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区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把握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进而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的两重属性,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文化与传统。

能力目标:能快速筛选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分析对待我们的传统的精神。

【重点难点】

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一些概念的把握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理解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正确看待包袱和财富问题。

【教学方法】诵读文本研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庞朴:江苏淮安人。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沉思集》、《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公孙龙子研究》、《儒家辩证法研究》等写作背景(二)、介绍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在这种背景下,庞朴针对这种现象,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篇文章,从文化学的角度,对这种现象做出了深刻透彻的分析。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范读并教学字词:

有史可稽与会媲美刮垢磨光自戕蜕除昙花一现钳制攻讦一蹴而就威慑积淀一大摞烙印筛选

2、释题: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板书:回环词。可见,本文主要阐述了二者的概念和区别。(从文章的清晰结构上我们也能看出来,分别有对这两个概念的阐释,最后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认知态度)

3、理清课文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1)、引子部分:(为第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传统)是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正确对待传统的重大意义。提出应区别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总起)(2)、“传统文化”部分:阐述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范围,以及应该采取的

方针和态度。

(3)、“文化传统”部分: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生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4)、“财富与包袱”部分: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阐明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总结)

归纳:全文以(总——分——总)结构组织材料,思考: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的“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四)、精读分析课文:

1、精读引子部分:请大家先为这一部分加个小标题。明确:传统。其实当年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雅克布·格林说过:“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传统已成为一个国家的身份证,是支撑这个民族精神的脊梁。

那我们看看都讲了传统的那些问题呢?

(1)、读第一节,细节分析

“一个多世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

“社会实验”——仁人志士们的救国图存的运动,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维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这些都是以抛弃传统为出发点,力图西化救国。

“终于”——懂得这个道理的代价之大,摸索的时间之长

“地基”、“大厦”——譬喻,生动阐释了处理时代发展与传统之间关系的正确做法,即在妥善利用传统的基础上谋求发展。

“如果只愿……某些糟糕的角落”——从反面揭示了不妥善利用过去的危害,将抽象形象化。

总结:第一节,通过正反两反面的对比,指出了正确审视过去的必要性。

(2)、读第二节,提问:思考什么是传统?(用原文回答)

明确:传统即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从时间维度、生活经验范围的“过去”,引入到“传统”,深入浅出,切入了论述的中心,带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3)、读第三节,提问:作者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差别,说成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仿佛”,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该如何理解?

明确:类比论证(由构词方式的相同即都是运用了相同的词然后颠倒次序——变成内涵上的不同)。化抽象为具体,既形象生动又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之大,又增强了说理的生动性。

(像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来吗?——牛奶、奶牛;)

(4)、提问:这第一部分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明确:全文的总起,阐述了什么是传统,从日常经验范围内的“过去”,谈到人们并非完全理解的“传统文化“,切入论述的中心,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或者:提问(1)什么是传统?

明确:传统是指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2)那么“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又是指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迅速概括,归纳总结这两个词的内涵,并完成表格。(课件出示表格图片)

2、精读传统文化部分:(齐读)

提问(1):这一部分介绍了“传统文化“的那些内容?(提炼概括)

明确:概念、特性、我们的态度。

提问(2):文章从几个层次上为“传统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明确:四个层次(4、5节)

A、从传统与文化的关系方面,指出修饰词——传统、中心词——文化;

B、从时间、空间方面,是不同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即是过去的、本土的;

C、从内容上,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是可见的,可言说的)

D、包含的成分方面: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

最后还有一个总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提问(3):传统文化的特性是什么?

明确:第5节,概述时代性、民族性;举例(结绳记事——算盘;西服——中山装——和服)第6节,具体论述,列举了传统文化的几种类型:

与时俱进——对联红灯笼;抱残守缺——线装书黄包车;

播迁他邦——武术中药;昙花一现——鼻烟壶阴阳宅。

提问(4):我们的态度是怎样的?

理论上:我们应该怎么样:分析批判——明辨、确认、接受或拒绝

实际上:我们已经怎么样:

●发掘抢救——泥人、书法、皮影戏、面人、风筝、瓷器、刺绣、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

●批判继承——孔孟之道(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

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他们做出表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这种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可见,社会道德、人伦规范,对国家的统治是很重要的,而我们当下遵循的“八荣八耻”,正是对这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古为今用——修身克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

庸之道,以和为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