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3.3 身体的防卫(第一课时)》教案 浙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科学《身体的防卫》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科学《身体的防卫》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身体的防卫》这一章节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好奇心强:学生对免疫系统这一神秘领域充满好奇,渴望了解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2.思维活跃: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师引导: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导入新课:
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身体的防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讲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作用,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举例、展示图表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免疫系统的知识。
2.注重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探究: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团队协作: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作用。
2.了解疫苗和免疫接种的原理,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3.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教师指导:
在学生做题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反馈:
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及时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和预防接种的意义。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_1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_1
学习要点:
要说出这些现象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关。我们的身体有一种抵抗病原体,保护自己不生病的本领。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1、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
2、组织学生表达观点。如人体皮肤可以阻挡细菌倾入等。
(3)、情感目标
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上的巨大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难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第三道防线的内容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原因有二: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对免疫的基础知识比较生疏;其次是这个内容中基本概念多,有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
1、读图3-13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作用。
2、组织学生讨论归纳第一、二道防线的共同点。
追问:人体有了这两道防线,是不是就能将一切疾病拒之门外,高枕无忧了呢?
(三)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目标:
1、能说出第三道防线的组成。
2、能说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是如何消灭病原体的。
3、能说出两种淋巴细胞消灭病原体的共同点。
《身体的防卫》学与导设计
课题
身体的防卫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分析与学教方式选择
本课题是科学概念的建构学习。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材有关免疫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和免疫的类型;二是免疫的概念;三是计划免疫。
关于免疫的作用和免疫的类型,先联系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指出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然后,结合前面所学过的皮肤、粘膜、吞噬细胞、淋巴结等有关知识,配以形象化的插图(课文中见图3-12至3-13),分别讲述人体的三道防线。在讲完第一和第二道防线之后,小结这两道防线的特点,指出这两道防线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讲述第三道防线时,先介绍了第三道防线的组成,然后举例讲述了抗原、抗体的概念及它们的作用,最后小结这道防线的特点,指出它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预防接种是贯彻执行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保护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有效措施。因此,在本章教材的最后,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讲述了计划免疫的概念和意义。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本课适合采用“带着问题预学分享的体验式学习。经历“自学---体验---合作”的过程:通过学生预学提出问题,教师创设开放的情境,提供充分的实践素材和机会以及录象片段,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开展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模拟真实、合作交流、激发表现等活动方式,运用分类、比较、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来初步建立免疫的有关涵义。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3 身体的防卫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3 身体的防卫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3 身体的防卫第3节身体的防卫【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人体的三道防线,识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②简述抗原、抗体的概念,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③认识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功能差异,识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过程与方法:①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思考与讨论,并结合图片分析,逐渐形成对人体三道防线的认识;②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络,了解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③借助流程图,运用对比方法认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④通过阅读资料、生活现象的分析,掌握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了解身体,了解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②能够珍爱生命,懂得保护自己,让身体变得更强大,远离微生物的威胁;③科学对待身体免疫现象,并从中学会坚强、团结、积极向上。

4、科学与探究:探讨人体免疫的相关问题,认识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防线的组成与作用。

【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2、教学难点:理解抗原和抗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习课型】知识新授课,以概念学习为中心【学习方法】读图分析、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认识到微生物会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知道病原体会引发传染病,而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结合生活体验,能够了解人体的一些免疫现象,也知道感冒伴随的一些常见症状,知道炎症、化脓是身体的自我防卫。

【教材地位】本节是科学(浙教版)第六册第三章《人的健康》的第三节内容——《身体的防卫》第一课时教学。

教材在新课展开前用“虽然我们的身体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能够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创设问题情境,在知识矛盾中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顺利展开新课教学“对微生物的抵抗”。

接着,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结合丰富的图片,逐渐揭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符合学习的逻辑认知序。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节 身体的防卫》教案B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节 身体的防卫》教案B

《第3节身体的防卫》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2.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形成身体防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身体,爱护自己。

二、教学重点人工免疫和人体的免疫功能。

三、教学难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四、教学准备课本插图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对微生物的抵抗:二、1、了解病原体的概念三、传染病的病原体分为寄生虫和微生物两大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能过寄生生活。

