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研究的消渴病证治规律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土居 中, 为人一身上下气机运行之枢纽 。脾 主运化 。人体 气血 津 液有 赖 于脾 的运 化 , 才 能输 布
全身 , 濡养 四肢 百 骸 。若 脾 土不 运 , 则会 造 成 物 质 的输 布 不 均 , 有 的地 方 出 现某 些 物 质 的异 常积 聚 , 如 水饮 、 痰液 、 食积 , 有 的地方 则 失去 水 谷精 微 的滋
为后 世 治 疗 消渴 的 主要 方 剂 之 一 。在 四大 经 典 的
基础上 , 后 世各代 医家根 据各 自的临床 经验 , 对消 渴病的证治特点各有发挥 , 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 。 笔 者 通 过 对 历 代 消 渴 病 的 中 医证 治 相 关 文 献 进 行
整理 , 发 现 消 渴 病 的 证 型 主 要 可 归 纳 划 分 为 以 下4 种: 阴虚 火 旺型 , 火 盛 伤津 型 , 阳虚水寒 型 , 脾 虚
津型 , 阳虚水寒型 , 脾虚 水滞型。临床 当四诊合参 , 结合病人 的生活习惯 , 判断正确的证型 , 选择恰 当的方 药。
关键词 : 文 献研 究 消渴 证 治 规 律
消渴 , 是 中医病名之一 , 泛指具有多饮 、 多食 、
多尿等症状 的疾病 , 类似西 医的糖尿病 。早在《 黄 帝 内经》 中已有 记载 , “ 黄帝 日 : 有 病 口甘者 , 名 为
何 ?何 以得之 ?岐 伯 日 : 此 五气 之溢 也 , 名 日脾 瘅。夫五味人于 口, 藏于 胃, 脾为之行其精气 , 液在
脾, 令 人 口甘 , 此 肥 美 之所 发 也 。此 人 必 数 食 甘 美
饥, 而人反不肥。如 明代赵献可《 医贯》 日: “ 其间摄 养失宜 , 水火偏胜 , 津液枯槁 , 以致龙雷之火上炎 。 熬煎既久 , 肠 胃合消 , 五脏干燥 , 令人 四肢瘦 削 , 精 神倦怠 。 ” u 对于阴虚火 旺型的消渴病 , 则应 以滋阴 降火为治 , 滋补阴津 , 同时泻其游离之虚火 , 如清代 林佩琴的《 类证治裁》 所 日“ 使火归釜底 , 水火既济 , 气上熏蒸 , 肺受津润 , 消渴 自止 ” [ 2 j 。治疗可用朱丹 溪之方 , “ 黄连末 、 天花粉末 、 人乳汁( 又云牛乳 ) 、 藕 汁、 生苄汁 , 上后二 味汁为膏 , 人前三 味搜和 , 佐 以 姜 汁 和蜜 为 膏 , 徐 徐 留舌 上 , 以 白汤 少许 送 下 ” 【 3 ” , 滋阴泻火 , 甘寒生津 , 为治阴虚火旺之 良方 。丹溪 又力 推用 天 花 粉治 疗 消渴 , 称其为“ 消渴 神 药 ” 。天 花粉甘 、 微苦 、 微寒 , 有清热生津之功 , 为消渴病之 常用 药 。滋 阴泻 火 , 为治疗 阴虚 火 旺型 消渴 病 的基

2 9 —
Q 生笙 塑
里, 又有 上 、 中、 下消之分 , 朱 丹 溪 又分 别 称 之 为 消
不寒 , 得 温气化 , 为 一身之 所用 。
脾虚 水 滞型
渴、 消中、 肾消 , 其 各 有不 同 , “ 其热气上腾 , 心 虚 受 之, 心火 散熳 , 不能 收敛 , 胸 中烦躁 , 舌 赤唇 红 , 此 渴 引饮 常 多 , 小便 数 少 , 病 属 上焦 , 谓 之 消渴 。热 蓄于 中, 脾 虚受 之 , 伏 阳蒸 胃, 消谷 善饥 , 饮 食倍 常 , 不 生 肌 肉, 此渴亦不甚烦 , 但欲饮冷 , 小便数而甜 , 病 属 中焦 , 谓之 消 中 ; 热伏 于下 , 肾虚受 之 , 腿 膝枯 细 , 骨 节酸痛 , 精走髓空 , 引水 自救 , 此渴水饮不多 , 随 即 溺下 , 小便 多 而浊 , 病 属 下焦 , 谓 之 消 肾” [ 3 1 1 6 0 0上 消 者, 热居上焦 , 灼伤肺 津 , 而 不关 乎 中 、 下焦 ; 中消 者, 热居 中焦 , 消谷 善 饥 , 小便数 ; 下消者 , 热 居 下 焦, 炼 灼 肾精 , 至 危之 象 。治 疗可 从 东垣 , “ 膈 消者 , 以 白虎加 人参 汤 治之 ; 中消 者 , 以调 胃承气 汤 、 三黄 丸治之 ; 下 消者 , 以六 味地 黄 丸治 之 ” ” ∞ 。上 消 者 , 白虎 汤清 泻 中上 之热 , 加 人参 以益气 生 津 ; 中 消者 ,
本 方法 。
而多肥也 , 肥者 令人 内热 , 甘者令人 满 , 故其气上 溢, 转为消渴 。治之 以兰 , 兰除陈气 。 ” 认 为乃多食
甘美肥腻之 品所致 , 当以兰除其 陈气 。 《 金匮要 略》 首 次 出现 了消渴 的治疗方 药 , “ 男子 消渴 , 小便反 多, 以饮 一 斗 , 小便 一 斗 , 肾气丸 主之 。 ” 肾气 丸也 成
健 康 人 体之 中 , 阴阳平 衡 , 阴 阳二 气相 互 制 约。若失于养护 , 或外因所伤 , 而致阴津不足 , 无以
濡润 , 则见渴 , wk.baidu.com不 足 以制 阳 , 虚火上炎 , 则 消谷 善
基金项 目: 广 东省普通 高校 重点实验室中医病机与治法研究实验室开放课题 ( 编号 : A A F 1 0 8 1 1 1 A 5 5 )
水滞 型
火盛 伤津 型
火热之邪易于灼伤津液 , 耗伤精气 , 而成 火 盛
阴虚 火 旺型
津伤之证 , 可由平素多食肥甘厚腻之物而蕴积酝酿 燥火 , 或服食燥烈之药所致 。如《 素 问・ 奇病论》 所 言“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 肥者令人 内热 , 甘者 令人满 , 故其气上溢 , 转为消渴” , 治当从之“ 治之 以 兰” , 用“ 兰” 之芳香 除其 陈气 。火热之邪 , 蕴 积于
中医文献 杂志
基 于 文 献 研 究 的 消 渴 病 证 治 规 律 探 讨 枣
广 州 中医药 大学 ( 广东, s l o o o 6 ) 陈凯佳 林 铎
摘要 : 通 过 对 历代 消 渴 病 证 治 相 关 文 献 进 行 整 理 , 发现 历代 消 渴 病 证 型 大 致 可 归 纳 为 4 种: 阴 虚 火 旺型 。 火 盛 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