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广州|神秘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广州|神秘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广州建城至今已经两千多年,自古至今,中心从未移动过。如此神奇之城市,全世界只有三座,就是:罗马、亚历山大和广州!我们为何拥有这般“奇迹”?原因是:广州拥有一条”神秘风水中轴“!(今越秀山直至珠江)让广州在各朝代不断发展之时,都遵循着自然之道,以此线为中心,向两边扩张。它从来存在,却幽隐无闻。大家看完这篇微文,将可以知晓广州传统中轴线前世今生的魅力,也能感知这条中轴上深厚的文化沉淀。作为广州人的你,不能不知道!
清代广州手绘地图可见“山环水抱”格局
古老的广州是一座山水之城,水绕山环孕育而来。古时,珠江还没形成,广州这一带是南海的北岸。北岸有一片平原地,平原地的最北有丘陵,就是今日的越秀山了。越秀山下平原,平原有两脉,一脉是坡山半岛(今惠福路五仙观后还能找到坡山古渡遗迹),另一脉是番禺半岛(番山与禺山,文德路一带)。两个半岛之间有个海湾,后来海湾渐干成洼地,两个半岛连成一片,北面的余波成为菊湖(今纪念堂位置),南面成为西湖(今西湖路)。两个半岛与海湾隐藏在广州城中
五仙观后“坡山古渡口”遗址
可见当年这里是水边之高地番山亭番禺半岛的见证上图可
以看到,两个半岛中间曾经的海湾,贯穿南北,便是城市中轴的位置,也是广州城真正的天然“风水线”,可谓:“羊城因‘洋’而城!”
秦代任嚣城建成以来,广州不断扩城,北宋时期已经把城墙建到今人民路位置,但外城分别套着三座小城。明代永嘉侯朱亮祖下令拆“宋三城”,并在越秀山加筑新城墙,并兴建镇海楼。此刻,这条隐藏的广州风水中轴,露出锋芒。到了清代基本定调,广州府的南海县与番禺县基本以“中轴”为分界。
清代广州府城图民国初年,广州拆城墙建马路,城市向两翼扩张,中轴上也大造文章。坊间传闻有“南天王”之称的陈济棠,迷信风水,在中轴的这个位置大力“经营”,巩固他的地位,兴建各类重要建筑,特别是他的权力机关:广州市府合署楼。民国时期地图
到了民国时期,从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府合署楼、中央公园、维新路、海珠桥……各重要建筑的兴建。可以说。民国时期让这条大隐于城的中轴线现形。
在广州的中轴上,从古到今都有过许多重要的建筑,传闻记载的越王台、越冈院,元代广东肃政廉访使署、明代为都指挥司署,清代平南王府,到晚晴民国有影像技术记录的广东巡抚部院、观音阁、镇海楼、纪念碑、纪念堂、百步梯、第一公园、公安局。这条中轴线上,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更是数
不胜数。下面,让我们从北到南,细看中轴筑迹的前世今生:『镇海楼』又称为“五层楼”,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为广州标志性建筑之一。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同时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层楼以壮观瞻(另一说法是他为了镇住这个地方的王气)。镇海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1929年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今日是广州市博物馆所在。可谓:来广州必到之处,“未登镇海楼,不算到广州”!清代镇海楼
现今镇海楼依旧雄伟民国时期的镇海楼清代五层楼下被炮弹破坏的城墙
民国时期登楼远望广州市景色与远处珠江尽收眼底珠江(广州人又叫“海”)今天登楼远望“海”已成一片“楼市”五层楼红棉花开之时更是美哉!『观音阁』越秀山在明代叫观音山,得名于明朝永乐年间,山上建有观音阁,观音阁最初又叫万善寺。相传:永乐年间的时候有一个叫花英的都指挥,有一次来到越秀山,进万善寺拜佛,感到寺庙太小,又在山林之中,一般人不易注意到,于是将此寺扩建,并改名为观音阁。相传观音有时会在每天早晨在观音阁的上空显灵,因而很多人慕名到观音山烧香拜佛,而且一定会赶大早,那时的越秀山总是天刚放亮时就已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可见,自古这个地方已很有灵气。清代的观音山
清代观音阁殿宇
清代从镇海楼望观音阁
现今从镇海楼望观音阁的位置
已经是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碑』观音山(越秀山)山顶,是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这个地方原为被战火破坏的观音阁旧地。当然,这个位置传说古时为“越王台”,南越王赵佗祭天的地方。纪念碑建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都可凭栏俯瞰。更高处,每层有窗可向外远眺。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碑体所在平台有铁栏杆,周围树木郁郁葱葱。循'百步梯'上蹑498级可通达。孙中山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同处于广州中轴线上,联成一体,气势雄伟,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民国航拍中山纪念碑后面一片“荒芜”民国时期的中山纪念碑纪念碑与体育场
纪念碑下百步梯处有四牌楼的牌坊
今天的中山纪念碑
纪念碑顶的螺旋楼梯纪念碑方尖顶中山纪念碑之巅观望中
轴
『佛山牌坊』不在佛山,而是在越秀山。估计这是观音阁之山门牌坊,左边是山墙,步楼梯而上,可达观音阁。今天我
们还能看到佛山牌坊与后楼梯『粤秀奇峰牌坊』兴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同治六年(1867年)又重新修建,东面刻“粤秀奇峰”,西面刻“古之楚亭”,坊额为石雕庑殿顶。牌坊地近观音山顶,伫立其间,越秀诸峰一览无余,城中街如在脚下。可见当年这里也算是一个高点,图中的老人已经成为时光老人了。
1890年粤秀奇峰的蛋白照片
“粤秀奇峰”树影下背刻“古之楚庭”楚庭为广州旧称『百步梯』由约498级石阶砌成,连接着中山纪念堂与中山纪念碑,是通往越秀山顶的登山之道。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更迭中,百步梯逐渐在一代又一代广州人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
记忆。俯腰登上,意在对中山先生表达崇敬之情,也是广州人健身好去处。民国时期修筑百步梯
今天的百步梯休闲浪漫百步梯看尽时光的楼梯
『中山纪念堂』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原是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被炮火夷为平地。1928年由李济深组织筹建,1929年1月动工,经陈济棠在经费上鼎力支持,终于1931年10月落成,总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风格与近代西洋平面设计手法结合,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建筑面积为3700平方米,高49米,四面为4个重檐歇山抱厦,拱托中央八角攒尖式巨顶。白色花岗岩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