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模式思考
武汉市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研究——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摘 要 :2 1世 纪初 ,武汉 市 开始进 行发 展 都 市农 业的探 索。钻 石模 型 的 生产要 素 条件 、需 求条件 、相 关
和支撑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 和同业竞争这 关键 四要素是促进武 汉市都 市农业竞争优势的必要 条 件 ,但却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武汉市都市农业要想克服发展 中的不利 因素 ,形成都市农业强大
汉市也开始了建设都市农业 的探索。根据 《 武汉都市
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都市农业的竞争优势却不明显。
按照 波 特 的 观 点 ,一 个 国家 ( 者 地 区 ) 内 的 或 产 业 能持 续创 新 与升 级 ,从 而获 得竞 争 优势 主要 取 决 于该 国 ( 该 地 区 ) 四个 方 面 的 条 件 :生 产 要 素 条 或
出版 社 ,0 6 20 .
象 ,促使其在京津冀都市圈中崛起 2 世 纪 是 城 市 的 时 代 ,城 市 在 国 家 间 、地 区 间 l 竞 争 中扮 演 主 角 的机 会 越 来 越 多 、地 位 越 来 越 重 要 。 城 市要 在竞 争 中脱 颖 而 出 ,这 个城 市 就应 有 良好 的城 市形象 ,一个好 的城市形象能够帮助城市争取到更有 利 的竞争优势 ,获取更丰富的资源 ,捕捉更多的发展 机会 ,并且能够挖掘和吸引经济增长要素 ,大幅度提 升城 市竞争 力 。更 重要 的是 ,一个 好 的城 市形 象 必 然 凝结 着城 市市 民 的认 同 感 、归 属 感 、荣 誉 感 和 自豪 感 ,并 且 能 为 城 市 的利 益 相 关 者 提 供 更 多 的 价 值 回 报 ,从 而 实现 城市 的崛起 和可 持续 发展 。 有 关 网络 资料 的简 要 描述 表 明 ,河 北 省 沿海 城 市 的形象有待美化和提升 ,如唐山的城市形象是 “ 炼钢 和炼钢 炉最 多 的城 市 ” 。树 立 良好 的城 市 形 象 对 河 北 省 沿海 城市 提 高竞 争力 至 关 重 要 , “ 打造 沿 海 经 济 隆 起 带 ” 这一 战 略措施 的提 出 ,为这 些城 市 的形象 设 计
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摘 要 : 6个 方 面分 析 了都 市 农 业 对 武 汉 市 的 作 用机 制 , 从 阐明 了武 汉 市 发展 都 市农 业 的 必要 性 。对 武 汉 市 都 市 农 业 的发 展 进 行 了 S T 分析 . 述 了武 汉 市都 市 农 业 发 展 的优 势 和 劣 势 、 得 的 成 绩 和 存 在 WO 论 取 的 问题 . 提 出要 选 择 适 合 市情 的 发 展 模 式 。 并 关 键 词 : 市农 业 : WO 都 S T分 析 ; 汉 市 武 中 图分 类 号 : 3 7 F 2 文 献 标 识 码 : C
休 闲功 能 是指 通 过开 发农 业 旅 游 产业 . 都市 为
居 民和 国 内 外 游 客 提 供 洁 净优 美 的休 闲 、游览 场
所 , 高人 们 的 生活 质 量 。繁忙 的工 作带 来 的心理 提 压 力 以及 休 闲时 间 的增 多 , 增 加 了城市 居 民对休 也
闲观赏 的需求 。都市农 业 以观 光 、 游 、 验 的形式 旅 体
13 休 闲功能 .
