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代会“微博问政”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人代会“微博问政”现象
(摘自清远市人大网)
1人代会“微博现象”浅析
2011年1月25日清晨,广东省人大代表张丽杰点开了自己的微博。

最新统计的“粉丝”数量把她吓了一跳:2.8万人。

相比近3万双关注的眼睛,更令张丽杰感到惊喜的是,“真的没想到原来有这么多人关心人代会、关心人大代表的履职。

”事实上,本届人代会上,以微博为代表的政务公开早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改变着传统的议政生态。

而在政情的发布和民意的上传中,人代会正成为人人皆议的大会。

[[1]]
1.1微博的源来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 Blog),是 Web2.0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

美国人埃文〃威廉姆斯于2006年创办了twitter这一微博服务网站,其理念为“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沟通”。

用户通过网页、手机、IM软件等方式,可在个人微博上发布140个字符之内的即时消息。

微博在中国同样掀起了一股不可遏止的浪潮。

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腾讯、搜狐、网易等也紧随其后。

[[2]]通
过便捷的时效性与广泛的传递性,微博可将一些原本互不相识的人们聚集起来,形式虽小,却俨然已成为社会圈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舞台。

1.2人代会的“微博现象”
2011年1月8日举行的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闭幕会上,汪洋要求广东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上线”“触网”,开设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就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在线回答。

在现代社会,网络是意见的发祥地,是一个巨大的舆论场,任何公共决策都不应当忽略这个阵地。

人大通过微博,开通“民意直通车”,既有利于打开大门,广纳民意,又有利于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实际上,这是参政议政模式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信息化表达的一种创新。

1.3微博问政两会: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
广东省人大代表、省人大侨民宗委副主任委员郑通扬曾说过:“幸福不是赐予,也不是发大礼包,而是要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幸福应该是参与而得到的自豪感。

”作为新兴媒介融合的产物,微博拥有独特的传播机理和优势,是公民声音的一个新兴表达途径,公民在此发表、共享与交流信息,构建自己的网络关系圈。

同时,其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虚拟空间,而
是与现实社会接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微博中孕育着大社会。

在很多情况下,微博也成为了政情下达的重要载体,微博的形式非常适合人大代笔与大家及时交流,它相当于开通了一个24小时的民意通道,成为了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

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增强对政治的关注,逐步培养一种宽容和妥协精神,为现代民主制度奠定政治文化基础。

通过政治参与还能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使直接或间接影响自身利益的政府政策更多地以民意为基础,这日益成为现代政治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

从最初网民关注代表和委员的看法,到后来通过网络参与到代表和委员参政议政的过程之中,再到今天借助微博实现高度、快速地互动交流,实际是参政议政模式的变化,也是中国民主政治信息化表达的一种创新。

[[3]]
2微博时代的舆论监督
微博的即时性、草根性、互动性和聚合性,使得信息的流动与整合大大提速,极大地帮助消除网民间的知沟。

平等的知情权和双向交流是公民交换意见、达成共识的基础,而微博中碎片话的语言,使得民意表达更加自由与多元,打破了传统媒
体对舆论的控制,成为一个人人可及的交往平台。

用户可随时参与事件的关注与讨论,因此微博很容易成为舆论形成、发布、传播的热门领域,为社会舆情的上传下达提供了载体,为不同意见提供了“发声地”。

2.1微博架起民意的“连心桥”
当前,很多政府机关、部门、组织也相继开设微博,如我国第一个政府微博客“微博云南”、广东省清远市公安局信息的“平安清远”等,既拉近了政府与人民的距离,更为人民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渠道。

在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中,网友们纷纷建言献策,为如何提高救助效率、遏制拐卖现象、惩治犯罪分子等建言献策。

可以说,小小的微博已经牵动全社会的心,对舆论走势产生了重要引导作用。

同时,随着公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公众参与民主政治的诉求日益增加,公众渴望参与人大议政论政的愿望急切提高。

我国的人大制度尽管是以人民当家作为为目标,但实际上还缺乏公众的广泛参与。

没有公众的充分参与,必然会影响这个制度本身作用的发挥。

而人大网络问政工作则让人大工作同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微博等网络新兴技术,公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向各级人大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对人大工作
的影响力;人大机关也能更广泛、更真实地了解民意,集思广益,从而使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目标性,行使职权时更能体现广大民众意愿,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另外,限于制度上的约束,地方各级人大并不直接行使行政职权,日常工作并不为普通民众所熟知。

而作为人大工作主体的各级人大代表,由于受各种因素等因素影响,在人代会行使权力时,并不一定了解全体选民的意愿,“代表性”不一定能得到充分体现。

地方人大通过开展微博等网络问政形式,能架起人大机关、人大代表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可以与网民就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等公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实现与公众“零距离”交流,同时强化公众对人大工作和代表履职效果的监督,从而提高人大工作效能和透明度,使人大工作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4]]
2.2阻碍“微博问政”良性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以“微博”为首的新兴技术在推动网络问政上已具备了一种理性表达、良性互动的氛围,快速增长的公民意识激发了“问政”的动力,执政党对网络民意的日益重视拓展了“问政”空间。

