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级“音乐鉴赏”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会在其中选择4个,作为考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信天游2,劳动号子3,山歌4,小调5,花儿
6,新疆十二木卡姆7,二人台8,秧歌9,相声10,河南大调曲子11,河南坠子12,生行13,旦行14,
吹管乐器15,拉弦乐器
二、简答(每题20分,共40分)
1,简述民间歌舞音乐可分为艺术形式不同的几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典型代表表演形式及其艺术特点是什
么?
2,简述戏曲艺术的行当分类及每一类的艺术特点、代表剧目和代表人物。
三、论述(每题20分,共20分)
以一个你熟悉的民间音乐为例,谈谈它的艺术特点及你对它艺术价值的认识。
这是这次的音乐鉴赏习题.望大家下面好好复习!
此外这些答案太长,大家可以看看,写的时候简练一下应该就行了。
第三题为主观题,大家可以自由发挥。1.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是陕北民歌。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其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在形式节奏,它的词曲仅有上、下两句。唱词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题。代表曲目有《脚夫调》《兰花花》《赶牲灵》《横山下来游击队》《见面容易拉话难》等
2.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依据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号子类别的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1.搬运号子。2.工程号子。3.农事号子。4.船渔号子。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劳动号子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但一领众和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歌唱方式。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即实际功用和艺术表现功用。表现在: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
3.山歌
山歌是一种中国民歌的类型,是农民、牧民在山野、田间即兴演唱的民歌,歌词不固定,多表现劳动和爱情,和地方方言结合较密切,音乐形式直率、淳朴,音调高亢,节奏自由,充满激情。其表现形式既有独唱,也有对唱或一唱众合。山歌的风格有的悠扬秀丽,有的豪放粗犷。各地山歌都有一些代代相传的曲调,歌者即在这些曲调上即兴编词歌唱。其曲调的节奏较自由,有字密、腔长的特点。乐段结构常见的有2乐句乐段、4乐句乐段,多为单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反复。
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山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感情充沛,表达强烈。在高音区,山歌还常常会有自由延长音。有的山歌
因音域较高而使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
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
4.小调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善。所以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农村小调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者居多;城市小调则涉及城镇小手工业者、商人、市民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娱乐嬉戏、自然风光、生活知识、民间故事等】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
小调是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於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民间俗称很多﹐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小调是晚近才通用的一种统称
小调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类。
总之﹐在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小调可以说是一种具有极广泛的群众性﹐又有一定的专业特征的民歌类别。
5.花儿
花儿中国民歌体裁山歌的一种。
从清代乾隆年间临洮籍诗人吴镇(1721~1792)的“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诗句来看,它的缘起当不晚于明代。此外,还有人认为它源于唐代或更早,但论据皆不充分。
花儿,又名少年,流行于中国西北甘肃、青海和宁夏的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族的一种民歌。花儿以抒情居多,通常为独唱或对唱形式。在青海又称为“少年”,演唱称“漫少年”。
花儿的种类繁多,根据地理分布、传唱方式及文学、音乐特征等区分,可分成两大系统,6个分支。
一、第1系统称洮岷花儿。泛指流行在甘肃洮河流域的花儿。它又分成两个分支:康乐、临洮等地称为北路,岷县一带称为南路。第2系统称河湟花儿。泛指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即黄河湟水流域的花儿。按地区和民族的差异,又分成4 个分支:青海互助土族花儿;循化撒拉族花儿;宁夏回族花儿及甘肃临夏花儿。花儿的曲调,多以“令”称之。花儿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极为广泛,唱词的蕴藏也非常丰富。
花儿与当地其他民歌的演唱场合有严格的区分,花儿不能在室内或村内唱,故又称“野曲”。此外辈份不同者,有血缘关系者,也不能互相对歌。
二、花儿的内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花儿以爱情为主线,广泛地展现着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多侧面地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基本内容可分为情歌、生活歌和本子歌。
6.新疆十二卡姆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集歌、舞、乐于一体。“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 其以“十二木卡姆” 为代表,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
7.二人台
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俗称“双玩意儿”,又称“二人班”。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建国前不久才统称二人台。
8.秧歌舞
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而热闹非凡。秧歌舞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