 步优 化 ; 三是 高 层 次 突破 战略取得 显著 效果 ; 四是 师资 水平 不断提 高 , 层次 高 人 才 引进 工作 成绩 显著 ; 五是 办学条 件持 续改 善 , 高 等 教育投 入 力度不 断 增 大 ; 是 民 办高 等 教 育事 业 六 取 得健康 规 范 的发 展 。 但是, 由于河南 人 口众多 、 底子 薄 、 财力不 足 、 占 有 的高 等教 育资源 少等 历史 因素 , 近十几 年来 , 高等 教 育发展 虽快 而基 础 不 牢 , 然适 应 不 了河南 经 济 仍 建 设高速 发展 的需 要 。有 关研 究 资料 儿 表 明 : 河
标超过全 国平均水 平 、 走在 中部地 区崛起 的前 列 。根 据河南省统计局对 河南 2 世纪经 济发展 趋势 的研究 l 预测 , 今后 1 0年河南经济发展将摆脱粗放型 的外延扩
张方式 , 知识代替资本成为最重要 的生产要素 资源 , 从
而对劳动者 的素质提 出 了更 高的要求 , 需要 迅速培养
划》 确定 的 民办 高等 教育 的 中长期 发 展 目标 , 循 ) 遵 《 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有关精神 , 河 南 民办高等教育应 明确总体战略 发展 目标 , 进一 步夯 实 基础 、 整合资 源 、 大 规模 、 升 品质 、 快 发展 步 扩 提 加
伐 , 河南 的民办高 等教 育再 上新 台阶 , 使 重新 跃居 全
个 。全 省高 等教育 总规模 达 154 9 .2万人 , 高等 教育
毛入学 率达 1 . 8 , 究 生 招 生 达 7 5 96% 研 9 7人 ( 中 其 博 士 研 究 生 2 3人 ) 比 上 年 增 加 5 2人 , 长 7 , 8 增 7 9 ; 学 研 究 生 达 2 6 7人 ( 中 博 士 研 究 生 .% 在 16 其 8 8人 ) 比上 年 增 加 2 3 3 , 3 1人 , 长 1 . 6 增 2 0 % 。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未来几年是加速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人才和科技的基础支撑作用愈加凸显,推进我省高-等教育的超前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势在必行。

为了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足量的高学历人才支撑,应紧紧围绕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这个主题,坚持质与量并重的发展方针,确立提高毛入学率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双重发展战略目标,以高等院校为主体,多策并举,积极实施“规模扩张”、“质量立校”、“产学研一体化”、“高层突破”、“两轮驱动”、“分层突破”等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国际国内一流高等院校,大力发展民办高校和高职教育,促进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上一个大台阶。

标签:高等教育;质量立校;发展战略随着河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未来几年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高等教育作为事关全局的先导产业,优先发展和加快发展是战略选择。

河南省应牢牢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坚持质与量并重的发展方针,确立提高毛入学率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规模扩张”、“质量立校”、“产学研一体化”、“高层突破”、“两轮驱动”、“分层突破”等发展战略。

一、实施“规模扩张”战略。

提升毛入学率水平(一)规模扩张符合河南实际一是与全国对比需要调高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速度。

2005年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7%,约比全国低4个百分点,与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规划目标25%相比仍有8个百分点的差距。

二是与兄弟省市对比需要调高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

2004年上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北京为53%;200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4%。

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低的省份“十一五”期间都将采取继续扩招的发展战略:山西省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其“十一五”发展目标为28%;湖南省高等教育“十一五”毛入学率发展目标为27%左右;山东省教育“十一五”规划提出,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2005年的17.8%提高到2010年的26%。

三是应对就学适龄人口高峰需要调高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

根据人口预测模型,“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大学阶段适龄人口始终运行在高峰期,且在2007-2009年处于最高峰,2008年峰值比2005年约增加10%,如果不扩大高教规模,毛入学率就会不升反降。

四是提高高考录取率需要调高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

2005年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8.30%,比2000年提高9.1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导致河南省近年来的高考录取率不升反降。

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河南省高考录取率就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规模扩张应以校均规模扩大为主,以增加高校数量为辅从目前我国高校运行状况来看,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办学效益较好的学校规模一般在2万人左右,可以认为目前普通高校的经济规模是2万人左右。

当前,河南高校在校生平均约为1万人,按25%的毛入学率计算,“十一五”期间河南高等教育规模约增长0.7倍,所以只要校均规模增加到15000人,再增加10所普通高等院校即可完成规划目标。

因此,“十一五”期间,河南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应采取“以校均规模扩大为主,以增加高校数量为辅”的策略。

