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定位与职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定位与职能

作者:张言民

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04期

摘要:本文简述社区基层治理需求社会工作专业化。社区治理需求专业化的引入,社区治理需要专业化的服务。分析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定位。社会工作者为社会基层治理提供服务、资源并倡导。论述社会工作专业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走向善治。社会工作参与的治理是服务型治理,基层治理彰显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共性,提高社会工作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合规性。

关键词:社会工作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

社会治理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社会治理是综合性的,涉及社会的公共空间和私人领域,治理的难点在基层。基层治理的失范会影响基层政权的建设,会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形象。为此,基层治理就显得格外重要,社会工作介入基层治理引起学者和社会的热议,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社会工作者的性质来看,选择基层,服务基层,助人自助,解决基层矛盾、化解邻里纠纷,建设美好家园,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对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社区基层治理需求社会工作专业化

(一)社区治理需求专业化的引入

社区治理转型的诉求,社区治理在某种程度上承载政府、业主、社会组织、居民等主体活动,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从原有的社区管理的行政权属到社区治理的协商机制,服务导向发生变化,职能转型发生实质上的改变,协商与民主成为社区治理的服务方式。社区治理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定位。从社会工作的理念和专业进行人文的关照,是引导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面对社区复杂的环境,“鸡犬之声不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人性的淡薄与冷落,“更那堪,零落清秋节”,社会工作的介入以其专业和人文的关怀润物发声,对社区治理的创新带来理念、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平台。

(二)社区治理需要专业化的服务

基于基层政权助推社区治理的发展,公共服务的需求呼唤社区治理专业化的引入,社区治理出现多元化的状态,从政府的管理治理到自治治理再到服务治理,每一种社区治理都有其发展的历史印记。社会工作的介入从其实质上而言,是基层服务型的治理,强调专业化与职业精神的服务。社会工作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对社区的居民进行入户探访、资源匹配,政策宣传咨询等方式引领、整合与对接。

二、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定位

社会工作从慈善到专业再到职业发展,在演绎中不断的完善,在社会工作领域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不同群体、职业、性别,有不同的需求,社会工作承载的服务与社区的弱势群体、居民有着密切的关联。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人文关怀、具有可操作性,成为社区治理的亮丽的风景。我国社会工作起步晚,发展快,政府的助推和政策支持,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有其特有的范式。那么,社会工作在社会基层治理的定位如何?专家学者热议不断,笔者看来,社会工作在社会基层治理中的定位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分类

从我国对社会工作的职业分类来看,一类是《社会工作者》2004年由国家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认定的国家新职业,同年7月1日作为新职业正式向社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并收编入国家职业大典。《社会工作者》职业设四个等级:社会工作者四级/中级;社会工作者三级/高级;社会工作者二级/技师;社会工作者一级/高级技师。目前,已经停办。另一类是2006年原人事部、民政部出台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国人部发〔2006〕71号)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明确提出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三个级别。从国家制度层面把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并成为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标志。系列的政策,说明政府对社会工作的重视。

(二)社会工作者为社会基层治理提供服务、资源并倡导

1.社会工作者为社会基层治理提供服务。在社会基层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往往面对不同的人群,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服务。城乡差异,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儿童、婚姻困境、单亲母亲、社区服刑人员、特困群体、特殊教育、自闭儿童等。都是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直接或间接的对不同的群体和个人进行接案、预估、执行和评估系列的专业方案。

2.社会工作者为社会基层治理提供资源。社会工作者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在助人的过程中完善自我的成长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实务来看,受助的弱势群体的普遍个人社会资本缺乏,这些群体的个人往往有技术,不会整合社会资源,缺少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社会工作者

就是要在了解这些群体人员,掌握信息资料,整合资源,服务对象,帮助他们走出低谷,重塑人生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尊重服务对象选择的权力,协商共建美好家园。

3. 社会工作者社会基层治理的倡导者。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倡导,鼓励服务对象走出困境,用行动引导服务对象,说的好不如做得好。通过社会工作者努力,引领服务对象成为行动的倡导者,量体裁衣,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行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引导不同的服务对象设计方案取得成效,逐步的改善服务对象的环境和状况。社会工作者的倡导会鼓舞服务对象的信心,进而实现助人自助的理念。

三、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职能

社会基层治理需要专业化服务,社会工作应运而做,为基层治理输入新的专业方法和新的理念。从共性到个性皆可殊路同归,寻求到可操作性的方法,提升居民的自治能力,更多的是从他助自助的过程。作为社会工作者首先要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助人要有专业的知识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才能帮助他人走出困境。在帮扶解困工作过程中,运用互动、引导、决策等设计的方案,增进服务对象的自主意识和增能的效果。社会工作专业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走向善治,其职能体现以下方面:

(一)社会工作参与的治理是服务型治理

社会工作本质是“助人自助”的专业,“助”“自助”作为专业元素。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社会工作的使命就是向社会有需要的群体和个人提供专业服务,进而实现服务对象完善社会功能和社会关系的构建。社会工作介入基层社会治理,主要从社会服务切入,换言之,社会工作介入的治理就是服务型治理。这种服务型社会治理有两个维度:其一对社会事务的治理;其二由社会主体介入的治理。在基层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之初就是对社会事务的切入和参与,如某些企业工厂缺乏法治观念,违反劳动法侵犯工人的合法群益,缺失人性化关怀,有些经济发达地区歧视外来人口,社会工作以此需求介入,为弱势群体提供人性化服务及关怀,促进社会融合。社会工作主体动员和发展社区的主体参加服务型治理中,培育志愿者,孵化社工组织,鼓励和发动广大的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完善社会治理。服务型治理的理念是社会工作介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和保障。

(二)基层治理彰显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共性,提高社会工作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基层治理实践中,政府与社会力量分工与合作,目标一致。政府与社会力量双方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双方共同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就是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实现基层治理的目标体系。在政府与社会力量分工与团结下,社会工作可以有较多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可以更好地开展专业、服务和整合资源,避免可能在服务实践过程中“内卷化”问题。社会工作与地方政府是基于共同目标、遵循共同原则上的互动。为此,地方政府与社会工作可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