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的鉴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段(相当于心肌细胞复极2时相)有所 延长,T波发生形态、方向及振幅的改变, 这种心电图表现称为缺血型改变。
特点是:(1)损伤仅仅影响了心肌的复
极过程;(2)心肌的损害是暂时的、可
恢复的(一旦血流恢复后T波即刻直立)。
光镜下并无心肌细胞溶解的组织学改变;
(3)它的发生是由于心肌细胞内超微结
构中可逆性的来自百度文库变。
这种ST段升高以及单相曲线的出现,就做“损伤型改变”
损伤型改变的特征:(1)心肌的除极过
程虽然没有改变(QRS波形正常),但是
ST段及T波均呈显著的异常;(2)心肌
的损害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在上述的实
验情况下,仍可能恢复,光镜下并没有
看到心肌细胞的解体,电镜下可见一系
列的缺氧性细胞内改变。如血流阻断
SJY,男性45岁,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肌酶TnI升高( 1.24ng/ml),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很快恢复正常
12
SJY,男性45岁,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肌酶TnI升高( 1.24ng/ml),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很快恢复正常.
考虑血管痉挛或血栓自溶,无r波降低,提示无坏死型心电图改变。
5
AMI心电效应的产生及其基本表现形式
如果将止血钳阻断血流的时间延长,则呈现缺血型T波改变之后,继续发生如下 改变:ST段逐渐升高,倒置的T波逐渐减少,以后T波反而上升至与ST段合并。此 时,QRS波群与升高的ST段及T波都是向上的,构成“单相曲线”。
单相曲线出现时,如果立即将止血钳放松,使血流重新流入心肌,则心电图上所 呈现的改变又能逐渐改变回来。即ST段逐渐下降到基线,T波又重新倒置,恢复 到缺血型改变。
自缺血层指向非缺血层。心内
膜下缺血时,T波向量指向心外
膜电极,表现为T波向上直立(
B);心外膜下肌层缺血时,T 从缺血到损伤的心肌电生理改变,是一
波向量背离心外膜电极,表现 个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进入损伤
为T波向下倒置(C)。
期,则又出现与T波向量相反的ST向量
改变(D)。
9
一、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13
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损伤型心电图的特点是ST段偏移和形态的改变。 损伤型ST段的偏移方向可分为两种形式:ST段抬高和ST段压低。心外膜下层心肌
损伤反映为朝向心外膜面的心电图导联的ST段抬高;心内膜下层心肌损伤则反映 为朝向外膜的导联呈ST段压低。 损伤型ST段的形态改变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凸面向上、凹面向上。这种ST段的改 变,取决于T波的改变。 凹面向上,提示AMI合并急性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
20min,可见细胞外水肿、线粒体肿胀变
形。
6
AMI心电效应的产生及其基本表现形式
当心电图上出现损伤型的单相曲线以后,如果仍不将止血钳放松,持续阻断血流 ,QRS波群便发生了改变。原来的R波变为完全倒置的QS波群。
心电图发生了这种改变以后,虽将止血钳放松,也不能使这种图形恢复正常。这 种心电图的改变,称为“坏死型”改变。
8
一、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缺血型T波的振幅改变:在缺血 的初期,无论T波方向如何,都 有一过性的振幅增大,QT间期 缩短,
继而QT间期延长,T波向量发 生改变,此时,T波与QRS波群 的主波方向相反,而且振幅加 深。
机制:是由于缺血使心肌内层
与心肌外层的复极差力发生了
改变。 心肌缺血时T波向量是
14
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1)超急性期ST段抬高:一般见于 AMI最初始时,即超急损伤期。心电 图显示ST段升高呈直线向上,倾斜地 与高耸直立的T波相连。特点是:ST 段斜形抬高且不对称。(A1)为胸前 导联;(A2)为下壁导联。