客 观 条件 , 经 济 、 态 、 闲上 也 有 发展 都 市农 业 在 生 休
的需求 和必 要性 。武 汉市 的都 市农 业 该 如何 发 展 , 应 根据 武汉 市 的市情 来决 定 。本 文分 析 了都市 农业 对 武汉 市 的 作用 机 制 . 用 S T分 析 法给 武 汉 市 并 WO 发 展都市 农 业一 个 准确 的定位 。
的转 移 , 助 于失 业 及 待 业 人 员 的 就 业 , 而 提 高 有 从
人 口 , 天需 要 大 量 的新 鲜 农产 品 。并且 随 着 生 活 每 水 平 的提 高 , 们 对 农 产 品质 量 、 养 的要 求 越 来 人 营 越 高 , 市 农 业 名 、 、 农 产 品 的 发 展 , 有 助 于 都 优 特 将 满 足都 市 居 民的需求
关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农业”建设的战略思考
1 大力 发 展 循 环 农 业 。积 极 推 广 以“ . 稻一 菜一
虾 一 为 以 猪一 场竞 争力 、 展农产 品加 工业 、 立 合作 经 济 组 织 提 鱼 ( ) 鸭 ” 重 点 的 农 田 内循 环 模 式 、 “ 发 建 高农 民的组织 化程度 、 行农 业 综合 执 法 、 展农 民 沼一 鱼 ( 、 、 、 ) 为重 点 的种 养 循 环 模 式 和 实 发 菜 稻 果 茶 ”
污染重 ” 的粗放 型发展 , 致对农 业 资源 过度 开发 和 三 , 导 科技实 力 雄厚 。武 汉 拥 有 大 专 院校 5 2所 , 类 各
对 生态环境 的破 坏 。主 要 表现 在 : 是 水 、 地 、 一 土 能 研究 与技术 开发机 构 42家 ,两 院” 5 “ 院士近 5 O名 。 源 等消耗量 大 ; 二是 生态环 境保 护压 力 大 ; 是集 约 三
改 善农 业基 础 设施 条 件 等方 面 狠下 功 夫 , 武汉 城 市 收入 比全省 平 均水 平 高 1 % 以上 。其 次 , 场 潜 力 0 市 圈农业 发展呈 现 出良好 局 面。 巨大 。2 0 0 9年 , 汉 城 市 圈 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达 到 武
但 是 , 年 来 , 国农 业 采用 “ 多 我 高投 入 、 消耗 、 60 高 50元 , 民生 活 水平 已开 始 向全 面小 康 过 渡。第 农
因此 , 我们要想从 根本上改变当前农业发展 中 就必 须 充分 认 识 到 “ 型农业 ” 两 建 配套 改革试 验 的一 项 战略 决 策 。在此 , 者就 如 何 存在 的突 出问题 , 笔 发展 现 代都 市 农业 的重 大 加快 推 进武 汉 城市 圈 农业 一 体 化 、 进 武 汉城 市 圈 设 是 转 变农 业增 长 方 式 、 促
湖北省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湖北省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湖北省是中国农业大省之一,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泛的农业基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安全、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品牌农业在湖北省发展迅速。
以下是湖北省品牌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对策思考。
一、湖北省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分析1.发展优势:湖北省有着丰富的土壤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各种农产品。
此外,湖北省拥有大量的农民,其传统农业经验和技术储备为品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
2.产业结构:湖北省品牌农业以水产品、粮食、蔬菜、果树等为主,涵盖了广泛的农产品品类。
3.品牌建设:湖北省在品牌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武汉市的“武汉粮”、“菱角王”;黄冈市的“黄冈红蜂蜜”;黄石市的“阳新稻花香”。
4.市场需求:人们对健康、安全、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有助于推动品牌农业的发展。
此外,旅游业的兴起也为品牌农产品提供了消费市场。
二、湖北省品牌农业发展对策思考1.优化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地资源特点,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湖北省农产品的品质,增强品牌效应。
可以选择一些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种植,如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等。
2.提高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严格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加强品牌宣传,增强消费者对湖北省农产品的认知和信任。
3.加强品牌推广:通过农产品展销会、农业论坛等形式,加强湖北省品牌农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知晓度。
4.加强科技支撑: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技术与品牌农业的结合。
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设备,提高湖北省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5.拓展市场渠道:积极与餐饮企业、超市等合作,拓展品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同时,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开拓力度,扩大品牌农产品的市场份额。
总之,湖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具备发展品牌农业的优势。
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加强质量管理、加大品牌推广、加强科技支撑和拓展市场渠道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湖北省品牌农业的发展水平,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绿色食品的需求,推动湖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武汉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处理好七个关系
4
处 理 好 继 承 与 创 新 发 展 的 关 系
武汉 与周边 农 区相 比,在大 宗农 产 品生产 上没
Hale Waihona Puke 没有 创 新 , 业 就没 有 竞争 力 , 农 也没 有 生 命力 。 但创 新发 展应 该是 辩证 的 , 该坚 持扬 弃 的观点 , 应 不 能 采取 虚 无 主义 的简 单 抛 弃做 法 , 一些 传 统 的优 秀 的东西 要 保持 和 发扬 。现在 农 产 品的竞 争 , 不是 以 量取 胜 , 而是靠 质 取胜 。质 , 体现 在农 产 品的色 、 、 香 味 、 、 上 。过 去有 一 些很 好 的产 品 与 品种 , 形 名 由于
面, 要双向着力 , 既要 向农业 内部挖潜 , 又要 向外部 争效 , 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
3 处 理 好 请 进 来 与 走 出 去  ̄ .- y -系 - <
要布局合理 , 各项治理措施配套跟进 , 一定能实现人 与自 然和谐 , 发展与保护“ 双赢” 。
2 处 理 好 农 业 内 部挖 潜 与 外 部 争 效 的关 系
保 护是前 提 , 发展是关 键 。 发展 与保护是负 : 但 和、 零和或 正和 的博弈 , 决于如何 把握好 发展 限度 。发 取 展越 快 , 资源 承载 能力 有 限 , 势必 对环 境 构成 巨大威
胁 。不可 否认 , 当前农 业发展对 环境 的破坏越来 越显
性 化 。国际 国内的经 验 昭示 , 能再走 先发展再 治理 不
农 民弃 农务 工经 商 , 这无 疑是一 巨大 的进步 。 笔者 但
认为 , 农业 比较效益低有两个主要因素 , 首先是固守 传统的产品和生产方式。 亩 田 1 1 年种两季水稻 , 收
武汉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路径选择
71 61
7 9 87 Βιβλιοθήκη 38 9t . 54 7
& 89 4 1 67
3 总体布局 .