流感、麻疹、小儿麻痹症、甲肝等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病毒。

四、2、人体的三道防线五、讲述: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有可能引起疾病,损坏人的健康。

而人之所以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就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人身体中抵抗疾病的途径①、第一道防线提问:你认为人体有哪些方式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生答:皮肤。

提问:为什么你认为皮肤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呢?生答:因为皮肤位于人体的最外层,皮肤表皮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阻挡外界环境中的病菌侵入人体。

教师补充:除此以外皮肤的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物中的某些物质对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师:科学家们曾经作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手上,3分钟后检查,这种病菌有3千万个,经过60分钟后检查,只有170万个;120分钟后再检查,就仅剩下3千个了。

出现这种现象是与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有关系的。

粘膜能分泌溶菌酶等多种杀菌物质,能将病原体溶解和消除。

讲述:除了皮肤之外,在阻挡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内的过程中,人体内的呼吸道、消化道等内表面的黏膜、眼、鼻口等器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提问:呼吸道粘膜上的粘膜和纤毛有什么作用?生答:当外界环境中的细菌和灰尘进入呼吸道后,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所分泌的黏液就与之粘着在一起。

由于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喉部作麦浪式地摆动,痰就被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而排出体外。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身体的防卫》说课教学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身体的防卫》说课教学课件
对于艾滋病患者,应采取体谅、关怀的态度,切 勿歧视他们。
课堂小结
功能
功能正常
功能过强
功能过弱
抗感染
防止病原体或异物 入侵
过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
免疫 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 —
监视 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
形成肿瘤
自身免疫病(风湿性
保持自 及时清除体内衰老、
心脏病、类风湿性关

我稳定 死亡及损伤的细胞
宋代
种牛痘
1.人工免疫
类型一:像种牛痘这样,采用人工的方法将由病原微生 物制成的疫苗或其他抗原物质接种到人体,使人体产生 相应的抗体、获得免疫的方法。
类型二: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 质注入人体,可使人体立即获得免疫。主要用于治疗和 应急预防。
以上两种方法可综合使用,如对被狗咬伤的人, 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对咬伤严重者同时注射 狂犬病血清,以提高疗效。
病原体 结核杆菌 脊髓灰质炎病毒 乙脑病毒 百日咳杆菌 白喉杆菌 破伤风杆菌 脑膜炎双球菌 流感病毒
课堂小结
对微生物的抵抗
人体的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特殊的防病措施 人工免疫 计划免疫——预防接种
牛刀小试
1.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防御病原体的一 道又一道防线。__皮__肤___和__黏__膜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 防线;体液中的__杀___菌__物__质____和_吞__噬___细__胞___是保卫人 体的第二道防线;___免___疫__细__胞____、___免__疫__器___官____和 __免__疫__物__质____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科学初三下浙教版3.3身体的防卫教案1

科学初三下浙教版3.3身体的防卫教案1

科学初三下浙教版3教学目标: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2、举例说明打算免疫和人工免疫;3、了解免疫功能。

教学重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教学难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摸索:尽管我们的躯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逼,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什么缘故?学生摸索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抗击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读图:找出人体防备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教师归纳: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人体爱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抗击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假如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如何样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二道防线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备作用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备作用问:假如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如何样?(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播放FLASH小动画说明抗原和抗体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抗击抗原的专门蛋白质。

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

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九年级科学下册 3.3《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学案 浙教

九年级科学下册 3.3《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学案 浙教

身体的防卫(一)学习目标1、认识免疫现象。

2、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了解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难点:区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课前准备1. .如图中一只蚊子在吸食了甲的血液后,又叮咬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了丝虫病,请回答:(1)甲是传染源;乙在患病前是易感人群,微丝蚴是传播途径。

(2)针对丝虫病,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搞好环境卫生,并及时防蚊灭蚊。

拓展与提高1. 据调查,患有流感的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而周围抵抗能力不强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可能引起流行感冒。

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流行性感冒病原体是流感病毒,传染源是患有流感的人,传播途径是空中飞沫,易感染群是周围抵抗能力不强的人。

(2)患者症状轻微时,一般可不用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痊愈,这是因为人体具有免疫能力。

