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作业设计 (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_0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_0

疫苗正在赶来的路上。

二、新课: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各种微生物的威胁,但是我们不一定会染病,这是为什么呢?——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和抵抗已经侵入体内病原体的本领。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结构有哪些?师:为了帮助大家更形象记忆,准备了几个动画,通过动画我们来了解它分别代表身体的哪些结构?学生:(回答)看动画识别小结:皮肤、呼吸道分泌物、纤毛、泪液和胃液等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提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会怎么样?(图片)存在于组织中的吞噬细胞(一部分来自血液)吞噬和消化病原体↘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师:第一、第二道防线对病原体的作用有针对性吗?能对多种病原体有一定防御作用(非专一性)——非特异性免疫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天然防御结构(先天性)↗(板书)特点:非专一性、先天性提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上述两道防线进入血液,身体会产生怎么样的应对机制?为了更顺利地开展新课,我们先来认识两个概念(抗体和抗原)学生:小组活动师:在座的同学们都有过打疫苗的经历(疫苗就是用少量各类病原体微生物制成的,人为将这些病原体注入人体血液,直接突破了前两道防线)接下来,人体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学生:观看疫苗视频活动:将视频中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多媒体学生展示并阐述)师:这里出现了由众多淋巴细胞构成的“作战部队”——第三道防线(读图)抗体是如何对付抗原的?通过读图活动,了解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通过比较,知道第一、第二道防线的共同点通过看视频绘制关系图理清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小结:由B淋巴细胞来完成的,在体液中消灭病原体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由T淋巴细胞在宿主细胞内将病原体杀死的免疫称为细胞免疫。

两者统称为特异性免疫。

讨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思考:1.有些传染病只要得过一次就不会再得第二次,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移植的器官会遭到排斥?师:春季是处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高发季节,人群中对鸡产生了恐慌心理,鸡肉还感吃吗?学生:观看视频三、课堂小结:畅谈收获四、布置作业通过看图,了解抗体是如何对付抗原的了解特异性免疫的机理回到本课的开始,通过视频了解禽流感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应对传染病畅谈收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的健康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特殊的防病措施人体的免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的健康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特殊的防病措施人体的免

第2课时特殊的防病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见A本87页)聚焦教材1. 人工免疫有两种方法:(1)将_疫苗_或其他_抗原_物质注入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___而获得免疫;(2)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人体而获得的免疫。

2 •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__,使他们获得免疫,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__传染病__的目的。

3 •人体免疫功能包括—抗感染—功能、—免疫监视—功能、—自我稳定—三个方面。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过敏反应__、—自身免疫病__、—免疫缺陷病—等。

4•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__、血液传播__、―母婴传播__。

VQ分层训练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1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人工免疫的是(A )A. 人体患过甲肝后就不会再患甲肝B. 将由病原体减毒处理后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内C. 给被毒蛇咬伤的病人注射含有抗蛇毒的血清D. 将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人体内2.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免疫属于(D )①特异性免疫②非特异性免疫③自然免疫④人工免疫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 早在宋代,人们观察到某些患轻微病症的天花病人,只在脸等部位出现较少天花痘,没有其他症状。

于是将这类病人康复时所结的痘痂干燥减毒后碾成粉,吹到健康人鼻孔里,使其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

这里的痘痂和这种办法分别属于(B )A. 抗原,特异性免疫B .抗原,人工免疫C.抗体,非特异免疫 D .抗体,人工免疫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免疫的是(D )A. B型血的红细胞在A型血中凝集B. 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血液中衰老、死亡的红细胞C. 人体的淋巴细胞杀伤癌细胞D. 肝脏将有毒的氨转化为尿素5. 人体由于新陈代谢每天都要产生大量衰老、死亡的细胞,这些细胞都能得到及时的清除,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这属于免疫的(B )A. 免疫监视功能B .自我稳定功能C.特异性免疫功能D •抗感染免疫功能6. 有的人对青霉素过敏,少量注射后就会发生休克,严重的有生命危险。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的健康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的健康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1.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是()A.抗原→淋巴细胞→抗体B.抗原→胸腺→抗体C.抗原→脾脏→抗体D.抗原→淋巴结→抗体2.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的屏障作用B.胃液的杀菌作用C.注射狂犬疫苗D.白细胞吞噬病菌3.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截至2013 年4 月11 日,全国共发现3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当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血液中会出现抵抗该病毒的抗体。

