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不同学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职院校的迅速崛起,高职教育也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已经成为高职教育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构建和应用都有一定的挑战和难度。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概念、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性质和特点、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指导性和有效性。
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概念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概念是指教师提供的课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高职教育教学标准、是否与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是否具有创新性和适应性、教学水平是否达到一定的要求等方面的评价。
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展现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的教育教学效果及其学术水平等方面的评价。
二、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性质和特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元化,同时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也应具备多种多样的评价因素。
二是针对性。
评价指标应基于学校和专业的教学目标来构建,与实际教学情况相适应。
三是综合性。
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考虑教学内容、学生反馈、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行为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应该得到充分的综合评价。
四是科学性。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必须基于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否则评价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三、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根据专业和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直接相关性,所以需要制定与目标相符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包括学生的思辨、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应该包括课程设计的质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以及学生成就的评价等方面。
“2.5+0.5”学制分段后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2.5+0.5”学制分段后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周如俊【摘要】针对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要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应在分析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基础上,实行“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形成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期刊名称】《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2.5+0.5”;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作者】周如俊【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正文语种】中文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明确提出中职校学生校内学习5个学期,校外顶岗实习不超过1个学期。
中职校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培训,又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身心品质方面的养成教育,是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养成的统一体。
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
因此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中职校有必要研究并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进行剖析。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指基于“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中等职业教育知识、技术技能形成规律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
结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如图1)可分析,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内涵是指在校内教学2.5年、校外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0.5年要求下,由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有关的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
主要包含这些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要素内容。
构建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既要发挥各自要素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发挥系统整体教学功能。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之一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之一一、本文概述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质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原则。
然后,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学生发展和社会评价等五个维度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体系,还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可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方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动态性的过程,它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因此,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教育评价理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基础。
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在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明确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从而构建出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人才培养理论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人才培养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三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三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作者:麦宏元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0年第07期【摘要】本文闡述当前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模式及其评价方式,分析构建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三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论述通过确定一级指标、确定二级指标及评价依据构建以专业能力为基本、以发展能力为本位、以社会能力为根本的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三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三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111-02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实际上,高职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
各高职院校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必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高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促进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构建高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明确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主体,细化综合能力评价的指标和依据。
