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探讨
浅析创伤骨科护理的风险管理
![浅析创伤骨科护理的风险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2a307483b3567ec102d8afb.png)
2 0 1 5年第 5期
采用临床研究过 程中常用 的随机抽样分组研究方法 , 在过去一段 时间 内( 2 0 0 8年 5 月至 2 0 1 1 年 5月) , 抽取 来我 院就诊 的8 6 例住院治疗的妇科确诊患者病例 , 并将其 随机 分为两组。划分在 A组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的为 4 9岁 , 年龄最小 的仅有 2 8岁 , 平均 年龄为 3 7 . 7岁左右 ; 该组研究对象 中病程最长的患者患病 时间为 1 4年 , 病 程最短 的仅 有 2年 , 平均病程为 4 . 4年左右 ; 划分在 B组的研究对象 中年龄最大 的为 4 9岁, 年龄最 小的仅有 2 6岁 , 平均年龄在 3 8 . 6岁左 右; 该组研究对象 中病 程最长 的患者的患病 时问 为l 3 年, 病 程最 短的仅有 1 年, 平均病程在 4 . 8年左右。以上所抽 取患者的所有 自然资 料, 均 不具有 明显 的统计学差异 , 可以在研 究过程 中予以分析 比较。在接 受治疗 之前 , 所有患者都经过了一些 相关 的临床检 查之后予 以确诊 , 并且 由患者 或者是其 家属在 同
创伤骨科护理风险及管理
![创伤骨科护理风险及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8b27f959eef8c75ebfb3c8.png)
创伤骨科护理风险及管理摘要:目的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策略。
方法选择本院创伤骨科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意外伤发生情况、投诉率等指标。
结果治疗组的投诉率、意外伤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创伤骨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风险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创伤骨科;临床护理;风险控制近年来,随着公众维权意识、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单位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护理风险管理应运而生。
护理风险管理就是对环境、患者、护理人员、护理制度、技术、药物、护理流程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预见、分析与管理,进一步降低经济损失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我院在创伤骨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创伤骨科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8例。
治疗组男152例,女106例,年龄33~79岁,平均(54.8±8.2)岁。
对照组男156例,女102例,年龄32~78岁,平均(52.7±7.9)岁。
两组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健康教育、饮食管理等,不对护理内容做特殊要求。
1.2.2治疗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包括:(1)分析、查找护理缺陷:①护理人员不足,由于人手不足,护理人员很容易出现紧张、大意等情绪,导致很多工作未按要求进行。
②有部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于相关制度的执行不到位。
③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无法对现有的或是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预测,进一步导致多种风险的发生。
④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骨科护理知识,对新技术、新技能的掌握不熟练,不能及时观察患者病情,也无法重点观察病情。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缺乏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进而导致多种风险发生。
创伤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创伤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285c06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c.png)
创伤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发布时间:2022-05-25T08:32:32.421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6期作者:徐艳丽[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对医疗卫生服务也有了新的要求,徐艳丽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骨科550001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对医疗卫生服务也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
当前,医生与患者之间产生了更多的矛盾与纠纷。
骨科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骨科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一般情况下,骨科患者接受治疗后需要长时间住院修养,需要医疗人员给予必要的护理,这期间若是医护人员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很容易会产生摩擦与纠纷。
骨科护理并不简单,因为骨科护理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一旦医护人员护理出现失误,就会出现一些不安全事件,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简要的分析了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希望对医疗行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分析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渐的改善,且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所以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故而,医疗卫生服务方式要进行一定的创新。
近几年,医患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需要社会提高重视程度。
骨科科室是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骨科病人的数量逐年增加,这对医院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
骨科疾病一般并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却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骨科患者若是要获得彻底恢复,需要住院接受治疗与护理,这不是一个短期时间。
在住院期间,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便是护理人员,近几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逐渐降低,面对这种情况,要及时的调整传统的护理方式,针对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1]。
一、护理风险类型(一)主观型护理风险主观型的护理风险是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之一,因为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护理方式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主观性,很多的护理人员对骨科护理并未树立正确的观念,部分护理人员会忽视一些护理的细节,甚至存在护理操作不规范的状况,都严重的降低了护理的质量,导致护理风险的出现。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ca186b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d.png)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主要涉及到骨科手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害,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评估和防范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在骨科护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常见的风险因素: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骨科手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为评估和防范这一风险因素,护士可以进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早期行肢体活动、佩戴弹力袜、使用抗凝剂等。
2. 坠床风险:骨科患者多因手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对肢体活动受限,容易出现坠床风险。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情况评估坠床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加装床栏、监控患者行动、提醒患者注意安全等。
3. 伤口感染:骨科手术后伤口容易感染,尤其是开放性骨折或体表钢板、螺钉等植入物。
为评估和防范伤口感染的风险,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伤口状况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术后伤口清洁护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4. 并发症:骨科手术后可能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深部组织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