产生这种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C.红细胞D.呼吸道上皮细胞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体液大量损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5.如图所示,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H7N9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接种疫苗后轻度体温上升是由于免疫功能破坏B.H7N9病毒是病原体,灭活疫苗只是蛋白质C.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人体出现体温上升就会引起抗体浓度增加6.如图反映了人体内的某种生命活动。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细胞吸水B.免疫反应C.受精过程D.反射活动7.如图所示是人在先后两次感染同一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的产生情况。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抗体的作用是。

(2)一般情况下因此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康复后,短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请说明理由:。

(3)第二次感染时,虽时隔一年,但是并不像第一次感染那样要过一段时间才产生抗体,而是很快就产生足量的抗体,其原因是什么?。

8.某人得了细菌性疾病,下表显示了该患者在生病期间体温和抗体水平的变化。

该患者恢复正常的时间是()A.星期二B.星期三C.星期四D.星期五9.某班一同学出现高烧、咳嗽、咽喉痛等症状后,班里陆续有多名同学出现类似症状。

经医生诊断,他们都患上同一种传染病,该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在人群中传播。

九年级下册科学《身体的防卫》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科学《身体的防卫》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身体的防卫》这一章节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好奇心强:学生对免疫系统这一神秘领域充满好奇,渴望了解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2.思维活跃: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师引导: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导入新课:
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身体的防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讲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作用,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举例、展示图表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免疫系统的知识。
2.注重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探究: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团队协作: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作用。
2.了解疫苗和免疫接种的原理,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3.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教师指导:
在学生做题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反馈:
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及时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和预防接种的意义。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的健康第3节身体的防卫教案(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的健康第3节身体的防卫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3节身体的防卫教学目标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3.了解免疫功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难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身体的防卫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

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教师归纳: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二道防线: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解释抗原和抗体: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

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3 身体的防卫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3 身体的防卫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3 身体的防卫第3节身体的防卫【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人体的三道防线,识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②简述抗原、抗体的概念,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③认识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功能差异,识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过程与方法:①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思考与讨论,并结合图片分析,逐渐形成对人体三道防线的认识;②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络,了解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③借助流程图,运用对比方法认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④通过阅读资料、生活现象的分析,掌握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了解身体,了解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②能够珍爱生命,懂得保护自己,让身体变得更强大,远离微生物的威胁;③科学对待身体免疫现象,并从中学会坚强、团结、积极向上。

4、科学与探究:探讨人体免疫的相关问题,认识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防线的组成与作用。

【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2、教学难点:理解抗原和抗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习课型】知识新授课,以概念学习为中心【学习方法】读图分析、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认识到微生物会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知道病原体会引发传染病,而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结合生活体验,能够了解人体的一些免疫现象,也知道感冒伴随的一些常见症状,知道炎症、化脓是身体的自我防卫。

【教材地位】本节是科学(浙教版)第六册第三章《人的健康》的第三节内容——《身体的防卫》第一课时教学。

教材在新课展开前用“虽然我们的身体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能够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创设问题情境,在知识矛盾中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顺利展开新课教学“对微生物的抵抗”。

接着,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结合丰富的图片,逐渐揭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符合学习的逻辑认知序。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_8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_8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身体的防卫(第二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前期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或者说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内容。

区分三道防线要抓住关键,有许多概念会出现,但不要挖掘太多、拓展太多。

所以第二课时的圣体的防卫,仍然需要复习人体的三道防线。

并且在复习过程中,也让学生理解接种疫苗的免疫学原理,是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本节设计以预防天花科学史为线索,说明人工免疫的2种方式的概念。

让学生从免疫学原理去解释接种牛痘苗起到对天花免疫的作用,总结出注射病原体可以产生人工免疫。

从而站在卫生免疫部门的角度,在制定计划时可以推行计划免疫,从国家层面有规划的进行传染病免疫。

然后以天花疫苗改良的问题,引出另一种人工免疫的方式——注射含抗体的血清。

随后用女子被狗咬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依然患病死亡的例子,基于这样问题进行班级性的探讨,引起学生思考。

