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化城市水利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化城市水利的建设
发表时间:2019-12-17T08:59:49.78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4期作者:冯连超[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水资源及其利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需要水的支撑和保障:一个生态型的城市,需要水去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一个文明发达的城市,需要水去灵动和美化。由此看来,提倡水利向城市发展,不仅是水利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治水观念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城市水利:现代化建设:治水思路
一、打造城市的水文化观念
水是联系世间万物之间的生命线,水对社会之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城市作为万物之一,其与水的关系自然也是紧紧不可分割的。在我国,城市与水之间的渊源关系其实自古便有之。早在战国时期,管子就对水资源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就作出了较为深刻的说明。《管子·乘马》中记载:“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比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足用:下毋近水,而沟城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里其实讲的就是水资源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所起到制约的作用。既然水与城市有着如此这般的紧密联系,那么,水文化作为整个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一定会影响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水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大亮点,人无水不生,城市无水不活,我觉得应该不会有人喜欢在干燥枯涩的环境中生存,每个人都盼望水带来的滋润、朝气和活力。为此,城市水文化应尽可能蕴涵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城市的旅游不能少水,城市的人民居住不能少水,城市的运行不能少水,只有有水才能保证城市的发展,只有有水才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也只有有水才能给城市附以灵气。因此,从工程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等方方面面打造城市水利,体现水的内涵与底蕴,不仅是水利建设自身的工作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一种治水观念的进一步提升。
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现在,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与進步,社会的各行各业对水利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在水利的方面人们在治水的思想和观念上取得了超越式的发展和明显的转变。在完善现代水利理论体系的时候,首先立足于对一种与时俱进的治水观念打造“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思想境界的高度展现:水利市场的逐步推广与渗透,虽然是一种水的本质和属性的延伸,但更是一种思想上的超脱、一种发展观的体现:还有水文化的丰厚底蕴,人们对高质量的水环境的追求,都是一种需求欲的自然流露,是一种不断发展着的、超越时空的治水观的体现。
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逐年增多,作为现代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水利必须考虑到人的因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都市人们创造一片安静、优美、自然的居住环境,这不单是水质的问题,而是兼顾到园林、绿化、美学在内的水环境概念。
“城不在大,有水则灵“,城市水利作为现代治水观的一种发展,在水利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过程中,固然要为城市的发展防洪保安全,但城市水利又不能是单纯的蓄、挡、排、引、灌等,而应该考虑其环境作用和美学价值,应该与城市的美化、绿化、亮化有机结合起来,还应该与城市景观结合起来。在城市水利建设规划中,要让城市河道给市民一种“郁郁葱葱两岸堤,悠悠碧水中间行”的曲径通幽的自然流畅的美感:要有令人胸襟开阔的碧水青山式的亲水平台:要有“水字号”的、体现水特色的地理、人文、历史景观:要有令市民因水而居的广场、园林。总之,打造城市水环境就是要打造富有都市灵气的碧水长廊,要达到人与水的自然融合。
人类择水而居喜的就是水的那份清净,古代文人墨客喜好游山赏水,就是喜欢水的那份自然、恬淡和灵气。作为钢筋混凝土味较浓的现代都市,除了绿化的景色可以缓解一点烦躁之外,水便成了净化人们心灵的一种很好的调节剂了。因为优美的水环境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水清、水净人自欢。
三、“农水”“城水”的辩证观
曾经有人形象的比喻:水利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在这里很鲜明地指出了水利正在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的确,在现在的一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奔小康社会的年代,水利怎样才能发挥其“命脉”的作用,为全面奔小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必须转变视角。“跳出农业干水利,跳出水利看水利”的远见卓识,是“农村包围城市”阶段性的成果。当然,这种阶段性的成果又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不是对农村水利的否定与排斥,相反,它是农村水利基础上的一种好的突破和极大的飞跃。多年以来,在围绕做好农村工作,调整农业的结构、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生存环境,解决好“三农”问题,水利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且广泛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地进行集雨蓄水的工程建设,加快了节水改造的步伐,农村水利的基础已经相当雄厚。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水利才能挺着腰板进城,体现了水利的进步和发展。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城市兼顾农村,水利进城了,是对农村水利的一种超越,是水利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水利的理念的体现,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水利正在实现着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着重在水资源、水环境、水市场、水管理、水文化上做文章。这一治水思路是在传统水利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从而站在时代的前沿,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立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而形成的系统的水利发展理论体系。与传统水利相比,它以水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为重,突出了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极大的融合。
总之,新时期发展城市水利是大势所趋,必须抓紧、抓好、抓实。同时,农村水利也是重点,必须抓出新成果。两手抓,两手都要有新举措。只有农村水利、城市水利同时发展、相互促进的水利才是现代化的水利,如果厚此薄彼那就不叫现代化了。我们要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辩证的理解两者的关系。
四、“城乡一体”的联系观
城乡一体化主要指城乡人民的精神风貌,生产和生活方式,观念趋于一致,在处理城乡之间的事务时应该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全盘考虑。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分析,要想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农村城镇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城市现代化了,农村城镇化了,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