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1宋词四首》 (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1宋词四首》word教案 (2)
宋词四首教案一、文章资讯《渔家傲》范伸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少孤贫,能刻苦自学。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
仁宗宝元三年(1040),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掌管边防军事的副长官),对巩固边防颇有贡献。
康定元年(1043)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推行政治革新,因保守势力反抗而失败,被贬为地方官。
后死于赴颍州途中。
谥“文正”。
范仲淹诗、文、词都有成就,语言简练,风格豪迈。
诗歌创作继承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给以后的诗文革新运动开了先河,有《范文正公集》。
《浣溪沙》晏殊,字同叔,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抚州(今江西临川)人。
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
仁宗庆历中,晏殊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
为官清廉,秉直从政。
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晏殊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
风格婉约,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他的名作《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晏殊曾多次担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官位显赫。
晏殊经常在家中招待客人,宴席之间总伴随着歌声、乐声,因此晏殊的作品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于是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此诗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诗人的超脱与旷达。
初二语文课文中的古诗词及宋词背景介绍
初二语文课文中的古诗词及宋词背景介绍一、初二的古诗词1.初二上册(古诗)课文(1)《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2)《陋室铭》唐刘禹锡(3)《爱莲说》宋周敦颐(4)《核舟记》明魏学洢(5)《大道之行也》先秦《礼记》(6)《望岳》唐杜甫(7)《春望》唐杜甫(8)《石壕吏》唐杜甫(9)《三峡》北朝北魏郦道元(10)《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11)《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12)《湖心亭看雪》明张岱(13)《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14)《使至塞上》唐王维(15)《渡荆门送别》唐李白(16)《登岳阳楼(其一)》宋陈与义(18)《长歌行》汉乐府(19)《野望》唐王绩(20)《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2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22)《黄鹤楼》唐崔颢(23)《送友人》唐李白(24)《秋词》唐刘禹锡(25)《鲁山山行》宋梅尧臣(26)《浣溪沙》宋晏殊(2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2.初二下册(古诗)课文(1)《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2)《五柳先生传》魏晋陶渊明(3)《马说》唐韩愈(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宋濂(5)《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6)《赤壁》唐杜牧(7)《过零丁洋》宋文天祥(8)《水调歌头》宋苏轼(9)《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10)《小石溪记》唐柳宗元(11)《岳阳楼记》宋范仲淹(12)《醉翁亭记》宋欧阳修(13)《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14)《行路难(其一)》唐李白(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1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17)《已亥杂诗》清龚自珍(18)《赠从弟(其二)》两汉刘桢(1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20)《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21)《终南别业》唐王维(22)《宣州谢朓楼饯别楼书叔云》唐李白(2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24)《无题》唐李商隐(25)《相见欢》五代李煜(26)《登飞来峰》宋王安石(27)《苏幕遮》宋周邦彦二、宋词背景1.名词解释: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
《宋词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懂作者心情,欣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欣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懂作者心情,欣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欣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深入探究(一)《如梦令》1.简介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用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2.结合注解分析:①1.3至7句写了什么?是哪两人对话?对话人各自心情如何?哪两个字表露了他们的不同心情?诗人与侍女的问答,诗人有心问,侍女却不解其意。
②“应是绿肥红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无言外之意?明确:用拟人的方法描写花、叶,同时又一语双关,曲折表达自己因思亲而憔悴,自己像海棠花一样消瘦了。
③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深层地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
④板书设计想昨夜:风雨醉酒试——有心问,却——无意答对话:明说海棠暗抒情——因思夫而憔悴(二)《醉花阴》1.思想内容:[:上片重阳:日长难挨,半夜难眠。
下片黄昏:思得消魂,思得清瘦。
重阳佳节,东篱把酒,抒发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
2.重点词语理解:消魂:指因思念亲人而心神迷离。
黄花:指菊花。
3.词中名上片重阳日长难挨昼夜活半夜难眠下片黄昏思生得消魂把酒感受思得清瘦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八年级语文《宋词四首》学习要点
《宋词四首》学习要点在中国漫长的文学历史长河中,宋词是一道瑰丽的风景线。
宋词按其风格流派可分为婉约、豪放两种。
清王士禎道:“仆谓婉约以易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字幼安)称首”。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母王氏亦工文章,李清照自小就有文学艺术方面的才能。
十八岁与宰相赵挺之的儿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赵明诚是一位金石专家,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一方面进行文学创作,一方面又从事学术研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曾合著《金石录》。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南下,辗转江南。
后赵明诚病故,李清照孤苦零丁,在杭州、金华一带飘泊,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李清照的词创作以南渡(1127)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离情别绪,反映她少女、少妇优越闲适的生活和闺房相思的情怀,格调优美,热情明快,而又委婉含蓄。
如《一剪梅》、《醉花阴》。
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词作多写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风格也变得低回宛转,凄苦深沉,如《声声慢》就是她晚年的作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爱国词人。
