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树皮工艺品的制作

合集下载

211274539_自然天成生妙趣——《芳华》系列桦树皮画创作思考

211274539_自然天成生妙趣——《芳华》系列桦树皮画创作思考

天工|2023年第2期[摘 要]桦树皮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绚丽多彩的一部分。

《芳华》系列桦树皮画追求取材的原生形态与内涵的现实意义相统一,彰显材料本身的美感,并在对材料特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工巧之美,将艺术美感与自然妙趣融为一体,在内容和形式上丰富了桦树皮工艺品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桦树皮画;材质;工艺;传统;现代[中图分类号]J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0048-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田欣.自然天成生妙趣:《芳华》系列桦树皮画创作思考[J].天工,2023(2):48-50.田 欣 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自然天成生妙趣—《芳华》系列桦树皮画创作思考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基地专项)“黑龙江省工艺品创意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1535);2022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基地专项)“基于黑龙江地域文化载体的刺绣文创产品创新性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38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田欣(1981—),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艺美术教学。

桦树皮工艺是我国北方特有的一种工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的东北地区、内蒙古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的桦树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的林木中桦树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古籍记载:鄂伦春地宜桦。

桦树林广泛存在于黑龙江流域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

大小兴安岭孕育了丰富的桦树皮自然资源,为桦树皮文化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桦树皮工艺品主要包括平面和立体两种表现形式。

勤劳、智慧的人们就地取材,使得桦树皮的应用十分广泛,日常生活、打猎、捕鱼用的工具很多都是用桦树皮制作的。

大到桦皮船、桦皮桶、桦皮箱,小到锅、碗、瓢、盆、刀鞘、酒具、烟盒等容器,这些都属于桦树皮的立体表现形式。

桦树皮画则是以平面的表现形式呈现,属于桦树皮传统手工技艺中的一种,以白桦树皮为原料,经过剪、贴、刻、烫、雕等多道工序与方法制成,既综合了传统桦树皮制品的制作手段,又增添了许多富有美感的装饰性元素,是我国北方众多少数民族在利用桦树皮时审美自觉的有力体现,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画种,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桦树皮制作工艺保护传承的 可行性分析

桦树皮制作工艺保护传承的 可行性分析

桦树皮制作工艺保护传承的可行性分析一、桦树皮制作的重要性1、桦树皮具有优秀的经济价值桦树皮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制皮原料,它具有良好的韧性、柔韧性和耐用性,可用于制作各种皮制品。

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桦树皮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目前,中国的桦树皮制品主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而在国内则广泛应用于制作鞋子、手袋、手套、钱包等。

桦树皮制作技艺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在中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古代,桦树皮制品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婚礼、送礼等场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

现今,桦树皮制品作为民间手工艺品,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保护其文化价值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措施。

二、当前保护传承形势1、桦树皮制作工艺存在着失传的危险随着现代化的进步,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传承已受到极大的威胁。

现在,只有一些老年人才掌握着这种技艺,并且由于缺少传承的创建,这些技艺并没有向下一代流传。

随着这些老年人的离世,这一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技艺也将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2、桦树皮制作工艺受到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挑战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得桦树皮制作技艺遭受了另一种挑战。

如今,皮制品生产业已从传统的手工业转向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相比之下,手工制作的桦树皮制品无形中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冲击,这也给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技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加强文化保护教育对于桦树皮制作工艺来说,保护传承的第一步是加强文化保护教育。

应当尽可能的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将桦树皮的文化价值传达给更多人,唤醒公众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认识与责任感,鼓励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传承并发扬民间手工艺。

2、建立保护制度建立保护制度是保护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的重要措施。

政府、社区、文化协会等相关组织应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与行动方案,对桦树皮制作工艺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保护。

例如对桦树皮制作技艺保持记录、成立相关协会等。

3、传承弘扬传承弘扬是关于保护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的第三个方面。

此外,政府、社区、文化协会等相关组织需更好的培养一群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传承者。

桦皮船的制作工序

桦皮船的制作工序

桦皮船的制作工序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桦皮船的制作工序,这可真是一门有意思的手艺啊!你想想,那桦树皮,坚韧又柔软,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特别礼物。

要做出一艘漂亮的桦皮船,可得下一番功夫呢。

先得去挑选合适的桦树皮呀。

这可不是随便找一块就行的,得找那种又大又完整,没有破损的。

就好像挑水果,得挑个又甜又大的,对吧?找到好的桦树皮,这才只是开始呢。

然后啊,要把桦树皮裁剪成合适的形状。

这就像给布料裁衣服一样,得量体裁衣,不能大了也不能小了。

这可是个技术活,要是裁得不好,那后面可就麻烦啦。

接下来就是把裁剪好的桦树皮拼接起来。

这可不是简单地缝在一起就行,得缝得牢固,不能让水渗进来呀。

你说要是船漏水了,那还怎么在水上漂呀,那不成了“落汤船”啦?哈哈!再之后,得给船做个骨架。

这骨架就像是人的骨头一样,得撑得起整个船身。

用什么做骨架呢?一般都是用木头啦,要选结实的木头哦。

等骨架做好了,把桦树皮固定在骨架上,这时候船的样子就慢慢出来啦。

看着那初具雏形的桦皮船,心里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呀?还有啊,可别忘记给船做一些装饰。

