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区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的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地区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的调查报告

对地区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的调查报告

调查调研对地区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的调查报告改造调查报告更新企业棉花加工地区

加大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力度促进地区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对地区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的调查报告

本文结合国务院《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的有关要求,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针对XX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学习,正确认识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棉花流通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棉花收购加工环节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社企分开工作和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进一步加强,棉花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放开棉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企业自主购销的目标。现代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总体上讲对促进棉花生产经营企业提高棉花质量,打击掺杂使假,保障购销双方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棉花流通市场化程度提高,我国现行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中的棉花市场、发展现代物流、质量监督和目前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因此,这次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可以说是棉花流通体制的一次革命。

1、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是促进棉花市场体系建设的关键。

改革棉花流通体制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棉花市场体系。棉花市场体系既包括棉花收购加工市场,也包括棉花的销售市场。棉花的销售

市场又包括棉花的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发展棉花的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必须着力解决棉花质量鉴定标识的公信度,使棉花交易双方对棉花质量取得共识,这就要求棉花质量的鉴定和标识必须由与交易双方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公证检验机构进行,也就是将目前在棉花交易后、进厂前的公证检验改为在棉花加工环节进行公证检验,将现行的通过抽样进行的公证检验改为普遍性的公证检验。因此,只有通过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才能切实推动我国棉花市场体系的发育。

2、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是发展棉花现代物流的必要前提。

发展棉花现代物流是降低棉花流通成本、提高我国棉花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基本标志是要实现棉花机械化装卸,而我国现行的棉包是人工作业时代形成的包型,不能适应机械化装卸的需要。现在国际上通行的棉包包装标准和包型,是与汽车运输的集装箱箱型和铁路运输的火车车厢厢型相适应的。现在我国高速公路已初具规模,推广集装箱运输,实现棉包机械化装卸已成为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迫切需要。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后,对棉包的统一编码,也为棉花流通实现信息化管理创造了重要条件。经公证检验的棉花进入指定专业监管仓库,也有利于大力发展棉花的现代物流。因此,国家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其基本要求就是:

力争用五年(201X-201X年)左右的时间,将现有打包机逐步更换为压力400吨及以上的大型打包机,与大型打包机配套安装调试设备,对成包皮棉逐包编码,通过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形成技术先进、布局合理、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能够适应棉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代化的棉花加工业。

3、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是提高棉花质量监督检验水平的重要手段。

我国现行棉花质量检验方式在历史上对保证棉花质量,加强棉花质量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行的棉花检验主体分别为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和公证检验机构,主体众多,往往形成多次检验、重复检验,造成重复劳动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以目测手扯、感官检验为主的检验方式阻碍着棉花质量检验水平的提高,也容易引发质量纠纷;以抽样为基础的公证检验虽然可以基本反映棉花的实际质量状况,但毕竟与普遍性的包包检验有一定的差距;实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后,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由公检机构在棉花加工环节采用快速检验仪进行仪器化包包检验;可以普及公证检验,提高检验水平,强化质量责任,节约社会资源,提高工作效益,增强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附送:

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调研心得

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调研心得心得体会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调研心得调研心得制度建设养老保险居民社会城乡

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调研心得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城乡居民的养老题目变得日益突出和紧急。构建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保障城乡居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兼顾城乡发展,构建***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如何建设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完善我县的社会保障体系,增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立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我县已建立了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为补充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并取得积极成效。截止201X年底,在全县1

1.14万名常住户籍人口(城镇居民

03万人,农村居民9.11万人)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有8334人,占

7.48%;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有2674人,占

40%;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有4620人,占

4.15%;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18928人,占1

6.99%。上述制度的建立,解决了部份居民群众的养老保障题目,化解了一批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题目,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全县还有约

8.15万名城乡一般居民(占全县常住户籍人口的7

3.16%),缺少系统性的养老制度保障;同时,由于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思路不尽公道,导致农村原参保职员的养老题目实际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加上这一块,相当于全县实际上有90.15%的居民群众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障。因此,在不断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并充分发挥其保障功能的基础上,有必要加快探索新型城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