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各单元作业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经济》各单元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B
5.B
6.D
7.C
8.B
9.D10.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ABC
4.AC
5.ABCD
6.AC
7.ABC
8.ABCD
9.ABCDl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
6. √
7.×
8.×
9.×10. √
四、简答题
1.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答: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体制类型,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体制类型,有其自己的规定性,这主要包括:(1)从市场经济的决策结构看,它是以分散决策为基础的。

(2)从市场经济的信息结构来看,具有横向传递为主的信息结构。

它通过价格体系传递信息,指导决策,引导资源流动。

(3)从市场经济的动力结构看,市场经济具有双重动力结构。

(4)从利益结构看,市场经济存在多元化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尽管存在利益上的差异和目标函数上的差异,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够相互制衡。

(5)从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看,市场经济中收入或产品的分配是同生产要素的分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区别何在?
答: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
1
它在改革道路的选择上必然强调连续性、稳定性和渐进性。

而苏东激进式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在彻底推倒原有的宪法制度的基础上引人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法制度,因而,它的方式必然是激进的、全面的、整体性的。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新的私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必然会出现制度的断层,从而也就无法避免经济和政治秩序的混乱和生产的停滞与下降。

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区别所在。

五、论述题
试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严气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同时针对市场有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国家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因此,我们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是那种古典没有政府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而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由五小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具体说来就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C
6.A
7.A
8.B
9.B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 CD 3.ABC 4.ABCD5 ABCD
6ABCD7.ABCD8.BCD9.ABCD1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
4. √
5. √
6.×
7. √
8. √
9.×10. √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

答: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第二,出现了不同产权交融的混合所有制形式。

第三,各种所有制内部经营模式多样化。

第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2.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第一,现代企业的法人财产制度。

第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三,有限责任制度。

第四,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五、论述题
试述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

答:国有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将之进行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改革战略。

国有企业根据其所在领域的性质可以划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大类。

在我国,非竞争性国有企业主要是这样两类国有企业,一类是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国有企业,一类是处于自然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

这两类国有企业都不适应于进行市场化改革或者说按照市场化标准进行改造,这是由两类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
3
定的。

对于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国家必须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实行国有国营。

对于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除少部分实行国有国营外,大部分应按两权分离的模式进行改革。

对垄断性企业的改革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引人竞争机制,其具体途径主要有:第一,可以采取将企业分割、分离的办法,增加竞争主体,以形成有效竞争。

第二,允许业务相关的自然垄断企业相互进入,提高市场竞争程度。

第三,地区间竞争。

竞争性国有企业所在领域,主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资源的配置。

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竞争性国有企业一般应改造成为规范化的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有两种主要组织形式,就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对多数国有小企业要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放活。

第三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D
6.C
7.B
8.B
9.A10.B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D
3.ABD
4.ABC
5.ABCD
6.ABC
7.ABCD
8.AB
9.BC10.AB
三、判断题
1.×
2. ×
3. √
4. √
5. √
6.×
7. √
8. √
9. √10. ×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基本目标。

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4
2.简述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革对我国储蓄结构的影响。

答:一国的储蓄结构是在一定国民收入结构基础上形成的。

国民收入生产出来之后,要经过分配再分配最终形成企业、个人和政府可支配收入。

在储蓄主体储蓄倾向一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和个人或家庭之间分配的比例不同,储蓄结构也就不同,就是说储蓄倾向既定条件下,国民收入按何种比例在三者之间进行分配,直接决定储蓄的部门结构。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的储蓄结构由原来的政府储蓄为主转变为家庭和企业储蓄为主。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与储蓄形式结构(即不同储蓄形式的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实际上,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决定储蓄形式结构的一个基础性因素。

随着国民收入分配向微观方面倾斜,从而引致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和储蓄形式的多样化。

五、论述题
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

答:产品的分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不仅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也,而且还涉及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方式。

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着产品分配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实现形式。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条件分配的这两方面决定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从第一个方面来看,收入分配结构取决于所有制结构,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从第二个方面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味着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各种生产条件或生产要素无论其归谁所有,都要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再配置,这种配置再配置是建立在等价交换基础上的,生产要素的使用者须支付与生产要素价格相等的报酬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相应要素所有者以其要素价格的形式参与收入的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要素的价格参与收入的分配。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条件分配状况决定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必然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使得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中的收入分配方式能
5
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有助于形成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结构。

