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秘“义乌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秘“义乌模式”
义乌位于浙江省中部,它既未沿边,也不靠海,不仅交通不便,而且资源匮乏,更谈不上有什么工业基础。然而,在这里却诞生了一个名为“义乌模式”的经济现象,不仅令无数中国商人趋之若鹜,即便是放眼世界,也同样能见识到它的盛名。
尽管如此,有人在潜意识中,仍旧将“义乌模式”与“草根经济”等同起来。的确,在这里一度遍布着蚂蚁一般的小商小贩,靠倒手贸易经营着大批廉价的小商品,并无特别值得推崇之处。然而这已经是过去时,如今的义乌其实早已换了一副模样,大批优秀的国内企业为其商机吸引,纷纷在此地投资建厂,越来越多的“义乌制造”开始成为这里的主角,与此同时,众多国外品牌也在这里投入巨资,它们看中的,就是义乌这个平台强大的生命力。而义乌的物流系统、展会经济也正在变得空前强大,它们为“义乌模式”的成长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看义乌,我们看到的是市场无序竞争的浮躁气息正被彻底洗去,而更多代表着理性的现代商业思维,正开始迅速蔓延。
在令人眩晕的“光环”之下,“义乌模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究竟因何而如此神奇?
“义乌模式”的神奇背后
如今闻名遐迩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其前身只不过是在马路边、棚架下交易的农村小市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共经历了5次搬迁8次重建。
而现在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其经营面积约260万平方米,每日商贸流动人口达20万人,共有5.8万多个交易摊位。有人做过计算,以一天8小时计,在义乌市场的5.8万个摊位前每个逛上1分钟,就得花费120天!
这5.8万个交易摊位,共汇集了34个行业约32万种商品。从这里出口的外销商品可辐射至全球206个国家及地区,常驻此地的外商接近万人,常设境外商务机构500多家,占浙江省的1/3。外商在义乌金融机构设立的账户有8000多个,每天出口的商品超过1000个标准集装箱。
更重要的是,这里还集结了国外知名品牌的企业阵容,诸如法国的钟表、意大利的皮件等世界知名精品,每年提供150亿元的商品在义乌市场。就连全球最大的零售商——美国沃尔玛连锁超市也看中了这块市场,将此地列为采购商品的重点地区。
在令人眩晕的光环之下,“义乌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究竟因何而如此神奇?
市场活力的关键效应
“义乌模式”的形成,与义乌拥有着极具活力的商品市场关系重大,但让人疑惑的是,义乌的商品市场并非中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的惟一著名市场,上世纪80年代,比义乌小商品市场规模还大的一批著名大市场,比如武汉的汉正街市场等现在都已逐渐式微,而义乌小商品市场不仅越来越具备竞争力,更是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经济现象,这其中的缘由何在?
其实,世界上的市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产业为依托而形成的市场;二是纯中介性市场,武汉的汉正街市场就属于纯中介市场,它走向衰落的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发展本地制造业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最牢固、最持久的基础,而是只发展纯中介性市场,没有本地制造业作依托,没有形成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换和扩张。反观义乌则完全不同,它始终在进行由中介型市场向产业依托型市场转换的工作,围绕市场平台,发展本地小商品制造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以商促工、贸工互动。目前,在义乌已建成80多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其中包括以国际商贸城为标志所规划的国际物流园区、小商品生产中心等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区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义乌汇集资金、技术、人才、资讯等要素的能力,强化了义乌的竞争优势。
如今在义乌能强烈的感受到一种信息,只要市场在发展,本地小商品制造产业也就跟进发展;市场越来越大,本地制造业基础也随之越做越大,区域产业竞争力也因此而越来越强。目前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商品有40%已实现本地化生产,这是支撑义乌贸易活力的最主要基础。
现代化产业集群
当义乌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的短板也逐渐显现:过多的传统型贸易方式阻碍了义乌市场向更高层次迈进,与国内外商人的要求相比,义乌的硬件、软件设施一度都相对滞后。精明的义乌人自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大力建设的物流系统、会展经济恰逢其时地站了出来,为义乌的继续辉煌提供了强有力的臂助。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要想成为全球化的商业贸易城,电子商务的运用是必由之路。而对于义乌来说,这样的改变更是势在必行,由于义乌的商品内容、商品种类异常丰富,其型号、质量的多样化已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再加上国内外商客消费型态的多样性,都要求义乌必须改变贸易形式,并规划建设集商流、物流、资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完善齐全的现代物流园区。而事实也印证了这样的分析,义乌国际物流园区开业当日,就有APL、马士基、东方海外、中海、中外运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争相入驻,场地供不应求。在义乌国际物流中
心内,不仅聚集着十多家货运代理公司和七八家中外船运公司,还拥有近6万平方米的监管智能仓库等,从报关到商检、调度等各个现代物流环节一应俱全。
而义乌的展会经济也在近年来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义乌,每年要举办各类展会32个,其中,著名的“义博会”已成为全国第三大经贸性展会。2007年,“义博会”实现了新的突破:展览规模、交易额、外向度、活动数量等各方面都创下新高,实现展览交易额94.5亿元,比上届增长16.7%,其中外贸成交额7.8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66%,境外客商人数达到1.6万余名,比上届增长12.5%。
物流园区和会展经济的发展、完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是条件,也是根本,它们帮助义乌彻底摆脱了“草根经济”的历史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为立体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地正出现在人们眼前。
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市场和日用工业品市场,这条独特的以商贸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见证了“义乌模式”的成功转身。
看“义乌模式”华丽转身
20世纪80年代初“温州模式”的崛起,备受全国各地瞩目;而近年来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逐渐崛起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义乌模式”,正在被更多的地区尤其是中部各省作为自身发展的借鉴。
2006年5月27日,由几位义乌商人具体操作和运营的南京义乌小商品城成功开业;与此同时,占地5000亩的由浙商投资的颇有“义乌模式”风格的“中原国际小商品城”也正在紧挨郑州的荥阳市豫龙镇兴建。在南方城市纷纷效仿时,北方城市沈阳也在加大力度将“沈阳五爱批发市场”打造成中国北方服装小商品批发集散地。“义乌模式”似乎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落地生根。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市场和日用工业品市场,走出了一条以商贸业为主导的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
“鸡毛换糖”的过去
目前,义乌市场已形成营业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商位5万多个的超大型市场,联结着10万多家国内外生产企业,展销品种达40万余种。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小商品集散地,曾经也仅仅是一个小城镇,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浙江行政学院副院长马力宏说:“这个地方原来很穷,农业自然条件不好,很多农民只好外出经商,摇拨浪鼓卖糖。义乌政府在当地老百姓生存都困难的情况下,在很多地方都在驱赶…马路市场‟的时候,只能考虑接纳他们使之能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