由于武汉都市 圈内的基础条件和 自然 禀赋不 同,因此应该根据各地 的比较优势 建业武汉都市农业 的总体布局 。以市场为 导 向,以农民增收为 目标 ,以科技为支撑 ,
调整产业结构 , 大力 发展 优 势特 色 产 业 , 努 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 成产业特色明显、 形
1 8 99
1 9 9
9揪 _ 0 : 蚰
92 t 9_ 舢
& 9 710 67 8 9 8
5 9沁 2 6 5 I f 9 11
358 157
379 386
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在发展经济的 同时注重生态环境 的保护 ,以便使资源得 到永续利用 ,避免实行先污染后治理 ,先 【 文章摘要】 武 汉市社科 基金项 目 武汉发展现 代都市农业的路径选择研 究 武汉经济技术开 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 破坏再修复的非理性行为。所以 ,武汉市 区与江岸 、 乔 石 口、 阳3 区所在 乡镇 , 汉 个 辖 的都市农 业发展必 须是以经济功 能为主 ,
年代 农业从业 人员 取 自然对 数
农村投 资 ( 万元 ) 取 自然
对 数
汉 市 农 业 的发 展 应 该 发 展 资 本 密集 型 的产
第 一产值 取自然对数
业 。 因此 ,在 产 业 的 增 长 方 式上 应 该重 点 利用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
1 5 99
g 0 9 o
2 产业增长方式 :重点利用高新技术改 . 都市从事农 业的人员在逐渐 减少。郊 区农 造 传统产业 村 版 图面 积 6 3 平 方 公 里 , 52 占全 市 国土 版 武汉市都市农业的生产 函数可 以根据
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模式探究
能 , 可 能兼 而有 之. 不 因此 , 研 究 都 市农 业 发 展模 在 式时 , 必要 根据 当地 实 际情 况 对 都市 农 业 发 展 模 有
该类 型是 根 据 当地 环 境 资源 的 特征 与 状 况 , 利 用 多梯 度的方 式来 选 择 自然 与社 会 资 源 , 过 多 样 通 化 的生 物种群 之 间的合 理 匹配 , 成 了稳 定 、 形 高效 的 复合 群体 , 而将 资源最 大 限度地 转化 为生 物产 品 , 从
农业 . 它既 可直 接 出 口区域范 围 内的农产 品 , 也可组 建 内部 关联 、 部拓 展 的跨地 区外 贸集 团 , 间接 出 外 但
对都市 农业 发展模 式进 行排 序 的 目的是对 都市 农 业 的发展 状况 进行综 合评 价 , 因此 , 市 农业 的发 都
展 状况 是 目标层 ( . A) 其余 隶属 关 系见 图 1 .
下 给 出武 汉 市 发 展 都 市 农 业 生态 型 的 优 先 选 择 , 用 定 性 分 析 的方 法 , 外 部 环 境 和 内部 条 件 两 个 方 面 , 生 态 型 采 从 对 模 式 在 武 汉 市 的 发 展提 出 了 政 策 性 建 议 .
[ 关键词]武汉市 ;AHP模型 ; 市农 业 ; 都 发展模式 .