可以在上面画点漂亮的图案,或者绑上一些彩带什么的。

让它变得独一无二,多有意思呀!等这一切都弄好了,一艘漂亮的桦皮船就诞生啦!你可以把它放到水里,感受一下在水上飘荡的感觉。

那感觉,哎呀,真是没法形容,只有亲自试过才知道有多棒!制作桦皮船的过程虽然有点麻烦,但当你看到自己亲手做出的船,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这可不仅仅是一艘船,更是我们对传统手艺的传承和热爱呀。

大家都来试试吧,说不定你就能做出一艘让人惊叹的桦皮船呢!。

桦树皮制作工艺保护传承的 可行性分析

桦树皮制作工艺保护传承的 可行性分析

桦树皮制作工艺保护传承的可行性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桦树皮制作工艺的保护传承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从桦树皮制作工艺的历史、现状和文化价值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桦树皮制作工艺保护的现状和难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展望了未来。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桦树皮制作工艺的价值和现状,为其保护传承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桦树皮制作工艺、保护传承、可行性分析、历史、现状、文化价值、保护现状分析、难点分析、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桦树皮制作工艺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技艺,源自我国北方地区的民间传统。

桦树皮具有很高的韧性和抗压性,适合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和生活用品。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桦树皮制作工艺逐渐被淘汰和遗忘,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桦树皮制作工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这一传统工艺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有必要对桦树皮制作工艺进行保护和传承,以便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本文旨在通过对桦树皮制作工艺的历史、现状、文化价值以及保护传承的难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

通过研究桦树皮制作工艺的可行性,为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建议和未来展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桦树皮制作工艺保护传承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深入了解桦树皮制作工艺的历史、现状和文化价值,以及分析其保护现状和难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一传统工艺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未来的桦树皮制作工艺保护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其传承和发展,从而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生活。

通过本研究可以引起社会对桦树皮制作工艺的关注,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共同致力于桦树皮制作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桦树皮制作工艺的保护传承作出一定的贡献,推动该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探析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探析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探析鄂伦春族是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中国东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鄂伦春族的文化传统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桦树皮艺术是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

本文将探析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创作技法以及其文化意义。

一、历史渊源桦树皮艺术是鄂伦春族的传统技艺之一,源自于鄂伦春族的古老生活方式。

鄂伦春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利用桦树皮制作各种日常用品,如衣服、鞋子、帽子、垫子、毯子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将其发展为一种艺术形式,创作出精美绝伦的桦树皮艺术品。

鄂伦春族的桦树皮艺术不仅在民间流传,而且在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二、艺术特色鄂伦春族的桦树皮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材料和工艺,采用的是原始的手工制作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刻纹、刨凿和牵制等工艺得到了细致的发扬。

桦树皮作为最初的材料,通过多次涂刷、刨削、晾晒等工艺流程,变成了可以蒸煮、揉擦、压板、雕凿、细磨的粗糙素材。

在这个基础上,鄂伦春族工匠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技巧,在纹理、颜色、装饰和形态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加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桦树皮艺术品。

三、创作技法桦树皮艺术的创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材料选择和制备:选择适合的桦树皮作为材料,经过涂刷、刨削、晾晒等工艺步骤,制成可塑性强的工艺材料。

2、图案设计:根据艺术品的实际需求和创作想法,选择合适的图案或者进行创新设计,塑造出完美的艺术构思。

3、刻画工艺:运用刻镂刀、刨、锉等工具,根据设计要求在桦树皮上进行准确而美观的刻画。

4、彩绘和打磨:运用颜料和笔刷进行精致的彩绘和涂饰,然后对艺术品进行细致的打磨,使其更加光滑和美观。

四、文化意义鄂伦春族的桦树皮艺术在文化意义方面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它是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途径和表现形式。

其次,桦树皮艺术也是鄂伦春族传统生活方式的代表性表现,反映了其丰富的生活内涵和人文精神。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艺术鉴赏与探析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艺术鉴赏与探析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艺术鉴赏与探析作者:张晓丽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8期摘要: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鄂伦春族曾是我国典型的渔猎民族,桦树皮文化与鄂伦春族的生产、生活及文化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包括桦树皮文化在内的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已经走到历史的尽头。

积极抢救、保护和传承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艺术鉴赏鄂伦春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的呼玛、逊克、新生等县乡。

鄂伦春族人以狩猎为生,一直过着漂泊不定的游牧生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得以定居。

在迁徙漂泊的生活环境中,鄂伦春族人凭着勤劳、勇敢、乐观的性格及其聪明才智,加之独特的审美创造出内容丰富、造型多样的桦树皮艺术。

桦树皮艺术中的这些纹样在装点服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纹样源于鄂伦春族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通过不断发展成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生产生活用具上也存在大量纹样。

1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具有突出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流域文明艺术特征我国黑龙江流域是从事非遗技艺人数最多、工艺水平最高、保留品类最齐全、与国外交流最紧密的区域。

黑龙江流域是桦树皮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是与东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鉴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要深刻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历史,以少数民族为脉络,全面展示少数民族共同拥有的桦树皮文化与历史。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对中俄边境地带与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发生地的人地关系起重要作用与影响,尤其是对当下中俄经贸合作中的地域民族文化与艺术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要积极挖掘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充分理解这一艺术传承的森林文化特质。

桦树皮工艺品也从过去的以实用性为主,朝着装饰性、观赏性、收藏性的方向发展。

桦树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桦树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桦树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原料资源及地理历史白桦树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华北高山地区;垂直分布东北在海拔1000m以下,华北为1300-2700m。

