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结构与减震结构与传统结构抗震设计(完全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0.9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图 表10.3 上部结构重量及侧移刚度
层号 1 2 3 4 5 重力荷载代表值(KN) 6095.78 6095.78 6095.78 5897.86 5600.45 侧移刚度(KN/mm) 678 597 597 597 597
• • • • • • • • • • • • •
层间位移 (mm)
0.64 1.31 2.00 2.70 3.00
层高 (mm)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层间位移角 1/5650 1/2752 1/1799 1/1336 1/1207
限值
1/550
由表10.6可知,上部结构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10.6.6 隔震层水平位移验算 罕遇地震时,采用隔震支座剪切变形不小于250%时的剪切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 1.计算隔震层偏心距 e 本结构和隔震装置对称布置,偏心距 e =0。 2.隔震层质心处的水平位移计算 根据场地条件,特征周期为
图10.10 隔震支座布置图
1.确定轴向力 竖向地震作用
Fevk vG
柱底轴力设计值
N 1.2 (恒载 0.5 活载) 1.3 竖向地震作用 53608 .25kN
中柱柱底轴力
N中 1546 .39kN
边柱柱底轴力
N边 1134 .02kN
2.确定隔震支座类型及数目 中柱支座:GZY400型,竖向承载力1884KN,共22个。 边柱支座:GZY400型,竖向承载力1884KN,共22个。 其支座型号及参数如表10.4。
隔震结构与减震结构与传统结构抗 震设计
• 隔震案例 • 减震案例 • 隔震结构与减震结构的特点及与传统结构 抗震设计的区别
隔震结构的案例
• 10.6 隔震结构工程设计实例 • 10.6.1工程概况 • 某中学教学楼,地上5层,每层高度皆为3.6m,总高18m, 隔震支座设置于基础顶部。上部结构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楼盖为普通梁板体系,基础采用肋梁式筏板基 础。丙类建筑,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0.15g,场 地类别Ⅱ类,地震分组第一组,不考虑近场影响。 • 根据现行《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 关规定对上部结构进行设计,其结构柱网布置如图10.9所 示,各层的重量及侧移刚度如表10.3所示。
10.6.2 初步设计 1.是否采用隔震方案 (1)不隔震时,该建筑物的基本周期为0.45s,小于1.0s。 (2)该建筑物总高度为18m,层数5层,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3)建筑场地为Ⅱ类场地,无液化。 (4)风荷载和其他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未超过结构总重力的10%。 以上几条均满足规范中关于建筑物采用隔震方案的规定。 2.确定隔震层的位置 隔震层设在基础顶部,橡胶隔震支座设置在受力较大的位置,其规格、数量和分布根 据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应保持稳 定,不宜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隔震层橡胶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宜出现拉应力。 3.隔震层上部重力设计 上部总重力为如表10.3所示。 10.6.3 隔震支座的选型和布置 确定目标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0,进行上部结构的设计,并计算出每个支座上的轴向 力。根据抗震规范相应要求,丙类建筑隔震支座平均应力限制不应大于15MPa,由此 确定每个支座的直径(隔震装置平面布置图如图10.10所示,即各柱底部分别安置橡胶 支座)。
由式(10.1)
T1 2
G 1.27S 5Tg 5 0.4 2.0s Kh g

2 1
0.05 eg 0.06 1.7eg 0.05 eg 0.5 5eg
0.57
0.9
0.78
由式(10.6)
22 (Tg / T1 ) (T0 / Tg )0.9 0.37 0.5
计算层间剪力标准值,其结果见表10.5。
表10.5 上部结构层间剪力标准值
层数 5 4 3 2 1
Gi / kN
5600.45 5897.86 6095.78 6095.78 6095.78
G
i
/kN
Fek /kN
Fi
/kN
Vi /kN
380.45 781.10 1195.20 1609.30 2023.40
即水平向减震系数满足预期效果。 10.6.5 上部结构计算 1.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非隔震结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g 2 max 1
T 0 T

0.40 1.0 0.24 0.216 0 . 45
0.9
由式(10.8)
Fek 0Geq 0.37 0.216 25317 .8 2023 .4kN
Tg 0.4s
。 由式(10.2)
Kh K j 1.216 44 53.504kN / mm
由式(10.3)
eg
K
j
j
Kh

由式(10.1)
44 1.216 0.131 0.131 53.504
G T1 2 1.66s K g 0.05 h eg 0.05 0.131 2 1 1 0.71 0.06 1.7 eg 0.06 1.7 0.131
380.45 400.65 29785.65 2023.40 414.10 414.10 414.10
3.上部结wenku.baidu.com层间位移角
表10.6 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 层数 5 4 3 2 1
Vi /KN
380.45 781.10 1195.20 1609.30 2023.40
侧移刚度 (KN/mm)
597 597 597 597 597

10.6.4 水平向减震系数 的计算 多遇地震时,采用隔震支座剪切变形为50%的水平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 由式(10.2)
Kh K j 2.092 44 92.048kN / mm
由式(10.3)
eg

K j j
Kh

44 2.092 0.292 0.292 92.0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