[ 图 分 类 号 ]F 2 中 37 [ 献标识码] A 文 :
当前 , 际上普遍 认 为都 市农业 具有 6大功能 : 国 产 品功能 、 吸纳 功 能 、 均衡 功 能 、 态功 能 、 会功 能 生 社 和公 益功 能. 6大功 能 的不 同组合 形 成 了不 同的 这
口须 以先 进 的物化 技 术 为前 提 , 加 大 技 术 劳 务 的 并 输 出力 度 . 以 , 模 式 走 的是 生 产 、 工 、 地 在 所 该 加 基 内, 市场 销售 在外之 路.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促进两型都市农业升级
榴 红村 。2 0 0 4年 , 渡 大 队还是个 汉 江边 上 的普 通 鸦
小村 落 , 以种 植蔬 菜 为业 , 环境 脏乱 。20 05年 , 汉 武 市启 动 “ 园 建设行 动 计划 ” 家 ,鸦渡 大 队作 为第 一 批
试 点村 之一 , 西湖 区慈 惠街办 事处 以 7 东 3户居 民为
创 新示 范 区建设 三 大 国家 战 略机 遇 , 持都 市 型现 坚
高效 农业 产值 已 占农 业 总 产值 的 8%, 比 20 5 05年 提高 38个百 分 点 。食 用 菌 、 . 芦笋 、 莲藕 、 玉米 、 甜 名 特 水 产等 优势 特 色农 产 品 已逐 步形 成 区域化 布 局 。
二 是农 业 功能 得到 有效 拓展 。2 0 0 9年 , 市 乡村休 全 闲游综 合收 入 比 2 0 0 5年翻 了一 番 ; 森林 覆盖率 达 到
代 农业 的发展方 向 , 积极转 变农业 发展 方式 , 努力 推
动 资源 消耗 向科 技增 长 、 分散 经 营 向集 约经 营 、 自然 露 天生 产 向设施 保 护栽 培 、 产业 为主 向一 二 三产 一 业 协调发 展 的重大转 型 。全市特 色农 产品正 规化 生 产基地 达 到 9 3万 亩 , 健康 水 产养 殖 基地 达 到 3 5万 亩, 规模 化畜禽 养殖 小 区发 展到 2 7个 , 7 农业 循环经
2.8 比 20 提 高 5个百 分 点 , 汉市 已进入 6 %, 05年 4 武 国家森 林城 市行列 ; 业面 源污染 得到 初步治 理 ; 农 农 业 产业 化经 营水平 稳 步提高 。三是农产 品质量 安全
监 管 水平显 著提 高 。武汉 “ 两级 三层 ” 的农产 品质量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湖北农业发展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主要分析了湖北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紧张、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科技水平差距等问题。
土地资源紧张导致农业生产空间受限,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农田荒芜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等问题,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科技水平落后导致产出质量不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大土地保护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湖北农业才能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关键词】湖北农业发展、重要性、现状、挑战、土地资源、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科技水平、未来展望、对策建议。
1. 引言1.1 湖北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湖北农业作为湖北省最基础的产业之一,对于保障当地居民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不仅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村居民的重要生计来源。
湖北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进程,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市场竞争的加剧,湖北农业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
如土地资源紧张、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湖北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当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加强湖北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是当前湖北省农业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能够更好地了解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湖北农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1.2 湖北农业现状概况湖北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湖北农业总面积约为2778万亩,农业总产值约为1800亿元。
农业发展银行支持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支持武汉市都市农业发
[ 关键词 ] 支农 ; 发展 ; 结构; 效益 [ 中图分类号 】F 3 [ 8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4 1 (O 9 O 0 9 0 0 4— 87 2O )2— 0 6— 2 近年来 ,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 营业部紧紧抓住 武汉市 被 国务院列为“ 两型社会 ” 建设综合试点城市 的机遇 , 按 照“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的经营理念 , 充分运用信贷杠杆 作用 , 通过着力培植 农业产 业化 支柱产 业 , 有效地 优化 了信贷资产 、 客户结构 , 实现 了速 度、 结构 、 质量 、 管理与
效益的和谐 有机统一 。截 至 20 0 8年末 , 放贷 款 6 . 投 11 在业务发展 中, 营业部 始终 把执 行 国家政策 放在 首位 ,
把支持粮棉油 收购作为业务工作 的重中之重 , 积极支持 国家粮棉 油储备体系建设 , 持最低收购价 和市场价粮 支
棉油收购 , 促进 国家宏观调控政 策和强农 惠农 政策的落
3 , 持了 2 % 支 8个大 中型农村 建设项 目, 提高 了经 营效 益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特别 是 以武 汉市新农 村建设 的
共投放贷款 6. 亿元 , 11 占全省投 放总量的 1.% , 95 贷款
余额净增 1. 亿元, 94 占全省贷款净增量的4 .% , 24 直接
提升了经 营效益 1 1 .3亿元 。一是做 大传 统 主体业务 。
加快发展就 是效益 。20 0 8年武 汉市被 国务 院列入 全 国“ 资源节约型 、 境友好 型” 会建设试 点城 市后 , 环 社 营业部及时抓住这一 机遇 , 实施 “ 增速 效益 ” 发展 战略。
客户是实现“ 增速效益 ” 的基 础 , 为加大客户 营销力 度 ,
新形势下武汉市农机化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新形势下武汉市农机化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武 汉 市农 业机 械 化 管理 办 公 室 王 强
“ 十二五”时期武汉市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发展迅 速, 农业机械化政策扶持体系逐步完善, 农业机械化 的投入 力度 、 装备水平、 作业水平等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 农 机化支撑农业发展能力 明显增强 , 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实用技术培训、 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 组织开展茶叶加工从 业 人员技 术培训 活动, 并组织搞 好形式 多样 的演示推广活
动, 加大技术宣传 和推广 力度 。 同时, 要 健全完善茶叶 生产
