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医文献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科文献记载的中医诊疗方法
[文献摘要]
《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囗吐涎。”
《东垣十书·溯洄集》“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
《证治汇补·中风》:“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素问·至真要大论》:“血实宜决之”。
《妇人大全良方·卷三·妇人贼风偏枯方论第八》(陈自明):“论曰:夫偏枯者,其状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间疼痛。------古人有云: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治之先宜养血,然后驱风,无不愈者。宜用大八风汤、增损茵芋酒、续断汤。”《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中医方药]
一、内服:
1.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当归尾6g川芎6g生黄芪120g桃仁6g红花6g赤芍9g地龙9g
水煎服
2.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生地黄三两、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茯苓、石菖蒲、远志、肉桂、麦冬各一两,五味子五钱。为末,每服三钱,加生姜、大枣、薄荷,水煎服。
3.三生饮《妇人大全良方》:生南星、生乌头、生附子、木香。
4.二十五味珍珠丸《藏药标准》
珍珠20g石灰华100g丁香50g肉豆蔻40g草果30g降香100g豆蔻40g檀香50g沉香80g毛柯子100g木香80g荜拨40g金礞石40g香旱芹子40g黑种草子30g麝香1g诃子130g余甘子100g桂皮40g螃蟹50g冬葵果80g草莓果100g犀角30g藏红花20g牛黄1g,将珍珠、藏红花、牛黄、麝香、犀角分研,其余药物共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晾干。每丸重0.3克,每次4-5克,每日2-3次。
5.通腑化痰汤《中医急诊学》:生大黄、芒硝、瓜蒌、胆星、丹参。
二、外治:
1.青金锭《理渝骈文》
延胡索6g牙皂14g枚青黛1.8g麝香0.3g,先将前两味研极细末过筛,加入青黛、麝香同研混匀,加入清水或适量赋型剂制定锭剂,临用时以水磨汁滴鼻。
2.禹功散《世医得效方》
黑牵牛末3g茴香、木香各4.5g为末,用生姜汁调药,每用少许滴鼻,
主治脑血管意外、卒暴昏聩不省人事。
3.趁风膏《卫生宝鉴》
红海蛤如棋子大小川乌去皮脐山甲各60g(生、酥制各半)共为末,每料用15g,捣葱白汁调成厚饼子,约寸半,贴取摊一边脚中心,缚定,避风,坐室中,用热汤一盆,将贴药之脚浸热水中,候汗出,急去药。如病未尽除,候半月再用药一次。主治中风手足偏废不举。4.疏经活络膏《中国民间敷药疗法》
川芎12g桃仁3g地龙20g红花12g菖蒲12g羌活12g薄荷8g麝香0.3g,将上药研成细末,调凡士林成膏状,选择大椎、命门、丹田、曲池等穴位贴敷。
5.芦星散《新编中药学》
藜芦、常山各10g,共研细末,温开水冲服,以洁净羽毛探喉取吐。主治中风不语,痰涎壅盛。
6.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
皂荚、细辛各6克,二药研末,取药粉3克吹鼻内,10分钟后开始呕吐痰涎。主治卒中痰迷。
三、药膳:
1.黄芪猪肉羹《补药和补品》
黄芪30g大枣10g个当归10g枸杞子10g瘦猪肉100g精盐少许,将猪肉洗净切成薄片,与黄芪、大枣、当归、枸杞子一并入锅,加水适量炖汤,肉将熟时加入精盐调味,食肉喝汤即可。适宜于中风后遗症,伴肢体痿废,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者。
2.地龙桃花饼《常见病的饮食疗法》
干地龙30g红花20g赤芍20g当归50g黄芪100g川芎10g玉米面400g 小麦面100g桃仁、白糖各适量,将干地龙以酒浸泡去其气味,然后烘干研为细面;红花、赤芍、当归、黄芪、川芎等入砂锅加水煎成浓汁去渣,再把地龙粉、玉米面、小麦面、白糖倒入药汁中调匀,做圆饼20个,将桃仁去皮尖略炒匀希饼上,入笼蒸熟或烤熟均可,每次服用1-2个,每日服用两次。适用于中风后遗症。
[针灸及其他疗法]
1.中风闭证:水沟、十二井、涌泉、太冲、丰隆、百会、风池均用泻
法,其中十二井穴点刺出血。
2.中风脱证:关元、气海、神阙、命门、足三里、阴郗,前三穴以
大艾柱灸之,后针各穴,用补法。
3.中风耳针:肾上腺、神门、肾、胆、脾、心、脑点、耳尖、瘫痪
相应部位、降压沟。
4.假性延髓麻痹:主穴为哑穴,配穴为上廉泉、天容。
5.陶针疗法《中国民间疗法》中风刺发旋、眉心、主脊行、夹脊行、
手十尖等处。
6.艾灸疗法《中国民间疗法》中风闭证:灸关元、气海;脱证:
隔盐灸气海、神阙、关元等穴。以上穴位都可以先针后灸,预防中风可以灸以下穴位:神阙隔姜灸,总壮数可以达300壮。
7.矿泉疗法《中国民间疗法》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用单纯性温泉、
食盐泉、重碳酸钠泉、硫酸盐泉、氢泉作泉浴疗法。
[中风特色疗法]
1、微创手术:运用头颅局部解剖学体表投影与断面解剖学CT、
MRI摄影相结合技术,形成立体定位,进行仅3毫米大的微创手术,清除脑出血脑内血肿。治疗大、中量脑出血。
2、脑脊液置换术:通过腰穿特殊技术用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中的
血液及分解产物,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降低迟发性血管痉挛、正常颅压脑积水。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可进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运动神经性疾病。
3、醒脑开窍针疗、头皮针疗:采用天津中医学院原院长石学敏院
士所创石氏醒脑开窍针法和黑龙江中医大学附二院院长东贵荣教授所创脑出血头皮针法治疗中风昏迷,醒脑开窍,促进血肿吸收,加快苏醒,促使中风肢体早期康复。
4、颈交感神经干针刺疗法
颈交感神经干针刺疗法是湘雅二院周裕民教授1979年发明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疗法。该疗法对脑病康复近期、远期疗效较满意。
原理:颈交感神经干位于颈部血管鞘的后方,颈椎横突的前方。针刺有双向调节作用。针刺颈交感神经,通过血管神经的反射作用,使被抑制的脑细胞得以激活,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循环,促进脑血管侧枝循环的及早建立,使脑细胞活动改善,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肌力、握力得以增强。
适应症: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脑萎缩、小儿脑瘫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心脑神经官能症(康复)、顽固性耳鸣、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