为评估和防范这些并发症的风险,护士可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咨询医师、进行相应的检查等。
为了减少骨科护理中的风险,护士需要采取以下防范对策:1. 提供安全环境:保持病房的清洁和整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床铺,加装床栏,减少坠床的风险。
2. 做好疼痛管理:骨科手术后患者术后疼痛严重,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及时给予镇痛措施,同时注意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剂量。
3. 进行护理干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早期行肢体活动,佩戴抗静脉血栓弹力袜,使用抗凝剂等。
4. 加强护理团队的沟通与合作:骨科护理关注患者的多个系统和器官,需要与医生、物理治疗师等其他专业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和评估手术效果。
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体会
![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1bcf0f4af45b307e97197af.png)
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体会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创伤骨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列举创伤骨科护理風险管理的方法,分析护理险管理的效果。
结果:在实施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后,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前后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极大地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应用和推广。
标签: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对于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来说,由于患者的病情不稳定,在实际的护理当中存在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注重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最大化地减少护理风险。
因此,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环节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针对护理当中的风险因素,展开细致全面的护理管理,从而有效地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避免为医院带来经济损失。
本次研究对100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得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患者年龄为3079岁,平均年龄(57.6±6.3)岁。
患者的创伤原因有车祸(52例)、摔伤(25例)、斗殴受伤(23例)。
本次研究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本院伦理委员会要求。
1.2方法1.2.1加强对创伤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为了保障护理的效果,需要将护理风险管理融入其中。
对定岗护士进行规范和细致的护理培训是护理风险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对护士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锻炼,增强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护理问题。
在培训结束后,还需要定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考核,同时也要鼓励护理人员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并注重护理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在创伤骨科护理的整个环节中,质量以及安全是其中的薄弱环节。
创伤骨科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
![创伤骨科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2bce0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0.png)
创伤骨科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创伤骨科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一、前言创伤骨科是一个高风险的医疗领域,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的风险和并发症。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系统完整的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创伤骨科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二、风险评估体系1. 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案例、医药文献、临床研究等信息,以及利用医疗事件报告等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创伤骨科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
2. 风险分析和评估将识别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频率,并确定其对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重点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 风险分类和等级根据不同的风险特点和惯例,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频率划分等级。
风险等级的划分可以根据医疗专家的意见和经验,也可以参考国家和国际的相关标准。
4.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类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和合作,提高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监测和管理等。
5. 风险追踪和反馈对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需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向相关人员和部门反馈结果,以便及时纠正和改进。
6. 风险教育和培训通过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创伤骨科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
定期组织针对性的培训,使医务人员了解最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管理实施1. 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团队成立创伤骨科风险评估和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持续改进。
团队应包括创伤骨科专家、质量管理专家、护理专家等,以确保专业性和全面性。
2. 制定风险评估管理流程和指南根据风险评估体系的要求,制定风险评估管理流程和指南。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31a7d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f.png)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骨科护理是指对骨科病人进行全面综合护理,旨在提高病人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骨科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骨科护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骨科护理中,护士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包括术后感染、压疮、跌倒、忧郁等。
这些风险因素不仅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护理难度和医疗费用。
对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防范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有效的对策,可以降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旨在探讨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及其评估工具,分析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防范对策,为护士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对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有效的防范,可以为病人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1.2 研究目的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并发症、感染风险、跌倒和滑倒风险等,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对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设计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也旨在推动骨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促进骨科护理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研究旨在探讨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同时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促进骨科护理学科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1.3 意义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骨科患者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可以帮助护士和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风险因素评估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探析