它表层柔软而又有韧性很强的横向纤维组织层, 可以剥离下来。

每年的农历五月底六月初直到立秋的前一天是白桦树生长旺盛期, 这时树干水分充足, 树皮光滑洁净, 因此也是最适宜剥皮的时期。

白桦树分布很广, 用桦树皮制作工艺品及生活器具的民族也很多。

此技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的聚居区, 以及古代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聚居区。

这些民族与桦树皮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他们就地取材, 很早就学会用桦树皮制作工具和工艺品。

这些民族的日常生活中, 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 可称之为“桦树皮文化”。

古朴的桦树皮文化, 是世界北半球所特有的一种物质文化, 也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

二、桦树皮制品1 、用品类及饰品类桦树皮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 涉及主创民族生产、生活、习俗、信仰、审美情趣等。

桦树皮在建筑里的最主要的体现是鄂温克人及鄂伦春人制作的桦皮屋, 他们称之为“仙人柱”或“撮罗子” , 一般供狩猎的人住十几天。

这些建筑既能遮风挡雨, 防避野兽, 并且简单易建就地取材, 易搭易拆。

冬天冷时, 还可以在桦树皮制的房顶上加盖一层兽皮用以保暖。

水上交通工具则属桦皮船最为有名。

此船仅坐一人, 稍大一点的可以坐三到四个人。

船不分前后,两面皆可行驶, 船体较轻几十斤左右,一人可扛动。

船身两头尖,中间呈弧形。

船体由松木做架,外包桦树皮,用兽筋缝合, 在船沿内外各镶杨木宽条,楔上木钉, 在接缝和木钉处涂上松脂防止漏水。

这种船主要用做捕鱼, 走亲访友及运送货物书信等。

桦树皮可作帽子、鞋、摇篮、碗、盆、盘子、桶、篓、盒、箱子、刀鞘、车棚、挎包等几十种生活用品。

用桦树皮制作的生产工具也有很多。

狍哨是用一小块三角形桦树皮对折,可吹出狍崽的叫声, 以此来诱猎母狍; 鹿哨是用桦树皮卷成喇叭形,能吹出鹿鸣声,能将鹿引出来。

北方桦树皮制品工艺演变及在新农业下的研发与应用

北方桦树皮制品工艺演变及在新农业下的研发与应用

2024年第2期现代园艺北方桦树皮制品工艺演变及在新农业下的研发与应用盛子桐,吕袁媛(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13)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利用桦树皮资源,设计研发现代工艺品,对弘扬地域文化、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阐述了桦树皮工艺品文化,以探究软化桦树皮材料为切入点,以制作工艺制品及研发装饰材料为载体,针对当前地方桦树资源现状和工艺品市场现状,提出将北方桦树皮文化融入现代工艺制品的设计方法及表现手段,为当代工艺品的开发提供设计思路,也为桦树皮材料的有效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桦树皮文化;制作工艺;非遗传承1桦树皮工艺品的理论研究1.1桦树概况桦树是桦木科桦木属植物,树皮多光滑,呈现层状剥裂,其生长在北温带、寒带,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等地,主要生长在海拔400~4100m的山坡上。

桦树的种类繁多,其中白桦树树干修直,树皮柔韧白皙最适合制作二次加工制品。

桦树皮一共分为3层:里层、外层和中间层。

制作桦树皮手工艺制品是韧皮部的外层,因此桦树皮被剥掉,也不会死亡。

在韧皮部的外层含有一种叫软木脂的成分,软木脂等成分与植物纤维组成了木栓细胞,使得剥落下来的桦树皮质地轻、韧、薄且柔软,易加工操作,可以代替其他同性质的材料,例如:粗纤维纸张,普通的塑料等,可以对桦树皮独特的性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物美价廉的独特媒材。

1.2桦树皮文化桦树皮文化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在洪荒时代留下来的生活生存习惯,代表着当时的历史现象,是历史的积淀物,代表着当时鄂伦春族人们生活、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等。

最早出土的桦树皮制品是一件仿桦树皮陶罐,来自于黑龙江省白金宝原始遗址中,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说明早在3000年以前桦树制品就已经出现。

1.3桦树皮工艺品的造型1.3.1水上交通工具。

桦皮船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交通工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桦树皮船与普通的小船别无二出,两头尖翘,便于船在水中快速滑行。

在鄂伦春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桦皮船的主要功能是打猎和交通运输,现在基本已经失去原有用途,变成陈列在博物馆中的展览样品,或演变成人们旅游时体验的交通工具。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探析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探析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探析黑龙江流域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的流域之一,这里的自然环境独特,物种资源丰富。

鄂伦春族是黑龙江流域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广袤的森林中,桦树皮艺术就是他们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本文将从桦树皮的特点出发,探析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

桦树皮是桦树的外皮,具有很强的韧性和耐用性,适合用于制作各种工艺品。

鄂伦春族作为传统的狩猎民族,生活在丛林中,长期以来,他们利用桦树皮制作生活工具,如狩猎用具、渔具、住房用具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桦树皮不再仅仅是实用工具,而成为了鄂伦春族独特的艺术载体。

桦树皮艺术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

鄂伦春族的工匠需要在适宜的季节采集到完整的桦树皮,然后将其晾干,剥离其内部的粗硬部分,最后将皮层切割成所需形状。

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对桦树皮的认知和处理技巧,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制作出精美的桦树皮艺术品。

桦树皮艺术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了鄂伦春族的日常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也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鹿角舞”是鄂伦春族的传统舞蹈,因为鄂伦春族的祖先常常在狩猎时见到鹿群在林间跳跃,所以将鹿的形象融入到舞蹈中。

