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逆转录病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⑵全身症状:发热盗汗、全身倦怠、1/3患者体重减轻10%以上、
周期性低热、皮疹及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⑶各种感染: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感染。
48
49
典型AlDS期
• 严重细胞免疫缺陷:CD4+TH<200/μL; • 各种致死性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白色念珠菌感染、巨细 胞病毒感染等;
Vaginal Fluid 7,000
Amniotic Fluid 4,000
Saliva 1
Average number of HIV particles in 1 ml of these body fluids
(二)传播途径
性传播
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及双性性行为
血液传播
输入带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 授精、静脉药瘾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
HIV 对其他细胞及神经细胞的损害:
HIV对CD4+细胞的破坏
(CD4 T细胞表达大量CD4分子和CXCR4) ① 导致CD4 T细胞融合,最终导致细胞的溶解; ② CTL对CD4 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抗体介导的 ADCC作用,NK细胞的杀伤作用;
③ 诱导CD4 T细胞细胞凋亡;
④ HIV复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抑制细
• 恶性肿瘤:kaposi肉瘤、淋巴瘤。
• 神经系统异常:记忆力衰退、偏瘫、痴呆等症状 AIDS 5年死亡率约为 90%,死亡多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 2 年内。
50
卡波济肉瘤
51
52
53
致病机制
细胞受体: 主要受体 CD4分子 辅助受体 CCR5与CXCR4 主要感染细胞: CD4+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神 经胶质细胞、朗罕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肝脏库普弗 细胞)
因频繁变异的重要因素。
变异在基因组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较多集中于包
膜糖蛋白env基因,特别是其导致的gp120的变异。
nef基因的变异也较常见
36
培养特性
• 在体外,HIV只感染CD4+ T细胞和巨噬细胞
实验室常用 新鲜分离的正常人T细胞
病人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
H9或CEM等T细胞株
• 感染后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培养液中可测到逆转 录酶活性,而培养细胞中可查到病毒的抗原。 • 动物接种:黑猩猩 病毒血症和抗体 SIV 亚洲猕猴
母婴传播
通过胎盘、分娩、哺乳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共同工作、劳动
共用办公用品、学习用具、农具等
一般生活接触
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礼节性接吻,游 泳;共用马桶、浴盆、衣服、被褥、钞票 等
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
临床表现
• 急性期
• 无症状期/潜伏期
• AIDS相关综合征期 • 典型AlDS期
泡沫病毒亚科
对人致病的反转录病毒主要有: 1.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为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 的病原体。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人类艾滋病的病原体。
3
共同特性
①球形,直径约为100 nm;有包膜,表面有刺突。
②基因组有两条相同的+ssRNA,具有gag、pol和env 3个
结构基因和多个调节基因
gp120:是病毒与易感细胞结合的部位;亦是与中和抗
体结合的位点。
gp41:具有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的作用。
23
HIV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基因 结构基因 gag 编码蛋白 p24和p7 蛋白质的功能 衣壳蛋白和核衣壳蛋白
p17
逆转录酶 pol RNA酶H
内膜蛋白
逆转录酶活性和DNA聚合酶活性 水解RNA:DNA中间体中的RNA链
gag基因
gag 基因是编码病毒衣壳、基质等结构蛋白的基因, 先编码一个55KD的前体蛋白(p55),再在蛋白酶作用 下裂解形成p24、p17和p15 。
p24形成锥体核,其特异性较强。
p17附着脂质双层膜的内层,起稳定作用。
p15 可进一步裂解为与 RNA 结合的蛋白( p9 和 p7 )
44
原发感染急性期
• HIV初次进入机体开始大量复制和扩散。表现类似于急性单核细 胞增多症或流感,表现为突发的非特异性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
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肌肉痛、斑丘疹、腹痛、腹泻。症
状持续2~3周,自行缓解。 • 抗体检测阴性,可检测到HIV抗原P24 • 大多数病毒以前病毒形式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长期潜伏下来
胞正常的生物合成;
⑤HIV可作为超抗原激活大量CD4 T细胞。
*
单核-巨噬细胞:
表达少量CD4分子,其辅助受体为CCR5
单核-巨噬细胞感染后不被溶解,长期携带 HIV,使病毒向其他组织播散。
HIV潜伏的重要场所: CD4+记忆T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③病毒体含反转录酶和整合酶。
④复制有独特的反转录过程,病毒DNA整合到
细胞DNA中,构成前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HIV )
HIV的发现与命名
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科学家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Montagnier等首次从一例慢性淋巴腺病的 男性同性恋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一株新逆转录病毒,称为淋巴腺病相 关病毒(LAV)。 1984年,美国Gallo等亦从艾滋病患者中分离到相似的逆转录病毒, 称之为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 (HTLV-Ⅲ )。 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LAV 、 HTLV-Ⅲ 统一命名为人类免
个调控基因。
在病毒基因组的5′端和3′端各有相同的一段核苷
酸序列,称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
LTR),含有启动子、增强子及负调控区,调控病毒基因
的表达。
19
3个结构基因:gag、pol、env 6个调控基因:tat、rev、vif、nef、vpr 、vpu (在HIV-2为vpx)
细胞受体 : •主要受体 :CD4分子(主要表达于CD4+ T淋巴细胞,在
单核-巨噬细胞等也有表达 )。
•辅助受体 :CXCR4、CCR5.
