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堂生活化研究
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一、引言在中职学校中,德育课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情操修养,培养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而生活化课堂是一种能够使德育内容及时贴合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课堂形式,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文结合作者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多年的经验,探讨了如何在中职学校中构建生活化的德育课堂,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建议。
希望对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1.了解学生生活和成长环境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是构建生活化德育课堂的基础。
中职学生通常是青少年,他们的生活环境多数是城市或乡村,不同的地域和家庭背景对学生的性格、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的家庭、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
2.挖掘教材内容,提升亲和力生活化的德育课堂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并引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思考。
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引入一些生活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道德观念。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真诚关心学生,寻找与学生共鸣的点,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可以通过举办班级活动、开展主题班会等方式,拉近师生距离,提升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3.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生活化的德育课堂需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如演示文档、视频、音频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注重实践与体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生活化德育课堂需要注重学生实践与体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

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过于抽象、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因此,实施生活化德育教育成为了当前中职德育教育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德育教育实践基地是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重要举措。
这可以是学校内部或外部的场所,如学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外的社会公益实践基地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心理困惑,增强心理健康素养。
社会公益实践基地则可以提供服务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感受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德育教育的实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综合素养水平。
二、设立德育教育角色扮演课程德育教育角色扮演课程是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德育教育教学方法。
通过设立德育教育角色扮演课程,将学生置身于不同角色的身份中,让学生切身体验道德观念、义务感以及责任感等方面的情感和认知,而非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
课程设置可参考实际生活常见场景,例如商场买东西、休闲场所的人际交往、家庭沟通与决策、社交礼仪等,或者参考社会现实问题、历史性事件等。
这种角色扮演课程的开展可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传统的德育教育所远远不能掌握的身临其境和人性考验。
三、组织德育教育志愿者活动德育教育志愿者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德育教育的生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们可通过自愿参与校内或校外志愿者活动来锻炼个人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也能够体验到作为志愿者所需具备的义务、责任和奉献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志愿者活动,如陪伴留守儿童、服务社区老人、为残障人士提供帮助等,还可以组织一些环保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让学生身体力行地服务于社会,营造出一种追求公益、服务他人的良好氛围。
四、德育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生活化除了开展相关的德育教育生活化实践活动外,中职学校在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也是可以将德育教育生活化贯穿进去的。
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在培养学生业务能力的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
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将德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堂成为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探讨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一、实践篇1.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需要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德育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活动中。
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题演讲,通过学生们的演讲展示,让全校师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德育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中。
2. 设计主题活动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例如“爱心助学”、“明理诚信”、“礼仪美德”等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开展志愿服务中职学生通常在校学习时间较长,对外部社会的了解较少,开展志愿服务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例如到老年院、孤儿院进行探望和慰问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4. 建立德育角色扮演在生活化德育课堂中,可以引入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通过模拟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德育问题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交流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思考篇1. 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生活化德育课堂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理论体系,使理论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 提高德育课堂的趣味性中职学生通常对德育课程缺乏兴趣,因此在构建生活化德育课堂时,应该注重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愿意参与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研究)中职德育课生活化的教学途径

中职德育课生活化的教学途径德育研究1中职学校德育课生活化教学内涵1.1德育观生活化在中职传统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有效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到不到充分体现,德育课教学理念落后。
中职学校德育课生活化教学首先应该是教师德育观的生活化,教师要改变传统德育教学观,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德育课教学模式,发扬民主,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要形成德育课教学服务于学生生活实际需要的德育教学观。
1.2德育目标生活化当前中职德育课目标定位在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深入研究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中职德育课目标生活化需要教师在认真把握德育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大纲的德育目标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德育目标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服务于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关注中职学生心理需求与心理健康状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思想道德困惑,同时关注学生未来思想道德发展与岗位道德素养需要。
1.3德育方式生活化缺乏方法与手段的德育必然是低效的,必然是空洞缺乏活力的。
中职德育课德育方式生活化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加强教学研究,提升德育教学艺术,丰富教学手段,尤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德育体验,在体验中增强学生对真善美的体验,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增强德育的感染力。
1.4德育评价生活化德育评价生活化要求我们转变传统德育教学理念,从学生的成长与生活需要出发开展评价。
运用评价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社会对公民道德需要,明确社会道德风尚,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在评价内容上突出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多层面生活思想道德表现,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1.5德育环境生活化中职德育环境生活化是指教师要善于运用环境手段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以环境引领学生德育素质提升。
教师要有效运用板报、图片、宣传标语等创设良好的环境,要善于拓展德育空间,从校内向校外拓展,争取家庭与社会支持,共同打造宽松、健康、和谐的德育氛围。
中职生德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案例研究(doc 8页)