(2)损伤期“单相曲线”:ST段升 高的凸面向上,呈弓背状,又光滑地 移行成为T波,二者的界限难以辨清( B1)。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损伤且存在心肌缺血 的临床证据,心肌缺血证据包括:心肌缺 血症状;新发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出现病 理性Q波;新发存活心肌丢失或局部室壁 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与缺血性病因;通 过血管造影或尸检确定冠状动脉血栓。
4
AMI心电效应的产生及其基本表现形式
AMI一般都是由于冠脉突然阻塞,使依靠这支冠脉供给血液的一片心肌,因缺血 而损伤,以至于坏死。少见的原因如血栓自溶或冠脉持续痉挛。
4.Q波的镜面相:若V1-V3 导联R波振幅异常升高,则是正后壁坏死型Q波的镜面 相。
5.正常q波的消失:q波是正常室间隔初始0.025s内向量在I、V5、V6导联上的投 影。qR波是正常V1、V2导联上rS的倒影。如果V5、V6导联原有的q波消失,代表 室间隔心肌坏死。 但应注意,如果原先的心电图上V5、V6没有q波,则是由 于室间隔内激动顺序改变(如预激综合征、或CLBBB则没有q波,应于室间隔MI 相鉴别。)
三、坏死型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特点:出现异常宽大而且增深的Q波形成。 产生机制:更进一步的缺血导致细胞变性、坏死。坏死的心肌细胞丧失了电
活动,该部位心肌不再产生心电向量,而正常健康心肌仍照常除极,致使产 生一个与梗死部位相反的综合向量。 举例说明: 1.QS形:原来向上的r波消失或R波变为Q波后,又与S波融合,成为QS波。
32
病人V4-V6导联q波消失,提示可能在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V5 ST段弓背向 上抬高 )基础上,发生了室间隔部梗死。
33
V3、V4导联的R波振幅低于V1、V2的R波(V1-V4前壁导联r波递增不良),提示 前壁心肌梗死。
34
V4的Q波振幅大于V5,考虑考虑前壁MI。
35
AMI的临床心电图特征
27
若在V1、V2出现QS波,初始0.005-0.025s的室间隔初始向量消失,其余 0.025-0.10s向量为正常S波; 若在V3-V4出现QS波,不仅室间隔0.005-0.025s室间隔初始向量消失,而且 左心室前壁除极的0.03-0.04s的向量也消失,这时可见Q波与正常S波之间的 小切迹。
(1)若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出现的高大T波(或高耸T波)(图B)。 (2)若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出现与正常方向相反的T波,面向缺血区的导联记录
出倒置的T波。 (图C)
2020/10/6
10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T波高大,前肢和后肢对称, 已经出现S2T02段0/抬10高/6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T波倒置 11
7
一、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缺血型心电图改变表现为复极时间延长(ST 段延长)及T波形态、振幅和方向改变。
1.缺血型T波的特点(正常的T波的升肢和降支不 对称;正常T波的顶端是比较圆钝的) (1)升肢和降肢对称; (2)顶端变为高耸的箭头状; (3)T波有直立(与QRS波群的主波同向) ,变为倒置(与QRS波群的主波反向)
22
弓背向上型ST 段抬高:损伤 期单相曲线。
如果与倒置的T 波融合,则可 能已经不是急 性心肌梗死了 。(此病人为 心肌梗死后室 壁瘤:ST段持 续抬高)
23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2.ST段偏移机制(损伤电流学说、除极波受阻学说) (感兴趣者自学)
26
的ST段压低。
16
心肌损伤ST段下移
2020/10/6
心肌损伤ST段抬高,弓背向下
17
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1.特点 (1)ST段偏移 (2)ST段形态改变:包括凸面向上(弓背向上)和凹面向上(弓背向下)两种
。当QRS波群与升高的ST段及直立的T波融合一体时,可构成一个凸起的弓状( 弓背向上、弓背向下)曲线,均朝向一个方向,故称为单向曲线(mono-phasic curve)(特征性改变),并出现动态改变,是AMI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
第六章 急性心肌梗死(AMI)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 刘培光
内容
第一节 AMI的心电图表现形式 第二节 AMI的分类、演变和定位 第三节 不典型心肌梗死
2