机 械化推广服务体系。县、 市( 区) 农机 部门要 明确茶 叶机 械 化主管科室, 切实组织好域 内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 工作; 茶叶种植规 模大、 有发展 条件 的乡镇 , 要 以茶 叶生产 示范基地、 合作社等为依托 , 设立茶 叶机械化生产技术服务 站, 引进示范先进机具, 培训 、 指导: 茶叶技术人员 , 切实提高 黄 冈市茶农、 茶企机械化 生产技术水平 。 (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1 1 — 0 3)
和农业 综合生产 能力作 出了突出贡献 。农 机化 的快速 发
台; 联合收割机 1 6 5 6台; 机 动脱粒机 1 4 1 2 9台 , 粮食 烘干 机5 0余台 ( 套) ; 畜牧养殖机械 1 7 3 5 0台 ( 套) ; 渔业 机械 4 8 3 1 1 台; 林果业机械 3 6 2台 ( 套) ,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为 4 3 2 3 7 台( 部) ; 蔬菜钢架大棚 6 8 0 3 . 4 万m , 均 比“ 十一五”
万k w , 平均每 h m 拥有动力达 到 1 3 . 2 7 k w , 拥有各类农机具
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模式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灌溉 、 马铃 薯 自动播 种机 、 毛豆脱荚机 、 蔬菜 移栽机 、 芦笋 业 中不足 5 。从设施用材来看 : 有钢管 、 钢筋、 玻璃 、 有机 农 户过万户 , 推广农机实用新技 术 2 O余种 。全市农 业综 府投资兴建 的部分钢架大棚 比较规范外 , 其他简易设施农
极低 , 大部分生产环 节 的机械 应用程度 处于空 白, 很多 生
有建立起对设施农业的发展规模 、 结构布局 、 设施能 力、 技
术 水 平 和配 套 措 施 等 诸方 面 的宏 观 调 控 管 理 机 制 , 造 成 设 施 农 业 的整 体 协 调 和 行 业 管 理 滞 后 , 缺 乏充分论 证 , 投 资 盲 目, 重复 引进 , 管理 缺 位 , 竞争无序 , 效益不高 , 市 场 竞 争 能力不强 ; 二 是 生 产 体 系不 健 全 。没 有 建 立 设 施 农 业 的质
机装备 的引进 、 开发 力度 明显增大 , 有先进技 术装备 支持 量 监 督体 系 。在 设 施 工 程 上 表 现 为 : 设 施类型 繁杂 , 档 次 的都 市农业机 械化 水平也明显提高和延伸 。
2 0 1 1年 全 市 围 绕 “ 菜 篮子 ” 工程 建设 , 引 进 推 广 节 水 扦插机 、 油 菜 直播 机 等 新 机 具 3 2 0 0多 台 ( 套) , 直 接 受 益 合 机 械化 水 平 达 到 6 2 。在 设 施 农 业 方 面 , 我 市 温 室 栽 培技 术始于 1 9 5 7 年, 塑料 大 棚 栽 培 技 术 始 于 1 9 7 3年 , 到 目前 为 止 蔬 菜 设 施 栽 培 面 积 已 发 展 到 2 ×1 0 h m 。 , 全 市 已建 各 类 设 施 农 业 示 范 园 6 O个 , 花卉 园 4 5个 。 从 设 施
“武汉城市圈”都市农业发展财政对策研究
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 , 沿长江的高 增长点 , 如武汉 的奶 业和花草 , 州的 鄂
2 .科技和工业优势 。武汉是华 中 速铁路 即将建成 。高速公路 、 高速铁路 武 昌鱼 和 珍 珠 等 。 业 结 构 的优 化 改 变 农
的科教 文化 中心 ,全市拥 有大专 院校 与长江水运“ 柔性联运” 出现 , 的 将使武 了传统农业弱质低效 的状况 , 提高 了农 5 2所 ,各类研究 与技术 开发机构 4 2 汉作 为 中国内陆市 场枢纽 的战略地 位 业 的经济效益 。武 汉城市圈” 5 “ 第一产业 家, 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 、 上海 , 居 更加突 出。 武汉是中国内陆最 大的流通 增加值 占全省 的 5 . % ,商 品率 占全 36 全国第三位 , 科技开发实力处于全国领 中心和货物集散地 , 武汉物资市场是华 省的 6 %。 0
3 .区位 和 市场优 势 。 “ 汉城 市 例逐 年减少 , 武 蔬菜 、 水果 、 畜牧 、 水产等
产业布局影响 巨大 。武汉城市圈” “ 的武 圈”地处长江 中游 , 京九铁路也在武汉 符合 都 市农业发 展方 向的农产 品产业 汉、 黄石 、 鄂州等均是“ 百湖之市” 临江 与京广铁路相联结 , , 形成沟通华北 、 西 比例 不断增加 , 品质 也有很大提高 , 各 傍水 , 江河纵横 , 水资源丰富 , 水养殖 南 、 淡 中南、 华东地 区的铁路 网络 。京珠 、 类 特色优 势农产 品生产 成 为农 业新 的
维普资讯
问题 探 讨
发达 国家的实践证 明 , 都市农业是 城郊农业在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到较高 水平时 的必然产物。湖 北省委、 省政府 根据 武汉市工业 发展布 局和城 市化 进
武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武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陈冬;辛岭【摘要】都市型现代农业对于改造传统城郊型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制度改革、农业科技创新、都市农业定位、农业休闲旅游4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武汉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以及归纳出武汉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五大模式,即农村综合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资源资本化激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特色农业带动休闲旅游业发展模式、农业全程服务形成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生物科技带动农业集约生态发展模式,同时分析预测都市农业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武汉市政府加快推进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借鉴参考.【期刊名称】《农业展望》【年(卷),期】2016(012)001【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农村制度改革;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模式【作者】陈冬;辛岭【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传统耕作的农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都市人们对于农产品数量和质量以及对于生态环境的需要,都市型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农业的主要发展形态。
在城乡差距矛盾扩大的背景下,都市型现代农业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市和农村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少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愈加重视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以及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现有13个城区和3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8 467 km2,全市人口1 0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6万人,现有耕地20万hm2。
武汉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升和改造了传统城郊型农业,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缩短了城市和农村收入差距,满足了现代都市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已成为全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典范。
