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模板梁启超人物介绍ppt(高三历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的九个子女没有一个做官,梁被人称为“百科全书式”
的学者,而他的儿女们也分散到各个领域,各有特长。
九个子女中,其中三个院士,六个专家,真真满门俊彦也。
虎父无犬子——杰出子女
• 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
研究专家。享年73岁。 •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 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 组);其妻为林徽因。 享年71岁。 •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 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 组)。 享年50岁。 •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 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享年25岁。
饮冰室正门
饮冰室简介
• 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河北路
46号。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 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 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主楼为水泥外墙, 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 积1121平方米;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 建于1924年。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 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饮冰室"系意大利建 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造型别致典雅。建筑 面积949.50平方米。
•
•
家பைடு நூலகம்数百封:
• 给每个孩子特殊关注 • 为子女成才倾尽所有:
金钱、时间、精力,均不计成本
• 自求真理,尊重子女:
不在孩子身上寄托梦想
• 以同理心推己及子:
关注孩子的心性、志趣、健康、幸福
梁启超
老年照
梁启超故居
地址:
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
饮冰室
• 天津的梁氏旧居和饮冰室,还记录下了梁启超
家学深厚、传承有方的佳话。梁氏九个子女皆 学有所成,其中更有三位成为声名卓著的中科 院院士——他们是:著有《中国建筑史》、主 持设计新中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中国科 学院首届院士、建筑学家、梁氏长子梁思成, 考古学、人类学专家、梁氏三子梁思永和1924 年出生在天津饮冰室故居的火箭制造、宇航科 学专家、梁氏五子梁思礼。
破是为了立。梁启超所以大张挞伐地批判奴隶性,目的是为了 使中国人民树立崭新的国民意识,使中国人由奴隶、臣民变为国民。 国民一词最早在中国出现,并不在梁的论著中。在1898年9月戊戌 政变之前,即已有人(如康有为)偶尔使用国民一词(参见《保国 会章程》、《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序》等文)但大量使用国民一词, 大力提倡国民意识,并为国民下明确定义的则是梁启超。1899年10 月,他首次为国民作了如下界定:“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 也。……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 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 民。”(《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饮冰室合集· 文集》 第2册。)以今人标准评判,梁启超的上述定义显然未必精当。但是, 他突出强调了国民是国家主人,主权在民,这就抓住了国民观念的 核心。由于梁启超的大力提倡,国民一词迅速为新学家们普遍使用, 它逐渐取代臣民一词,成为表述人民在国家中地位、作用的新概念。 变奴隶为国民是20世纪初中国最响亮的口号,它曾激励成千上万的 中国人投身于民主革命的洪流。对此,梁启超的功劳是不可抹煞的。
为了兴民权,实现政治民主化,梁启超比同时代的其 他思想家做了更多、更深入的理论工作。他认为,在当时 的中国,要兴民权,障碍是多方面的,而最大的障碍乃是 长期存在于中国人之中的奴隶性。为此,他在一系列文章 中对奴隶性的表现、产生根源及其严重危害作了系统、深 入的剖析。就在中国人中养成一种安于被压迫、受屈辱地 位的顺民性格,以及对国事、对公共事务一概漠不关心的 可怕的消极性,使人既无权利观念亦无义务观念和社会责 任感。粱启超认为,这种奴隶性,不仅是提倡民权、民主 的严重障碍,也是中国衰败不振的祸根,“不除此性,中 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光绪26年4月1日,《致南 海夫子大人书》,《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35页。)于是, 在一系列论著中,他对奴隶性作了全面无情的清算。在梁 启超等人的倡导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思想领域 形成了一股清算奴隶性的热潮,这对扫除中国民主化、近 代化的障碍,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从尊崇效仿
