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

未来几年是加速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人才和科技的基础支撑作用愈加凸显,推进我省高-等教育的超前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势在必行。为了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足量的高学历人才支撑,应紧紧围绕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这个主题,坚持质与量并重的发展方针,确立提高毛入学率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双重发展战略目标,以高等院校为主体,多策并举,积极实施“规模扩张”、“质量立校”、“产学研一体化”、“高层突破”、“两轮驱动”、“分层突破”等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国际国内一流高等院校,大力发展民办高校和高职教育,促进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上一个大台阶。

标签:高等教育;质量立校;发展战略

随着河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未来几年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高等教育作为事关全局的先导产业,优先发展和加快发展是战略选择。河南省应牢牢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坚持质与量并重的发展方针,确立提高毛入学率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规模扩张”、“质量立校”、“产学研一体化”、“高层突破”、“两轮驱动”、“分层突破”等发展战略。

一、实施“规模扩张”战略。提升毛入学率水平

(一)规模扩张符合河南实际

一是与全国对比需要调高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速度。2005年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7%,约比全国低4个百分点,与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规划目标25%相比仍有8个百分点的差距。二是与兄弟省市对比需要调高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2004年上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北京为53%;200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4%。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低的省份“十一五”期间都将采取继续扩招的发展战略:山西省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其“十一五”发展目标为28%;湖南省高等教育“十一五”毛入学率发展目标为27%左右;山东省教育“十一五”规划提出,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2005年的17.8%提高到2010年的26%。三是应对就学适龄人口高峰需要调高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根据人口预测模型,“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大学阶段适龄人口始终运行在高峰期,且在2007-2009年处于最高峰,2008年峰值比2005年约增加10%,如果不扩大高教规模,毛入学率就会不升反降。四是提高高考录取率需要调高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2005年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8.30%,比2000年提高9.1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导致河南省近年来的高考录取率不升反降。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河南省高考录取率就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规模扩张应以校均规模扩大为主,以增加高校数量为辅

从目前我国高校运行状况来看,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办学效益较好的学

校规模一般在2万人左右,可以认为目前普通高校的经济规模是2万人左右。当前,河南高校在校生平均约为1万人,按25%的毛入学率计算,“十一五”期间河南高等教育规模约增长0.7倍,所以只要校均规模增加到15000人,再增加10所普通高等院校即可完成规划目标。因此,“十一五”期间,河南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应采取“以校均规模扩大为主,以增加高校数量为辅”的策略。应当优化河南高等学校的规模结构,建议龙头高校(一流高校)的规模定位在5万人左右,特色名校定位在2.5万人左右,一般高校定位在1万人左右。

(三)规模扩张应多策并举

挖潜一批:经过近年的扩招,原有学校继续扩招受到了较大限制,尽管如此,靠挖潜扩大招生规模仍然是最佳选择。应结合河南实际,适当下浮生均占地面积等指标要求,对建筑面积等指标允许分年度逐步达到要求。扩建一批:优先支持优质学校的扩建,坚持扶优扶强。联合一批: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鼓励联合办学,可以利用划拨合并、成立分校、开办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重组高等教育资源。升级一批:原有的普通大专尽快创造条件升格为本科,所有的大专全部办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一批: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对承担规模扩张任务的民办高等学校,在资金、政策、土地等各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二、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每力

(一)走“人才强校”的发展之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是应面向国内国际,重点引进学术带头人和大师级专家;二是通过设立特聘教授岗位,汇集一批学术大师;三是通过设立科研基金,重点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鼓励脱颖而出,培养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四是制定河南高等学校的院士引进和培养计划,大力培养本土院士,以此带动特色专业和拳头学科建设;五是建立人才管理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应破格提拔重用;六是改革工资制度,拉大收入差距,体现劳动价值。

(二)走“特色强校”的发展之路,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

一是抓好重点学科选择,重点发展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学科;二是抓好学科队伍建设,形成“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创新团队”的组织模式,优化学科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三是抓好重点学科基地建设,广开资金来源渠道,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部省级的学科、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四是抓好博士点和硕士点的设置,促进学科建设。

(三)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

牢固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继续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继续做好各种教育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

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规范工作程序;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着力调动学生和导师的内在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升高等学校的功能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要发挥好高等学校的“两个基地”功能,必须把“两个基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当前,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应重点搞好以下“四个对接”。

(一)与地方经济对接,形成良性互动。

高等学校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要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高等学校要主动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介入国家重要建设领域,与国家及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河南是新兴的工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所有这些都为高等学校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高等学校应找准坐标,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去,在服务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已。高等学校与地方经济应相互支持,形成良性互动。

(二)与市场对接,寻求发展突破

一是应以就业为导向压缩长线专业,扩大短线专业。加强对市场中长期变化的预测,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和培养计划。二是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要把实践环节与理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三是应以市场为导向选准研究课题。要及时了解市场发展的方向,及时调整研究方向,适应并引导市场的发展。四是应以市场为导向狠抓科研成果转化。加大专利申请力度,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利用网上发布、成果展览、定向联系等多种形式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与企业对接,促进共同繁荣

一是选择合适的企业建立学生实习、试验、实践基地,聘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二是选择合适的企业联合建立科研基地,由企业出资,联合研发;三是把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于企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四)与创新体系对接,建设创新基地

高校要紧紧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河南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要整合高等学校优质资源,积极推进高校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争取国家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给予更大的支持,构筑自主创新平台。要注重发挥综合性大学和行业特色高校的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重大项目集成、培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