应当指出的是,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意味着劳动和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的创造,应当把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区分开来。

价值的惟一源泉是劳动者的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按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创造出来的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

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不取决于要素是否创造价值,而是取决于生产条件分配的状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使得社会成员能够通过提供劳动和物质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不仅有助于调动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劳动的积累和资本积累,而且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有效、合理利用,促进其使用效率的提高。

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I.C 2.B 3.B 4.A5.C
6.C
7.C
8.C
9.D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C
4.AB
5.BCD
6.BC
7.ABCD
8.ABCD
9.ABCD 10. BD
三、判断题
1.×
2. √
3.×
4. √
5. √
6. √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储蓄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我国金融机构趋于多元化,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应运而生,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步拓宽,融资结构不断改善,直接融资获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企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规模越来越大,所占
6
比重不断提高。

尽管我国直接融资得到了一定发展,融资结构有了一定改善,但还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无论与发达国家比,还是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比,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的比重都偏低。

不仅如此,而且我国的企业融资过分依赖外源融资,企业内源融资所占比重过低。

现阶段企业发展直接融资存在一些障碍。

首先是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其次,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融资市场不规范。

第三,证券市场结构失调。

第四,管理体制的制约。

此外,我国金融工具品种少、结构相对简单,金融手段创新不足,国内金融市场提供的融资工具相对少,致使企业不得不依靠传统的贷款渠道,影响了直接融资的发展。

2.简述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从承包制到分税制。

我国改革之初,就对财政体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制改革尝试,但各种形式的承包制存在很多弊端,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为此1994年的财税改革以分税制取代了财政承包制。

第二,由差别税制到统一税制。

我国原来税收具有差别税制的特点,从所得税制来看,它是按照经济成分来设置的。

这种按经济成分设置税制、对内与对外两套税制的差别税制显然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需要统一税制。

第三,由单式预算到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制编制方法比较简单,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国家收支的全貌,但它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它把经常性收支和建设性收支这两种不同的收支关系混在一起。

1994年的改革把单式预算改为复式预算,即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入与支出按不同的经济性质,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

五、论述题
试论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转换及其意义。

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发生了转变。

主要表现在:(1)由纵向融资为主变为横向融资为主;(2)融资渠道由财政主导型变为金融主导型;(3)资金配置由政府导向变为市场导向;(4)储蓄一投资渠道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

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的转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这种转变极大地
7
扩展了融资空间,使政府和企业可以根据其资金的需求选择资金来源,弥补资金积累的不足;(2)融资渠道的扩展和融资市场的形成,实现了资金的竞争性分配和社会范围内的流动、重组,有助于促进资金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高;(3)市场化融资机制的形成和融资工具的多样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投资者有效利用面临的有利投资机会,而且拓宽了储蓄者储蓄投放的领域,有利于储蓄的增长,有利于形成适当的资产结构,促进金融的稳定;(4)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企业的产权结构和约束机制同企业资金来源有直接关系,气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的改变,使企业筹资方式多样化,这自然会引起企业产权结构进而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变,同时融资的市场化发展使企业的经济活动直接受市场约束,企业经营机制会由于治理结构和市场约束而发生转变。

第五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C
5.B
6.B
7.B
8.C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D
3.ABC
4.ABD
5.ABC
6.ABC
7.ABD
8.ABC
9.ABCDl0.ABC
三、判断题
1. √
2. √
3.×
4.×
5. √
6. √
7. √
8.×
9. √10. √
四、简答题
1.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

答:对通货膨胀的治理主要是要做好控制总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两方面工作。

为有效控制总需求:第一、建立起控制低效和元效投资的约束机制。

第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形成积累和消费的均衡机制,改变企业分配向个人倾斜的局
8
面,以避免由此引起的消费过快增长。

第三,国家必须采取措施,使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防止经济在低水平扩张所带来的对生产资料的巨额需求,提高经济运
行效率,消解通货膨胀压力。

第四,合理引导消费,促进高收入者的消费向长期消费转化。

为增加和改善有效供给:第一,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增加有效供给。

第二,大力发展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产品特别是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建立健全货币供给机制,使中央银行能够执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以保证货币供应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避免由于货币的超经济发行带来的通货膨胀。

2.简述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该国的需求结构,包括中间需求
和最终需求的结构、个人消费结构、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和投资结构等;第二,供给结构,主要包括该国劳动力和资本状况及其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生产技术体系和自然资源禀赋;第三,进出口贸易结构。

