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许红霞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研究的文献回顾,简述中国农村教育的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相关的发展建议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本文首先对农村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依次概述中国农村教育的基本特征、从多角度提出对建设性建议以及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果做了简单的评述。

【关键字】农村教育;现状;建议;成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是一个农业占主导的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中国农村教育问题。分析农村教育的现状以及产生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对于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对农村教育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我们对国内现有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文献进行了阅读、筛选、分析、归纳,试图从农村教育的概念、农村教育的现状、农村教育的相关政策、农村教育发展动向等方面的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现综述如下:

一、农村教育的概念界定

教育事业是关系一个国家富强、一个民族振兴的前提性和先导性事业,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国家、民族前途和四化成败的全局。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是农村的教育问题。当前,对农村教育进行研究的学者很多,却很少有人对农村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

北京师范大学的石中英教授认为,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索质为目标的教育才是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不应该混同,农村教育应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1]而另有学者提出:农村教育是指发生在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的农村地区,以农村人口为教育对象并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对于广大发展中发展国家来说,农村教育实质上就是在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中,在农村与城市二元社会里、农民处于不利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旨在使农村人口获取知识与劳动技能、现代公民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教育。[2]然而,通过对现有农村教育方面的文献进行阅读便可发现,大多数学者在论述农村教育的具体方面时,往往更倾向于石中英教授的关于农村教育的界定,即义务教育以及基础教育。例如在总结农村教育的现状时。而在关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价值取向等方面时则往往更易于采用公金梅的观点。

二、农村教育的现状

(一)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讲话中提出,“深刻认识办好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人口众多,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3] 然而通过大量在现实情况以及研究材料可知,今天的农村教育极端落后,要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任重而道远。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 %,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 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 9 %,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 2 %,每万人日大学生数为4名,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4]透过这些数据,我们不能看出——我国的农村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现实。

目前,关于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

1. 思想观念落后,农村人口素质偏低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习惯于用封闭的思维方式来审视教育、思考教育。一些农村学校的领导没有对农村教育给予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农村教师的思想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父母及子女之间蔓延。[5]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何让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对农村教育有一个正确地认识,仍将是一个难题。

2.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者的素质对教育者接受程度和教育价值的高低影响很大。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师的整体数量和结构也不尽合理,农村教师流失严重、代课教师现象普遍存在。又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艰苦等客观因素,致使农村地区原有的教师大量流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定师资数量不足、水平低下是制约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

据国务院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全部投入中,乡镇负担高达78%,县财政9%(县乡财政的87%直接来自于农民),省地负担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中央和省则政的教育经费大部分都用于高等教育和城市教育。[6] 最终结果只能是“义务”教育几乎变成了“非义务”,农民承担了几乎所有的义务教育费用。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此体制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对贫困地区来说,薄弱的财政能力任然无力保障教育的投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

教育经费不足的状况。教育经费的不足必然导致教育环境落后的,致使农村教育发展陷入非良性的循环之中。

4.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在人才培养方面所涉及的乃是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农村教育目标的一元化。农村教育目标的一元化,突出表现在单一应试性、城市性、离农性。农村教育目的单纯,只是面向升学,为升学服务,很少与农村的实际生活需要相联系。农村教育的内容大都为应试而设,与农村生活毫无相关,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若升学无望,则“就业无门,致富无术”。[7]

5. 城乡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城乡教育水平所出现的较大差距从某方面来说是由“城乡分治”这一制度导致的问题。在此制度下,农村教育始终因稀缺的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倾向城市而资源严重缺乏。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调查,2001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初中阶段男童失学率为 %、女童失学率为% 。此外,同一地区农村教育的差距也不容忽视,县镇的教育明显优于农村。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县域内,农村与县镇相比,辍学率明显偏高,大大高于“普九”将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

6. 农村中小学撤并带来的新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年减少,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出现了生源不足的现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自2006年起,教育部开始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布局调整,主要是撤并生源减少的农村小学,把学生集中在乡镇中心小学,此举目的是让教育资源集中利用。但也因此,全国各地大量村级小学消失,乡村教师加速逃离乡村,一些家庭举家搬迁,村里的青壮年也越来越少。如何一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规划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如何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实际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们群众满意的教育?怎样有效解决一些地方过快撤并带来的问题?无疑又是一个个有待解决的难点、重点问题。

(二)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学者正在致力于研究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然往往很少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有为数不少的学者将农村教育的现状作为原因进行阐释,倒果为因。目前,有个别学者对农村落后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陇东学院的毛粉兰、吕建喜指出,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历史遗留因素。在中国历史上,先进文化集中和活跃的地方一般都在城市。二是观念问题。农民由于长期处于农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形成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这种只注重教育的眼前意义而忽略教育的深远意义的思相必将影响其在教育上的投资,从而导致教育的落后。三是经济问题。经济的发展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