本文拟探讨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三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当前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模式及其评价方式从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和方法来看,当前主要有三种培养模式。
第一种培养模式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主要代表的所谓北美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一切以社会和企业需要为前提,特别重视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所教的内容与就业的需要紧密结合。
他们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各种岗位要求和需要的、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技术型专业应用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学习时间可长可短,都实行学分制,学生每学习完一门课程或一类课程,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习完学校规定的基础课程,还可以获得比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低半级的副学士学位证书,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所获得的学分在本科层次的院校都会获得认可。
山东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
一、概述山东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办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水平。
为了有效地评估和监控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山东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考核指标体系的背景与意义1、背景山东省高职院校的数量庞大,覆盖了各类专业和领域,其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存在着差异。
建立统一的办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各个学校的办学状况,推动其改进和发展。
2、意义建立山东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对于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也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推动校企合作与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高校向应用型、多元化、国际化发展。
三、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科学性考核指标体系必须以科学理论和数据支撑,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实际需求,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2、全面性考核指标体系应该全面反映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办学特色等方面的情况,避免片面化或偏颇。
3、可操作性考核指标体系的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可供高职院校内部进行自评、外部进行评估,能够促进改进和提高。
四、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1、教学质量(1)学生满意度(2)教师授课水平(3)课程设置与教学效果(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营2、科研水平(1)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2)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3)学术论文发表情况3、师资力量(1)教师学位等级与职称结构(2)教师培训及交流情况(3)教师科研能力与成果4、学校办学特色(1)专业设置与特色(2)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融合(3)国际化办学情况五、考核指标体系的实施与应用1、内部评估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内部评估,认清自身所处位置和存在问题,为改进和提高提供依据。
2、外部评估考核指标体系也可以用于外部评估,可以由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或者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提供对学校的客观评价,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提高。
高职院校“分流培养、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为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该文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了“分流培养、分层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基于职业岗位的实训技能训练平台。
“分流培养、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关键词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分流培养;分层教学;培养模式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Diffluence Cultivation and Layered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E Aping,JIANG Ying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ulti-level talent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tak-ing the post professional ability as the core,it has built a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diffluence cultivation and layered teaching”,a curriculum system of “professional platform +post direction”,and a practical skill training platform based on the post.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diversion training and layered teaching”fully embodies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realizes students’zero distance employment.Key words CNC equipment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difflu-ence cultivation;layered teaching;training mode 面对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规格、层次与社会人才需求的不匹配,结合高职生源结构的多样化等现状,探索并实施“分流培养、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贯彻落实制造强国,加快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素质制造业人才的具体行动。
高职院校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高职院校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证分析摘要: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可从初次就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及半年内的离职率等六个方面进行。
利用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中有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教师教育专业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强于三年制高职毕业生。
关键词:高职院校;不同学制;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81-03我国的高等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
但是,相对于国家发展的新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因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为提高教育质量,逐步构建了人才培养过程评估与目标评估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高校进行自我评价已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做比较分析的必要性我国的高职教育自创办发展至今,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比较灵活,办学模式多样。
许多高职院校主要采用五年制、三年制和两年制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多学制培养模式同时并存的局面。
加强对不同学制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不同学制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不同学制培养模式的优势与劣势,一方面,有利于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对高职院校招生专业的规模与定位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高职院校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提升,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机构,其培养目标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并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因此,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重视实践教学与实用技能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性1. 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培养结果与目标相匹配。
