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本科毕业论文————让语文教学活起来.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提要

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活”,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是不会有好成绩的。传统的“你考什么,我教什么”单纯为提高升学率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要求,所以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语文课能够“活”起来。

如何使语文教学“活”起来呢?

在语文教学中与基础知识和文言文教学相比较而言,阅读教学耗时最多,然而收效甚微。所以本文重在论述阅读教学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两方面的问题。

其中设计精彩的导语、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激发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启动自身体验,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都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谈: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二、勤于查阅工具书、参考书。三、学会质疑、解疑。四、教一些读书方法。五、背诵名篇佳句。六、把握和运用关键词句。

这便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些方法。

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重视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整体提高。①而这种提高主要体现在对课文的教学中,因为课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富有文化内涵时代气息,所以语文教学应以课文为主,辅以课外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语文教学中,与基础知识和文言文教学相比,阅读教学耗时最多,然而收效甚微,考试中学生对阅读题谈虎色变,失误较基础知识和文言文释译等要多得多,原因主要是不会从文章的有关语言材料中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进行了几年的阅读训练。学了上百篇课文,考试竟不能准确理解一篇短文,这对于语文教学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多年来一直是教师滔滔不绝嗜讲成痞,学生只是机械地听,不管是否需要都要划分段落、概括大意、讲解写作特点,使语文教学形成了一种因定套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及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手脚。久而久之,使学生对课文生出厌倦情绪。更有甚的是教师只能靠参考书把一篇很好的文章讲得既无生气又支离破碎,这种生硬的说教,费时费力,又很难提高成绩,可以说是事倍功半,难以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见语文是学习各门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学好了语文,学生能习能写,就能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学科,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吸收有益的思想营养。而传统的讲读教学中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使学生阅读实践少,只用耳听,动笔记,不用脑思考,学习积极性长期受到压抑,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教师应理顺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自己为主导,使教师引路与学生自读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地表现自己,而教师的最终目的则是使学生“活”起来,其中全面灵活把握教材,适用灵活的教法是关键。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的需要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学习的强化剂。

②美国生物学家贝弗里奇说过:“只有那些发现抱有真正兴趣和热情的人才会成功”。③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④可见,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对某科越感兴趣,则学习信心就越足,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所以首先就是把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和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达到这一目的。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现象,再加上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毫无兴趣可言。

1、设计精彩导语

精彩的导语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设置悬念又能唤起学生读下去的强烈愿望。如初级中学课本第六册(四年制)中的《七根火柴》这篇文章,我是这样导入的,“火柴,在生活中可以说天天用到,它看起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你们可曾想过,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在红军行经荒无人烟的草地时,这小小的火柴,发出过多少光?放射出多少热?它具有怎样的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呢?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赞歌。”而在初中第四册(四年制)语文教材的《梵高传》,我则运用了设疑导入,我首先在课前将梵高的几幅画贴在黑板上,然后饱含激情地叙述导语:“有谁能相信这一幅幅优美经典名著出自一位因精神病而将自己耳朵割掉的人之手?他是谁?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创

下了绘画史的最高的拍卖纪。他是谁?热爱生活,却又屡遭挫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过欧文斯通笔下的《梵高传》。去探索他那迷一样的人生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又如初中语文第四册中(四年制)《蜘蛛》一课,可以运用谜语导入,“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情绪引起学习兴趣。

2、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最佳心理状态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绝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⑤教师的情感往往起到左右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的目光,表情对讲授知识的坚信,意志常常可以影响全班的学习,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肯定表扬的手势,可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愉快的感受,产生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理智感。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一课》中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叙述充满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的人物、事物,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背影》一课中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去讲述父子之间的深情,也会感染学生。

在启发学生回答问题时,要采取鼓励表扬多于批评的原则,使学生建立自信。

3、启动自身经验

在教《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谈一谈对人生的看法,学生异常兴奋,抓住话题引入课文,收到良好的效果。又如教《狼》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一个人走在路上,四处无人。突然,前方出现了一只狼,双眼冒着绿光,此时你会怎么办?”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议论着对付的办法。这时再去学《狼》一课就会轻松得多。

4、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已是时代的要求,这样可以使学生置身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中,会更好地促进学习。

如《春》(初中语文第一册)这篇课文,可以用录音机放课文的录音,配以轻柔悠美的音乐。欣赏着这篇写景抒情散文的同时,学生会感到融融地春意,眼前似乎出现了春天的一幅幅图景,那种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能使学生感受到春的活力带人的希望和力量。

此外,还可以运用录像机、投影仪、幻灯机等。

二、良好的阅读习惯

多数学生认为,把书本上的知识弄会就以了。至于课外阅读那是会影响学习的,其实不然,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来说是大有益处的。

《中学语文教学法》中指出,阅读具有培养认识能力的效用,丰富知识的效用,陶冶情操的效用,写作示范的效用。⑥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从书上汲取营养, 吸收并应用于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从以几个方面努力:

1、要我读”为“我要读”

如果把阅读当作一种负担,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敷衍了事,教师要调动其积极因素,正确引导他们的阅读方向,扫除心理障碍学生是会自觉而愉快地去读一些有益书籍。这种习惯的养成不仅仅使学生受益于课堂为。也可以丰富课外阅读量,增加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

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动地开展课外阅读、写作、参观访问、考题研究等活动。⑦可以利用自习课,课前3分钟搞一些讲成语故事、演讲、朗诵、短文听读、读书报告等活动,这样做,可以使一些迷恋武打、言情小说的学生也能纷纷读些更利于增长知识能力的书刊。

2、于查阅工具书、参考书

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阅读障碍,出现认识的字或难以理解的词语。而课堂45分钟却极为限,字词教学不能纳入中学课堂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学生养成查字典、辞典习惯。较此外还可能出现一些成语,典故之类的,如果知道其出处、含义,很容易望之生义,领会错了文章的本义,这时查阅参考资料是十分必要的。

查阅工具书,参考资料的习惯是提高自读能力不可缺少的,所以我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本字典,如辞典这一类较贵、较重要的工具书也要保证每个小组一本,以备遇到“难题”时可以随时查阅。

3、学会质疑、解疑

读书不能只用眼,不用心用脑。阅读时只有多思考才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应多鼓励,多表扬,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程题说过:“学者先要会疑。”北宋哲学家张载也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⑧可见“疑”对于治学有着重要作用。

如《愚公移山》中,学生很可能产生疑问,为什么绕路走而偏要费这么大力气,花费如此我的时间移山呢?对于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的问题首先应予肯定,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当然,有了问题之后,必须用心体会揣摩才能不断消灭问号,读出趣味,读出意境,只有不断质疑,思考,才能消化阅读内容并从中获益。

4、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确保阅读速度和质量,下面介绍几种学生比较喜欢的读书法。

(1)点评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用笔按类标号,重点、难点、疑点、文眼、中心句、警句、传句或立意、选材、语言等有特色之处,用符号标示出来,或写上简要的评语。

(2)提纲法。让学生通阅全文后,静心思考摘取骨架,编写提纲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都有锻炼。如《背影》一课,我则提示学生:本文几次写到背影,组成了一条浓厚的抒情线索,感情逐层推进,请以背影为线索理清文章结构列出提纲。学生多数都能列出难忘背影――描写背影(或回忆背影)――再现背影的提纲。象《记一辆纺车》、《回忆我的母亲》这样的课文,学生也都很容易列出提纲。

(3)单元小结或温习时,把相类文章加以比较找出异同,探索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