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工程造价发展的阶段性的分析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工程造价发展的阶段性的分析与思考【摘要】中国加入wto已有十二个年头,在不断的学习与竞争中,中国工程造价水平已有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本文对解放以来中国工程造价发展历史进行分析,认为其具有阶段性,通过比较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对现阶段中国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阶段造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工程造价阶段性改革未来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前提下,工程造价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
工程总价格。

我国的工程造价从解放至今,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我国造价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挫折,甚至停滞。

随着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以及加入wto,我国的造价水平在竞争中学习,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拉近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分析总结我国工程造价的发展过程可以减少目前造价改革的盲目性,对我国造价管理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一我国造价管理发展的阶段分析
1 认知阶段1949-1965
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百业待兴,面临着大规模的恢复与重建工作.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并不发达,为了用好有限的基本建设资金,我国引进了前苏联的一套概算定额管理制度,并学习苏联的施工管理制
度。

这一时期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小,施工工艺,施工材料及设备简单,在这个前提下我国对现代工程造价有了认识,并在基本建设实践中探索与运用,我国的工程造价开始了初期的发展。

2 停滞阶段1966-1976
这一阶段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我国概预算管理遭到严重破坏,概预算和定额管理机构被撤销。

预算人员培训完全停止,大量基础资料被销毁。

我国建工部直属企业实行经常费制度,工程完工后向建设单位实报实销,使施工企业变成了行政事业单位。

我国工程造价发展在这一阶段严重受阻甚至一度停滞。

3 恢复阶段1976-1995
这一阶段是概预算管理制度恢复与发展的时期,随着国家开始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77年我国恢复了造价管理机构,对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强调了“三算”在基本建设管理中的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明确了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预算。

在1988年各省市建立了定额管理站,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1995年建设部颁布了《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全国统一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用于指导建筑工程预算编制。

大量推动概预算及定额管理的文件指标也在这一阶段颁布。

4 改革阶段 1996-
这一阶段是我国工程造价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对于我
国造价水平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且要求更高。

特别是2001年我国入世谈判成功,允许外商投资建筑企业,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广大造价管理人员认识到了传统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不能与国际接轨并且存
在许多不足,现行预算定额中规定的消耗量和有管措施性费用是按社会平均水平编制的,以此为依据形成的工程造价基本上属于社会平均价格,这种没有经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不能反映参与竞争企业的实际消耗和技术管理水平,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原则,限制了企业公平竞争,并且不能与国际接轨。

为此我国开始实行工程造价的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了“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措施,将工程预算定额中的消耗量和相应的量价分离,国家控制量,价格逐步走向市场化。

但是这种做法中国家定额的控制量是社会平均消耗量,仍然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消耗量,不能适应招投标的需要。

为了真正做到“量价分离”以及与国际接轨,我国制定了“定额量市场价”逐步向“市场量市场价”过度的改革方针,引进了国际通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但由于我国工程造价起步较晚且目前建筑市场不成熟,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造价水平还有巨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 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与国外相比我国造价从业人员大多只是套定额的“机器”而且只参与了建筑项目的实施与竣工结算阶段的工作,而对项目初期的可行性研究与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参与较少,导致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全面,跟不上国际水平。

当中国的造价师关注如何实现项目的三大控制时,国外同行已在考虑如何为项目增值;当我们追求项目最佳投资效果时,国外同行却已在追求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当我们的造价业务还停留在计量计价时,国外同行已开始受业主委托实施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2 计量与计价方面
英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是根据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以企业定额确定消耗量,依据发布的相关造价信息或指数,结合工程实际来形成最终的工程造价。

我国目前由于企业定额的缺乏,法律法规不完善,建筑市场不成熟等原因出现了多种计价模式并存的局面。

导致了造价审核困难,招投标无法真正达到公平,公开,公正。

为了缩小差距,提高我国造价行业的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善。

第一,全国统一执行2008年颁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计算工程量。

第二,通过对企业加强教育,促进企业编制能真实反映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企业定额。

第三,全面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素质,规范造价师与造
价员考试制度,同时在工程类专本科院校开设工程造价专业。

第四,对目前的造价咨询机构进一步规范,减少挂靠行为,使造价专业人员真正从事到项目建设全过程。

第五,完善相关法律,促进以上措施能顺利进行。

二我国工程造价未来阶段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精神。

建筑行业将向着更环保,更节能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市场将更具有活力,竞争更加国际化。

在建设市场上国家必然会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筑市场将日趋成熟。

我国的工程造价行业也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而进入一个过渡阶段。

主要是四个方面的过渡:传统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过渡;传统预算定额向企业定额过渡;工程造价阶段性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过渡;工程造价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

在过渡阶段中,我们主要是学习发达国家的造价管理模式,但不能完全的生搬硬套,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在保持与国际接轨的前提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造价管理模式;国家和建筑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使造价人员可以方便获取当前的市场价格信息;企业要重视已完工程数据资料的积累及数据库的建设,为企业的造价管理提供依据。

三结论
通过对我国工程造价发展的阶段性的分析,我国的造价管理起步晚并遭遇了挫折,发展相对滞后。

但是在党的正确改革方针指引
下,总结失败教训,不断的在竞争中学习,发展,创新。

随着建设法规的完善,建筑市场的成熟,企业定额的普及,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必将走向统一;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不正规的建筑企业必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我国的工程造价必将走向一条既和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钱仑润.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孙震.建筑工程概预算与工程量清单计价[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 马维珍.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许焕兴.工程造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