在宋代词坛上,与李清照(易安居士)合称“济南二安”。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
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湘凡达20年。
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雨疏风骤(zhòu)海棠(táng)东篱(lí)消魂(hún)麾下(huī)的卢(dí)霹雳(pī)(lì)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形似字4.诗句积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二)
诗词赏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 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词旧景对比,产生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慨 叹,抒发了作者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诗词赏识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 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 思。
诗词赏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 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 了作者伤春怀旧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蕴含哲理:美好事物的消逝,常常会伴随着 新事物的重现。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会伴随着新 事物的出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抒发了作者伤春怀旧、青春易逝的感慨。(千古 奇偶)
背景
公元1049年(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 “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 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思颍之念未 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 颍诗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 后退居。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 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 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 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数年后, 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 州。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
作品鉴赏上阕
上阕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西湖清 丽、恬静、淡远的春景:蜿蜒曲折的绿水、长 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笔调轻松 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 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 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 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 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 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 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 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 15 动感。
八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八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以下是四首八年级课外古诗词,分别是《浣溪沙》(北宋·晏殊)、《采桑子》(北宋·欧阳修)、《相见欢》(宋·朱敦儒)和《如梦令》(宋·李清照)。
1. 《浣溪沙》(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 《采桑子》(北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 《相见欢》(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4. 《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四首诗的背景、风格和主题各有不同,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文学时期和诗人风格。
如果需要深入理解或分析,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语文老师。
八年级语文 宋词二首
八年级语文宋词二首(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八年级语文宋词二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两首宋词。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目录《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5. 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的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6.理解性默写(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2课《宋词二首》课件
02
《浣溪沙》讲解
词牌和韵脚
词牌
浣溪沙是词的格式名称,它标明词的 音韵和结构。
韵脚
指押韵的字,本词中“沙”、“花” 、“家”、“霞”等字属于同一个韵 部,符合浣溪沙的韵脚要求。
词的意境和意象
意境
本词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春景图,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
意象
词中出现了溪水、落花、燕子、村舍等形象,这些形象构成 了整首词的意象。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2课《宋词 二首》ppt课件
• 宋词简介 • 《浣溪沙》讲解 • 《如梦令》讲解 • 对比分析 • 宋词欣赏
01
宋词简介
宋词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宋词起源于唐代的曲子词 ,经过五代的发展,至宋 代形成独立的文学形式。
发展
宋代词人众多,流派纷呈 ,从柳永、晏殊到苏轼、 辛弃疾,各具特色。
感谢观看
VS
意象
如梦令中的意象包括“日暮”、“藕花” 、“一滩鸥鹭”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 词的意境。
词中的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
如梦令表达了作者对夏日美景的喜爱和留恋,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离愁别绪。
情感色彩
整首词情感色彩较为淡雅,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04
对比分析
两首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两首词都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情感。两首词的语言优美,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 手法。
不同点
两首词的题材和情感表达方式略有不同。《浣溪沙》更注重于写景与抒情的结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 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感慨;而《采桑子》则更注重于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对历史 和人生的感慨。
两首词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精品】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宋词四首课前预习训练(含答案)
