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2008-2012)
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
![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3448cd6f0b1c59eef8c7b474.png)
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朱 利 发展农业,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增加投入。
农业投入从广义上讲,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农业的各项投资,国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农业贷款,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及外商投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投入和劳动投入。
但是,按照经济学严格的划分,投入从性质上还分为:开发性投入即中长期投资,也就是基础性投资;一般生产经营性投入即短期资金,也就是流动资金。
在增加农业投入的过程中,这二者都是很重要的。
本文仅就农业投入中的中长期投入问题谈谈看法。
一、农业投入中要增加中长期投入比重 从中国的实际经济运行过程看,农业投入主要靠4个渠道,即:国家各级财政;国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
从这4个渠道对农业投入的分析看,我们感到中长期投入比重过低。
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大问题。
(1)80年代以来,国家财政支农投入中,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投入的比重下降过快。
据统计,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支出在国家用于农业支出中的比重,从“一五”、“二五”、“三五”、和“四五”计划期间的40%左右,下降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20%左右,详见下表。
①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亿元)②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亿元)②占①的比重(%)一五99.5840.9141%二五238.65126.6244%三五230.4598.4542%四五401.22174.7543%五五693.55238.0334%六五658.48158.5724%七五1167.77247.7021% 1979—19922885.14672.7623%这说明,80年代以来,我国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帐较多,国家财政农业投入中,中长期投入比重过低。
同样,据农业部统计,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有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也是下降的。
如1993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在国有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仅占2.8%,1994年下降到2.5%,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三农支出
![三农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536440fac8d376eeaeaa315d.png)
• 最后,随着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针对我国地域广, 农业问题较为多 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国际竞争将 日趋激烈。针对我国地域广,农业问题较为多 样 化的特点,提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加强水土流 失治理、水资源保护、 样化的特点,提出针对性 强的解决方案。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水资源保护、 湿 地保护、控制农业污染等。改革资金管理方式, 地保护、控制农业污染等。改革资金管理方式,切 实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 严格控制资金和项目, 实行程序严格的项目管理制。 益。严格控制资金 和项目,实行程序严格的项目管理制。杜绝资金争 取和使用 的任意性,进而提高农业财政资金的使 用效益。改革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的任意性,进 而提高农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改革农业经济管 理机制,增强 农业竞争能力。
美国概况
• 根据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服务中心 (NASS)最新发布的2011年农业支出 报告显示,2011年,农业生产支出达到 创纪录的3187亿美元,相比2010增加了 10.2%。
中美“三农”财政支出对比
• 中美“三农”财政支出对比美国“三农”的发 展与财政支出都来源于美国农业法案 美国农 业法案。 美国“三农”的发展与财政支出都 来源于美国农业法案。它是美国农业发 调整 和制定政府农业政策的法律基础,是美国实施 农业保护政策的基石。 是开展、调整和制定 政府农业政策的法律基础,是美国实施农业保 护政策的基石。 美国“三农” 美国的“三农” 发展相对比较稳定。美国“三农”的各项政策 都力争做到有法 可依有法必依, 三农”相关 的法律体系对美国农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 用,这致使美国农业财政政策相对稳定全 面, 三农”较为稳定且明确的发展, 这致使 美国农业财政政策相对稳定全面, “ 三农” 支持体系相对完善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分配比例较为合理,分配适中。
对农业支出的看法1
![对农业支出的看法1](https://img.taocdn.com/s3/m/9c50e6c4d5bbfd0a79567398.png)
一、中央一号文件
㈠内容:
① 是强调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和贫困 地区农民增收这两个重点和难点。 ②是从农业内部、农村内部和农村部 这三个层次,提出促进农民扩大就业和增 加收入的有关政策。 ③是从为农民增收创造必要外部条件 的角度,提出了开拓农产品市场、增加对 农业和农村投入,以及深化农村改革的政 策措施。 ④是强调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 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政策。
对国家农业支出的看法
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二、国家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的分析 三、财政农业支出的薄弱环节
目
四、加强财政农业支出
录
五主一 “ 体中 年 问第 行是 是 义号 三 部央 连 题一 “ 全新 中 月 现文 农 署一 续 的份 中 面中 央 日 代件 ” 。号 五 专文 央 部国 一 , 化, ( 文 年 有件 一 署成 号 时强 农 件 发 名。 号 。立 文 期调 业 年, 布 词现 文 以 件 年 “了 、 至对 以 。在 件 来 连 中 重“ 农 农 农 中已 ” 中 续 央 中三 村 村 业 共经 原 央 第 一 之农 、 年改 、 中成 指 文 九 号 重” 农 又革 农 央为 中 件 年 文 ”问 民 连和 村 在中 共 首 聚 件 的题 ) 续农 和 共 中 次 焦 正 地在 为 六业 农 中 央 对 “ 式 位中 主 年发 民 年央 每 农 三 公 。国 题 发展 为 至重 年 业 农 布 的 的 布作 主 视 发 科 ” 。 社 中 以出 题 农 的 技, 会央 具的 村
五、个人看法—对农业支出及农业发展