HIV借助于gp120与靶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然后再
与辅助受体结合,gp41融合肽暴露,介导膜融合,使病
毒侵入细胞。
病 毒 的 复 制
HIV生物合成
(+)ssRNA 逆转录酶
9
Company Logo
我国HIV/AIDS感染特点
* 疫情依然呈上升趋势,但增速减缓;
* 注射毒品传播和血液传播的比例逐年下降, 性 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 自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 地域分布差异大,局部地区疫情严重。
分型(type)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的病原体,俗称艾滋病。 HIV主要有两型: HIV-1型: 世界上的AIDS多由HIV-1所致; M(A-D,F-H,J,K)、N、O3组 HIV-2型: 西非呈地区性流行,6个亚型。
致病机制
HIV借助于 gp120 与上述细胞受体结合, gp41融合肽暴露, 介导膜融合,使病毒侵入细胞 HIV对CD4+T细胞的损害 : 直接杀伤作用和免疫病理损伤,使CD4+T 细胞数量减少和 功能降低,使CD4+/CD8+倒置,从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 HIV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损害:
。
21
pol基因
pol基因编码HIV复制所需的酶类,基因一部分与gag重 叠,表达融合蛋白gp160,然后水解成3个片段。
p10是蛋白酶:抗病毒位点
p66/p51 是具有逆转录酶、 RNaseH 、 DNA 多聚酶活
性
p32是整合酶。
22
env基因
env基因编码包膜糖蛋白,先编码一个88KD的蛋白,经糖基 化后分子量增至160KD,即包膜糖蛋白的前体gp160,在蛋白酶作 用下裂解为gp120和gp41。
第34章 逆转录பைடு நூலகம்毒
揣 侠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本章重点与难点
1. 2. 3. 4. 5. 6. 逆转录病毒的种类及主要特性 HIV的形态结构特点及抗原变异 HIV的细胞受体及复制过程 HIV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致病机制 HIV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 HIV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
逆转录病毒
一组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可分为3个亚科: 肿瘤病毒亚科:HTLV 慢病毒亚科:HIV
RNA:DNA RNase H ssDNA dsDNA mRNA 病毒蛋白 整合于宿主染色体 (前病毒) 随宿主细胞分裂传代
子代病毒RNA
27
28
29
30
31
32
33
分 型
*HIV-1:分M组(A~K 11个亚型)、O组、 (O 亚型)、N组(N亚型)
*HIV-2:分7个亚型(A~G) HIV-1 M组在全球流行,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 不同。 HIV-2和HIV-1的O组/N组主要局限于西非等地 流行。
变异性
HIV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高度变异性:
• HIV在免疫和药物选择压力下赖以生存的基础 • HIV形成慢性和持续性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 • HIV难以清除的主要原因和疫苗研制的主要障碍 • 同一个个体可以分离到生物学性状不完全相同的 HIV毒
株
35
原因
HIV的逆转录酶无校正功能、错配性高是导致HIV基
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Robert Gallo
Luc Montagnier Franç oise Barré -Sinoussi
7
8
At the end of 2015
75 million people have been infected 36 million people have died of HIV Globally, 36.7 million people were living with HIV Sub-Saharan Africa remains most severely affected There is no cure for HIV infection.
蛋白酶
整合酶
切割前体蛋白
使病毒DNA与细胞DNA整合 使病毒吸附于靶细胞表面CD4分子 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 反式激活蛋白,激活HIV基因的转录 促进病毒mRNA转运至细胞质 提高HIV的复制能力和感染性
env
gp120 gp41
调节基因
tat rev Nef
Tat Rev Nef
病毒的复制
45
46
无症状潜伏期
• 持续 6 个月至 10 年或更长,病人一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
轻微。 • 血清中HIV抗原消失或处于极低水平,抗HIV阳性。 • 此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与免疫系统相对 峙的阶段,免疫系统渐进性衰退。
47
AlDS相关综合征期
已具备AIDS基本特征:细胞免疫缺陷,但症状较轻。表现为:
核衣壳
呈圆柱形,有双层衣壳
核心:单正股RNA二聚体,有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
HIV模式图
脂双层膜
gp120 gp41 包膜糖蛋白 p24衣壳蛋白
p17内膜蛋白
RNA
P7、P9核衣壳蛋白 逆转录酶 整合酶 蛋白酶
HIV的结构模式图
18
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HIV的基因组为单正链的RNA在5′端通过氢键相互连 接形成的二聚体,全长约9.7kb,含有三个结构基因及六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电镜下HIV病毒体呈
球形,直径约100~ 120nm。
成熟的HIV-1呈现一
致密的圆锥状核心和 病毒包膜。
14
形态与结构
球形,直径约100-120nm。 脂质双层 包膜 gp120 中和抗原 包膜糖蛋白 gp41 跨膜蛋白,具有膜融合活性
基质蛋白 P17 P24衣壳蛋白,特异性最高 P7 P9核衣壳蛋白
Company Logo
致病性与免疫性
39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1)传染源
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
——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均可分 离到病毒。 脑脊髓液、骨髓、皮肤及中枢神经组织等标本 中也可分离到病毒。
40
HIV in Body Fluids
Blood 18,000
Semen 11,000
37
抵 抗 力
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 • 对热敏感,56℃处理30 min可将HIV灭活。但病毒在 室温下可保存活力达7d。被HIV污染的物品至少3d内 有传染性。
• 对常用的消毒剂敏感: 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
、70%乙醇、50%乙醚、0.3%H2O2或0.5%来苏处理 10min,对病毒均有灭活作用。 • WHO 标准 121℃ 20 min 煮沸100℃ 2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