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21.宋词四首自主学习主干知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边塞.( ) 千嶂.里( ) 燕.然( ) 宫阙.( )羌.管( ) 人不寐.( ) 徘.徊( ) 绮.户( )答案:sài zhàng yān què qiāng mèi pái qǐ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诉zhōng( )情貂qiú( ) bìn( )发寻mì( )chán( )娟 qióng( )楼玉宇 huàn( )溪沙朱gé( )答案:衷裘鬓觅婵琼浣阁3.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四面边声..连角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酒..问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鬓先秋.,泪空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边声:边塞的种种声响。
(2)把酒:举着酒杯。
(3)婵娟:指月亮。
(4)秋:秋霜。
指头发已白。
4.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作者范仲淹,字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家,_______家。
(2)《水调歌头》作者苏轼,_______(时期)_______家、诗人。
字_______,号_______,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陆游,南宋诗人。
字_______,号_______,越州山阴人。
有《_______》《老学庵笔记》等。
答案:(1)希文北宋政治文学(2)北宋文学子瞻东坡居士(3)务观放翁剑南诗稿5.“诉衷情”是不是陆游这首词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是题目,是词牌名。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零失误训练21《宋词四首》(北京课改版)
21.宋词四首零失误训练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衡.阳(héng) 晏.殊(yīng) 孤.城(gū)B.燕.然(yàn) 丙辰.(zhén) 婵.娟(chán)C.无眠.(mǐn) 沧.洲(cāng) 浊.酒(zhuó)D.徘徊.(huái) 宫阙.(què) 戍.守(shù)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千幛里夕阳无可奈何B.低琦户鬓发悲欢离合C.诉衷情朱阁阴晴圆缺D.渔家敖不寐乘风归去3.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4.下面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异:奇异。
表示风景的不断变化。
)B.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既写眼前景,又喻人到暮年)C.高处不胜寒...。
(不胜寒:因为不能取胜,就觉得寒冷)D.关河梦断..何处?(梦断:梦醒)语言表达训练5.按要求填空。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异”字,统领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诉衷情》中再现作者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 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C.此事/古难全D.关河梦/断何处7.文学史上,“酒”与“诗”一直一路同行。
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带有酒字的完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8.古诗词中有很多写“山”“水”“月”“风”的句子,请各写一句(课内外均可)。
(1)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同步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
1. 《野望》
作者:王绩(唐)
全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黄鹤楼》
作者:崔颢(唐)
全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烟波江上使人愁。
3.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唐)
全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唐)
全文: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峰峦连绵,暮霭四起,落日低垂,边塞的孤城在黄昏中闭上城门。描写了一幅苍茫空远、辽阔孤寂的 塞外落日孤城图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 )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 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 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 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 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 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
背景: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 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 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 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 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 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
赏析诗歌:
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点明了地点, “秋来”点明了时间,
“异”字统领全词。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 衡阳雁去无留意 感苦情受寒,,:将突雁士出尚又边且何塞无以的留忍异恋受常之?
பைடு நூலகம்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长嶂烟里落,日孤城闭。
描写边塞黄 昏的苍凉景 色:“边声 连角起”表 明战事紧, “孤城闭” 暗示敌强我
雁去
渔
上阕写景
边声 孤城
家
异
长烟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傲
范 仲
借
落日
景 抒
家万里- 归无计
下情阕抒情 羌管悠-霜满地
泪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淹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 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 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 月圓本應無恨,但它偏偏要在人們離別缺憾 時,呈現它的圓(真是可惱可恨)!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翻譯:人生總有太多的悲歡離合,月而也有不斷的陰晴 圓缺,自古以來就沒有持久的完美。
東坡在此自我寬解,自己回答。他承認了現 實:「合、圓」是難全的。每一件事物都有 它固然的缺憾。既然如此,人生的不完美也 該泰然接受。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 時年41歲。因中秋夜醉後有感, 兼懷其弟蘇轍而作。先寫中秋的 寂寞,繼寫人間的失意,最後安 於現實襟懷超逸,由景生情,由 虛入實,反映出東坡矛盾心理的 轉化過程。通篇詠月,卻處處關 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
上闋,大醉之餘,馳騁想像於星際雲 月,把自己的心緒與月裡的嫦娥相應。 看看自己身在朝廷的遭遇,一樣高處 不勝寒的心情,無限寂寞。 於是,儘管也是同樣是悲歡離合起落 無常的心情,卻能認知「難以兩全」, 而已一份無恨的心情,期待長久共此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翻譯:我在月光下翩然起舞,舞碎了自己清瘦的孤影,
覺得輕飄飄的,竟不像是在人間了。
此句為作者的猜度之詞。 在人間起舞,對影自娛,自有出塵之致。若 到了在那廣寒清虛的月宮裏,高處不勝寒, 哪有這種人間的快樂呢?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翻譯:明月轉過朱紅的閣樓,斜向綺麗的門扉,正好照著 難以入眠的我。
翻譯:不曉得月中的宮殿,今夜是何年何月?