(1)中国财政支出在农业投入的产出效率方面取得了全面进 展与成效,效率整体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效率大幅提 高,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从 全国的视角看,所有财政支出生产效率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产出 都是可以提高的。 (2)针对目前全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改善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政 府应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并为农民使用新技术和引进 新品种提供相关培训,并给予政策优惠。同时,要积极引导农业 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技术效率,推动农业的集 约化发展。 (3)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加农业产值,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fbfd6fcba0d4a7302763a5e.png)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2011-2012-1《财政学》期末考核主题:“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学生姓名:班级:财务8班学号:指导教师:2011年12月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总述 (3)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3)(一)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退化 (3)(二)农民人口素质低 (3)(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4)(四)农业结构单一 (4)(五)农业基础薄弱 (4)二、中央财政涉农支出情况 (4)(一)总体支出情况: (4)(二)2007—2010年具体支出情况分析: (5)(三)比较“三农”支出与其它项目支出: (8)三、政策与措施 (10).(一)与发达国家美国涉农支出进行比较 (10)(二)怎样彻底改变我国“三农”基本矛盾 (11)四、国家应该怎样安排涉农政策 (12)(一)税收方面: (12)(二)财政支出方面: (12)总结 (13)参考文献: (13)“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农业、农村和农民,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战略性的作用,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更直接的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小康社会的实现和社会的和谐。
近年来怎样解决“三农基本矛盾”,怎样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怎样缩小城乡居民差距等一系列问题都被人们所积极关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已刻不容缓,要想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切实处理好“三农”问题。
关键词:财政投入、三农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涉农政策、三农投入总述: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可谓是历史悠久,农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在1978年中国率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的经济、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在当代中国,由于农村在社会,经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的现状、必要性、问题以及对策
![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的现状、必要性、问题以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bd7d5cd49649b6648d7476a.png)
调研报告题目:专业:年级:姓名:学号:二O 一二年十一月四日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的现状、必要性、问题以及对策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基础保证。
同时,农业也是一个具有先天弱质性的特殊产业部门。
农业的重要性和弱质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农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与保护。
而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是各国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9亿多,占总人口约70%。
近年来, 从中央到地方,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扶农的政策和措施, 加大了对农业投资的力度。
但是, 长期以来农业投资与其他产业投资的差距越来越大, 农业投入资金严重不足, 已成为农业基础脆弱、发展滞后的关键性因素。
在农业投资中, 财政投资具有特殊的示范作用, 因此研究财政对农业投资问题, 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 : 财政农业投资投资结构一、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的现状不考虑价格因素,除改革开放之初的少数年份外,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绝对规模在逐年增长,尤其是从2004年开始,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总量出现了较大幅度提升,并在此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2008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总量达到了4502·8亿元,分别是改革开放初1978年的29·9倍和农村税费改革启动前1999年的4·2倍。
尽管我国财政农业总支出的绝对规模在持续增长但相对规模变化不大。
财政农业支出相对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1978—2008年,除少数年份外,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基本在7% ~8%,这与中央提出的“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大不相符。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且目前尚无出现趋于合理的迹象。
主要表现在,一是支援农村生产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支出比重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年份的支援农村生产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支出占财政农业支出的比重都超过了50%,大多数年份的该项支出占财政农业支出的比重超过了70%;尤其是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占财政农业支出的比重过高,超过了40% (韩林,2009)。
1978---012年,我国财政支出
![1978---012年,我国财政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cb7e49262af90242a895e579.png)