《中职生德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案例研究》结题报告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职业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倡导:要培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创新型和应用型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中职生课堂教学生活化案例研究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中职生德育课是以中职学生为对象进行育德的。
中职生是社会的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具有社会时代性,同时他们也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他们应具有时代赋予他们的观念、价值和理性。
但由于,目前职业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到位,再加上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使得本来学习基础较薄弱,行为习惯就差的中职学生上课就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德育课堂缺乏兴趣,育德效果不理想。
那么,怎样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呢?研究者们都表达了对德育课堂脱离生活现象的批判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新课程改变了教材高深莫测的理论,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使“死”的课堂变成“鲜活”的课堂,新时代我们老师要培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创新型和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这是新课标的宗旨,也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所倡导的。
新的教材将赋予老师更大的自主权,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力求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回到课堂中来,“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
带着他们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德育课堂。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中职生: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
中职学校德育课生活化教学探析

参考 文 献
大学20
,
:
. .
1
教 学 目标
,
当 代教 育是 以 应 付
,
来
,
让 德 育课 成为 生 活 化 的课 堂
。
,
从
,
] 吉林 D ] 周 晓 波 中 美德 育 比 较研 究 【 [ l
.
考试 为 主
脱 离 了 实 际 生 活 的 目的
,
,
。
例 让
。
德育源于生 活
。
所 有德
对于 学生 个 人而 言
,
真实 的
,
,
在 班会 上开 展 感恩
,
养 成 良 好习
,
育 教 学要 回 归 生 活 育 知识
。
学生 主 动 学习 德
,
现实 生 活 才是 最接 近 生 活 的 教 育
相 对 未 来 的生 活 还 是 未 知
和 参考
,
但
惯 等德 育活 动
、
是解
。
使 学 生 形 成 良好 的 交 往 沟 通 习
运 用 交 往 的 技 巧 和 方法
, , ,
决 当代 教 育不 良现状 的 有效 决策
二
惯
,
解 决交
中职 德 育 课 生 活化 的 意 义
,
往 中 的 现实 问题
从 而 达 到 德 育课 生
这样 的 德 育课 才
。 。
德 育课 生 活 化 让 学 生 从 生 活 中感
。
了 解 学 生 在 生 活 中存 在
让 德 育课 中
如何 营 造 德 育课 生
并根 据 学 生 的 学 习 知 识水 平
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

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摘要】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和优势。
接着分析了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指出该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最后展望了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其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生活化教学模式、重要性、特点、实施方法、效果、展望、价值、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实际的行动和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
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通过对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独特价值。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2. 正文2.1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中职学校中,德育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避免走入犯罪和不良行为的歧途。
德育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中职德育教学生活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职德育教学生活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德育教育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中职德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等。
因此,应当通过对中职德育教学的深入研究,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开展创新的教学活动,为培养未来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开展本研究,探讨中职德育教学的生活化方法与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生活化方法与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中职德育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探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与实效分析等。
本研究采取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对照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中职德育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原因,提出生活化教学策略并验证其实效性。
三、预期目标与结论本研究的预期目标是探索中职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的预期结论包括: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发展。
同时,生活化教学策略也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实践改进,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需要制定不同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方案。
四、参考文献1.南京农业大学.纵向课题研究与培育人才[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杨永成.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现代教育,2018(04):36-38.3.赵军.中职德育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教育家,2017(09):133-134.。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生活化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生活化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德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在教学方式上普遍存在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本文选择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生活化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德育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意义中等职业学校是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场所,德育工作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局限了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的意义:1.提高学生对德育课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探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案,倡导针对性很强的德育教育,提供契合学生心理的教学环境,改善德育教育的效果。
3. 介绍创新、多元的德育教育模式,就德育课生动性教学、案例教学、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进行探讨,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和水平。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进行归纳。
(2)生活化教学理论分析。
对获取学生的兴趣点,如何将生活化因素融入到德育教学中进行分析。
(3)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介绍创新的、多元的教学方式,例如:生动性教学、案例教学、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
(4)案例分析。
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在实施中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2.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深入分析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德育课教学的态度,教师对德育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3)实验考察法:通过实验教学,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案进行验证。
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