在桦树皮艺术中,也可以看到鹿角的形象,这些形象是由工匠用桦树皮手工制作而成的,栩栩如生。

桦树皮艺术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如花鸟、山水、人物等,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鄂伦春族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通过桦树皮艺术,鄂伦春族人民将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传递给后人,使之成为了独特的文化遗产。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是中国东北地区难得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不仅展示了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也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桦树皮艺术,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桦树皮纸加工方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桦树皮纸加工方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桦树皮纸加工方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桦树皮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书法绘画、文房四宝等领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桦树皮纸的制作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桦树皮纸的历史、制作流程和应用领域,探讨其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桦树皮纸的加工方式,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珍贵的传统工艺。

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桦树皮纸的历史背景,包括其起源和发展过程。

然后,详细介绍桦树皮纸的制作流程,包括原料的获取、加工方式和成品的制作步骤。

接着,本文将探讨桦树皮纸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艺术创作、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

最后,总结桦树皮纸的优点,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并给出结语。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桦树皮纸的加工方式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1.3 目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桦树皮纸的加工方式,介绍其历史背景、制作流程和应用领域,展示桦树皮纸在各个方面的优点,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桦树皮纸的特点和价值,为相关行业从事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希望引起更多人对桦树皮纸这一传统工艺的关注,推动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

2.正文2.1 桦树皮纸的历史桦树皮纸,是一种古老的制作纸张的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在古代,人们发现了桦树皮可以用来制作纸张,并且具有良好的纸质质感和耐用性,因此开始广泛应用。

据史料记载,中国在西汉时期就开始使用桦树皮纸制作官方文件和书籍。

随着时间的推移,桦树皮纸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纸张生产方式。

在宋代,桦树皮纸逐渐成为民间广泛使用的纸张,被称为“槠纸”。

桦树皮纸的历史源远流长,不仅在中国广泛应用,还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家。

在日本,桦树皮纸被称为“楮纸”,被用于制作书籍、屏风等传统文化用品。

总的来说,桦树皮纸作为一种传统的纸张制作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鄂伦春族美学元素特征研究

鄂伦春族美学元素特征研究

鄂伦春族美学元素特征研究作者:马磊来源:《大观》2023年第11期摘要:基于对鄂伦春族相关非遗元素资料的搜集整理,对鄂伦春族非遗元素的审美特征进行阐释。

以鄂伦春族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民间习俗、文化传播为线索,以造型特征为切入点进行深度解析,总结出鄂伦春族非遗元素中具有承袭原始艺术造型、呈现几何形态、综合自然形态的造型特点。

随后对鄂伦春族美学元素的视觉语言进行论述,从装饰纹样和色彩表现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鄂伦春族装饰纹样中包括自然原始的纹样、具有艺术内涵的演变纹样、形式多样的组合纹样,并深入探讨鄂伦春族的色彩表现,同时希望借助鄂伦春族非遗的审美规律与审美经验,引发人们对少数民族审美传统的思考。

关键词:鄂伦春族;非遗元素;审美;艺术;形象一、鄂伦春族美学元素的造型特征(一)承袭原始艺术造型特点1.对称与均衡的视觉平衡鄂倫春族的生活器具中也体现出这种特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器具有桦皮篓、桦皮盒、桦皮碗等。

这些器具根据不同的作用有着不同的尺寸与风格,外观造型基本为矩形、椭圆形和圆形的对称性结构。

屈家岭出土的三角纹彩陶器座为了能够在水平面稳定地保持平衡,制作为结构规矩对称的造型。

鄂伦春族的桦皮篓也有着相似的形制特点,其底部稍大,上口呈圆筒状,结构整体对称,这使其放在地上时能够很好地保持平衡。

鄂伦春族人在野外采摘野果时使用桦皮篓盛放野果,将其系在腰间合适的高度进行采摘活动。

适当的对称结构使桦皮器具有规范严谨和舒适和谐的视觉平衡美感。

2.粗犷与细腻的对比美感鄂伦春族的美学元素受到地理环境、人文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经常会出现粗犷与细腻相对比的造型艺术特点。

鄂伦春族人的原始生活使他们形成了豪放、热情、勇敢、纯粹的民族性格,进而形成粗犷、不拘小节的艺术特色。

鄂伦春族人在粗犷的艺术风格中还常常加入一些细腻的元素。

即使粗犷与细腻通常被视为对立的风格,但鄂伦春族人将这两种风格特征不着痕迹地融在一起,使两种风格互相补充,形成了鄂伦春族鲜明的艺术特征。

桦树皮工艺品制作技艺田野调查——以阿里河镇和敖鲁古雅乡为例

桦树皮工艺品制作技艺田野调查——以阿里河镇和敖鲁古雅乡为例

囊 J , O U R 帚 N A L T O F - A R T C O 吾 L L E G 昏 E O F I N N E 跨 R M O N G O 咩 L I A U N s l V . E R S l T Y
注释 :
①桦树皮 制 作技 艺 为黑 龙 江省 非 物 质文 化 遗产 项
堑 垒 茎 墨 笪垫苎 里墅 塑查
2 0 1 3年 ( 第十卷 )第一期 ( 总第三十五期 )

桦 树 皮 工 艺 品制 作 技 艺 田野 调 查
以 阿 里 河 镇 和 敖 鲁 古 雅 乡 为 例
范琳琳
( 内蒙 古 大 学 艺术 学 院 ,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 1 0 0 1 0 )