” 时
期
五、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59878.3
184937.4 216314.4 265810.3 314045.4 340902.8 401202.0 441761.1
28486.89
33930.28 40422.73 49781.35 62592.66 76299.93 89874.16 108930.0
13.44
12.22 12.38 13.66 14.63 14.6 14.93 14.72 14.8 15.3
8.86
10.75 8.5 12.26 8.61 8.47 9.04 10.24 10.7 10.5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36.19 34.22 30.26 28.04 27.85 27.46 27.6 27.6 26.87 26.24 26.29 26.39
V形曲线形成原因: 图1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动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支出占 GDP比重呈现“V”型变化态势,这种变化趋势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 征。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情 况 •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 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 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 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 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 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 务方向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年份 1978 1980 1985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64.8 58.22 56.26 13.1 16.2 20.38 国防费 14.96 15.77 9.56 行政管理费 4.71 6.15 8.53 其他支出 3.16 3.66 5.27
财政学名词解释 2
![财政学名词解释 2](https://img.taocdn.com/s3/m/d52545b7c77da26925c5b0ef.png)
名词解释: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政府是公共经济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与经济管理行为的科学。
实证研究:考察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各种政府政策的结果规范研究:试图评价可以实施的各种政策。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博弈论就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
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
市场经济: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市场失灵:由于现实中市场体制无法达到完全竞争市场的要求,因而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信息不完全性失灵、外部性失灵、公共性失灵、垄断性失灵、宏观性失灵、社会公平分配性失灵。
政府失败:描述了现实政府与理想政府的差距公共部门:泛指拥有公共权力,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谋取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体系,以及由政府投资、开办,并以国有制形式运作的公营企业、学校、医院等组织体系的部门总和。
私人部门:是指企业和家庭。
具有行动方式的分散性和行动目的的自利性。
外部性:一个经济体的行为对另外一个经济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却没有为此支付成本或获得收益的现象。
亦称外部效应、溢出效应。
正外部性:指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得以反映的正经济效益。
负外部性:指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且交易成本较低,则无论最初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排污权交易:其核心是根据需要控制的污染总量为企业分配不同数量的排污指标,并通过企业之间污染权的交易实现控制排污总量和降低治理污染的总成本。
私人成本:是指单个使用者为了能够使用某一资源而带来的费用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53d85c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0.png)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陈泉江【摘要】在我国总体上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如何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七大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期刊名称】《新疆农垦经济》【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7页(P52-58)【关键词】现代农业;制约因素;对策思路【作者】陈泉江【作者单位】中共通州市委党校,江苏,通州,226300【正文语种】中文发展现代农业是党和政府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出发,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
因此,在我国总体上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一)农业投入制约1.政府财政支农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效率有待提高。
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呈逐年加大趋势,但从政府财政支出角度看,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一直处于10%以下(2008年财政农业支出达5955.5亿元,比2007年增长37.9%,但与财政总支出62427亿元相比,仅占9.54%),而世界发展中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般都保持在15%左右,像巴基斯坦、泰国、印度等国家已占到15%以上。
在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中,用于农林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占财政农业总支出的40%,事业费支出严重挤占支持农村生产支出,从而削弱了财政支农的效率。