第一节 AMI的心电图表现形式
AMI发生后,缺血的中心部位形成坏死区(infarction),在其外侧依次为 损伤区(injury)、缺血区(ischemic)及正常心肌区。 将探测电极对向不同的区域,可以记录到不同的心电图特征。
如果升高的ST段伴有缺血型T波,那 么向上的ST段凸面光滑而对称,形成 一个抛物线形(B2)。此时,QRS波 群的正常的波折消失,QRS-ST-T三者 融合成“单相曲线”。这是AMI发展 期的特征,并且常伴有R波振幅降低 或消失。
凸面向上 凹面向上
15
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1.特点 (1)ST段偏移:包括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出现的ST段抬高及内膜下心肌损伤出现
要注意Q波只是自QS波的初始到0.03-0.04s的向量,而波的深度与坏死型心电图无 关。
若在V1、V2出现QS波,初始0.005-0.025s的室间隔初始向量消失,其余0.0250.10s向量为正常S波;
若在V3-V4出现QS波,不仅室间隔0.005-0.025s室间隔初始向量消失,而且左心室 前壁除极的0.03-0.04s的向量也消失,这时可见Q波与正常S波之间的小切迹。
坏死型改变的特征:(1)心肌的除极和复极均受了影响,以至于在损害的心肌外壁描记的
心电图呈QS型;(2)心肌细胞所受的损伤已达极度,即使移去致损因素,心肌已经不能恢复 原来的生理状态。光镜下,肌浆凝聚、横纹消失,细胞从可逆性早期肌溶性改变,进入不可 逆性心肌细胞溶解(胞核消失)。这时如果将止血钳放松,进行再灌注,则可见病变加重, 呈扩大 出血性心肌梗死。(3)任何产生缺血型、损伤型的病因,若程度更严重,便产生心肌 组织的坏死,出现QS波。
前述的AMI的心电图的三种基本形式,是在动物实验中模拟AMI时在左室游离壁 上描记的局部单极心电图。
6. QRS波群振幅正常顺序改变。正常情况下V1-V3导联的R波应逐渐增高,Q波应 逐渐加深。若V3、V4导联的R波振幅低于V1、V2的R波(V1-V4前壁导联R波递增 不良),或者V4的Q波振幅大于V5 Q波,等等的顺序改变时,考虑考虑前壁MI。29
12导联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应立即想到做18导联心电图(图)观察右室及正 后壁是否也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
动物实验中,剥离出冠脉血管,然后,将这支血管用套有橡皮的止血钳阻断血流 ,则在几分钟内即呈现T波倒置图形,这时如果立即将止血钳放松,使血液重新 流入这块心肌中,则倒置的T波又能迅速地恢复直立。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QRS波群(反应心肌 的除极过程)并无改变。这种轻型的缺 氧仅仅使心肌复极的时间延长了,这时
18
ST段升高呈直线向上, 倾斜地与高耸直立的T波 相连。 超急性期ST段抬高,T波 高耸。
19
ST段弓背向下抬高:损伤期单相曲线。
20
ST段下斜型抬高(无弓背), 类似凹面向下,说明可能发生 了心包填塞。 此病人因恶心呕吐住消化科, 10分后死亡。
21
弓背向上型ST段抬高(红旗飘飘):损伤期“单相曲线”,说明 已经过了超急损伤期。
根据V1-V3可出现R波的异常增高(本图V1-V2呈RS,V3呈qR),也提示正后壁发 生了心肌梗死,此外,V1-V3出现ST段下移,也提示后壁心肌梗死(后壁ST段抬 高,镜像改变)。
30
18导联心电图提示V7-V9 ST段弓背向下抬高,提示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
31
正常心电图V4-V6多可见q波,此例病人V4-V6导联q波消失,提示可能在急性广泛 前壁心肌梗死(V1-V5 ST段抬高 )基础上,发生了室间隔部梗死。
《2018年心肌梗死通用定义》
心肌损伤:当心肌肌钙蛋白(cTn)升高 ,超过了正常值,就是心肌损伤。
慢性和急性心肌损伤:如果肌钙蛋白值存 在升高和或下降过程,是急性心肌损伤。 如果肌钙蛋白持续升高,就是慢性心肌损 伤。心肌损伤的类型:除心肌梗死之外, 还有很多疾病状态可引起心肌损伤,比如 贫血、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等,见下图。
28
三、坏死型心电图改变
2.在急性期坏死型心电图表现中,除了QRS改变外,必然同时呈现ST-T改变。 因 此MI的诊断,不能孤立地根据QS图形。因为QS图形偶然也见于正常人或左心室 肥厚。高度肺气肿(顺钟向转位)或左束支阻滞也可以在胸前导联上呈现QS波。
3.QR或Qr波形:见于MI合并右束支阻滞、或灶性梗死周围阻滞等。诊断坏死型Q 波的测量标准:Q波时间大于0.04s,Q波大于R波的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