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
然而,学生往往难以将抽象的德育概念落实到生活中,因此,如何将德育教育生动化,以实现德育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借助校内外活动达成德育目标校内活动是集体参与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次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道德讲座、实践体验等,让学生深入感受德育教育蕴含的思想和内涵,同时也能将德育理念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校外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育载体。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校外德育讲座、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深刻体会到社会对于德行高尚、思想崇高的重视,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二、优化德育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德育动力良好的德育评价机制对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约束至关重要。
目前,传统德育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行为结果,忽视了学生内在思想修养的提升。
因此,中职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需要相应改进。
在评价过程中,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德育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自觉地参与到校园德育活动中。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拓宽评价维度,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构建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
三、关注教师德育师范建设夯实德育教育基础教师是中职德育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传授,也要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
因此,教师的德育师范建设成为德育教育生动化的实施保障。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德育培训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激发教师的德育热情。
针对教师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实践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加具体、全面的帮助,让每位教师都能成为中职德育教育的“行家里手”。
中职德育课生活化教学培养研究

中职德育课生活化教学培养研究摘要:新课改倡导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重要是的要学会学习,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抽象的理论和实证案例联系起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过程。
本文在认识“生活化教学”的原则基础上,探讨中职德育课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理念、课堂现状、原因及其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生活化教学对策一、生活化教学概述“生活化教学”将社会实践融入课堂,结合热点知识,让知识在生活背景中具体化,有利于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合理地处理生活实践问题和书本知识的关系,启发他们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之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人。
二、生活化教学原则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注重“三贴近”原则,强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课堂导入、情境设计、活动安排、问题导入等环节都应该密切联系生活现实。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主体间性原则,要求改变传统课堂一言堂的状况,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实践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课堂良性发展。
三、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世界。
调查结果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始终是理论教学占据主要位置,学校的学习好似一个封闭的小环境,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单调的记忆,无一丝乐趣,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犹如两个世界。
2.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部分教师固守陈规,授课方式陈旧单一,课堂上总是照本宣科、刻板单调。
单调的授课方式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出现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3.部分教师教学流于形式化。
笔者发现教师采用案例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并辅之以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进行授课的教师依然存在联系生活不足,案例不切实际且选取的案例过多、过杂,小组探究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又太少,生活化教学流于形式,课堂知识落实程度不够。
4.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中职教育中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德育课堂,并对实践中常见的挑战和困惑进行了分析。
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促进其德育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扮演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角色,更加注重引导与启发学生。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生活化教育的实践效果。
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实践、思考、挑战、困惑、教学活动、教师角色、学生参与度、案例分析、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展望1. 引言1.1 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在中职教育中,德育课堂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将中职德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中职教育中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就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与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学生的教育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德育课堂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通过生活化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塑造。
教师在角色定位上也需要进行转变,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向引导式和激发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机会。
在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惑,例如如何设计针对性强的课堂活动、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等问题。
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相信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将会更加完善和有效,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实践中的挑战与困惑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惑。
传统的德育课程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和动力。
如何将德育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

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职学校中,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要想使德育教育取得实效,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生活化的实施策略成为了中职德育教育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从中职生活化德育教育的现状、意义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中职生活化德育教育的现状在当前的中职学校中,德育教育的实施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较低,学生对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认识比较模糊。
与此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对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认同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和混淆性。
中职学校需要采取生活化的德育教育实施策略,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中职生活化德育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有利于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学校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为了使中职生活化德育教育取得实效,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策略:一是注重生活化教学,在德育教育中融入生活元素,提升学生的实际参与性。
利用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场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质。
二是注重示范引导,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邀请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组织等进行示范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是注重情感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社会情感,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
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现状及策略