在這句中,是對上天的宮闕存在著疑惑。 在古代,有著“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 說法,因此,東坡以爲,天上與人間必然 有著不同的計算時間的方法。人間的光陰 如白駒之過隙,而天上的則是緩慢的,這 裏暗寓著對時光催人老的無奈。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 不勝寒。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 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
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 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
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6 沉醉不知归路。6 兴尽晚回舟, 5 误入藕花深处。6 争渡,争渡, 4
•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 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 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 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 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 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 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翻譯:我舉起酒杯向沉默的上蒼詢問:這明 月當空,亙古長照,究竟是何時開始有的呢?
藉著對蒼天的既問且訴,可感受到一顆 溢滿人間熱愛的心靈,何其掙扎痛苦。
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 杯一問之!
鄭文焯云:發端從太白仙心脫化, 頓成奇逸 之筆。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沙浣 溪
殊晏
作者简介 • 晏殊,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
人。幼孤,少有才名,七岁能文章, 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 官居宰相位。范仲淹、韩琦、欧阳 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谥号元献。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官僚士大夫 的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语言婉丽。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传诵颇广。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秋詞自東坡水調 歌頭一出, 餘詞盡廢。
程洪《詞潔》:此詞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筆。 董子遠《續詞選》:忠愛之言, 側然動人。 神宗讀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之句, 以為終是 愛君,宜矣。 王壬秋《湘綺樓詞選》:人有三句, 大開大 合之筆, 他人所不能。
胡寅《酒邊詞序》:「一洗綺羅香澤 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 遠,舉首高歌。」
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 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 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 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 “当年”二字说明什么?
“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 (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 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当年”二字说明什么?
世情薄,人情恶。雨 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 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 斜栏。难!难!难!
觅封侯,是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 域的典故.这一典故,用意何在?
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体会“梦断”与“暗”中蕴含的词人
悲 的情感。 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
凉 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 沉 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
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 “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体会“未”“先”“空”蕴含的情感。
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 失望 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
沉 痛
阶级的不满和愤慨。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暗含着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
运用对比手法:(鲜明)
1 雄过心去 勃和 勃;现现在这在的是年对一纪比支老.英大过雄,去壮迟对志抗暮成敌,空报壮.国志充满信心, 2梦镜未与酬实际的的浩对歌比..词梦中中蕴驰骋涵沙了场炽,热精神抖擞, 英勇杀的敌爱;现国实之是情身.老沧州,投闲置散.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 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 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 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 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 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 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豪放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 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 用 “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 “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 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 意。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 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
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 消失的惋惜之情。
人生哲理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消逝,但新 的事物总是以新的面貌在不断地出现, 生活不因消逝而变得虚无。
3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赶走金侵略者,收 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 芳后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 己废弃荒村.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 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 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 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钗头凤 (唐琬 )
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 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构结 的 词 唱演 乐 和 派流 大 两
婉约派 豪放派
婉约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
派”“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延有 “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形成“词 人之词”之正宗。风格委婉、绮丽。此派 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沙浣 溪
殊晏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 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 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变型默写: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