![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e94a5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1.png)
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探析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探析1、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缺乏专科护理知识针对骨科患者的护理,需要护士具有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术和临床实践经验,如缺乏这些必备条件就会产生护理风险。
尤其遇到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创伤者,入院时因伤情复杂、严重、病情变化迅速,更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采取相应措施。
在实践中,有些护士不懂急诊创伤的抢救程序,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在护理中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往往会发生护理风险。
同时,由于护士专科知识缺乏,病情观察能力欠佳,对损伤所存在的潜在并发症预见性不足,再加上评判性思维不够,容易延误病情,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1.2 制度落实不够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正确实施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质量保障的关键。
护士若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流程,有章不循或慎独精神欠缺,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规章制度的建立不健全,约束力不强,都会造成护理风险。
1.3 安全意识缺乏很多医护人员认为,安全问题与领导有关,缺乏责任心;在护理和治疗中缺乏安全意识,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有侥幸心理,致使风险因素不断增高。
1/ 9任何临床活动都存在风险,如果在医疗活动场所未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特别是实习、进修、轮转及新入科人员,本身对环境较陌生,再加上护理经验的缺乏,更容易发生差错事故。
1.4 法律意识缺乏部分医护人员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突出的问题是工作中存在严重的重治疗,轻记录的不良现象,还缺乏正确处理护理的方式。
1.5 护士缺编严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观念、职责范围、作用与功能发生了相应变化。
另外,许多新诊疗技术、方法大量的应用,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护士配置人数与护理工作量、床位的增加不相适应,导致护士相对数量减少。
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人事司 1995 年对全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 210所医院的调查显示,护士缺编的医院占被调查医院的93.93%。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cefb6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e.png)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骨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骨科护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是骨科工作中必须重视和处理的问题,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骨科护理中存在哪些常见的风险因素。
骨科病人常见于各种骨折、关节炎、脊柱疾病、软组织损伤等,这些病症都会对患者的骨骼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手术风险、感染风险、压疮风险、药物风险、并发症风险等。
我们需要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
针对手术风险,我们需要对手术前后的骨折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骨折类型、并发症风险等,以便安全地完成手术并降低手术风险。
感染风险评估需要对患者的感染病史、抗生素使用情况、手术部位和时间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防感染风险。
压疮风险评估需要对患者的体重、营养状况、活动能力等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药物风险评估需要对患者的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评估,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并发症风险评估需要对患者的疼痛、血栓、肺炎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干预。
除了对患者进行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护理意识和能力,共同降低骨科护理中的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
家属需要了解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做好患者的护理和康复工作。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我们需要全面了解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教育,共同降低骨科护理中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8c60f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a.png)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骨科护理是以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为基础,在对骨科疾病和伤害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确保患者安全和健康的专业护理。
由于骨科疾病和伤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骨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包括手术风险、医疗感染风险、跌倒伤害风险等。
对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提高骨科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手术风险手术是骨科治疗常见的治疗手段,而手术风险是骨科护理中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手术风险包括术中出血、手术感染、术后并发症等。
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手术前准备情况、手术风险评估等进行全面评估,以便为手术提供合理的准备和护理。
2.医疗感染风险骨科患者因为手术、伤害等原因都存在着一定的医疗感染风险。
骨科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病因是外伤创口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
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之一,需要对患者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
3.跌倒伤害风险骨科患者由于疾病和手术后的虚弱状态,容易出现跌倒伤害。
跌倒伤害可能会导致骨科患者的原有伤病加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二次伤害。
对骨科患者的跌倒伤害风险进行评估和防范十分重要。
二、骨科护理中的风险防范对策1.手术风险防范(1)强化手术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体格检查、手术适应症评估、术前准备等。
(2)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做好术前的手术标记和手术部位的准备,减少手术操作中的失误和意外。
(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术后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并发症。
2.医疗感染风险防范(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保证手术切口、伤口等处于无菌状态。
(2)对术后切口伤口的护理和换药进行严格控制和监测,确保切口伤口的愈合和无感染。
(3)提醒和教育患者及家属做好伤口伤病的日常护理,避免伤口感染的风险。
3.跌倒伤害风险防范(1)对骨科患者进行跌倒伤害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情况等因素,确定患者的跌倒伤害风险等级。