然后小组合作,用免疫学的内容去解释专家对于女士死亡的分析。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从中对比总结2中人工免疫的区别。

通过自学阅读理解人体免疫功能,随后让学生完成判断人体免疫系统是否对列举的5项物质作出反应,学习并且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

然后邀请5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判断并且说明人体免疫的功能,再由其他学生去评价学生的判断,做到共同学习。

对于列举物质中人体免疫系统不做反应的2项,再人体免疫系统失调时,人体会作出反应。

面对无害的物质,比如天花、蛋白质,有些人会出现过敏反应;面对自身正常细胞,有的人会出现自身免疫病;有的人体面对病原体毫无办法,这是免疫缺陷病。

需要重点介绍过敏和艾滋病。

过敏反应介绍反应机理和预防措施。

在介绍艾滋病时,先通过认识艾滋病的作用机理去判断艾滋病病人的死亡原因。

然后通过传播途径去列举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最后用小A同学因为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事例,引起同学们对于艾滋病病人关怀的情绪。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节 身体的防卫》教案B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节 身体的防卫》教案B

《第3节身体的防卫》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2.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形成身体防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身体,爱护自己。

二、教学重点人工免疫和人体的免疫功能。

三、教学难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四、教学准备课本插图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对微生物的抵抗:二、1、了解病原体的概念三、传染病的病原体分为寄生虫和微生物两大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能过寄生生活。

流感、麻疹、小儿麻痹症、甲肝等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病毒。

四、2、人体的三道防线五、讲述: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有可能引起疾病,损坏人的健康。

而人之所以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就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人身体中抵抗疾病的途径①、第一道防线提问:你认为人体有哪些方式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生答:皮肤。

提问:为什么你认为皮肤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呢?生答:因为皮肤位于人体的最外层,皮肤表皮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阻挡外界环境中的病菌侵入人体。

教师补充:除此以外皮肤的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物中的某些物质对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师:科学家们曾经作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手上,3分钟后检查,这种病菌有3千万个,经过60分钟后检查,只有170万个;120分钟后再检查,就仅剩下3千个了。

出现这种现象是与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有关系的。

粘膜能分泌溶菌酶等多种杀菌物质,能将病原体溶解和消除。

讲述:除了皮肤之外,在阻挡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内的过程中,人体内的呼吸道、消化道等内表面的黏膜、眼、鼻口等器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提问:呼吸道粘膜上的粘膜和纤毛有什么作用?生答:当外界环境中的细菌和灰尘进入呼吸道后,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所分泌的黏液就与之粘着在一起。

由于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喉部作麦浪式地摆动,痰就被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而排出体外。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三节 身体的防卫第二课时 导学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三节 身体的防卫第二课时 导学案

身体的防卫(二)
学习目标
1、认识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2、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人工免疫和人体的免疫功能。

2、难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课前准备
1. 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是吞噬细胞和体液的杀菌作用;第三道是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的清除病原体作用。

这三道防线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C )
A.第一道 B.第二道 C.第三道 D.第一道、第三道
2. 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它是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它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有长有短
D.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所有病原体拓展与提高
1. 对照下图,描述人体的免疫。

A B C D
(1)图 A、B、 D 表示的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图 C 表示的是人体第二道防线。

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2)第三道防线出生以后才产生,通过抗原一抗体作用,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新课预习
一、特殊的防病措施
1. 人工免疫
(1)定义:通过人工的方法获得的免疫称为人工免疫;
(2)人工免疫的种类:一种是人工自动免疫,接种抗原,依靠人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另一种是人工被动免疫,直接注射免疫物质,获得免疫能力。

2. 计划免疫是卫生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它们获得免疫的一种方式。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教案 3-3 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教案 3-3 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

以上两种方法可综合使用。

例如,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

对被狗咬伤的人,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自动免疫方式);对咬伤严重者同时注射狂犬病血清(被动免疫方式),以提高疗效。