到那“饮冰室”
• ——————
梁启超
梁启超 (1873~1929) 近代思想家、 文学家、学者 字卓如,一字任甫, 号任公、饮冰子, 别署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对天才的定义
• 六岁学完五经,九岁能够写千字文章,在古老
中国,我相信这两件事情的难度同今天的小孩 子学习9岁就精通外语的难度相差不大。而梁启 超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的壮举同我们今天 惊为天人的中国哈佛少年相比似乎难度更大。 中举时的主考官以为梁启超“国士无双”,竟 然打破门第观念的束缚,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 梁启超做妻子,这是古老中国表示对一个人的 欣赏的最高礼遇。
1902年,梁启超又给国民作了另一定义:“有国家思想,能自 布政治者,谓之国民。”(《新民说· 论国家思想》,《饮冰室合 集· 专集》第3册。)显然,这一定义乃是对前一定义的必要补充。前 一定义主要是说明国民与奴隶、臣民的区别,而后一定义更明确地 指出了国民应具的资格、条件。 从兴民权到清算奴隶性、提倡国民意识,使中国人变奴隶为国 民,这就为中国实现民主化作了具体的规划设计。而且,梁启超的 这一思路为当时多数新学家所接受,成为20世纪初一代先进中国人 的共识。这是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的一大贡献。 二 所谓政治民主化,所追求的是中国人的解放。十分可贵 的是,梁启超对人的解放作了颇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说明。 他认为,人的解放不能等待统治者的恩赐,首先必须通过斗争。 在著名的《新民说》中,他提出了权利由斗争而得、靠斗争捍 卫的思想。在戊戌时期,他强调兴民权当以“开民智”、亦即提高 人民的政治文化素质为前提。在20世纪初,他又发表了《新民 说》,要求人民自觉地自新,作一个新民。呼吁提高全民素质, 实现人的近代化,是梁启超这一时期的宣传重点。
梁 启 超 活 动
担任《时务报》主笔
发表《变法通议》
阐述变法图存道理 公车上书
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复杂影响
梁启超登上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是在甲午战争 失败、洋务运动破产之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他认 识到,仅靠军事装备、工艺技术的近代化并不能使 中国振兴。他认为,洋务运动所以破产,是因为洋 务派虽讲“变法”但却不知“变法之本原”,没有 抓住近代化的根本。因为遗其本,果“练兵如不 练”,“通商如不通”,“开矿如不开”,“兴学 如不兴”,成效甚微。他断言,中国如仍按洋务派 的主张去做,即使再过50年,顶多“亦不过多得此 等学堂、洋操数个而已,一旦有事,则亦不过如甲 午之役,望风而溃。”(《戊戍政变记》,《饮冰 室合集· 专集》第1册。)
饮冰室书斋
• 梁启超生前曾说,自己乃中国“不可少之一人”, • “数年之后,无论中国亡与不亡,举国行当思我耳”。
•
历史已经证明,
• 中国将永远铭记梁启超!
三 随着中国社会变革和近代化进程的渐次展开,一些新学 家渐渐懂得,社会变革和近代化乃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同步进行。 他们越来越感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些基本方面同新经济、政 治是不适应的,它明显阻碍了社会变革和近代化的进程。为了推 动这一进程,就必须清理改造中国的旧文化,建设一种与新经济、 政治、新的时代潮流、世界潮流相适应的新文化,实现中国文化 的近代化。基于这一认识,他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动了一 场文化革命。在这场文化思想领域的“革命”中,以口号形式提出 的有“道德革命”、“文学革命”(包括“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戏曲改良”和“文学革命”)、“史界革命”、“圣贤革命”(即批儒 反孔)。虽未以口号提出,但影响巨大的尚有哲学变革和教育改 革。所谓文化革命,它乃是一场旨在使中国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 实现近代化的文化革新、文化重建运动。中国近代的文化革命乃 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梁启超则是这场文化革 命的主要发动者。
• • •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 书馆学家。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享年80岁。 梁思达(1912年-2001年),四子,著名经 济学研究。 享年89岁。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 会活动。 享年74岁。 梁思宁(1916年-2006年),四女,投奔新 四军参加中国革命。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际联 络部副部长、顾问。享年90岁。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 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