患者痊愈后,一般不会再感染同样的流感病毒,是因为体内已存在这种病毒的抗体。

(3)在教室中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通风透气,消毒。

新课预习一、对微生物的抵抗1. 对微生物的抵抗:一是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2.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是防止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呼吸道、口腔、胃等保护屏障能抵挡和杀死与人接触的大多数病菌;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对突破屏障侵入人体的微生物进行吞食和消化;第三道防线是对吞噬细胞不能吞噬的病原体,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消灭病原体。

3.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特异性免疫可分两类:(1)体液免疫:由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再由抗体来完成免疫反应;(2)细胞免疫:由 T淋巴细胞直接或间接(释放淋巴因子)参与的免疫反应。

九年级科学下册 332 身体的防卫教案 新版浙教版1

九年级科学下册 332 身体的防卫教案 新版浙教版1

第三节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课前练习:1、通过飞沫传播的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结核杆菌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属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属于____,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____成分。

2、以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__。

(1)曾经得过甲肝的人很少再得甲肝。

(2)皮肤的屏障作用。

(3)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4)泪液的冲洗和杀菌作用。

(5)一个人一生只得一次麻疹。

复习自然免疫的内容新课:介绍: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患者的死亡率很高资料:宋朝时有人把病人的痘痂(伤口痊愈后脱落的块状物)经过减毒后,吹进小孩的鼻孔,使小孩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

思考:1、小孩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病人的痘痂属于抗原还是抗体?3、痘痂吹进小孩的鼻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资料:19世纪,炭疽病的传播严重危害了欧洲的畜牧业,牛羊等牲畜成群死亡。

巴斯德从病畜血中分离出致病菌,并用高温处理,使其毒性降低。

然后,给25只健康羊注射毒性降低后的病菌,另25只健康羊不注射,作为对照。

几周后,给这50只羊分别注射了足以致病的强毒炭疽杆菌。

几天后,注射过毒性降低病菌的25只羊都很健康,而另外25只羊都感染了炭疽杆菌。

你能用免疫学的原理来解释巴斯德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吗?思考:1、你手臂上有接种时留下的小疤痕吗?你知道目的是为了什么?预防接种,以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2、如果外出活动,有人被毒蛇咬伤,这时候用抗原好还是注射含抗蛇毒抗体的血清好?立即注射含抗蛇毒抗体的血清,因为这样快速。

人工免疫:人体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分类:人工自动免疫:接种抗原,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人工被动免疫:注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因子练习:人工自动免疫:获得免疫作用速度__,维持时间__;人工被动免疫:获得免疫作用速度__,维持时间__.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____进行____,使他们获得__, 来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如:乙脑疫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菌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人体的免疫功能:(1)抗传染免疫功能(防御感染) :皮肤的屏障作用等(2) 免疫监视的功能:识别清除异常细胞(3)保持自我稳定的功能消除衰老死亡细胞免疫功能失调: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强;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学生读图:过敏反应的机理介绍艾滋病,读图总结巩固练习:请把不对的地方找出来,并改正)人体的抗传染免疫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前者指由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它能产生抗原,抗原是指一类蛋白质,能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菌产生的毒素,细胞免疫是指针对细胞外体液中的病原菌进行免疫,它由T—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无记忆功能.1、把乙肝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获得对乙肝的免疫力,这种措施和这种免疫分别是( )A、控制传染源,人工免疫B、保护易感人群,人工免疫C、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免疫D、保护易感人群,细胞免疫2.人体的免疫功能是 ( )A、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B.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C.抗感染免疫、自我稳定、免疫监视D.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3.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哪一类传染病 ( )A.乙型肝炎B.结核病C、小儿麻痹症D.破伤风4.接种牛痘能预防天花的原因是 ( )A、直接杀死天花病毒B.全面增强易感人群的体质C.使人在不生病的情况下产生抗天花的抗体D.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5、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是下列人体的哪一项免疫功能发挥作用 ( )A.防御感染 B、保持自我稳定C、实施免疫监视 D.以上三项都是6.下图表示的是人在先后两次感染同一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3.3身体的防卫教案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3.3身体的防卫教案

3.3 身体的防卫【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免疫现象;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了解抗原和抗体;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了解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

2.能力目标:学会读图和分析图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了解免疫现象及自身免疫能力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了解免疫现象。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教学难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准备】练习题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设问: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很多微生物,我们是否都会生病呢?在感冒流行期间,是否周围的每个人都会被传染呢?学生回答后引入: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抵抗病原体,保护自己不生病的能力。