这有助于确保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符合行业和社会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高职院校提供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通过评价体系的反馈,学校能够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1. 以实际能力为核心评价体系应侧重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评价外,还应充分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实用技能。
2. 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注重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例如,通过考试、实习、论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
3. 突出职业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职业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评价体系应突出对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职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多个方面,评价体系应全面评估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体系的核心,应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确定。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化 渗透 到学 生 日常 的 学 习生 活 和 校 园 文化 活 动 中 。 如 ,可 以通过邀请企业文化 工作者 到学校进行专题 讲 座或在校 园文化活动 中开展优 秀企 业文化 内容 的展示 等形式 ,使 校 园文化与企业 文化得 以有机融合 。三是 加强校 系两级 文化建设 ,打破传统单一 的校 园文化 模 式 。高职 院校 各系应该把相应行业 企业的不 同素质要 求渗透于本 系各专业的每个教育 教学环节 中,建立起 自己的 “ 系文化 ”甚至 “ 专业 文化 ” ,以强化专业 知 识教育 与企业 文化的联系 。教学计划 、教学 大纲 、教 学 内容 、教学 方法 、实践环节 、考试考核 、学生 日常 行为管理 制度 以及文化活动 等也都要体现 出对这 些专 业素质 的养 成教育 。四是高 职院校校 园文化建设要 坚 持 “ 出去、请进来 ”的思 路 ,借 鉴先进 的企业 文化 走 建设理论和成 功案例 ,设计学 生社团活动 ,活动要力 求规范 、过程 严谨 、培育精 品意识。活动要 围绕学 生 诚 信教 育 、纪律 养 成 教育 、吃苦 耐劳 的 体验 教育 展 开 ,通过 活动 培养团 队精神和爱 岗敬业精神 ,充分 了 解各类企业 的企业文化特质 ,让学生思考 “ 我”怎样 成为企 业 的核心 员工 ,学会规 划 自己的职业 生涯 。 4. 强公寓文化建 设 ,提 升 生活 园区文化品位 。 加 随 着高 职 院校 后勤 社 会化 的进 程 日益 加快 ,大学 生 生 活 园区 的建 设也 逐 步走 向社 会 ,学 生 公寓 已跳 出 了校 区范围内 ,学校管理难 度加大 。加上完 全学 分制 的推行 ,行政 班级的概念逐渐 淡化 ,学生在 公寓 中停
[] 谢碧蓉, 1 文锋 . 浅析高职 院校校 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与融合 []重庆 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 ,2 0 ,(0 . J. 0 9 1)
试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从 评价指标体 系的构建 上加 以探索 ,有 利 于实践教学评 价 的
有 效实施 , 为高职院校改 进教学 、 高人才培养质 量提供 了 也 提
方 向。
二、 高职 实践教学评 价指标 体 系的构 建原则 和依据
( ) 一 高职 实践教 学评 价 指标 体 系构 建 的原 则
、
高 职 院 校 实践 教 学 评 价 指标 体 系构作质量所作 的测 量 、 分
析和评定 , 具有检查—诊断、 反馈—调节 、 激励—动机 的功能 。 指 标体系的构建是开展教学评价的前提 ,也是开展评价 的核 心要
素之一。 1体 现 职 业教 育 特 色的 必然要 求 、
[ 收稿 日期 ] 2 1- 0 1 0 1 1— 9 【 基金项 目 ]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 20 年科学研究项 目 高职院校教学监控评价体系改革 的理论 与实践研究》 09 《 的 阶段性成果 。 [ 作者简介 】 孙 慧娟 (9 7 )女 , 1 8一 , 河南焦作人 ,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 院 2 1 级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研 究生 ; 00 覃兵 (9 3 )男 , 17 一 , 湖南永顺人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 教育学博士后。 研究方 向: 课程与 教学论 、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
一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 由多 因素 、 多层次 和多变量组成 的系
统工程 。一方面 , 范围上 而言 , 确保 指标体系 的完整性 , 从 应 也 就是说 评价要包含必须考虑 的所有 因素 , 使他们之 间相互联系 ;
另一方面 , 就其包容性而言 , 各指标之 间应 当是相互 独立并且是
不可替代 的, 因此 , 明确各层次指标 的界 限, 要 避免指标 的重复。 3 可操作性原则 、 实践教学指标体 系是在实 际中运用 的, 那么其构建就必须
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作者:钟鸣陆梦朕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21年第33期摘要: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着力于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
在组织机构方面,组建了五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在目标引领方面,为学生量身订制了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抓手方面,完善了学生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在考核评价方面,建构了数字+多元多维评价体系,真正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评价改革;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1C-0008-04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評价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强调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五育并举的落地便成了高职院校的重要研究内容。
本文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与探索为例,论述了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为同类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组织机构:组建五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一)以学生为中心,打破部门分界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立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类型特征,把握高职“五育”的教育内涵和教育规律,打破学校部门分界,分别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为主线,串联相关教育资源,组建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五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同时明确“五育”的牵头部门,并对各项教育工作进行系统化设计和协同推进,建立期初规划、期中调研、期末改进的定期会商机制。
这五大育人中心不仅有明确的牵头部门,负责该中心主体工作的统筹安排,也有会同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而牵头部门和会同部门在不同中心的组织架构中存在交叉与重合,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组织机构保障,充分体现了打破部门界限,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1]。
中职人才质量评价动态体系的构建
出多样性 : 一是 各类 办学仍在 政府 干预 和职 校 的办学竞争 中互争 饭碗 , 以致 办 学投入 不 能相
对集 中于办 出实力与特色兼具 的中职 学校 。二
【 收稿 日期]01 0 一 r 2 1 — 9 c 7 ・ 基金项 目】 [ 湖北省教育厅专项基金资助项 目“ 中等职 业教 育专 业设 置标 准、 调整及质量评价机 制研究” 项 目编号 : 。 鄂 教职成[00 9 2 11 号。 [ 作者简介 ] 王育仁 (94 16一 )男 , 黄冈人 , , 湖北 副教授 , 硕士 , 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 。
第2 8卷 第 5期 21 0 1年 1 0月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unl f agh s t eo eh o g ( u aie n oi cec ) ora o nsintu f cn l y H n
求 之 间 、 职 办 学 的 千 校 一 面 与 日益 分 化 的 市 中 场需 求 之 间 的差 距 呈显 性 特征 ¨ 。 J
( ) 二 中职 人 才质 量 评 价体 系 问题
人才培 养质量 评价体 系 的建立 , 办学基 与 础条 件 、 教学 管理 、 资 队伍 、 践 环境 、 生 师 实 学 管 理 、 勤 保 障 等 各 项 因 素 分 不 开 。 纵 观 近 后 l 0年 中职 办 学 中 存 在 的诸 多 失 利 因 素 : 学 办