1.1 大力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完善都市农业体制机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是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而设立的,于2009年4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湖北农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湖北农业现状的概况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也探讨了政策保障和发展展望,为湖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在总结了湖北农业发展的建议和重要性,为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和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指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湖北农业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湖北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未来趋势、政策保障、展望、建议、重要性1. 引言1.1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湖北农业是湖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湖北农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种植方式落后、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湖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虽然湖北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对湖北农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通过综合分析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可以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促进湖北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湖北农业现状概况湖北是中国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一直占据着全省经济的重要地位。
湖北的农业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其中水稻是湖北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湖北还以畜牧业和渔业为辅,养殖业发展比较良好。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湖北农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湖北农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逐步提高,农民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支持湖北农业的发展。
参观东西湖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几点体会
参观东西湖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几点体会(魏林蔡甸区永安街炉房村主任助理2010届)11月15日至16日,我们到东西湖区参观学习都市农业发展情况,培训学习期间住在石榴红村“世林庄园”。
尽管只是匆匆忙忙看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参观辛安渡的“如意集团”企业,另一个是看柏泉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东西湖区农科所),但感受特别深,因为刚好一个星期前,我写了一篇关于《发展壮大蔡甸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考及建议》的调研文章,所以这次实地参观,进一步深化了我对“现代都市农业”的认识,对调研文章进行了修改完善。
之前在文章中提出和认识的几个问题以及相关建议,在这里得到了印证,有点小小的欣慰。
但是实地参观后,发现自己对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几点特别突出的感受:1、现代都市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
一次性投入相比一般农业生产而言要多得多,没有一定实力的农业企业,想发展都市农业不是那么容易的。
也许正是因为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成本盈利又相对较慢,制约了都市农业的发展。
2、现代都市农业对基础配套设施条件要求高,特别是交通位置非常重要。
既不能离市区太远,又不能太近,位于城郊结合部最为理想,还要有大片集中可供利用的土地。
交通要十分方便,既能快速到达市中心,又能快速出市区到相邻城市。
3、现代都市农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这次看的两个地方都有这个特点,比如“如意集团”和柏泉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东西湖区农科所),它们除了能提供粮、棉、油种子外;还能通过订单培育各类蔬菜、瓜果幼苗以及盆载观赏植物;还可以根据农民需求,将培育好的幼苗供给农民栽种;同时公司自己也生产大量蔬菜水果,直接供给超市;接受各地给类科普团队,展示示范需求(我们离开的时候正好碰见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前来学习,据工作人员介绍,武汉周边很多地区都会组团前来学习考察);培训农民和农业工作人员;公司还可以对外提供体验休闲服务等。
总之,现代都市农业经营方式途径都很多,面向市场很灵活。
都市农业建设中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思考
都市农业从其产业发展 、 组织形式 、 技 术取 向等 多方
政策、 投入支持和促进外 , 更 重 要 的 是 要 适 应 都 市 农 业 发 展需 要 , 加快都市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推广。
指 出“ 实现 农 业 持 续 稳 定 发 展 、 长 期 确 保 农 产 品 有 效 供 面 来看 , 都 有 别 于 传 统 农 业 。 发 展 都 市 农 业 机 械 化 除 了
1 加快 农 机化 科 技 创 新 与 推 广 在都 市农 业建 设 向转变 ; 二是从 注重发 展露地 生产 机械 化向重 点 发展设 中 的 重 要 意 义 施 农业 和 工厂 化 农 业 机 械 化 方 向 转 变 ; 三 是 从 发 展 农 业
农业机 械是发 展都 市农业 的物 质基 础 。我 们知 道 ,
率、 劳动生产 率作 为 主要 目标 , 把 增产 增效 并重 、 良种 良 进农 业技术 集成 化 、 劳动过 程机 械化 、 生产 经营 信息 化 ,
法配 套 、 农机农 艺结 合 、 生产 生 态协调 作为 基本 要求 , 促 2 都市农 业 建设 中加 快 农 机 化 科 技创 新 与 推 广
控化 和 工业 化 。示 范 推 广 现 代 园艺 温 室 应 用 和 设 施 园 艺 机械 化 作 业 技 术 与 装 备 、 种 子 种 苗 产 业 化 现 代 工 艺 装 备 与 生 产技 术 、 温室循环水养殖技术 和系统 、 设 施 化 工 厂 化 畜禽养 殖技 术和 系 统 , 以及综 合运 用 3 S技 术 和 智 能 装
装备 。大力推 广农作 物秸 秆还 田机械 化技 术和机 具 、 节
水 灌 溉 机 械 化 技 术和 机具 、 化 肥深施机械化技 术和机 具 、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调查与思考——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
I v s i a i n n Re lc i n n n e t t a d g o f t o De eo me t f e o v lp n o Mo e n d r Ur a Agr ut r — — T k n Xiz o Ditit f u a b n l e i u c a ig nh u s r o W h n c Ci s a a pe t a n Ex m l y
,
f ly iie g iulu a p lce o he ul ut z a rc t r l oii s f t pat l ry.