桦树 皮 制 品 的历 史 溯 源
予他 们 的礼物 , 一 直利 用 桦 树 皮 制 作 各 种 生 活 生 碎且 不易 携带 。桦 树 皮 制 品 则 不 同 , 猎 民们 随 时 产工 具 , 至今 他 们传 承发 展 的制 作 桦 树 皮 器 具 的 随地 可 以就地 取 材 , 剥 取树 皮 制 作 成 器 , 而且 , 桦 手艺 已经达到 日臻 完善 的程 度 。 树皮 器物 不怕 磕碰 , 不 易损坏 , 与他 们 的游 猎 生产
距今 三 千年前 的文 化 遗 存 , 这 是 目前 在 中 国北 方 考古 发 掘 中 , 发 现 年代 最 为久 远 的桦 树 皮 文 化 遗 存。 ” _ l 儿 可见 , 早在 3 0 0 0年 前 , 生 活在 北 方 的少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1 6 作者简介 : 范琳琳 ( 1 9 8 7 一 ) , 女, 内蒙古 自治 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人 , 内蒙古大学艺术 学院 2 0 1 1 级, 硕士研 究生。

从器具到文创——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从器具到文创——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从器具到文创——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作者:黄茜来源:《艺术评论》 2019年第9期黄茜[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商品经济背景下追求商品化的同时,部分传统手工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和文化土壤,致使技艺传承和文化传播越来越受到局限。

本文从文创设计研究的角度出发,以桦树皮制作技艺及其器具、产品为研究对象,对现有类似的传统手工艺转化案例展开研究并进行深入反思,从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艺”如何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以实现传统技艺向文创设计的创造性转化,使传统技艺能够更好地加以传承与传播,从而为文创设计业态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器具;文创;手工艺;桦树皮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一、自然的设计探索与工艺缘起“桦树皮制作技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考古资料显示,大约三千多年前就出现过桦树皮制品,最初是为满足狩猎民族的生产生活需要,后期逐步发展完善为规律性工艺。

它的制作工序包含提取材料、加工材料、裁切黏合、装饰图案等。

桦树皮制作技艺是我国北方狩猎民族工艺的瑰宝,是黑龙江流域文明进步的活化石。

桦树皮制品的产生及发展与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以生产生活需求为主的器具设计是北方特有的造物方式。

从原始部落时期开始,人们就以柔软而坚韧的桦树皮制作生活器具,“习以木刻为盂,彩饰以漆,以贮食物”[1]。

北方狩猎民族取法自然的生活方式,是其物质生活创造和生活空间的形成要素与基础。

其生活区域内生长的白桦树皮中含有白桦脂醇、高级脂肪酸、鞣质、皂甙、蛋白质、树脂、纤维素、木质素等,这些物质组成的木栓细胞使白桦树皮既柔软又不透水。

桦树皮防水和抗腐蚀的特性为北方狩猎民族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因此,这些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桦树皮,制作出形态各异的生活器具,主要包含桦皮碗、桦皮杯、桦皮杓、桦皮漏斗、桦皮水桶(饮食器具)、夏帽(遮阳防雨具)、桦皮船、桦皮盒、桦皮衣箱、桦皮盘(生产、生活器具)等[2]。