且不同的人抵抗力不同。

二.新课(一).对微生物的抵抗人体对微生物的抵抗有两类: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学生读图并讨论:哪些结构能把病原体阻挡在体外?哪些结构能杀死病原体?学生小结:(鼻黏膜分泌的黏液;纤毛;泪液;胃酸等)介绍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作用。

小结:以上对病原体的抵抗,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后介绍:抗原;抗体;B淋巴细胞的作用;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的作用;细胞免疫等知识。

游戏:以讲述的形式用教室代表人体,部分学生代表病原体,部分学生分别代表皮肤、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模拟人体对微生物的抵抗过程。

强调:1.抗体是一类蛋白质,通常称为免疫球蛋白。

2.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有免疫记忆功能3.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来消灭抗原的免疫反应,称为体液免疫;由T淋巴细胞来完成的免疫反应,称为细胞免疫。

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防御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5.人天生的抵御能力,称为自然免疫。

学生讨论:1.有些传染病,你只要得过一次,就不会得第二次,这是什么原因?2.为什么移植的器官会遭受排异?练习: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B 抗原不同会引起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C 抗体一旦在体内产生即可终身存在D 进入人体的抗原包括病原体和异物等2.烧伤病人常采用自身的皮肤进行植皮治疗,而不植入外来皮肤,这是因为()A 会产生免疫反应B 神经血管不易接通C 外来皮肤含菌量的大D 外来皮肤含有抗体3.下图表示的是人在先后两次感染同一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

新浙教版九年科学下册第3章第3节身体的防卫 第1课时(教案)

新浙教版九年科学下册第3章第3节身体的防卫 第1课时(教案)
难点
理解抗原和抗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始终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这是为什么?
【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因为我们的身体有一种抵抗病原体,保护自己不生病的本领。】
那么这种本领是什么样子的呢?
④体液免疫:当血液中的B淋巴细胞侦察到抗原时会大量增殖、分化,大部分细胞会产生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抗体,小部分细胞会形成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在数月乃至数十年内“记住”入侵的该抗原,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动画:免疫作用的过程
⑤细胞免疫: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有效应的T淋巴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同时,T淋巴细胞也有免疫记忆功能。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
【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清除该病原体。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抗体,将抗原清除,人也就不会再得此病了。】
为什么移植的器官会遭受排斥?
【在人体器官移植中,移入的器官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来说,相当于侵入人体的大分子异物(好像是病原体),千方百计要除去。(排斥反应中相当于清除人体中的寄生虫、异物,起免疫作用的是T淋巴细胞)】
浙教科学九年级下册身体的防卫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身体的防卫 第1课时


学科
科学
年级Leabharlann 九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课件—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课件31张)

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课件—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课件31张)

完成人体的免疫功能。
为什么移植的异体器官会遭到排挤?
在人体器官移植中,移入的异体器官对人体的免疫 系统来说,相当于侵入人体的大分子异物(病原体), 千方百计要除去。(排挤反应中相当于清除人体中 的寄生虫、异物,起免疫作用的是T淋巴细胞)
二、特殊的防病措施
1.人工免疫
方法一:采用人工的方法将由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 苗或其他抗原物质接种到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 抗体、获得免疫。
疫苗 卡介苗 脊灰糖丸 乙脑疫苗
百白破疫苗
流脑疫苗 流感疫苗
预防的疾病
病原体
肺结核
结核杆菌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病毒
百日咳 白喉 破伤风
百日咳杆菌 白喉杆菌 破伤风杆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双球菌
流感
流感病毒
课堂小结
皮肤的屏障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泪液、胃液杀死病菌
抗传染免疫 (自然免疫)
及时巩固
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之处在于( C ) A.产生抗体 B.释放淋巴因子 C.免疫记忆能力 D.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及时巩固
4.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哪一类传染病( B) A.乙型肝炎 B.肺结核 C.小儿麻痹症 D.破伤风
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比较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的
诞生以后逐渐形成的
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备作用, 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作用特点
不具有专一性
具有专一性
结构基础
第一、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
联系 形成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两者相互配合、共同

