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知识问答(优质参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骨质疏松有哪些临床症状?

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的70%-80%。

驼背、身高变矮:

多在疼痛后出现,老年人骨质疏松时身高平均缩短3-6cm。

骨折:

这是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她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宁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尤以高龄女性老人为甚。

二、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1、活性维生素D

2、二磷酸盐

3、降钙素

4、激素替代疗法(HRT)

5、钙剂

三、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

正常情况下,骨的新陈代谢是通过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破骨细胞分解吸收旧骨来完成。人的一生中,骨的形成和吸收呈动态平衡。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在30岁左右,达到骨量的峰值;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的吸收大于骨的形成。使骨密度越来越低,当骨密度地域一定标准时,就会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在女性中较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也较男性早,这是因为妇女绝境以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骨量大量丢失。还可能导致严重的骨折。如髋部,脊椎等。椎骨的骨折可使身高变矮、驼背。轻微的弯腰或咳嗽就可能引起背部的骨折,造成剧痛。

四、哪些人更容易发生患骨质疏松?

据统计,下列人群罹患骨质疏松的几率高于一般人,应提早预防并定期做骨密度测定;

1.大量摄取咖啡、茶、不当节食减肥者

2.饮食缺钙者

3.运动量少、不长晒太阳者

4.肝肾功能减退者

5.年长者

6.遗传病患者

7.长期卧床者

8.更年期后妇女

9.偏高蛋白饮食者

10.嗜酒、酗酒者

11. 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痉挛药、利尿剂、抗凝血剂、胃药等药物者

五、骨质疏松治疗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不辩病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也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愈骨质疏松,这是没有道理的。

误区三:补钙越多越好: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人健康。

六、预防骨质疏松症有哪些方法?

1.儿童、青少年时期:注意多食用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等。坚持锻炼,多做“日光浴”,不吸烟酗酒,少喝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尽可能在年轻时就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为今后一生储备最充足的骨量。

2.中年时期:尤其是妇女绝经后,这时人体骨量丢失速度加快,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进行长期预防性地补充钙和维生素D,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体力活动、合理的膳食营养、不吸烟、少饮酒,可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3.步入老年:坚持适当运动、加强防摔措施,预防骨折。老年人仍应积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已发现骨密度低下或已患有骨质疏

松症,可适当配合药物治疗,阻止骨丢失并降低骨折风险。对已发生骨折患者,积极治疗不容迟疑,除对骨折的及时处理外,合理的康复治疗和骨折后预防再次骨折的治疗尤其不可忽视,因为已骨折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