K y wor s U b n g iu t r ; C re t sta in;P o lm ; C u tr a u e e d r a a r l e c u u r n i t u o r be o n e me s r
加 大农村水利设施 建设 力度 ; 以改革创 新为动力 , 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 ; 以加强社会服务为载体 ,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体 系建设 ; 以政策 支持为后盾 , 用好 党的各项惠农政策。
关 键 词 : 市农 业 ;现 状 ;问题 ;对策 都 中 图 分 类 号 :3 3 F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2 4 2 1 )4 0 5— 2 1 0 — 0 X( 02 0 — 0 8 0
摘
要: 对武汉市新洲 区发展都 市农业 的现状和 存在 的主要 问题进行 了概述 , 并对今后 发展 都 市农 业提 出了 6点建议 , 分
别为 : 以规 模 化 重组 为 依 托 , 进 农 业 结构 优 化 升 级 ; 推 以产 业化 运 作 为抓 手 , 升 农 业 产 业化 水 平 ; 提 以夯 实基 础 建设 为 支撑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都市农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李琴1 王静1 林育敏2 赵道奎2郑斌2(1武汉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设计院,2武汉都市农业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65)摘 要:目前,都市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大都市郊区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国外都市农业蓬勃发展,我国也奋起直追,归纳国内外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笔者总结了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六种模式,并针对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产开了思考。
关键字: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经验启示;武汉市0引言都市农业,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区域农业。
这种农业是通过优美的农业自然环境及其相应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过程和农业劳作,吸引人们前往参观、参与、购物和游玩,既促进了农业本身的发展又增加了旅游收入。
因此,都市农业是一个多产业一体化的新的产业,是2l世纪新型的生态农业形式,具有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都市农业兴起于19世纪末期欧洲流行的“田园城市”思想,50~60年代,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率先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
我国的都市农业起步较晚,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上海、广州、北京、天津等城市都已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水准的都市型农业的目标。
另外,环渤海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沿海城市群及一些省会城市,也已进入发展都市型农业的酝酿期,可以预见,在未来10年内,我国特大型城市、省会城市及沿海三大城市群的都市农业发展将形成一定规模。
1、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概况1.1我国都市农业发展历程概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人们都有踏青远足的爱好,可以说是一种自发的休闲农业旅游活动,但由于其具有自发性、零散性、活动主体单一性等特点,在城市并未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观光农业开始兴起并逐步发展,从而带动了大陆观光农业的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荔枝节的开幕拉开了我国大陆地区观光农业园发展的序幕,之后各地纷纷效仿,至20世纪90年代,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成都、西安、济南等大中城市近郊开始出现休闲农业雏形,如观光果园、农家乐、度假村等。
近几年,国家实施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存进农民增收”等一系列重要的“三农”政策指示,连续九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农业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表示了国家政府对农业问题高度的关注与支持。
这些都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都市农业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形式。
1.2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阶段武汉市都市农业的发展过程,就是武汉市农业从传统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农业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从1978年一1984年,是城郊型农业酝酿期。
这个时候的农业发展是“以粮为纲”,其主要目标就尽可能地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产量,以解决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
1978年开始试点并逐步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武汉市郊的农、林、牧、渔业开始走上全面发展轨道。
到1982年,市政府根据当时市场粮食供应现状逐步调整生产结构,适时提出了“以生产鲜活副食品为主,农牧渔全面发展”的农业发展新战略,这时城郊型农业开始萌芽。
但在实践中,以“粮食为纲”的生产方针仍然无法动摇。
从1985年一1994年,是城郊型农业的发展期。
这个时期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服务城市,富裕农民”。
针对当时初级的农产品供应紧缺情况,武汉市开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林牧渔和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生产效益逐步提高。
在发展战略上,市政府要求将市郊农村建成“四地”,即城市副食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出口创汇农业的生产基地、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胜地等,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思路逐步成熟。
1988年武汉市全面实施“菜篮子”工程,市郊进一步加大蔬菜副食品的生产力度。
1992年2月市政府全面放开粮棉油生产计划,农民由此获得了依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的完全经营权,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从1995年一2001年,是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的过度期。
自1995年开始,武汉市以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并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997年10月武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提出农业产业化要“突出城郊型经济、都市农业特点”,这是武汉市委、市政府第一次正式在文件中明确提出建设“都市农业”的要求。
2000年3月武汉市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点是在发展体现都市农业特色的“六种农业”,即设施农业、工程农业、品牌农业、加工农业、创汇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
由此,武汉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基本形成。
从2002年至今是全面推行都市农业发展的时期。
