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艺术鉴赏与探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艺术鉴赏与探析

作者:张晓丽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8期

摘要: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鄂伦春族曾是我国典型的渔猎民族,桦树皮文化与鄂伦春族的生产、生活及文化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包括桦树皮文化在内的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已经走到历史的尽头。积极抢救、保护和传承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艺术鉴赏

鄂伦春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的呼玛、逊克、新生等县乡。鄂伦春族人以狩猎为生,一直过着漂泊不定的游牧生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得以定居。在迁徙漂泊的生活环境中,鄂伦春族人凭着勤劳、勇敢、乐观的性格及其聪明才智,加之独特的审美创造出内容丰富、造型多样的桦树皮艺术。桦树皮艺术中的这些纹样在装点服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纹样源于鄂伦春族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通过不断发展成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生产生活用具上也存在大量纹样。

1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具有突出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流域文明艺术特征

我国黑龙江流域是从事非遗技艺人数最多、工艺水平最高、保留品类最齐全、与国外交流最紧密的区域。黑龙江流域是桦树皮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是与东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鉴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要深刻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历史,以少数民族为脉络,全面展示少数民族共同拥有的桦树皮文化与历史。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对中俄边境地带与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发生地的人地关系起重要作用与影响,尤其是对当下中俄经贸合作中的地域民族文化与艺术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要积极挖掘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充分理解这一艺术传承的森林文化特质。桦树皮工艺品也从过去的以实用性为主,朝着装饰性、观赏性、收藏性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学术界、艺术界对鄂伦春桦树皮工艺品个体及分散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结合作者田野调查、访谈成果上升为理论、学术层次。以全新的视角、思路、理念及手段研究桦树皮工艺品,审视鄂伦春原生态文化,进而比较客观、完整地阐释鄂伦春狩猎民族生态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的历史过程及现状,同时提出对桦树皮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总结、创新

的意义、目的、路径与方法。鄂伦春传统文化的集成与发展具有典型意义和一定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社会文化价值。

2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鉴赏的路径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的艺术鉴赏是视角较为新颖、独特的学术型课题,对于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民间艺术以及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推广意义。其学术性主要体现在:理论较完善和系统,学术用语较为规范、通俗易懂。

以鄂伦春民族桦树皮工艺品的艺术鉴赏为例,再次重现了鄂伦春人民平时生活的面貌和桦树皮手工艺的发展状况;沿着桦树皮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分析,通过对鄂伦春民族桦树皮制品的分类介绍,剖析出桦树皮工艺品的整体特征;对鄂伦春民族的桦树皮制品工艺传承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理性、客观的剖析,解决了桦树皮文化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从文化角度,达到以发展带动传承。不但做到保护桦树皮文化,而且在文化传承上得到更高的提升,提升其工艺水平,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从历史角度,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让更多的人了解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传承的同时加以创新。从社会角度,黑龙江流域旅游文化产业具有地域性,代表着特色文化符号,对桦树皮文化起着很好的宣传作用。从经济角度,实现带动下岗职工再创业、就业,提升产业化水平,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并为特色旅游增加色彩。桦树皮工艺品作为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让更多人们了解、感受了淳朴的北方民族文化,装饰了人们的生活。

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地区的许多游猎民族,因地理和自然环境的原因,一直沿袭着制作非遗艺术品的传统,并与俄罗斯非遗艺术有着交流的便利条件。使黑龙江流域成为非遗艺术行业里从艺人数最多,工艺品质量最佳、品类最齐全的地区。工艺品产业的建成将极大地提升非遗艺术的文化底蕴,弥补目前市场上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的不足。长期以来,黑龙江流域旅游项目供应链相对单一,吃、住、行基本完善,游、购、娱还很欠缺。桦树皮工艺品产业化建设空间巨大,要实现旅游业工艺品的多元化战略。桦树皮文化在黑龙江流域的成功运作,将为旅游资源增加一个项目,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增加游客在此逗留时间,带动旅游人数增加。同时,也为民间艺人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从而增加就业人数,客观上促进旅游行业及相关行业对旅游资源的发掘和利用。通过文化的认同,增进了世界民族的友谊,进而使游客对非遗艺术的魅力产生无限的遐思,加上对产业的不断提升,既满足游客对非遗工艺的多元需求和游、购、娱的需求,又促进了艺术和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旅游服务多元化建设。

3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保护刻不容缓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民间技艺都濒临失传或消失,阻碍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传统桦树皮工艺品保护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缺乏对传统桦树皮文化美术、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发展意义的宣传,没有形成必要的社会认同;二是原始的言传身教的家族传承方式限制了传统桦树皮文化的传承发展,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鄂伦春族非遗艺术工作。

非遗艺术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后继乏人,艺人多老龄化。保护黑龙江流域少數民族手工艺品对于提高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启示,将传统的民族手工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是非遗民族的传统工艺,是非遗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继承和发展非遗工艺品,传承非遗桦树皮文化,使人们通过了解非遗工艺品来了解非遗民族,是挽救桦树皮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民族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民族,用非遗工艺品装饰人们的生活,感受淳朴的桦树皮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民族的愿望和追求。在桦树皮文化传承中,将提升高等教育与桦树皮文化结合,丰富地域的文化内涵,为地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成功典范,使之成为桦树皮文化走向全国的文化窗口。将非遗历史文化与艺术结合,使之成为有高度参与性及融合地方文化特色的经典建筑、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古代园林为一体的主题文化。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的保护,不仅能把这种濒临消失的民间工艺传承下来,并且给非遗工艺品注入了新的艺术理念,带动其他民俗产业共同发展,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让更多的艺人能创作出个性鲜明、品质独特的工艺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适应“一带一路”“龙江丝路带”发展战略,有助于确立工艺品在未来文化发展中的优势地位,不断提升工艺品层次。

参考文献

[1]闫天宝,张晓丽.鄂伦春族传统图案色彩特征形成因素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9(6):15-17.

[2].张晓丽,闫天宝,周晓杰.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探析[J].艺术研究,2019(6):80-82.

[3]张晓丽,刘洋,徐莹.黑龙江流域岩画的研究现状和艺术特色[J].艺术研究,2019(1):4-6.

[4]张晓丽.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保护与传承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5-6,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