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现状及策略标签:德育教育;生活化;实践一、引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充分的说明生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正如同陶行知先生所说,德育教育也离不开实际生活,且在生活中不断地升华。
所谓德育教育生活化,是指教师的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和社会热点出发,并结合学生各阶段认知水平,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德育教育通过接地气的生活实际,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学习中深化认识,促进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和享受生活,形成更加积极的情感态度和生活观念,从而渗透到日常的行为习惯中。
二、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现状分析(一)德育目标重理论,轻需求德育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施,最终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转变。
然而,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德育目标往往出现偏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过于强调理论知识。
德育课堂中对人生观、价值观等知识讲授不少,教学目标定位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学考核也是只通过考试形式展开。
“高位”的德育目标拉大了与学生的距离,学问性、知识性的德育占主位。
宏大的知识目标脱离现实生活,令学生从感知上认为德育课堂的虚无缥缈。
二是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德育教育在育人上比较笼统,注重的是知识层的学习,陷入知性德育中。
德育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则要直面学生的需求。
忽视学生的需求,灌输式的教育行为往往无法得到学生的情感共鸣,那么转变行为则成为空话。
(二)德育过程重内容,轻实效德育内容主要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职德育教育课堂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仍是主流。
一方面教师精心准备课件、教学工具,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将德育内容更完美、更直观的展现于课堂中;另一面学生在丰富的课堂中赏心悦目,但课后则迅速遗忘。
好的教学组织方式,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