3.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计划免疫。

思考:列举你曾经接种过的疫苗,然后讨论接种疫苗的目的是要预防哪种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体是什么?人体免疫功能1、免疫三大功能1.抗感染的免疫功能当人体受病原体侵袭时,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保护自身,这是免疫的抗感染功能。

2.免疫监视的功能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3.自我稳定的功能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及损伤的细胞,以保持自我稳定。

2、免疫失调时产生的疾病1.过敏反应春天有些人对花粉易引起过敏。

是免疫系统对抗原(该抗原称为过敏原)的免疫反应造成的。

抗感染过强而产生。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过敏原?出现过敏反应时如何解决?过敏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寄生虫、花粉、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以是半抗原(如药物和一些化学制剂)。

有时过敏的自身成分作为自身抗原,也可以引起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可用药物减轻过敏症状,但最好的办法是尽量避免与使你过敏的物质接触。

2.自身免疫病自我稳定功能(即消除衰老死亡细胞)过强时,常见的有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分辨“自我”和“非我”,而在免疫功能异常时,抗体或淋巴细胞会失去这种能力,把自身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当做入侵的抗原而攻击,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病。

3.免疫缺陷病例如:艾滋病(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思考1:感染了HIV后,是否就是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即呈HIV阳性,该个体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大多数感染者在感染病毒后很多年内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发生任何疾病。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的降3-3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作业课件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的降3-3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作业课件新版浙教版

以上都是目前所采用的特殊的防病措施,其中 包括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 防接种,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 的所采取的计划免疫。
2.人体免疫功能
1.在正常情况下,人能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 ,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具有( A) A.免疫监视功能 B.自我稳定功能 C.特异性免疫功能 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 损伤的细胞 B.体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这是一种特异性 免疫 D.预防传染病,这是因为 疫苗( B) A.能直接杀灭病原体 B.能促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C.本身是抗体,能特异性吞噬抗原 D.是一种抗生素,注射后能增强抵抗力
6.下列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是( C ) A.为预防甲肝,全校同学注射甲肝疫苗 B.小明同学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C.小华同学被狗咬伤,医生给他注射了抗狂 犬病血清 D.进入人体的致病细菌被白细胞吞噬
7.人被毒蛇咬伤后,可以注射抗蛇毒血清加 以治疗。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射的物质和免 疫类型分别称为( A ) A.抗体,人工免疫 B.抗原,计划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结果是:再次受病原菌感染的24只甲组绵羊都 很正常,而用来对照的24只乙组绵羊都死了。 请回答: (1)此实验的原理是 特异性免疫 。 (2)实验中5月5日和5月17日注射的病原菌起了
抗原 作用。
(3)甲组绵羊不死是因为 体内产生了抵抗病原体
的抗体

(4)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对照 。
15.西非多国曾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埃 博拉出血热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该病 毒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属种;通常通过 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疫情发生后,许 多国家先后开展了疫苗的研制工作。目前疫情 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3.3身体的防卫教案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3.3身体的防卫教案

3.3 身体的防卫【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免疫现象;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了解抗原和抗体;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了解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

2.能力目标:学会读图和分析图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了解免疫现象及自身免疫能力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了解免疫现象。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教学难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准备】练习题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设问: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很多微生物,我们是否都会生病呢?在感冒流行期间,是否周围的每个人都会被传染呢?学生回答后引入: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抵抗病原体,保护自己不生病的能力。

且不同的人抵抗力不同。

二.新课(一).对微生物的抵抗人体对微生物的抵抗有两类: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学生读图并讨论:哪些结构能把病原体阻挡在体外?哪些结构能杀死病原体?学生小结:(鼻黏膜分泌的黏液;纤毛;泪液;胃酸等)介绍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作用。

小结:以上对病原体的抵抗,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后介绍:抗原;抗体;B淋巴细胞的作用;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的作用;细胞免疫等知识。

游戏:以讲述的形式用教室代表人体,部分学生代表病原体,部分学生分别代表皮肤、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模拟人体对微生物的抵抗过程。

强调:1.抗体是一类蛋白质,通常称为免疫球蛋白。

2.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有免疫记忆功能3.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来消灭抗原的免疫反应,称为体液免疫;由T淋巴细胞来完成的免疫反应,称为细胞免疫。