近年来,国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增长较快,2008年国家用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资金达1028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一倍多,若平均分配给每位农民,其享受的政府补贴收入还不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而欧盟农民收入的35%、美国21%、日本50%、韩国60%来自政府补贴,另外补贴效率低、行政成本高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2ad90f093b3567ec102d8aec.png)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2008年11月05日财政部网站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安排,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近些年来财政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进展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财政支出范围基本覆盖了政府、企业和家庭等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入,集中资金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要求,财政保障范围也相应进行了调整,逐步退出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着重保障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
重点加大“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
党的十六大以来,财政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继续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着力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2003年—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累计达到万亿元,年均增长%,地方各级财政也相应加大了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2003年—2007年,全国财政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支出累计分别达到万亿元、万亿元、6311亿元和3111亿元,分别年均增长%、%、%和%,比上一个五年增长倍、倍、倍和倍。
2007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支出合计达到万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总支出的%。
国家财政对农村的公共支出主要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
![国家财政对农村的公共支出主要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https://img.taocdn.com/s3/m/ab06e02e0066f5335a8121da.png)
国家财政对农村的公共支出主要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农林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以及农业救济费等四个主要部分,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
从总量上看,国家财政对农村的公共支出几乎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1978年,该项支出仅为150.66亿人民币,而到2004年,该项支出已经达到了2357.89亿人民币(图7—1)。
但是,与规模的大幅度上涨不同,国家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却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图7—2)。
到了2003年,该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已经由1978年的13.43%下降到了7.12%。
从支出结构看(表7—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所占比例最大,平均占总支出的66.85%;其次是包括路桥建设、通信、水利设施等农业基本建设的支出,该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虽然在波动中有所下降,但在2004年仍然占到了总支出的23.96%。
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农业救济费用所占比例均较小。
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占比不到1%,而农业救济费用占比也只在5%左右。
、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支出总量(单位:亿人民币)图7—2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计的百分比(单位:%)因此,我国农村公共支出的历史状况和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总体规模大幅上涨,但占财政总支出比例逐年降低;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村基本建设支出是支出的重点,而农业科研支出和农业救济费支出的比例则相对较小①。
①在计量分析部分,我们将进一步对该支出体系的合理性进行深人探讨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增长表7—1国家财政对农村公共支出的结构%┏━━━━┳━━━━━━━━━┳━━━━━━━━━┳━━━━━━━━━┳━━━━━━━┓┃┃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年份┃和农林气象等部门┃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业救济费┃┃┃的事业费┃┃┃┃┣━━━━╋━━━━━━━━━╋━━━━━━━━━╋━━━━━━━━━╋━━━━━━━┫┃1978┃51.08┃33.94┃0.70┃4.57┃┃1979┃51.69┃35.80┃0.87┃5.62┃┃1980┃54.76┃32.40┃O.87┃4.84┃┃1981┃66.85┃21.91┃1.07┃8.24┃┃1982┃66.30┃23.91┃0.94┃7.14┃┃1983┃65.22┃25.78┃1.36┃7.06┃┃1984┃67.90┃23.80┃1.54┃6.76┃┃1985┃65.77┃24.56┃1.27┃8.40┃┃1986┃67.48┃23.82┃1.47┃7.24┃┃1987┃68.55┃23.92┃1.16┃6.37┃┃1988┃74.15┃18.53┃1.12┃6.20┃┃1989┃74.12┃19.04┃O.93┃5.90┃┃1990┃72.04┃21.67┃1.01┃5.28┃┃1991┃70.07┃21.72┃O.84┃7.37┃┃1992┃71.55┃22.61┃O.80┃5.05┃┃1993┃73.43┃21.57┃O.68┃4.32┃┃1994┃74.99┃20.08┃O.56┃4.37┃┃1995┃74.83┃19.13┃O.52┃·5.52┃┃1996┃72.82┃20.20┃0.71┃6.27┃┃1997┃73.17┃20.85┃O.72┃5.27┃┃1998┃54.21┃39.90┃0.79┃5.10┃┃┃┃┃┃f┃┃1999┃62.40┃32.88┃0.84┃3.88┃┃2000┃62.27┃33.65┃0.79┃3.28┃┃2001┃63.02┃33.01┃O.71┃3.27┃┃2002┃69.76┃26.81┃O.63┃2.81┃┃2003┃64.68┃30.06┃0.71┃4.55┃┃2004┃71.83┃23.96┃O.56┃3.64┃┗━━━━┻━━━━━━━━━┻━━━━━━━━━┻━━━━━━━━━┻━━━━━━━┛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2003)》,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2013中国财政支出分析汇总
![2008-2013中国财政支出分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1829c3cc281e53a5802fff0.png)
2009年
行政管理费用支出(亿元)
增速
2010年
占财政支出比重
-5.00%
பைடு நூலகம்
2011年
-10.00%
占GDP比重