桦皮手工艺:桦树林里生长出的艺术品

桦皮手工艺:桦树林里生长出的艺术品

桦皮手工艺: 桦树林里生长出艺术品桂月;龚奕洁本报记者桂月实习记者龚奕洁鄂伦春旗报道托扎敏乡, 还有纯正鄂伦春传统桦皮和兽皮手工艺。

65岁阿吉伦是村里公认技术最好人, 她率领了村里好多个鄂伦春女徒弟。

平时她们会一起边聊天边制作桦树皮盒子。

只不过我去时因为阿吉伦最近生病了并做了手术, 这么聚会暂停了。

做桦树皮盒子第一步是剥桦树皮。

在秋天之前, 雪白桦树皮又潮又软, 拿一把尖刀竖直划下, 轻轻一掰, 桦树皮就剥开了。

“咔! 就下来了。

”阿吉伦将剥桦树皮描绘得像拉开拉链那么简单。

桦皮盒子是在森林里时候, 鄂伦春人关键生活器具, 它能够装多种东西, 因为做工细密, 它还能用来盛鹿奶等液体。

而狍子皮则是衣服和床褥关键原料, 大家从头到脚, 都穿着狍子皮, 睡觉也睡在狍皮被里。

白色柱说, 冬天时候, 在林子里只要把衣服脱了钻进狍子被里, 就能感到温暖。

希日特奇村很多人至今偏爱使用桦皮盒子, 用它来放首饰、放盐、放糖。

伴随年份增加, 桦皮盒子颜色会由开始白色逐步变为褐色。

阿吉伦手艺好, 她作品伴随岁月流逝, 仍然保持着一开始坚固、轻巧和细密。

她做桦皮盒子, 都是交由一个叫何磊人收购。

何磊在县城里开了一个鄂伦春民族传统工艺品专卖店。

她是生于托扎敏乡鄂伦春人, 是旗里为数不多将桦皮和兽皮文化做成一门生意人。

从起, 何磊就开始从鄂伦春手工艺制造者收成品, 自己再找渠道将这些精美工艺品送出大山。

她每年会收上千个桦皮盒子, 一个碗口大小桦皮盒子收购价大约是30元。

有时候, 她会收部分桦皮、狍皮, 再拿回去请阿吉伦她们加工。

以前做桦树皮、兽皮制品, 用都是森林里东西, 用狍筋、犴筋做线, 用磨过兽骨做针。

现在市面上能找到部分粗糙桦皮盒子, 通常都是用于蓝莓、蘑菇包装盒, 这些现代流水线产品是用胶水粘起来。

而阿吉伦仍然一板一眼地用最传统措施, 桦皮要先压平后, 在水里再泡一天一夜, 桦皮盒子边框一定用柳木来箍。

她戴着老花镜, 一个人坐在自己小仓库里缝着桦树皮, 每扎一针都费了她很大劲。

赫哲族桦树皮艺术教案

赫哲族桦树皮艺术教案

赫哲族桦树皮艺术教案
赫哲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

赫哲族
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桦树皮艺术是其独特的民间艺术之一。

桦树皮艺术是赫哲族人民利用桦树皮进行创作的一种传统手工艺,
常常用于制作各种工艺品和装饰品。

在教学赫哲族桦树皮艺术时,教案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可以介绍赫哲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一民族的特点和
传统。

其次,可以详细介绍桦树皮艺术的制作工艺和技巧,包括桦
树皮的采集、处理、创作工具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可以结
合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桦树皮艺术的制作过程,培养其动手
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案还可以包括赫哲族桦树皮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和意义,以及对赫哲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多种
教学手段,如讲解、实物展示、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全面了解赫哲
族桦树皮艺术,增进对赫哲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赫哲族桦树皮艺术背后
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促进学生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举办赫哲族桦树皮艺术展览或制作赫哲族风格的手工品,以加深学生对赫哲族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总之,赫哲族桦树皮艺术教案应该全面介绍赫哲族文化和桦树皮艺术的相关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促进赫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桦树皮纸加工方式

桦树皮纸加工方式

桦树皮纸加工方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桦树皮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过程繁琐,但是产出的纸张质地细腻,质量优良,被广泛应用于书法绘画、包装、传统工艺品等领域。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桦树皮纸的加工方式。

选材是制作桦树皮纸的第一步。

需要选择质地坚实、树皮光滑的桦树,通常选择生长在山区、湿润的环境中的桦树作为原料。

在选材时,需要注意桦树的树皮是否完整,是否有虫蛀或病害等情况,确保选材的质量。

接下来是桦树皮的采集。

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采集,避免冬季或夏季,因为这两个季节桦树的树皮比较干燥或者含水量过高,影响了后续的加工和质量。

采集时需要用专用工具将桦树皮剥离下来,尽量保持树皮的完整性,同时要避免对树木造成过大的伤害。

采集回来的桦树皮需要经过清洗和晾晒。

清洗时要用清水将树皮上的杂质和泥土冲洗干净,然后晾晒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直到桦树皮完全干燥。

这一步是为了去除树皮表面的水分和异味,保证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

接着是桦树皮的煮制。

将干燥的桦树皮浸泡在清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液和其他辅料,用文火慢煮几小时,直至树皮变软。

这一步是为了软化桦树皮的纤维,使其更易于加工成纸张。

煮好的桦树皮需要经过捣捣和打浆的过程。

将软化的桦树皮放入捣台中,用木棒或者石凿将其捣碎成细丝,然后再放入打浆槽中,用凿子或者细木棒搅拌打浆,直至树皮纤维均匀分散在水中。

这一步是为了将桦树皮纤维均匀混合,并使其纤维更加细密。

接着是纸张的制作过程。

将打好浆的桦树皮液倒入纸模中,轻轻晃动或用抹刀使其均匀平展,等到水分流失后再用夹板夹出水分,然后晾晒成纸张。

这一步需要注意纸张的厚薄均匀性,必须保证纸张的质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是纸张的加工和整理。

待纸张完全干燥后,用磨砂纸或者熨斗对其进行处理,使其表面更加光滑,然后经过切割、折叠等工序,最终制成成品桦树皮纸。

整理时要注意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避免烧伤和变形。

桦树皮纸的加工过程虽然繁琐,但是每一个步骤都是为了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纯正性。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桦树皮工艺品的制作观众朋友们,看着这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您是不是感到赏心悦目呢?他们就是今天节目的主角---桦树皮工艺品。

桦树皮工艺品,是一种以白桦树的表皮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工艺品,在我国北方十分流行,而且屡见文献记载。

《龙沙纪略·物产》中有“鄂伦春地宜桦,冠履器具庐帐舟渡,皆以桦皮为之。

”自旧石器时代开始,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北方狩猎民族,就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各种桦树皮工艺品。

大小兴安岭,森林资源广阔、丰富,白桦树更是遍地丛生,白桦树树干修长,洁白雅致,有很好的观赏效果。

勤劳的狩猎民族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馈赠,他们用白桦树制成家具等生活和生产用具,更利用桦树皮质地柔软,成张成片,易加工,不透水;桦树皮制品轻便,不怕磕碰,便于携带的特点。

张张桦树皮,经过他们灵巧的双手,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桦树皮工艺品。

过去,他们为适应游猎生活的需要,生产、生活用具,都用桦树皮制成,包括桦树皮碗、桦树皮水桶、桦树皮箱子、桦树皮盒和桦树皮篓等,还将桦树皮制成的船用来捕鱼。

桦树皮工艺品,完全手工制作,通过剪拼、镶嵌、压花、拼贴、雕刻、色彩、绘画、烫、编等手法精心制成。

狩猎民族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制作桦皮工艺品的能工巧匠。

他们人人都能用桦树皮和马尾或狍、鹿筋捻成的线缝制各种所需的用品,并在上面雕绘上各种花纹图案。

一件桦树皮工艺品,可以用十几年,而且用的时间越长,其颜色越趋向于古铜色,古朴的色泽配上别具一格的花纹图案,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桦树皮工艺品不论造型、纹理和色彩,都显露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强烈追求。