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防御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5.人天生的抵御能力,称为自然免疫。

学生讨论:1.有些传染病,你只要得过一次,就不会得第二次,这是什么原因?2.为什么移植的器官会遭受排异?练习: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B 抗原不同会引起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C 抗体一旦在体内产生即可终身存在D 进入人体的抗原包括病原体和异物等2.烧伤病人常采用自身的皮肤进行植皮治疗,而不植入外来皮肤,这是因为()A 会产生免疫反应B 神经血管不易接通C 外来皮肤含菌量的大D 外来皮肤含有抗体3.下图表示的是人在先后两次感染同一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3节身体的防卫(含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3节身体的防卫(含答案)

身体的防卫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知识点二:特殊的防病措施1.自然免疫;2.人工免疫;3.计划免疫。

知识点三:人体免疫功能1.抗感染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2.自我稳定功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3.免疫监视功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二、重难点突破考点1. 身体的防卫1.对微生物的抵抗A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结构和方法a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b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人体中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的结构有皮肤、粘膜以及溶菌酶等。

2.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a组成:皮肤和粘膜等。

b作用: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他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黏膜上的纤毛通过不停的摆动,能够清除空气中的异物和病菌。

(2)第二道防线a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b作用: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淋巴结、脾脏、肝脏等)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化。

注: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a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作用: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属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称为细胞免疫。

九年级科学下3.3人体的防卫教学案设计

九年级科学下3.3人体的防卫教学案设计

初中九年级科学学科人体的防卫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三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前一节内容学生刚学习了微生物的威胁,知道了人们身边有许多可以引起人生病的微生物——细菌和病毒,也埋下了问题,既然有那么多病原体,可人为什么不是总生病呢。

所以很顺理成章的学习点就从第二节引到了第三节人体防卫,学生也一如既往的对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很想搞清楚人体是怎么防御这些微生物的侵袭的,很想要自己去探索这些新知识。

但是这节内容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如什么是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体抗原等等,而这些知识又让学生看到或者体会到,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概念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很多学生都听说过这些概念,也能说出点一二来,陌生的是里面好几个概念容易混淆,分不清楚,很多学生自己预习课本上的内容理解起来都有点吃力,这样会慢慢消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所以如何很好的把这堂课中抽象的概念讲清楚,讲生动,让学生容易理解,爱听爱看,就成了本堂课教师该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

二、学情分析作为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特别喜欢生物方面的内容,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主动意识非常强烈,虽不能做到全面地看待事物,但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积极思考讨论,勇于创新,教师应尊重学生,平等参与,给予每一位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展示自我机会。

三、教学目标1.认识免疫现象。

2.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了解抗原和抗体。

4.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四、教学重点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五、教学难点区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这堂课的内容中抽象的概念比较多,如果只是一味的教师讲解就显得过于枯燥乏味了,而在多媒体视频的应用上,我们能选择的也只有图片跟视频,这些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视频如果用多了也会出现喧宾夺主的感觉,越是内容丰富的视频,反而学生越难在视频中提炼出与跟课本有关知识内容,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得被动接受知识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_《身体的防卫》教案2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_《身体的防卫》教案2

第3节身体的防卫1.教学目标:1、通过对琴纳和宋代尼姑消灭天花做法的比较,90%学生能完成预防接种的原理的概念图。

2、通过《免疫证》信息的解读,渗透关爱自己、关注身边的事物的情感教育。

3、通过观看视频《认识人体的免疫》,90%的学生能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及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4、通过小品《医生与患者》的表演,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渗透关爱自己、关心他人的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为九年级下册第三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二课时。

在上本节课前,已上过第一课时内容,并给予学生一些背景知识,如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病毒引起的的常见疾病、常见的传染病及其它们的传播途径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自身有密切的关系,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3.学时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比较琴纳和尼姑消灭天花做法,完成预防接种原理的概念图。

2、《免疫证》信息的解读,渗透知识源于生活、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情感。

3、通过观看视频,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及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4、寓知识于小品中,引发学生对自己、对艾滋病患者关爱的思考。

