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和妈妈做朋友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和妈妈做朋友
篇一:我和孩子做朋友我和孩子做朋友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的宝贝,他们身上肩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更多人的期望。
其实,他们也很累,也很孤单,所以,对于我来说,我更想和孩子做朋友,去了解他的想法,去感受他的内心。
虽然我们的孩子年龄都不大,可是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思想了,在他们看来,他们和我们之间是不能很好的交流的,所以,只有我们放下家长的身段主动去和孩子交流,沟通。
很多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有什么事情已经不愿意和我们诉说了。
孩子有什么心里话更愿意跟自己的好朋友说,父母有时反而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
我们不禁想到:假如我们是孩子的好朋友该多好!同时我们也不妨认真想一想,我们是否为孩子提供了如同朋友间那种可以倾吐的氛围呢?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一种和睦温暖、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在这样的氛围里,一个人的身心得到释放,更容易显出活泼、和善、易相处、易合作的性格。
相反,人在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中会紧紧关闭自己心灵的窗户。
家庭是孩子唯一的避风港,他们幼稚无助,对环境缺乏自我适应能力,就更依赖于这样的家庭氛围了。
可惜许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深远影响,给孩子营造的恰恰是消极不利的气氛,大大阻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正常交流。
下面几种是比较典型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1.高高在上型这样的家长信奉“威严式“教育,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孩子就该全听父母的。
他们很少过问孩子个人的想法和感受,谈话也多用命令式的口气。
若孩子做错了事更是不分清红皂白地训一顿,就算发现错怪了孩子也不肯承认。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总处于一种屈从被动的地位,没有自由发言权,更谈不上相互沟通了。
父母应把孩子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独立生命来尊重。
彼此间多交流、少命令。
教他做任何事时应让他懂得:只有这样做才是对的,而不仅仅因为要听从父母。
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是真为自己好,才会愿意把父母当作可靠的大朋友。
2.学习至上型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孩子本身。
每每孩子回到家父母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考得怎样?“见了好成绩就喜笑颜开,一旦成绩不佳马上沉下脸来训斥孩子,不分析具体情况如何,也不管孩子的感受怎样。
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久而久之就金口难开了。
这些父母中,最不可取的是拿孩子当门面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光宗耀祖;或是拿孩子当寄托以实现自己未了的梦想。
但大多数的父母只是把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当作关心孩子了。
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把学习搞上去了,孩子将来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种认识无可厚非。
只是如果父母能以理解开路,把关心的焦点集中在切实有效地帮孩子提高学习能力上,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要知道,孩子自己也愿意学好。
只不过有的从小没培养起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基础太差,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可能因什么事分心;有的可能只是没发挥好等等。
只有通过关心孩子的感受,与他进行真诚的沟通才能找到问题的根结并对症下药。
只要家长真心付出且方法得当,孩子是会体会到父母的苦心的。
3.沉闷无趣型这种家庭中父母本身性格内向,不喜言语,连夫妻之间都很少沟通,家庭气氛自然沉闷。
而有的父母(尤其是父亲)认为跟孩子不能没大没小,“正事“说完就没话了,更谈不上和孩子有说有笑了,家庭生活没什么趣味可言。
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心灵得不到舒展。
他们有的向外寻求释放,可能做出些让父母震惊的事情。
更多的孩子则容易形成孤僻、神经质的性格。
长大后不善与人相处、多愁善感,严重者甚至由于久久找不到可以释放的空间而形成心理障碍因此,作父母的不应只关注自己的情绪,而应把对家庭的爱化为实际行动,以笑语打破沉默,以笑脸代替愁容正是以上种种不良的家庭氛围,无形中把孩子远远地推了出去。
家庭不应该只是孩子生存的地方,更应是他们心灵的港湾,孩子的人格塑造大多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愿每一对父母携起手来,跳出认识的误区和个人利益的小圈,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美丽的家。
篇二:九年级政治我与父母做朋友第二课我与父母做朋友知识点复习1、小时候,我们与父母之间很少有矛盾。
长大了,为什么我们同父母经常发生冲突呢?(成长也会有烦恼的原因)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
而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
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从管教,我们觉得父母越来越唠叨和罗嗦,2、我们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原因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203、逆反心理(1)逆反心理的表现21、22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
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用极端的办法处理矛盾;等等。
(2)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如何看待逆反心理?)21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也难免有误区。
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
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3)逆反心理导致的危害: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或者由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其结果都是惩罚自己,伤害父母,造成极大的危害。
①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悲剧。
②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
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
伤害自己,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
(4)如何克服逆反心理?(1)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2)学会与父母正确交往:①对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
②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
③与父母交流和沟通。
4、怎样与父母架起理解的桥梁?23-25在家中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架起沟通的桥梁。
(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
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沟通得好,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寻求最佳结果。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关键。
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与父母交往有哪些窍门?或如何与父母交往?)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