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5单元 20 蚯蚓找家教案2 青岛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蚯蚓找家》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0课《蚯蚓找家》
二、教学目标:
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适宜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倾听他人的意见。
2、知道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从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动物、动物适宜环境、动物影响环境。
3、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实验完毕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设计对比实验。
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活的蚯蚓、玻璃槽、一次性手套、实验方案表、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干土、湿土、镊子、黑布。
五、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搭上“智力快车”进行一次抢答,看看谁答的最快最准确!请大家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
(1)它是一种动物。
(2)它可以做药材,具有解毒、降压等功效。
(3)它可以做食品,我国的彝族、苗族都用来招待客人。
(4)它的粪便可以改良土质,是非常好的肥料。
(5)它被人们称为“净化环境”的小卫士。
你知道它是谁吗?(生回答,老师板书:蚯蚓)
2、(师):你知道蚯蚓是怎样生活的吗?蚯蚓与环境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蚯蚓的家!(把课题补充完整:找家)(出示课件1)
3、(师):老师这儿有一些蚯蚓,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领取。
4、(师):这些蚯蚓是老师从自己的家乡潍坊带来的,它们离开了自己的家来到了泰山脚下。今天,咱们就为它们找个家。那你打算给蚯蚓找个什么样的家呢?为什么要给它找这样的家?
5、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老师结合学生回答来板书。(阴暗、潮湿)
(二)、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
1、(师):我们打算帮助蚯蚓找这样的家,这样的家适合它居住吗?(板书:?)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生说: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2、(师):下面,就请大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你们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或两个问题来研究,先讨论讨论:在做实验时,你们打算使用什么材料?怎样去做?在实验中,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组长带领大家认真讨论,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发放“实验方案表”。
4、学生汇报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本组学生可以补充。)(在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时,老师要特别强调在做这个实验时,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潮湿环境:(不同条件:干土、湿土)其它条件相同。
阴暗环境:(不同条件:阴暗、明亮)其它条件相同。(在玻璃槽底面铺上一层湿土。)
5、(师):大家设计的方案很详细,很全面。现在,我们就开始实验。动手实验之前,老师有几点小提示。请看大屏幕,师读“温馨提示”。(出示课件2)
6、(师):老师是同学们的引路人,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我一定会随叫随到。现在,我们就开始实验吧!
7、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发放“实验记录表”。
8、(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的实验成果呢?
(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做的?你又发现了什么?)
9、老师总结:我们在课堂上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了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擦去‘?’)离开了这样的环境,蚯蚓是无法生存的。在现实生活中,蚯蚓的家又是怎样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
10、老师播放视频。(出示课件3)
(三)、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1、(师):现在,我们已经帮助蚯蚓找到了自己的家。和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老师这里有几种动物,你能帮它们找找家吗?
2、老师播放图片,学生回答。(出示课件4、5、6、7)
3、(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又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4、学生交流。
5、老师总结: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了自己喜欢的环境,它们是不能生存的。
6、通过我们对这些动物的研究,你认为动物与环境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7、学
生回答。
8、(老师总结):动物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果离开了自己喜欢的环境,它们是不能生存的,动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当环境变得不适合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所以,我们要保护和创造动物需要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大自然!(出示课件8)
(四)、总结拓展
1、(师):这节课,通过对蚯蚓的研究,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交流收获。
3、(师):通过对这节课的研究,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老师看到同学们能够真心实意地为蚯蚓着想,我想委托大家把它们送回真正属于它们的“家”,你们愿意吗?你们打算把它们送到哪里呢?(生说)在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害它们!
4、(师):关于“动物与环境”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身边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了解它的生活环境,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设计:
蚯蚓找家
相互
动物环境
依存
教学反思: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安排的主要活动是:挖蚯蚓,交流认识,制定实验方案,研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其他动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归纳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本课教学中以引领学生探究贯穿全课,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前布置学生挖蚯蚓。学生为了挖到蚯蚓,可以说动了一番脑筋,学生到了多个地方去挖蚯蚓,去了菜地、麦地、果园……,干土里没有再到湿土里找,费了很大功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蚯蚓在大自然中的家,得到了关于蚯蚓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发了学生继续研究蚯蚓的兴趣。
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探究“扶”与“放”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课研究蚯蚓适于什么生活环境的实验,实际是研究蚯蚓喜欢阴暗还是明亮、潮湿还是干燥的对比实验。做上述第一个实验时采取对学生“扶”的措施,这个“扶”也是适可而止,主要是以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得出结论为主,只是在各个环节教师略作引导;做第二个实验时,对学生采取了“放”的措施,即让学生借鉴前面的实验,小组讨论、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总结得出结论。教学中有“扶”有“放”,这样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愉快。
三、注重课堂的开放性、趣味性。完成本课主要教学内容的同时,(在下课前的五分钟)给学生增加了趣味性探究小实验:学生利用放大镜、玻璃、白纸等工具材料观察蚯蚓的爬行。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地非常积极,使用了多种方法,研究出的好多结果都出乎老师的想象,如:一个小组的同学发现蚯蚓在玻璃上行走的时候打滚,而在白纸上的时候身子却能一伸一屈地向前爬,看到这种现象,这个小组的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呢?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时,学生研究的热情依旧不减。上述现象又一次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虽然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但是经过认真思索后发现,本课的教学设计在开放性方面还很欠缺,没有更深刻地去挖掘教材,没有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这样不利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一、针对本课的教材内容,本人在教学设计上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对教材进行大胆地整合,重新设计和拓展,使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
二、要给学生营造开放的科学课堂,本人还认为必须打破现有的课堂束缚,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给学生更大的开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