尽管亮点微博等新兴技术助力问政已经成为势
不可挡的大趋势,但仍存在一些因素阻碍“微博问政”的良性发展。

2.2.1实事求是顽疾
诚然通过微博等形式能够使人大代表更为便捷地获取民意,但是如果对其过分依赖并因此忽略对“实地实人”的调研,其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三、四章第25、31条虽然规定人大代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听取民众意见或就地视察并给与时间、资金等的保障,但鉴于中国人大代表的兼职化原则,某些代表以本职工作忙为由,很少接触或几乎不接触所在选区的选民,个别代表仅仅依赖网络搜集或者微博上传的信息,关在房子闭门造车地准备会议提案,这种忽略“非网民”声音的议案是否真正反映了民意值得怀疑。

2.2.2形式主义作秀
从当前的情形看,网络成了当今反映社情民意、各方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微博问政”随之被视为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新尝试,领导上网热意味着网络互动已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一现实大背景下决定了人大代表不能不“触网”,由于掺杂了形势所逼的被动成分,难免出现“微博问
政”的形式主义。

[[5]]如今有相当比例的官方微博,在开通不久,就沦为“空壳微博”:它们既不回应网友反映的问题,也没有原创内容,有的把一条新闻拆成五段帖,有的把规章制度一条一条往上贴,甚至还有人仅在开博时发过一条微博,之后就再无更新。

2.2.3网民素质谬误
“微博问政”的主要构成者是网民,网民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微博问政”的效果。

目前,国内上网的人群主要以青年人为主,由于本身的价值观念和理性思维能力还不稳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难免会出现偏激,加上网络的匿名环境、海量信息的渲染,观点相近人群的频繁沟通,使得群体中原本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相互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再加上“微博问政”制度的不健全,一些“跟风参与”等情绪化、非理性参与加大催化作用,造成“群体极化”,甚至导致“网络暴力”。

2.2.4制度规范缺失
就“微博问政”而言,它取决于人大代表、政府、网民三者的良性互动,良性互动又取决于是否有长效机制的保障。

从目前情况看,全国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人大代表的“微博
问政”并未做制度安排,一方面,关于“微博问政”的工作机制、责任机制、评议机制、监督机制等不健全,对政府机关及人员的约束和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微博问政”流于形式,多数网民意见不能落实;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受理机制,检查和规范机制以及网民教育机制不健全,使得信息真假难辨、杂乱无章,难以保证有效信息及时反映到政府部门。

[[6]]由此看来,人大代表的“微博问政”能否产生积极而长期的效果,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

3“微博问政”良性发展的方向选择
3.1推进“网上问政”和“网下访民”的有效衔接
“微博问政”是网络技术与参政议政工作结合的过程,它的实质在于使政府从民间吸纳社情民意,认识公共利益所在,做出科学决策,以便更好地执政和施政。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克服把两种工作方式割裂开的倾向。

尽管网络发展迅猛,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数字化鸿沟将长期存在,尤其是那些欠发达地区,那些没有网络覆盖的地区,那些政治生态很不健康的地区,那些不具备网络技术的弱势人群集中的地区网络仍然无法传达他们的声音。

但是,显而易见,这些地
方却往往又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地区。

[[7]]所以在“微博问政”过程中必须把“网上问政”和“网下访民”结合起来,注意把网上获取的信息与现实调查研究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综合运用,更好地推动“微博问政”的发展。

3.2提高对“微博问政”工作的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的制度都存在不成熟、不发达的情况,而便捷、及时、开放的微博便承载着更多的民意表达功能。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民意机关的地方各级人大必须正视微博平台对于开展人大工作的重要性,绝不能忽视网络民意,而应自觉把开展人大“微博问政”工作,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作为创新人大工作的重要手段。

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大“微博问政”工作的宣传,提高领导干部和机关的“微博问政”意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人大“微博问政”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促使民众积极参与人大“微博问政”工作。

同时,人大工作者要加强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关注网络民意,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对人大工作的作用,尽快突破现有人大工作方式的局限。

3.3加强网民意识教育
网民意识是公民意识在网络上的延伸,应包括现代公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能够合法合理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6]由于我国网民个体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微博问政”等网络问政形式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情绪化、片面性和随意性,加之网民反映的问题常常受制于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对一些问题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夸大甚至扭曲事实。

在推进“微博问政”过程中,要加强网络道德及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注意要引导网民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网民意识教育,培育良好的网络参政文化,使“微博问政”能为政府提供更好地意见和建议,有效地维护公民自身的权利。

3.4建立和完善“微博问政”制度化建设
尽管现在各地人大“微博问政”工作发展迅猛,但由于微博这一新兴网络技术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要保障其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加强法制化、制度化建设。

各地人大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关于开展“微博问政”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要建立人大网络问政工作的机构和队伍,构建整合网络民意的平台和渠道,健全网络舆情交流和回复制度,细化网络民意的收集、转办、答复和监督程序,使人大网络问政有章可
循、有法可依,为民众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4]同时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管理,对政府、社会组织及个人在网络中的权利和义务做出规定,以改变网络信息传递中的非理性和无序性,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以确保“微博问政”等网络问政形式的良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