骨科护理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骨科护理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586d297ad02de80d5d84096.png)
骨科护理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摘要:医疗护理风险潜藏与每一场医疗活动,稍有不慎则会酿成大错。
对医疗护理风险的控制是整个医疗护理界的共识,降低医疗风险,落实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排除医疗安全隐患也是每个护理人员必须正视的一项工作。
骨科护理是一项繁琐而又严肃的工作,因此骨科必须做好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关键词:骨科;护理;安全管理;风险控制在骨科护理中创伤骨科是最为受到重视的科室,因为创伤骨科的住院患者基本上因意外事故致伤者居多。
并且创伤骨科的急症情况以及复合伤害等重创患者较多,其存在着病情复杂、易产生突发状况、护理周期长等特点。
在骨科治疗中由于透明度较高等原因,患者较为容易并发各种合并症及功能障碍,并且对于工伤、车祸等的护理又很容易涉及到法律问题。
因此医院中往往骨科更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骨科护理是一项繁琐而又严肃的工作,因此骨科必须做好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1.骨科护理的安全管理护理管理中护理安全管理是最重要的工作,护理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1.1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强化职业训练意识护理人员只有掌握了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心应手。
骨科护理工作中会出现许多突发状况,一旦发生了病情恶化等状况,则必须需要护理人员在最快的时间结合所学的知识拿出应对方案。
并且作为一名优秀的骨科护理人员还得具备预见性护理思维,而这也是需要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的。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基础与能力,并定期组织专业科学知识教学和研讨会,加强训练意识。
1.2医疗环境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环境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住院病患所处的环境应该是优质的,厕所走廊都应该保持照明设施的齐全,护理人员应该随时注意环境中的潜在危险,例如地砖路面上不能有水,以防患者行动时打滑。
护理人员要随时巡视病房,对于重症患者和大手术后患者,应该将其安排在接近护士站的病房。
1.3树立法制观念,狠抓制度落实骨科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必须牢记依法行医的观念。
探析创伤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
![探析创伤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cb921a5022aaea988f0f47.png)
探析创伤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对策。
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创伤骨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护理风险管理及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各种不良事件的几率,提升其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对策现代社会交通发达,骨折发生率升高,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患者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为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护理风险管理应运而生[1]。
本文主要研究了创伤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对策,现进行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入组患者年龄最小30岁,最大80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全部入组患者有直系亲属陪同,亲属及患者自身熟知本研究,自愿参与,可有效回答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研究的相关问题,除本病外无其他严重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沟通交流无障碍[2]。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后方开展本研究。
1.2创伤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护理人员人数较少,人手不够,在工作中易紧张,导致很多操作不能按照要求完成。
护理人员学历不高,对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够,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
护理人员无风险意识,不能及时预测或发现潜在的风险;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不能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对严重疾病不能重点观察。
未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从而导致发生各项高风险事件。
护患沟通不足,护患关系不良,患者不愿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3]。
1.3护理方法在实施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为:1.3.1合理调配科室的护理人员,在工作高峰期配备足够人手的工作人员,保证繁忙时护理工作能顺利开展,患者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
![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f45578c77da26925c5b0ff.png)
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创伤骨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各110例住院患者,将风险管理实施前的患者记为A组、将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患者记为B组,应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调查,以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64%,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3.64%(P<0.05)。
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风险管理;护理效果创伤骨科住院患者多为车祸或严重事故而造成的骨伤患者,此类患者病情多不稳定,临床护理难度较大,因此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风险管理是从管理科学中引进而来的新型医疗风险管理模式,其简单来将就是通过对护理人员、患者及就医环境、就医过程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的是一种模式[1]。
该种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治疗,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为深入研究创伤骨科风险护理管理实施的效果,笔者择取了我院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各110例住院患者组成A、B两组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起开始实施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现收集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各110例患者组成A、B两组。
A组110例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43例,;患者年龄从33岁到74岁不等,平均年龄(56.7±8.7)岁;骨折类型为单纯肢体骨折的有66例、合并骨盆骨折的有15例、合并颅脑损伤的有29例。
B组110例患者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从34岁到76岁不等,平均年龄(57.3±8.6)岁;骨折类型为单纯肢体骨折的有67例、合并骨盆骨折的有16例、合并颅脑损伤的有27例。
探析创伤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
![探析创伤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393cff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9.png)
探析创伤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摘要:目的:对创伤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对策进行研究。
方法:本次共计94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来。
采取基础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风险防范护理模式护理实验组患者,对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情况、护理认可度进行分析和对比。
结果:对本次实验所选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情况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相关数据下降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p<0.05);对本次实验所选患者护理认可度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相关数据上升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p <0.05)。