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德育教育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往往比较单一,缺乏实际操作和生活化体验,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职生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因此,将德育教育生活化成为当前中职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生活化教育可以使抽象的德育理念具体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通过生活化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内容,培养自觉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以期为中职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的分析将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到当前中职德育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中职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中职德育教育往往存在着理论脱离实践、单一的教学方式等问题,导致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并不高。
开展生活化教育成为当前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生活化教育是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对德育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生活化教育的理念和价值,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从而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实施策略的有效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参与度和实效性。
通过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特点,寻找适合其生活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实现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
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中职德育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掌握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必备课程。
由于传统的德育课堂往往以传授道德知识为主,缺乏生活化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兴趣不高。
构建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了一种生活化的课堂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德育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情境引导、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以中职校园安全为例,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具体措施:我们引入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我们以校园安全为背景,设计了一系列实际情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应对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提高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
我们开展案例分析的教学活动。
选取一些发生过的具体案例,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深入剖析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安全问题的种种危害性,从而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和行为准则。
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合校园安全教育的实际需求,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些实践环节,如急救基本技能的训练、火灾逃生演练等。
通过手把手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起来。
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的不足。
由于中职德育课程的刚性要求较低,导致学校对于相关资源的投入较少。
实践教学的器材和设备不齐全,限制了实践环节的开展。
我们需要进一步争取学校和社会的支持,提升教学资源的供给。
二是学生参与度的不高。
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缺乏实践经验,对于实践教学的兴趣不高。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设计情境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三是评估机制的缺失。
由于德育课堂的特殊性,评估难度较大。
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形式难以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
我们需要探索出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如开展学生个人或小组项目展示等形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在我们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两个方面入手,引出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的重要性。
在分析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的内涵,并提出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方法。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课堂效果,同时面对问题与挑战。
结尾总结本文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中职德育教育提供一些启示,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实践、思考、内涵、方法、案例分析、效果、问题、挑战、总结、展望、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中职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缺乏生活情境等问题,导致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接受度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始探索德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生活化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道德实践,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为中职德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索如何更好地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为。
通过构建生活化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生活化课堂还能加强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中职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积极意义。
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
构建德育生活化课堂,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生活化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会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美德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分享我校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实践与思考。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职学校的德育生活化课堂应该以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为核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品质,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快乐与成功。
教师还要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注重实践教学德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必须以实践教学为重点。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体会到奉献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3、注重情感教育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还应注重情感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亲子活动、同学聚会等,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友爱、宽容和团结精神。
学校还可以设置情感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增强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二、实践与思考在我校中职德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实践经验和思考:1、建立学生自治组织为了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我们在学校成立了学生自治组织,由学生自行选举产生组织领导,与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管理学校德育工作。
学生自治组织负责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活动,如校园节日庆祝、校园环保行动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形成了校风学风的良好氛围。
2、开展实践活动3、引导情感交流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德育课堂生活化研究
在我国,中职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长期以来,德育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的创造力缺乏得以发展的学习空间,缺乏一种关系和谐、能力发展的教学氛围。
因此,中职德育课不仅要融入人生观、世界观的内容,更要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否则“无生活化的课堂”就会成为中职德育教育的一大讽刺。
因此,中职德育课必须重构课堂——从“知识课堂”到“生活化课堂”。
那么,如何来构建生活化的德育课堂呢?
一、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主体
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有可能主动进入角色,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其求知欲望。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主流。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优化师生关系,要把学生看作人,看作活生生的大写的人,看作有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的人,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需要,相信学生潜能,爱护学生身心,使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平等、民主、信任的关系,使课堂气氛民主化,师生关系朋友化,以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本型学习氛围。
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德育课的魅力。
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不是舞台上的唯一主角,相反更需要同学生进行有关学习主题、意见、思想、情感的交换与分享。
因此,我们要坚持生本理念,去倾听,去理解,为
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对话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获得有机整体的知识,引导学生成长。
二、问题情境创新,让学生乐于参与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主要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
问题情境应源于现实生活,紧扣教材,短小精悍,且有启发思维、激发兴趣等功能。
例如在教学“量变和质变”时,引入如下情境材料,并提出问题。
在国庆50周年庆典中,国旗护卫队走上了红地毯,众所周知,地毯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消除人的脚步声,而国旗卫士们却在地毯上迈出了脚步声。
其主要奥秘在于技术人员将地毯绒毛的长度,从6.5~7毫米缩短到出音的最佳值——4.5毫米,并加大了纺织的密度。
阅兵的坦克威武地在长安街受阅,却没有给长安街留下半点“伤痕”,其原因是坦克穿上了经过辐射技术辐照的“橡胶鞋”,辐射使橡胶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学生回答:两则材料蕴涵了什么哲理?使学生得出“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
三、体验引导,让学生兴趣生成
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自身的体验,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凭自己的知识去充当教材的搬运工;决不能自作权威、高高在上,忽视了对学生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
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
1.多采用乡土案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乡土案例由于发生在本乡本土,有的是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
的,在时空上贴近学生,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联。
因此,教学中适时地利用乡土案例,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求知欲,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处处有活例,从而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课后拓展延伸、布置实践性作业
课前以生活事例引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思考,课内寻求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教材的结合点,让学生由直接经验迁移到教材知识的学习,课后整合学生直接经验和从教材中学到的间接经验再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师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学习的有用,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成长。
如在学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后,我布置了以下实践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家乡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面临哪些问题?有哪些举措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自己能为家
乡的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四、当堂领会,通过讨论让兴趣达成实效
在课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以及和老师的讨论,师生之间充盈着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讨论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和学生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地牺牲和浪费时间,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比如在原有话题情境的基础上,添加另外一些情境因素,从而使所设计的话题能向不同方向辐射。
如在讲“诚信”这一课题时,一位学生发表了做老实人吃亏的观点。
我感到这一观点在学生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决定不回避这一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讨论。
有学生举出了这样一个例子:xx饭店的菜名别出心裁,如悄悄话(猪舌和猪耳朵)、一国两制(炒花生和煮花生)、心痛的感觉(一杯白开水),但收的价钱很高。
我就顺势让学生讨论这家饭店讲不讲诚信?你会不会去第二次?如果你的朋友和熟人想去这家饭店你会怎样做?最后让学生思考这家饭店的生意是否能做得好?很显然,学生们都做出了否定的答复,并由此懂得了这样一些道理:做老实人,有时表面吃亏,但实际得利;眼前吃亏,但长远得利。
企业不讲诚信,也许眼前得利,但失去了信用,最终一定会被消费者抛弃。
社会需要老实人和诚信企业,做合格公民应该做老实人、企业想进一步生存和发展就应该成为诚信企业。
对原有的话题情境进行重新阐述之后,学生在思维上产生了新的东西,这样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讨论方式,轻松而又深刻地让学生领略了诚信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德育课堂,是顺应新课程改革,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德育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胸中有教育新理念,手中有新方法,我们就会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一
切为了人的发展”这个终极目标的指引下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开阔,为中职德育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丹军.关注生命教育.湖南教育,2003(16).
[2]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9). [3]黄忠敬.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作者单位厦门工商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