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14 《促织》《变形记》(教学设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同步教学 (统编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促织》《变形记》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归纳《促织》中的文言现象,掌握学习规律;品味《变形记》中的人物描写。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促织》借古讽今的特点;分析《变形记》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审美鉴赏与创造比较解读两篇小说的意蕴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促织》中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体会《变形记》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理清《促织》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欣赏《变形记》中极度夸张以及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鉴赏《促织》中的细腻生动、真实感人的心理描写;《变形记》的主题的多义性。

教学时数 5课时。

第一部分示范精读

教学要点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促织》。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作者

1.导入:清代邹弢的《三借庐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了所有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但他不收一分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他遵照一位驼背老人说的“甜、酸、苦、辣”四个字去做。“甜”就是嘴巴甜,对人和气,男女老少都能接近;“酸”指心肠酸,故事里的人伤心,他就跟着落泪;“苦”指写作吃苦,不管条件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不懈;“辣”指文字有锋芒,尖锐泼辣,能警世醒人。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终于创作了《聊斋志异》。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2.说说你所了解的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家庭。天资聪明,学问深厚,十九岁时连中县、府、道三个第一,但此后屡应省试不第,年七十一,始被补上岁贡生,一生忧郁自伤,穷愁潦倒。他从二十岁左右开始写作,历时二十余载,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另有诗、文集《聊斋诗集》、《聊斋文集》。

蒲松龄的自勉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说说你所了解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倾力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轶事。作者巧妙地通过谈狐说鬼的方式,托笔幻想,寄意现实,批评当时,揭

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赞美了青年男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抒发了作者自己满腔的“孤愤”。郭沫若曾题蒲松龄故居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题联:

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

4.关于本文:《聊斋志异》中的作品,我们初中时读过一篇《狼》,但它并不是作者的代表作。现在要研读的《促织》,才是作者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讲前朝故事,来扬露当时的黑暗现实。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天子。特别是篇末,作者仿效《史记》每篇篇末有“太史公曰”的体例,用“异史氏曰”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自己这一创作意图,这在古典小说中是很罕见的。《聊斋志异》起初以抄本流传,乾隆年间正式付刻时,刻印者为了避免文字狱之祸,特意删去“异史氏曰”中指斥天子的那几句话,就可见它明显地触犯了“时忌”。

二、明大意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标出难读的字,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迂讷裨益龁抢呼欲绝

爇香翕辟蹄躈惙然

掭不啻觇视俾入邑庠

3.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时有贫寒读书人成名,被狡黠胥吏指派为里正,令在乡里催索促织。成名不忍向百姓逼索,又无钱赔贴,忧闷万分。妻子劝他道:“急有何用,不如自行搜觅,万一有得,也可交差。”于是成名手提竹筒、痛丝笼,早出晚归,在乱石丛草中寻觅,间或捕得两三只,都是劣等货,无法交差。

限期已到,成名交不出佳种,被县官一顿板子打得两股鲜血淋漓,痛不欲生。伤口未愈,成名强扶拐杖,再去搜寻,终于捕得一佳种,大喜笼归,在家精心喂养,爱护备至,留待期限,以塞官责。

成名有子九岁,见父亲外出,暗自打开盆子观看,不料促织跳出,迅不可捕。等到捕到手中,已腹破推折,奄奄欲毙。成妻见状,面如死灰,骂道:“畜生祸种,你父回来,看他要你性命!”儿边哭边走,渐出户门。待成名回家,听妻子一说,顿时大怒,呼儿要打,已不知所往。成名焦虑万分,通宵目不交睫,守护病儿。天色微明,忽闻门外有虫鸣叫,惊起,循声捕捉。小虫一鸣跃起,成名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体短小而色黒赤,以其劣弱,不捕。不料此虫跳附袖间,似有可取,喜而收之。

成名要将此虫献给官府,又恐不中其意,先与乡邻所饲“蟹壳青”试斗。两虫共入斗盆,小虫伏而不动,蠢若木鸡,乡邻大笑,用猪鬣毛撩拨,仍不动。小虫突然暴怒,直奔名虫“蟹壳青”,斗不几个回合,只见小虫一跃而起,直腰劲敌不放,似极胜利。

成名大喜,忽有一公鸡前来啄食,小虫已跃出盆外,眼看小虫已在爪下,成名仓促莫知所措,顿足失色。忽而公鸡伸颈惨叫,扑跌地上,原来小虫已叮住鸡冠,狠咬不放。成名既惊又喜,忙将小虫放回笼中珍养。次日交给官府,县官见虫小,怒呵成名。成名告以此虫本领异常,试之果然。县官如获至宝,将此虫献给抚军,抚军连夜用金丝笼送入宫中,上表备述其异。皇上阅奏将信将疑,取各地所贡名种与之相斗,都被

小虫打败。皇上大悦,传至赐给抚军名马、衣缎,并嘉奖地方。县官得了好处,答应免去成名里正差役。成名之子痴睡床上一年余,神志渐渐恢复,自称仿佛做了一梦,梦见自己身化促织,轻捷善斗,入宫遍战天下名种,无不大获全胜。

4.《促织》通过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地讽刺了“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固基础

1.分组合作探究

全班分为九个小组,每组探究一段,探究结束后上讲台展示。要求:一人朗读(尽量读出感情),一人给大家讲解这一段的重点字词句,一人翻译。

2.小组展示后教师适当补充(以下仅为预设)。

第一段

①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表时间,有每年的意思。省略了介词“于”和动词宾语“之”--“岁征(之于)民间”。

②此物故非西产:“故”,副词,可译为“本来”“原来”。

③以一头进:承前省略了宾语“之--上官。”

④试使斗而才:承前省略“使的”宾语“之--促织”和“才”的主语“其--促织”。

⑤因责常供:“因”,连词,于是。与现代汉语“因为”意义不同。

⑥令以责之里正:蒙后省略介词宾语“之--促织”,“令以(之)责之里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