上述三个因素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共同决定该国的产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

五、论述题
试论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政策措施。

答:我国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结构依然不够合理,产业整体素质较低,结构矛盾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尽管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大体相同
的国家,但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在逐步下降,农业增长对国民收入实际增长
率的贡献近年来一直在10%以下,农业增长速度减慢,这些都说明农业基础脆弱,农业结构升级缓慢,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依旧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

其次,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虽然高、增长速度也较快,但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的比例不协调,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和产品比重低。

第三,一些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动,在质量、品种、性能等方面没有完全跟上市场的需要,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不相适应,高技术产品少。

第四,
9
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产业技术水平低,工艺装备落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慢,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规模经济效益差,产业整体素质低。

第五,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第六,从产业的地区分布看,结构趋同问题十分突出。

为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首先要正确处理“升级”与“补短”的关系。

通过以“补短”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得到进一步加强,争取比较彻底地解决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瓶颈"约束问题,为产业结构升级和高度化发展奠定稳定持久的支持后,政府投资的中心和重点应该转到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上来。

其次,选准和扶植主导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所谓主导产业,是指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面对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自身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它一般是一个由几个产业部门组成的产业群。

结合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经济发展的条件当潜力,可选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产业(重点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传统产业改造、城镇居民住宅建设、环保业、装备制造业、农村需要的农业机械和消费品、海洋经济等作为主导产业。

第三,有重点地扶持和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由于这些行业具有收入弹性大、附加价值高、生产率上升快等特点,它们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趋于上升。

中国正处于由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的转变的新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节约使用资源,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都要求我们有重点地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并加速其发展,以推进中国的产业技术进步。

第四,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创新能否不断出现,产业结构能否有序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效率。

制度效率源于制度创新过程,来源于特定制度和产业结构成长过程相互作用。

前一过程积聚能量,后一过程释放效率。

这取决于制度安排,包括规则、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市场组织形式、资源配置方式等。

要形成有利于创新、激
10
励创新的组织形式和制度环境。

消除制度方面的障碍,进行制度创新,需要逐渐弱化行政区划,打破地区分割和封锁,按经济区域和分工协作原则协调经济活动,以有利于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

促进技术创新,需要一套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从而为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激励。

第六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C
5.D
6.C
7.A
8.C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
4.AB
5.ABC
6.ABCD
7.ABCD
8.ABCD
9.ABCD10.ABCD
三、判断题
1. √
2. √
3.×
4. √
5.×
6. √
7.×
8. √
9. √10. √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答:(1)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长期以隐性形式存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在改革过程中显性化。

(2)农业资源相对短缺。

(3)农业劳动生产率及产品商品率低下。

(4)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下降。

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2.简述我国隐性失业转化为公开性失业的原因。

答:随着我国体制模式的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一部分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人员从工作岗位上分离出来,成为公开性失业;同时,农村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使得农村中的隐性失业变成公开性失业。

首先,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体
11
制下统包统配的劳动用工制度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企业改革目标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减员增效就成为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下岗是隐性失业向公开性失业转化的具体表现。

其次,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结构性失业突显。

再次,由于资源枯竭等原因造成区域性主导产业衰退,致使这个地区的下岗职工集中而又无岗可转。

第四,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农村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最直接的后果是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由此而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由潜在形式变成公开形式。

第五,公开性失业也与收入分配政策有关。

五、论述题
试论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答: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更好地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和其他宏观经济目标。

国家对劳动力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节,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总量调控。

国家在供给方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总量调控的主要内容有: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社会人口总量的增长;通过延长教育年限和把退休年龄提前等措施,减少劳动力人口的增长;控制外国移民的流入等。

国家宏观调节的主要内容有:广开就业门路,创新就业内容和就业形式,积极发展新行业,
创造新的工种;通过财政税收等措施,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积极利用外资,加大劳动力出口等。

第二,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调控。

国家要从教育人手,培养和训练符合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

教育结构调整的重点一方面放在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劳动力质量上,使每一个受到教育或者训练的劳动力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放在普及职业教育和再教育上,给待业者以一定的技术训练,使大量的待业者获得一技之长,便于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使在岗者能够继续得到职业培训,以适应新
兴产业的发展。

第三,国家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方向、秩序和环境的调控。

国家对劳动力市场运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