q ai v l a o yt ee itn r be u h a n d q aea s si gsa d r sa d i efc u i o — u l y e au t n b xs g p o lmss c si a e u t s esn tn ad mp re tq a t c n t i h i n l y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之一
2、师资力量: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精神等方面,以及 教师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的指导和支持。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成果等方面,强调学生的实际 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体系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 的就业前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人才培 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高职教 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然而,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 推动高职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 切。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 探索。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标准不 清、评价主体单一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以期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3、评价内容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缺乏针对性。在“1证书”制 度下,我们应该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加强 评价内容的细致化管理。具体来说,评价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成绩; (2)证书获取情况; (3)参加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情况; (4)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度;
1、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过于依赖统一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2、评价主体单一,缺乏企业、行业和社会的参与;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建立一套适合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学习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数据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提供更加客观、科学、全面的数据支持。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师生互动情况,而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实时收集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表现、学习习惯等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价依据。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和分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直观、有效的学习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大数据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大数据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数据化原则。
评价体系需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起完善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系统,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多维度原则。
评价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堂氛围等多个方面,以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的情况。
3. 可视化原则。
评价结果需要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和学习策略。
在大数据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方法:1. 建立数据采集系统。
利用智能化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笔等,在课堂中实时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学习行为、学习表现等,建立起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续表
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标准
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5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8项。
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1.优秀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12,C≦2,D=0;
(2)重要指标中,A≧7,C≦1;
(3)有特色或创新项目。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排列前1/3者不能评为优秀。
2.良好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B≧12,其中A≧6,D≦1;
(2)重要指标中,A+B≧7,其中A≧4,D=0。
或不满足优秀条件,而C=0,D=0。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平均水平者不能评为良好。
3.合格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D≦3;
(2)重要指标中,D≦1。
4.不合格
未达到合格标准的。
“破五唯”背景下高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破五唯”背景下高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杨妍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24()8
【摘要】针对目前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中存在的指标单一、精细度不够、“五唯”
倾向等问题,结合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对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要求,以“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以客观公正、细化分层为标准,以立德树人、学术贡献和服务
国家三大指标为立足点,构建了包含16项二级指标、99项三级指标的科技人才评
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NP-AHP-EWM法计算各级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及综合权重,对20位学者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该人才评价体系在兼顾各方面评价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服务国家战略、代表性成果的质量、成果转化的实效等方面
的衡量,可以直观反映出被评价人才的优势和短板,对激励和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
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相关部门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一
定的依据。
【总页数】6页(P1-6)
【作者】杨妍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破五唯”背景下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构建思考
2.“破五唯”背景下的卫生技术人才评价研究
3.“破五唯”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破五唯”背景下应用型医药类高校师资人才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5.“破五唯”背景下的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理论与实践——“新时代高校教师评价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会议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标题,我们将介绍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性以及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内容。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评估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水平。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到学校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学校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
评估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评估结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促使学校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评估可以增强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比较和竞争。