➢ 一般公共服务费用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5.65%
12.01%
10.39%
17.68% 10.06%
20.00% 15.59% 15.00% 10.08% 10.00%
340902.8
22.38%
2010年 89874.16
17.79%
401512.8
22.38%
2011年 109247.79
21.56%
472881.6
23.10%
2012年 125952.97
15.29%
519322
24.25%
600000
3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19.93%
19.81% 20.00%
15.00% 10.00%
1.75% 0.35%
2008年
1.83% 0.41%
2009年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亿元)
1.72% 0.38%
2010年
1.73% 0.40%
2011年
增速
占财政支出比重
5.00%
1.80% 0.44%
2012年
0.00%
占GDP比重
2010年文化体育传媒支出结构图
3.12%
2.69%
2.33% 1.89%
2.32%
2.45%
5.00% 0.00%
第五章 购买性支出二
![第五章 购买性支出二](https://img.taocdn.com/s3/m/9bfe6d09650e52ea551898d3.png)
5.1.2 我国农业支出规模的变化
1.农业支出的相对规模不稳定 2.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增长缓慢 3.财政支农效率下降
用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支出的比重来衡量的财政 支农效率,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原因有: (1)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 (2)支农方式不合理 (3)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分散 (4)支农政策执行成本高
13.13 8.80
238.03 158.57
5.60 8.25
42.82 49.51
61.23 4.96
“七五”
“八五” “九五” “十五”
1167.77
2271.95 4938.88 9579.88
9.08
9.32 22.58 37.43
836.08
1665.93 3141.21 6.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
年份 1981 预算内 28.1 国内贷款 12.7 利用外资 3.8 自筹及其他 55.4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16.0
8.7 3.0 6.4 6.7 7.0 4.6 5.7
20.1
19.6 20.5 20.3 19.1 19.7 20.5 18.5
在实践中,财政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中的 支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直接投资,即政府将一部分财政资金直 接投资于某些项目。其特点是政府以投资主体身 份进行投资,并直接经营投资项目。 (2)对国有企业投资,这在发展中国家比较 常见。 (3)股份投资,即政府作为投资方之一,通 过股份制形式,与其他投资主体一起,共同参与 投资主体管理,并参与收益的分配。
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590ad3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3.png)
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农业的贡献越来越体现出来,尤其是在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稳定社会和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
可是,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财政、物质等方面的支持。
因此,在国家财政体系中,支农支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支农支出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探讨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财政支农对农村收入的影响1.提高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通过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灾害防治等方面来提高农民收入。
首先,在农业生产方面,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农业集约化和机械化、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等方式,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以此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可以改善农村交通、市场、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使农民的生活、生产和交流条件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例如,山东省枣庄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宽带网络、改善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方便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在灾害防治方面,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防治自然灾害,如水、旱、虫害、霜冻等,对于农民来说,节约了农田的损失,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收入。
2.直接增加农业效益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可以使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量提高,增加农业的效益。
例如,国家对农田水利的支持和投入,可以使农民更加科学地利用水资源,种植更多的高效农作物,从而达到更多的农业效益。
二、目前国家财政支农的形式1. 财政资金投入国家财政支农支出的主要形式是财政资金的投入,主要是将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
第0章时间序列预测习题答案
![第0章时间序列预测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e5e7580912a216147929e2.png)
1995
574.93
1986
184.2
1996
700.43
1987
195.72
1997
766.39
1988
214.07
1998
1154.76
1989
265.94
1999
1085.76
1990
307.84
(1)绘制时间序列图描述其形态。
(2)计算年平均增长率。
(3)根据年平均增长率预测2000年的支出额。
1345.5
15260.3
2000
1519
1380.2
19272.1
1407.2
12491.7
合计
—
—
291455.2
—
239123.0
2001年a=0.3时的预测值为:
a=0.5时的预测值为:
比较误差平方可知,a=0.5更合适。
10.3下面是一家旅馆过去18个月的营业额数据
月份
营业额(万元)
月份
营业额(万元)
年份
支出(万元)
年份
支出(万元)
1981
171.36
1991
708.00
1982
196.96
1992
792.96
1983
223.54
1993
957.77
1984
263.17
1994
1278.18
1985
316.70
1995
1467.06
1986
379.93
1996
1704.25
1987
402.75
1997
(2)用5期移动平均法预测2001年的单位面积产量。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