结论: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基础护理模式,其能够有效规避相关风险,在减少风险事件的出现、提高患者护理认可度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关键词:创设骨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随着医疗单位和医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管理这门新学科应运而生。
采取风险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受益,还能有效地避免各种护理纠纷的发生,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显著提高。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制意识和对自己的就医权利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服务、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创伤骨科的病人多因车祸、意外事故致伤,具有急诊多,病情变化快,复合伤、多发伤等特点,事发突然,家属无心理准备,病人卧床时间长,因医疗费用易产生经济纠纷,对护理的要求比较高且难度大,因此要及时预见、发现和处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才能保障护理安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对象为94例创伤骨科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19年12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 2月。
本次实验以随机编号的奇偶性性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编号为奇数,实验组患者编号为偶数。
对照组患者年龄上至80岁,年龄最小值为32岁,中间值为(54.6±7.5)岁,25:22为男女比,实验组患者年龄上至81岁,年龄最小值为33岁,中间值为(54.7±7.7)岁,26:21为男女比。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00beeb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5.png)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骨科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士需要面对许多潜在的危险和风险,例如手术过程中的感染、出血、休克等等。
为了确保骨科护理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安全,护士需要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估与防范对策。
下面将对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手术风险1、手术部位骨科手术对手术部位的精准要求较高,一旦手术错误使用不合适的骨科用具,就有可能使患者的损伤加剧,并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因此,护士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严格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手术部位,确保手术准确无误。
2、手术过程中的意外手术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意外情况,例如,在手术过程中偏移,锤击不到位等,这些均会给患者带来伤害。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3、手术感染骨科手术后的感染率较高是因为手术部位比较复杂,感染机会也比较多,特别是在锁定钢板、螺钉等手术过程中,手术器具的材料选择及无菌操作难度也较高,感染也常常发生。
因此,护士需要加强无菌技术,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并对手术后身体状况进行常规检查。
二、失血与休克风险1、术内失血过多骨科手术对术内失血要求严格,同时也需要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评估。
护士需要及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并在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
2、术后休克骨科手术后患者易于出现休克的症状,特别是利用锤击钉子等手术,可能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产生影响,引发术后休克。
因此,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防止转化为抢救状态。
三、康复风险1、骨折复位后重新移位骨科手术后,需要进行复位操作,手术固定后,患者需要进行恢复运动,但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因为不小心(如跌倒等)导致复位后重新发生移位。
因此,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康复过程,并且加强指导,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避免因为不小心而导致的重新移位。
2、缺血缺氧骨科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疗法,经常需要进行徒手、瑞德等康复训练,但做不好会导致患者的运动器官缺血缺氧。
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b180c1fad6195f302ba620.png)
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分析目的:观察创伤骨科护理工作应用风险管理的对策以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16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
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满意度为88.7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创伤骨科护理工作中有效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创伤骨科;风险管理;护理创伤骨科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病程时间较长,对护理工作有高要求[1]。
要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就要進行护理风险管理,保证护理顺利而且有效地开展。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药物、设备、护理技术、护理制度、护理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以减少医患纠纷、经济损失[2]。
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现将研究详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1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创伤原因有车祸、打架斗殴、意外摔伤等。
对照组含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40—77岁,平均(57±2.2)岁,其中四肢骨折30例,单一四肢骨折25例,盆腔骨折15例,骨折并多处脏器损伤8例,骨折并颅脑损伤2例。
观察组含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41—76岁,平均(57±1.9)岁,其中四肢骨折29例,单一四肢骨折27例,盆腔骨折13例,骨折并多处脏器损伤9例,骨折并颅脑损伤1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创伤构成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
骨科急性创伤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骨科急性创伤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7d5870c84254b35effd34bc.png)
骨科急性创伤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目的:对骨科急性创伤的临床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方法:对2011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60例的急性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出现的护理风险。
结果:本组患者中出现44例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因素有护理人员方面、患者及医院方面;实施前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在骨科急性创伤的护理中风险类型较多,主要和护理人员及患者存在关系,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相应的管理,减少护理事件的发生。
标签:骨科急性创伤;护理风险;防范骨科急性创伤一般是由意外事故造成的,有着急诊性、复合多发性伤的特点,且病情变化快,病程和临床治疗时间较长[1]。
这些都使患者及其家属的压力加大,易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临床护理的开展,加大了护理风险。
因此,必须重视骨科急性创伤的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的安全可靠。
本文主要对1160例的急性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临床护理中的常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报告正文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分析2011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60例的急性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746例,414例,年龄19到64岁,平均(53.6±2.7)岁;交通事故伤789例,高处坠落外伤208例,其他创伤163例;四肢骨折875例,合并脏器损伤187例。