也反映出人们朴实的艺术素养。

桦树皮工艺品,创造了光辉灿烂、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被统称为“桦树皮文化”。

是一种古老的、北半球特有的文化,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个重要创造,至今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桦树皮文化的传统。

不仅在我国造型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桦树皮文化是一种地方性、民族性较强的文化类型,与比邻的农耕民族陶器文化并行发展,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地方文化。

由于他们与桦树皮文化密切相连,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桦树皮工艺品成为了这些民族的又一特征。

随着这些狩猎民族生活方式的改变,桦树皮工艺不但没有消失,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过去的生活用品,现在成了工艺品,还产生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如:树皮画等。

并且,桦树皮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奥运会期间,来到北京进行展览,使这项传统工艺,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今天,我们来到大兴安岭脚下的根河市敖鲁古雅乡,领略桦树皮工艺品的制作技艺,感受一下古老、纯朴的桦树皮文化。

一、原料处理(一)剥树皮剥树皮的方法比较简单,将白桦树用切割机截成50公分左右的木段,再用篾刀沿垂直方向切下一段桦树皮,以此作为豁口,掀起桦树皮的一侧,然后沿水平方向剥下整张树皮。

但剥树皮时,要选择粗壮、挺直而又光滑的桦树,并且,桦树根部以上一米,顶部一下一米的树皮,不能够使用,因为这样的树皮,韧度达不到制作桦树皮工艺品的要求。

剥下的桦树皮需要进行处理,才能使用。

(二)树皮处理刚刚剥下的桦树皮含有一定水分,质地柔软,可以直接用来制作工艺品。

但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水分的大量蒸发,桦树皮变得非常干燥、质地硬而脆,很容易折断,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一般采用蒸煮法,过去,使用大锅蒸煮,为了方便操作,现在多用小锅。

蒸煮时,为了防止桦树皮变形,首先要将它们打成捆,放入加有清水的锅中,由于桦树皮质量较轻,需要用重物压在桦树皮上,确保桦树皮卷可以完全浸在水中。

打开燃气开关,保持水温在100摄氏度左右。

桦树皮需要蒸煮12小时。

其间,随时查看,注意保持温度,保持水量。

树皮煮好后,放在一旁晾干待用。

蒸煮之后,桦树皮质地更加柔软,且恢复了较强的韧性,便于下一步的加工制作。

桦树皮晾干后,要将最外层剥掉,因为最外层带有结痂,影响美观,且质地较硬,不适宜做桦树皮工艺品。

在树皮四周找一个层次明显的点当作起点,将最外面的一层与剩下的桦树皮分开,沿桦树皮水平方向慢慢撕下,一些结痂较重的部位,可以用刻刀将其削下。

剥下表皮层后,剩下的桦树皮就可以制作各种桦树皮制品了。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狩猎民族经常使用的一种生活用品---桦树皮盒的制作方法。