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入,一些体现都市农业特色的新型产业如农业庄园、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农业、园艺业等逐步成为农业发展的热点;以农业增效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特色、品牌、规模、效益、优质、无公害的都市农业发展思路不断完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生态禽畜健康养殖小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共识逐步形成。
市政府于2001年12月正式出台了《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对全市都市农业工作进一步明确,标志着武汉市步入全面推进都市农业发展时期。
2 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从整个历史进程看,武汉市经济发展己进入工业化中期,基本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基础。
同时,近年来中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在逐步加大,各种社会资金投入的势头良好,也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目前武汉市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的农业庄园己发展到300多家,像张公山寨、帝元农业园、和平农庄、清凉寨、古门山庄、多福农庄等大型农业庄园,投资都在数千万元以上。
农业科技产业园也发展很快,全市已有近200家,其中投资达数千万元的大型园区就有十几家。
全市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67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16家,过5亿的有2家。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连接农户的覆盖率均达到50%,全市农业旅游景(区)点发展到290个,占地面积达3万多公顷,总投资达39.5亿元,年接待游客达616.26万人次,实现收入6.44亿元。
全市种子种苗基地达1万公顷和60个科技园区建设达2万公顷,设施栽培面积达2万多公顷。
全市已有105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8个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3个获国家有机食品证书,16家农业重点企业通过了150900、15014000和HACCP认证,都市农业雏形基本呈现,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1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街”的美誉,京广、京九、武九、汉丹等4条铁路干线在武汉市交汇,形成沟通华北、西南、中南、华南地区的铁路网络。
公路通达全国各地,京珠、沪蓉等6条高速公路也在武汉市相联结。
天河机场已开通60多条国内外航线。
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
沿长江的铁路交通即将建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长江水道的联运,凸现武汉市作为中国内陆市场枢纽的战略地位,每天进出城流动人口达150万人左右,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流通中心、货物集散地和华中地区最大的物资贸易中心,商品可辐射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四川等周边五省近四亿人口。
以1000公里半径画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西安、南京、广州等大城市都囊括其中,即使鲜活农产品,一天一夜也可到达。
良好的交通、明显的区位优势为武汉市都市农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扩展空间,带来广阔的外部市场。
2.1丰富的农业资源武汉市郊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一是土地资源丰富,武汉市国土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其中,农用版图面积6532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版图面积的79名%,这里包括农用资源21万公顷、可养殖水面 12.6万公顷、林地10万公顷、四荒地7000公顷。
二是气候条件优越。
武汉市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100~1450毫米,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三是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山川、湖泊众多,依山傍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以高阳山、九真山、木兰山、寿山寺、青龙山、将军山和木兰湖、汤逊湖、金银湖、沉湖等六山四湖为主体,农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2.3便利的基础设施都市农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支撑。
近些年来,武汉市郊区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政策的指引下,加快了以交通、通讯、电力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己全面实现,农村每百户农民拥有电话70多部,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全市乡镇(场)己全部通达等级公路,行政村二级公路超过90%以上,2006年基本实现区通乡公路达二级以上,乡通行政村公路全部硬化,与此同时,一批卫星城、重点镇和农民新村逐步崛起,城市也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张,城乡界线开始模糊,这些为都市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2.4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化世界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城市化趋势,为都市农业带来了发展的巨大机遇。
武汉市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可支出收入在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消费需求理论,收入水平变化会导致消费水平变化。
当人均年收入在500一800美元时,人们外出观光旅游处于进发期,有着不可遏制的爆发力。
2006年,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12359.98元,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已从“温饱型”阶段转变到初级“营养健康”阶段,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和绿色品牌化。
市民除要求农业提供新鲜安全的优质农产品外,对改善生活环境的要求,对旅游休闲、体验农业的要求和精神、文化型消费的追求也日益增加。
武汉市现有人口830多万,其中城镇人口565万,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据对武汉市市民旅游消费意向的调查显示,一日游愿意承担100元以下者占29.44%、愿意承担100元一200元者占43.51%、愿意承担200元一300元者占14.0%。
这些都为都市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内部市场需求。
3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典型经验3.1、国外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国外都市农业的发展己有很长的历史,特别是近40年发展很快,己有很多成功的典型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1.1美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在美国,都市农业被称为都市区域内的农业,占美国总面积的10%,其生产的农产品价值己占美国农产品总价值的1/3以上。
美国都市农业的主要形式是耕种社区或称市民农园,这是采取一种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在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