通过评估,各个学校的优势和不足都会被公开,这样有助于学校之间的比较和竞争,推动各个学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构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在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要全面覆盖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学生发展等。
2. 可比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可比性,即不同学校之间可以进行横向比较,也能够对同一学校的不同年份进行纵向比较。
3. 可操作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该是可操作的,学校能够通过一定的努力来改进指标,而不是过于主观或无法实施的。
4. 适应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应该能够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和需求,灵活性较强。
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质量指标: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估与考核等。
2. 师资力量指标:包括教师队伍结构、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发展机制等。
3. 实践教学指标:包括实习实训条件与管理、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能力培养等。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之一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之一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
然而,如何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一直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探讨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指标体系的建议。
一、引言高职院校是为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有高技能、高素质,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设立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因此,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指标过于单一: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缺乏市场需求导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该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3. 评价方式单一:现有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该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体系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素质评价:除了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外,还应该进一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2. 市场需求导向:评价体系应该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从职业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培养效果。
3. 多样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包括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践能力考核、个人述职评价等,以确保评价结果更全面、客观。
四、完善指标体系的建议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开展市场需求调研:了解不同行业和岗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明确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向和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 目: 广东 省教 育科学 “ 十一五” 规划项 目( 目编号 :0 0 J 10的研究成果 之一 。 项 2 1T K 7) 作者简介: 王迪 (9 6 )男 , 南 祁 东人 , 东 外 语 艺术 职业 学 院 教 务处 副 处 长 , 师 。 究 方 向 : 用 数 学与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 17 一 , 湖 广 讲 研 应
王 迪
( 东 外 语 艺 术职 业 学 院 , 东 广 广 广州 50 4 ) 16 0
摘 要 : 职 院 校 不 同 学 制 人 才 培养 质 量 评价 指 标 体 系 的构 建 , 强 化高 职 院校 对 不 同学 制 的 培养 模 式 进 行 质 量 监 高 是
控 的重 要 措 施 。可 从 思 想 品德 、 识 与技 能 、 力 、 业 竞 争力 、 会评 价 五个 方 面 , 建 不 同学 制 人 才培 养 质 量 评 价 指 标 知 能 就 社 构 体 系 。通 过 评 价指 标 的建 立 和 完善 , 以 有效 整合 资 源 , 进 不 同 学制 下 高 职 教 育 的 发展 。 可 促
面向中职毕业 生招生 , 入学后进行两年 的专科学习 。 这部 分学生 的特点是 已具备初 步的专业技 能 ,但缺乏理论方
面 的 学 习 。三年 制 专 科 主要 是 面 向高 中毕 业 生 中 招 生 , 学 生 入 学 后 , 化基 础 比较 好 。 文
收 稿 日期 : 0 2 0 — 0 2 1— 5 2
界 定 影 响 不 同学 制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 因 素 . 握 各 因 素 对 把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 影 响 程 度 , 不 同学 制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为 的教 育 教 学 改 革 提 出 明 确 的 目标 和 方 向 , 使 学 校 根 据 促
目前 , 高职 院校存在 五年制 、 三年制 和两年制三种 主
起点 五年 制专科层次的学生年龄低 ,在身体和 心智 发育 方 面都具 有很强的可塑性 , 易于树立 牢固 的专业思 想 、 养 成 良好 的职业 习惯 。两年制专科培养模 式始于 2 0 0 4年 , 教育 部在 《 关于 以就业为导 向, 化高等职业教 育改革的 深 若 干意见》 高教 [04 1号) 件 中提 出 :把 高等职业 ( 20 ] 文 “ 教 育 的学制 由三年逐 步过渡 为两年 ” 。在这一 精神 指导
要 培养模式 。 年制专科从 18 五 9 5年 开 始 试 办 ( 称 “ 年 时 五 制 技 术 专 科 ” , 展 到今 天 , )发 已成 为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一
种 主要 培养模 式 , 具有一定的规模 , 产生 了一定 的影 并
响 [。五年 制专 科 主要 是 面 向初 中应 届 毕 业 生 招 生 。初 中 ”
指标体 系在质量评价体 系和评价 活动 中处 于核心地 位 ,其科学性 直接关系 到质量评价 目的的实 现和评价效 果。对高职院校不 同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质量评估 , 有
别 于 现 行 的 普 通 高 校 人 才 培养 质 量 评 估 。高 职 院 校 以就 业 为 导 向 , 向生 产 一 线 , 面 培养 具 有 丰 富 理 论 知 识 和 很 强
关键 词 : 价 指标 ; 评 培养 质量 ; 同学 制 不
中 图 分类 号 : 1 G7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4 2 2 1 )4—0 1 17 0 X( 0 2 0 14学制 的人 才培养模 式 , 但对不 同学制培养 出来的学生质量 的比较研究甚少 。其 实不 同学制 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 才培养方案 、培 养途 径
广 东技术 师范 学 院学 报 ( 社会科 学 )
21 0 2年第 4期
Ju n lo a g o gP ltc nc Noma iest o r a fGu n d n oye h i r lUnv ri y No4,01 . 2 2
高职 院校不 同学制人才培 养质量 评 价指标体 系的构建
和 培 养 方 法 等 方 面 有 很 大 的差 异 。 深 入 开 展 对 不 同 学 制
构建不同学制人才培养质量指标 体系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义 :1 培养 目标定位清晰 , () 保证教学质量 。不 同学制
的学 生 具 有 不 同 的特 点 , 些 专 业 符 合 “ 龄 优 势 ” 有 低 的学 习规 律 , 因此 在 高 技 能 应 用 人 才 培 养 方 面初 中 起 点 五 年 制 高 职 具 有 优 势 。两 年 制 高 职 主 要 是 为 加 快 高 技 能 紧缺
、
构建不同学制人 才培养质量指标
体 系具 有 重要 现 实意 义
才能 以保证教 学质量 ,需要构建不 同学制 人才培养 质量 指标 体 系 , 进行对 比分析 , 选择合适 的人 才培养模 式 , 才 能打造 出专业特色 。( ) 2 有利于高职院校 教学 改革 。构建 不同学制人才 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可 以较为 准确地
下 , 多高 职 院校 相 继 试 行 两 年 制 改 革 。 年 制 专 科 主要 许 两
经济 社会 发 展需要 和不 同特点 的学 生需 求 优化 专 业 结 构, 调整教学计 划 , 从而保证课 堂教 学效果 , 高人才 培 提
养质量 。
二 、 同学制人才培 养质量 不
指 标 体 系构 建 的原 则
下 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评 价研究 ,构建不 同学制人 才培养质量评价体 系,对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 质量有 着 重要的作用 。
一
人才 的培养 。 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灵活 、 快捷 和适 应性强 的 特点 。相对于三年制高职来说 , 两年制高职 的培养 目标定
位更具体 , 岗位 针 对 性 更强 。对 于 哪 些 专业 适 合 何 种 学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