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问题情境创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课问题情境的创设初探
摘要:新课程教学是生成的、互动的、体验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情境的创设沟通了课堂与外界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识领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初中生物;问题情境;创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0-200-02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
生物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已表明其主导学科的地位。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新研制的《全国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为此,教学要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服务。
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现实依据
1、教学是生成的、互动的、体验的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认为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课程和教学是两个
彼此分离的领域。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师生应该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2、教学重在体验、参与,重在过程
陶行知先生对教学过程与结论有着确切的一比:过程——“储备金”;结论——“纸币”。
纸币的多少,要看储备金是否充足,关键是过程。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强调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即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课堂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
1、什么是情境?什么是教学情境?什么是问题情境
情境《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情景;境地。
”情境含有情形、景象以及环境、境况的意思。
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具体的场所(教室环境)、景象(课文文境)、境况(学生心境)等,来引起学生情感体验。
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
问题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2、建构主义对创设教学情境的理论支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进行生动的社会文化与自然情境的创设。
因为真实的情景最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最易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力和经验。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实践
一般说来,教师往往把问题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
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看,问题始终是情境创设的起点。
陶行知先生说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正是这个道理。
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能力的有益尝试。
1、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科学性
生物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问题提出来是否经得起科学的检验。
(2)导向性
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能反映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使所设计问题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新颖性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活水,让学生在活水中畅游。
这就要求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具备一定的新颖性。
并不是“教
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创设情境——师生互动”
(4)层次性
要把握问题的层序性,注意思维的层次性。
问题太易,引不起争议,不利于思维的展开;问题太难,隐含条件太多,学生不易抓住要点,思维无法深入。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
(1)以感性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认知结构中缺乏一些理解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所必
须的具体知识,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数量丰富的直观背景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别、抽象、概括、理解。
(2)通过具体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知识,我经常会为学生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同时也在学习中进行知识的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生物学的有关知识内容。
通过创设这些实践性教学情境,让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变为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促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生活实际,创设实用型问题情境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问题化(下转2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