教学难点:渗透知识源于生活、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情感。

4.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身体的防卫播放视频《人类消灭天花》活动2【导入】身体的防卫引入:(从历史上的天花消灭人类数据引入)1495年,圣多明戈(位于南美洲的加勒比海入海口)80%的原住民因天花死亡。

1515年,天花使波多黎各(位于南美洲的列斯群岛附近)2/3的印第安人丧生。

仅18世纪死于天花的人数达1.5亿以上。

问题1、看到以上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天花是什么?现在还有天花吗?天花毒性很强;天花是一种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问题2、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会怎么做?远离病人(保护易感人群)、消毒、焚烧患者衣物等(切断传播途径)、把患者集中隔离(控制传染源)、研制新药、研制疫苗活动3【活动】身体的防卫过渡:当时有一个人的想法与你相似,他是谁?问题3:琴纳是如何消灭天花的?琴纳:将牛痘种在人的手臂上,一段时间后,再把天花接种到人身上,人也不会得病。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_2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_2

3.3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一、设计理念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

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两个情境(天花与蛇毒的故事),再结合学生自身熟悉的生活经验——手臂上的疤痕,使学生更有兴趣、更有自信地主动学习,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在各个环节之中,另外检测性的情境也皆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例子,比如狂犬病的情境。

建构主义理念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单方向传授知识的过程。

本节课以螺旋式上升的问题为载体,设计了四个探究任务,以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分别运用观察、作图、列表等科学方法,强调多种资源的综合利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探究,不断引导学生从已知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STSE的教学理念,将对艾滋病的认识上升到对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将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联系起来,以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九年级下册的学生,从知识起点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对细胞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关于细胞的知识大多是抽象的,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对预防接种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性认识有待提高。

从认知能力来看,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分析处理的能力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心理发展上呈现出思维活跃,肯动脑子,善于怀疑,对一些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的特点,但是对结论的表达不够严谨规范。

因此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对各种现象加以理解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起到画龙点晴的功效。

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适宜的情感激励,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第3节,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人工免疫的两种方式、免疫的正常功能和免疫异常常见的疾病,是在学习了人体三道免疫防线之后,对身体的防卫系统的进一步学习,又为接下来学习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打下基础。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_6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_6
能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识别免疫的类型,识别抗原和抗体
引导学生总结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识别免疫的类型,识别抗原和抗体
本课题适合采用“带着问题预学分享的学习”来组织实施。
学习目标(含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初步建立人体的三道防线,知道吞噬细胞抵抗病原体的方式与淋巴细胞不同。
2、通过第一、二道防线的自主读图和第三道防线的自主学习、交流分享,能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作用过程。
3、通过分析比较第一、二和第三防线的特点,识别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通过分析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同,理解这两种免疫;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识别抗原和抗体。
“身体的防卫”学与导设计
课 题
3.3身体的防卫(一)
执教时间
学习内容分析与学教方式选择
本课题是生物概念的建构学习。在学习了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之后,结合自己的感冒经历,学生已经知道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于是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如果不接种流感疫苗一定会生病吗?我们人体有没有一些结构可以保护自己,不让病毒进入人体?人体内有没有细胞可以杀死流感病毒?…
提出问题:1、比较皮肤的屏障作用、泪液的杀菌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有什么共同点?
2、若病原体大量涌入,突破第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会怎么样?
3、B和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式是特异性免疫吗、你根据什么判断的?
4、为什么B和T淋巴细胞不一开始就消灭病原体?
(四)识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识别抗原和抗体
学习任务:
重点:识别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
难点:特异性免疫的类型比较及相关概念的理解、识别抗原抗体。
课前准备
视频《冷战》、ppt
教学环节与目标

3.3身体的防卫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3.3身体的防卫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参与度有待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将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综合理解。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维持免疫平衡
3.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免疫记忆
-免疫耐受
课后作业
1.根据教材,概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答案: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淋巴结)、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维持免疫平衡。
2.举例说明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小组讨论:探讨免疫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免疫系统相关问题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应用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免疫系统的PPT、视频等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探究性问题,如“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8.请解释什么是自身免疫疾病,并简述其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答案:自身免疫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原因可能包括遗传、环境因素、免疫系统失调等。特点包括多器官受累、病程迁延、治疗困难等。
-在线科普文章,了解免疫系统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