二.桦树皮盒的制作桦树皮盒,是桦树皮制品中一种典型的传统用品,它造型美观、结实耐用,制作方法简单、易学。

桦树皮盒包括盒盖、盒身、盒底三个部分。

(一)制作盒身桦树皮盒身分为内胎和外胎两个部分。

内胎起到支撑盒身的作用,外胎用来与盒底进行缝合,此外,盒身的装饰图案也在外胎上绘制。

1.制作内胎:按照设计好的桦树皮盒的尺寸,剪好一块长方形桦树皮,用来做盒身的内胎。

一般来说,内胎是由两块桦树皮拼接在一起制成的,这是为了增加它的支撑力,使其结实、耐用。

剪好树皮后,首先要做的是修整树皮表面,将有树疤的地方,用刀子削平,增加美观性,也为了使内外胎结合的紧密,增加坚实程度。

之后,将两块树皮用胶粘在一起,再把接好的桦树皮窝成圆形,两侧粘合起来,内胎就做好了。

2.制作外胎:外胎的制作方法,与内胎基本相同。

只是在剪裁树皮时,长度要大于内胎长度0.5厘米,这是因为外胎处于盒身外侧,直径略大于内胎,所用树皮的长度也要略大一些。

宽度小于内胎1厘米,主要是增加美感,使制作出的桦树皮盒更有层次感。

剪好树皮后,要在上面装饰一些图案,我们会在下面的环节中,作详细介绍。

3.组合内外胎:首先,我们在外胎底部1厘米的位置,将桦树皮向上折出一个边,这个边用来与盒底进行缝合。

然后,将内外胎粘在一起,确保粘接得牢固,并且内胎的底部与外胎上面折好的线对齐。

粘好后,我们还要把内外胎缝合在一起,增加稳定性。

缝合时,针脚要均匀、美观。

(二)制作盒底:把做好的盒身放在桦树皮上,用铅笔沿盒身在桦树皮上画一圈标记。

并且,我们还要在圆形标记外,留出一厘米左右的边,用来与盒身缝合。

然后,剪下两个相同的圆形盒底,粘在一起,这样做出的桦树皮盒才能更结实耐用。

在制作盒身和盒底时,都留出了用于缝制的边。

将两个边捏在一起,沿盒身缝制一圈,盒身与盒底就组装在一起了。

(三)制作盒盖:盒盖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圆形的盒盖主体和卡环。

1.制作盒盖主体:盒盖主体与盒底的制作方法相同,为了更结实,盒盖主体一般用三层桦树皮粘合而成。

2.制作卡环:卡环是盒盖底部的圆形桦树皮圈,它的作用是将桦树皮盒身与盒盖扣在一起,使盒盖不易掉落。

首先,按照盒身的尺寸,剪两个2厘米宽的桦树皮条,并把它们粘在一起,卡环就做好了。

接下来,把卡环粘在桦树皮盒盖底部。

最后,我们给桦树皮盒按上两个把手。

一个美观实用,且带有浓郁的北方民族文化特色的桦树皮盒就做好了。

桦树皮工艺品上,有各种美丽的花纹和图案。

装饰技法是桦树皮工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人们把象征吉祥、喜庆的图案装饰在桦树皮制品上,使桦树皮制品更加美观。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桦树皮制品的装饰。

(四)桦树皮制品的装饰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装饰桦树皮制品的工具。

1.装饰工具:装饰工具包括:刻刀、牛骨、锥子等刻刀:刻刀是装饰桦树皮制品时最常用的工具,桦树皮质地柔软且有韧性,可以很轻松的用刻刀刻出各种图案。

牛骨:牛骨是传统的桦树皮制品装饰工具,可以用牛骨顶部锋利的部位在桦树皮制品上刻花。

锥子:锥子根据锥头的形状可以分成很多种,不同的锥子可以刻出不同的图案。

2.装饰图案装饰纹样多为带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大体分为几何纹、花草纹和动物纹三种。

几何纹是最常见的装饰图案,它种类丰富、绘制简洁,能起到较好的装饰效果。

花草纹和动物纹的图样,多源于猎民们的生产生活之中。

比如,驯鹿是内蒙古东部特有的动物,因此驯鹿纹也是最常出现在桦树皮制品中的装饰图案。

各种装饰图案,使桦树皮制品的外观更加艳丽,也突显了它的北方民族风格。

3.装饰技法装饰技法有烫烙、刻花、点刺花、画染和粘贴。

烫烙:用电烙铁在桦树皮制品上烙出各种花纹。

刻花:用刻刀等工具在桦树皮制品上刻出各种纹理及图案。

点刺花:用带有针尖的工具在桦树皮制品上一下一下的刺下去,最后形成图案。

画染:用带有颜料的毛笔在桦树皮制品上描绘出各种图案,一般先用刻刀刻出图案,再用毛笔在刻好的图案上填上颜色,注意不要填到边外。

粘贴:用桦树皮做一些装饰贴片,然后用美术胶把它们粘在桦树皮制品上。

了解了桦树皮盒的制作过程后,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桦树皮工艺品---桦树皮画的制作方法。

三.桦树皮画制作(一)桦树皮画的特点:桦树皮画借助桦树皮的自然色彩与纹理,通过雕刻、烫烙等技法,制成精巧的画作,画面内容多以白桦树为主体,加入地面、天空等图案。

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艺术感受,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具体的制作方法。

(二)制作方法1.选料:桦树皮画利用桦树皮的天然纹理及色彩,剥下来的树皮即可使用。

选择平整、干净,并有一些结痂的桦树皮,选好树皮后,将多余的部分去掉,使之成为一定尺寸的长方形,就可以根据上面的纹理构图了。

2 .构图:根据树皮纹理决定桦树皮画的构图及内容,桦树皮上天然纹理较突出的地方用来做白桦树;平整干净,没有结痂的地方用来绘制花草、房屋等图案。

3.打草稿:在桦树皮上用铅笔画出草稿,注意铅笔的痕迹不要太重,只画出轮廓即可。

4.剪刻:用刻刀沿铅笔画好的轮廓刻下,构图中的树木、房屋等部分保留桦树表皮,其余部分用手撕去,桦树皮每层颜色都不相同,可根据色彩明暗的需要,决定撕下几层桦树皮,撕树皮时动作要轻,注意不要损伤到要保留的部分。

5.烫花:用烙铁在桦树皮上,按照剪刻完的画面,烫出各种图案,首先在白桦树树干上烫出一些树疤,然后再烫出一些树枝,这样,一颗白桦树就烫好了。

我们还可以烫出一些房屋、土地、花草等图案。

烫花时要注意速度,速度慢,烫出的颜色比较深,速度快则颜色比较浅,根据构图要求决定烫烙速度。

并且,保证烙铁的温度在100摄氏度左右。

这个环节是桦树皮画制作中,比较重要的环节,要求有一定的美术功底。

烫花之后,就可以装裱了。

6.装裱:在桦树皮画的四边一厘米位置用刻刀浅浅刻下,将刻下的部分撕下去,使边缘变薄,以便于装裱。

然后,将桦树皮画放入木框内,由于桦树皮画运用树皮天然纹理制作而成,不加玻璃直接放入木框内,更能体现桦树皮工艺画的天然美感。

最后按下木框背面用于固定的铁丝。

一幅精美的桦树皮工艺画就呈现在您眼前了。

今天,我们带大家走进了古老的桦树皮文化,并领略了桦树皮盒和桦树皮画的制作技艺,这两件制品制作比较简单,适合初学的朋友们。

桦树皮工艺品是北方游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