本组患者中有614例在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期(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其余为546例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2013年4月至今)。
1.2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统计护理期间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数,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3到6个月,掌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对比实施前后临床护理满意度。
1.3统计方法应用SPSS12.0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X2檢验统计数据,组间比较以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骨科病区的风险管理与护理安全
![骨科病区的风险管理与护理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bae323d6cc7931b764ce1564.png)
骨科病区的风险管理与护理安全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
创伤骨科的住院患者因车祸或意外事故致伤居多,多发伤及复合伤等严重创伤者多,病情复杂,术后管道多,自理困难,对护理要求高,难度大,生活护理繁重。
为确保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找出骨科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要求其防范对策,降低护理风险系数,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因此,风险管理在护理安全中尤为重要。
1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指:医疗事故,护理意外、护理纠纷、护理并发症等一切可能引起损害的事件)2 护理安全在护理活动中无护理并发症、差错、事故及纠纷。
(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环节,也就是说,护理安全已不仅仅是指护理活动中遵循操作规程,其范围已拓展到病人,针对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及整个医疗过程)3 护理安全与护理风险的关系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护理危险。
护理安全与护理风险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风险意识低,则风险系数高,护理安全系数低,护理安全系数高,护理安全保障可能性大,要认识到,确保护理安全,必须提高全体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建立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氛围。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伤。
4 导致病人不安全的因素4.1护士缺乏预见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能力突出表现在遇有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创伤的患者入院时,由于伤员的伤情复,严重,病情变化迅速,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由于专科知识有限,在病情观察时缺乏预见性护理思维,无个体针对性,无重点观察的护理问题,而是千篇一律,致使伤后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时才采取对策,措施不及。
因此护士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更新知识,扎实的掌握科学理论。
4.2 有章不循“慎独”精神欠缺“慎独”是护理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护理的风险管理方法。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骨科一科、二科100位患者,住院期间做满意度调查。
对问题进行汇总,制定新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在2012年进行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满意度。
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满意度为80.5%,实施后满意度为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标签:护理风险;创伤;措施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措施。
具体到创伤骨科,因患者有病情急,情况复杂,病程长的特征,这就向我们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骨一科病例59例、骨二科41例。
其中骨一科患者为多处骨折合并脏器损伤,骨二科患者为单一四肢骨折。
1.2方法集合骨科病房主任2人,医生8人(包含实习医生1名),护士16人(包含实习护士2名)对2011年100例患者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出投诉最多情况的为: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熟练,醫院病房设施不完善。
由主任起草,综合部门人员意见,制定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办法。
经院长批准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对2011年、2012年《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
1.3效果判定《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在85分以上为满意,70~80分为合格,70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的实验所得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
2.0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卡方检验,最后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投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创伤骨科2011年患者满意度为80.5%,2012年患者满意度为95.2%。
比风险管理实施前有较大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专业技术创伤骨科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这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紧急的清创、固定、输血等专业处理。
个别患者损伤位置靠近脊髓,更应注意搬动方式,错误的搬动或更换体位方式,会造成患者的二次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引发患护纠纷[1]。
所以应该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重视实践操作。
未取得《国家职业护士资格证》的实习护士,一定要在护士长的监督下完成工作。
护理人员定期组织专项业务学习,制定学分制度。
如学分不够者不得报考晋级考试。
3.2服务态度由于创伤骨折发生突然,患者和家属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在就医过程当中非常焦急。
又因急于知道病情,经常在护理人员救治过程中不停追问,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
护士在劝阻过程当中缺乏耐心,态度生硬引发矛盾[2]。
针对这种情况要求护理人员应该规范文明用语,科室统一组织礼仪培训,在护理服务过程当中使用安慰性语言。
还有一些患者由于一些剧烈的损伤,原有关节出现了功能性的障碍,需要植入人造材料固定。
固定材料的选择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功能障碍要详细的告知患者或家属。
对手术恢复后还需要二次取出固定材料的患者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关注,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3.3完善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可有效避护理风险。
①要做好护理记录。
要求护理人员按照表格规范书写。
对记录内容严格把关定期抽查,禁止代写或月底补记、作假等行为。
②做好交班制度管理。
合理安排白班、夜班、倒休,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h,严禁因为个人原因的乱倒班。
③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定时巡视。
最后向患者嘱咐正确使用方法方法,外用药物严禁口服。
3.4服务设施骨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多行动不便,所以病房布置要合理。
病床要加护栏,牵引装置要有防护,病房窗户安装防护栏。
护理人员发放的药物要放在患者易拿取的地方。
卫生间和走廊的墙壁要安装扶手等设施,扶手定期检查修理。
同层病房和走廊不设台阶,楼内设电梯,电梯按键高度应在患者坐姿能够到范围内或设置专门电梯服务人员[3]。
总之,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贴心优质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顾敏.骨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1,12:1910-1911.
[2]叶小惠.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1:140-141.
[3]尤明兰,任震晴.浅谈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