3.3身体的防卫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3.3身体的防卫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参与度有待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将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综合理解。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维持免疫平衡
3.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免疫记忆
-免疫耐受
课后作业
1.根据教材,概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答案: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淋巴结)、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维持免疫平衡。
2.举例说明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小组讨论:探讨免疫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免疫系统相关问题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应用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免疫系统的PPT、视频等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探究性问题,如“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8.请解释什么是自身免疫疾病,并简述其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答案:自身免疫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原因可能包括遗传、环境因素、免疫系统失调等。特点包括多器官受累、病程迁延、治疗困难等。
-在线科普文章,了解免疫系统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

浙教版九下3.3.1身体的防卫

浙教版九下3.3.1身体的防卫
产生 病 原 体
(抗原)
刺激
B淋巴细胞 吞噬 记忆 结合 抗体 细胞 抗原进入人体后,有的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
(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消灭,称为
体液免疫
细胞
两个概念:
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抗原:
的任何物质 体外:病原体,移植器官,花粉等
体内: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抗体: B淋巴细胞接触抗原后产生
2)呼吸道:
黏膜分泌的黏液具有杀菌作用,并能将空 气中的病菌粘住排出体外;黏膜上的纤毛 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体液:
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 死病菌。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 皮肤的屏障作用、呼吸道的黏液及其 功能: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上的纤毛、【眼的泪液、鼻的分泌液、 口的唾液、胃壁的胃液】
人体第二道防线:
皮肤破损,病 原体进入体内
病原体
吞噬细胞在 组织中吞噬 和消化病原 体 血液中的 吞噬细胞
皮肤
血管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1)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①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 使病菌溶解。 ②吞噬细胞(白细胞的一种):血液组织 或器官(如脾脏、淋巴结等)含有 (2)功能: 对入侵的病原体进行 溶解、吞噬和杀死。
3.3.1身体的防卫
• 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周围环境中微生物 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 什么呢?
人体有多种结构和方法保护我们免受病患。
抵 抗 微 生 物 的 方 法
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
皮肤是铜墙铁壁,不让我进去。
抵抗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我被吞噬细胞追杀了。
1)皮肤:
皮肤的角质层是位于最外面的死细胞,起屏障作 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皮肤的分泌物能够抑 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同时有杀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身体的防卫(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3、了解免疫功能。

教学重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教学难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教师归纳: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二道防线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播放FLASH小动画解释抗原和抗体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

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问: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归纳:在体液中(细胞外)消灭病原体——体液免疫再看FLASH,介绍B淋巴细胞的记忆功能。

问:B淋巴细胞是在体液中起作用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内时,人体还有什么免疫方法?观看动画,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释放淋巴因子归纳: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细胞免疫列表比较体液细胞和细胞免疫思考:1、有些传染病,你只要得过1次,就不会再得第2次,这是什么原因?(体液和细胞免疫都具有记忆功能)2、为什么移植的器官会遭受排斥?在人体器官移植中,移入的器官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来说,相当于侵入人体的大分子异物(好像是病原体),千方百计要除去。

(排斥反应中相当于清除人体中的寄生虫、异物,起免疫作用的是T淋巴细胞)归纳: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总结人体的免疫类别课堂练习:1.下列免疫作用中没有淋巴细胞参与的是( )A、细胞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C、体液免疫 D.特异性免疫2.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在三道防线中,居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只有第1道防线B.只有第2道防线C.1、2两道防线D.1、3两道防线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3)抗体是由抗原产生的。

(4)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具有免疫记忆的能力。

(5)抗体是一类蛋白质。

(6)T淋巴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4.当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一种抵抗某种病原体的物质,这种物质叫 ( )A.抗原B.抗体C、B淋巴细胞D.T淋巴细胞5、通过飞沫传播的肺结核的由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结核杆菌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属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属于____,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____成分。

6.下列不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泪液的杀菌作用B.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完成免疫反应C.T淋巴细胞直接消灭病原体D.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完成免疫反应7.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之处在于( )A.产生抗体 B.释放淋巴因子C.免疫记忆能力 D.产生非特异性免疫8.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中,碰到的最大难题是,移入的器官受人体的“排异作用”而不易成活。

这主要是哪种细胞在起作用 ( )A.红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血小板后记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