应当优化河南高等学校的规模结构,建议龙头高校(一流高校)的规模定位在5万人左右,特色名校定位在2.5万人左右,一般高校定位在1万人左右。

(三)规模扩张应多策并举挖潜一批:经过近年的扩招,原有学校继续扩招受到了较大限制,尽管如此,靠挖潜扩大招生规模仍然是最佳选择。

应结合河南实际,适当下浮生均占地面积等指标要求,对建筑面积等指标允许分年度逐步达到要求。

扩建一批:优先支持优质学校的扩建,坚持扶优扶强。

联合一批: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鼓励联合办学,可以利用划拨合并、成立分校、开办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重组高等教育资源。

升级一批:原有的普通大专尽快创造条件升格为本科,所有的大专全部办为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一批: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对承担规模扩张任务的民办高等学校,在资金、政策、土地等各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二、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每力(一)走“人才强校”的发展之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应面向国内国际,重点引进学术带头人和大师级专家;二是通过设立特聘教授岗位,汇集一批学术大师;三是通过设立科研基金,重点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鼓励脱颖而出,培养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四是制定河南高等学校的院士引进和培养计划,大力培养本土院士,以此带动特色专业和拳头学科建设;五是建立人才管理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应破格提拔重用;六是改革工资制度,拉大收入差距,体现劳动价值。

(二)走“特色强校”的发展之路,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一是抓好重点学科选择,重点发展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学科;二是抓好学科队伍建设,形成“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创新团队”的组织模式,优化学科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三是抓好重点学科基地建设,广开资金来源渠道,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部省级的学科、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四是抓好博士点和硕士点的设置,促进学科建设。

(三)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牢固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继续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继续做好各种教育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规范工作程序;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着力调动学生和导师的内在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

提升高等学校的功能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

要发挥好高等学校的“两个基地”功能,必须把“两个基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

当前,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应重点搞好以下“四个对接”。

(一)与地方经济对接,形成良性互动。

高等学校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要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放眼世界。

高等学校要主动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介入国家重要建设领域,与国家及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

河南是新兴的工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所有这些都为高等学校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高等学校应找准坐标,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去,在服务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已。

高等学校与地方经济应相互支持,形成良性互动。

(二)与市场对接,寻求发展突破一是应以就业为导向压缩长线专业,扩大短线专业。

加强对市场中长期变化的预测,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和培养计划。

二是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要把实践环节与理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三是应以市场为导向选准研究课题。

要及时了解市场发展的方向,及时调整研究方向,适应并引导市场的发展。

四是应以市场为导向狠抓科研成果转化。

加大专利申请力度,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利用网上发布、成果展览、定向联系等多种形式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与企业对接,促进共同繁荣一是选择合适的企业建立学生实习、试验、实践基地,聘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二是选择合适的企业联合建立科研基地,由企业出资,联合研发;三是把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于企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四)与创新体系对接,建设创新基地高校要紧紧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河南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要整合高等学校优质资源,积极推进高校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争取国家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给予更大的支持,构筑自主创新平台。

要注重发挥综合性大学和行业特色高校的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重大项目集成、培育,增强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能力,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

要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推进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机制,建设好河南的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实施“高层突破”战略,做大做强第一团队(一)打造高等教育的第一团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河南高等教育宜采取“雁阵结构”。

“雁阵结构”的“领头雁”我们认为选择两所学校更为有利,以形成竞争之势,通过竞争共同提高;同时两所学校还可以形成互补之势,通过互补来提高区域高等教育的综合竞争力。

在河南省高校中,郑州大学与河南大学实力相当,各有千秋,选择它们作为河南高等教育的“领头雁”,实施“双龙头带动”战略是可行的。

力争在5年内,河南有5所高校进入全国大学排行榜前100强,形成以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为龙头,以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为支撑的第一团队。

力争在10年内有8至10所高校进入全国100强,以此来提高和优化河南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并带动河南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

(二)打造一流大学,促使郑州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河南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郑州大学在2006年中国大学100强排名中居39位,是河南省唯一进入了国家“211工程”的高校,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所省部共建的高校。

应该说,郑州大学已经进入我国大学的第—方阵,正在成为国内的一流大学。

“十一五”期间,郑州大学的目标是力争进入全国前20强,力争进入国家“985工程”。

河南大学在2006年中国大学100强排名中居87位,已经具备进入“211工程”的条件,具备发展成国内一流大学的潜力。

“十一五”期间,应力争河南大学的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的前50位,力争列入国家“211工程”。

五、实施“两轮驱动”战略,做大做强民办高等教育(一)切实提升战略地位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全国第一生源大省,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特别突出。

为了缓解供求矛盾,必须坚持“两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民办高等教育不需要政府投资,非常适合河南的省情。

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应当作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目前,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占全省总量的11.64%左右,在校生9.92万人,到2010年占河南省的比重应提升到30%左右,在校生人数达到40万人左右,每年在校生人数须增加6万人左右。

(二)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学校品牌知名度不高,竞争力较弱,形不成集群优势。

究其原因,一是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二是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学校晋级、资金投入、征地等方面扶持不够;三是民办高校的办学环境不优,政策环境不够宽松;四是民办高校大多数尚未摆脱家族式管理的方式,办学思路狭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